新竹振道/記者簡舒祺/新竹報導
中央4/26公布,新竹縣新增99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年齡分布在2到67歲,分別為40位男性和59位女性,而這99例皆為輕症或無症狀。
配合中央政策,即日起居家隔離縮短為「3+4」天,也就是3天居家隔離、且以一人一室為原則,4天自主防疫、在自主防疫期間當日快篩陰性就可以出門,但須全程戴口罩,禁止內用、及參加聚會。
由於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激增,足跡到處都是,CDC指出目前足跡公布已不再具有意義,因此各縣市不再公布足跡,新竹縣也配合辦理。
新竹振道/記者簡舒祺/新竹報導
中央4/26公布,新竹縣新增99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年齡分布在2到67歲,分別為40位男性和59位女性,而這99例皆為輕症或無症狀。
配合中央政策,即日起居家隔離縮短為「3+4」天,也就是3天居家隔離、且以一人一室為原則,4天自主防疫、在自主防疫期間當日快篩陰性就可以出門,但須全程戴口罩,禁止內用、及參加聚會。
由於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激增,足跡到處都是,CDC指出目前足跡公布已不再具有意義,因此各縣市不再公布足跡,新竹縣也配合辦理。
新竹振道/記者萬世璉/新竹報導
新竹市26號公布,63名確診個案,年齡介於0-59歲,今年以來所目前累積420名確診個案,沒有重症案例,全數皆為輕症或是沒有症狀個案,截至26號居家隔離1,785人,康復出院人數91人。
在確診者還有接觸者的居家檢疫和居家隔離天數都有不同,也讓民眾在添樹上容易混淆,因此市長林智堅在疫情說明會上也再次向民眾說明。
新竹市評估疫情,未來居家確診者會持續上升,因此在25號推出「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line@」(https://line.me/ti/p/@home_care_hc) ,不管是確診者、居家隔離,每天的健康狀況追蹤、緊急救護需求、通訊診療、送餐,都可以透過line@統一處理。
記者林睿峰/桃園報導
即將迎來五月份報稅季節,北區國稅局也公布今年的相關新制度,包含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提高為192,000元,也因應疫情調高執行業務者,以及其他所得業者費用標準,手機申報2.0上線等措施。多元申報繳稅方式讓民眾在家就能快速申報繳稅。
因應五月份報稅來臨,國稅局也公布今年的稅制以及相關申報方式,因應疫情調高110年度執行業務者及其他所得業者適用之費用標準「醫事人員」各項收入適用之執行業務費用標準,無須個別舉證其受疫情影響情形,個人受疫情影響,從政府領取之補貼、補助、津貼及補償,免納所得稅。
去年推出手機報稅新措施,受納稅義務人喜愛,今年手機報稅升級2.0,具有增列受扶養親屬及編修所得與扣除額功能,同時具備電子支付及行動支付功能,提供多元繳稅管道。
國稅局提醒,今年申報期間仍應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呼籲民眾自行在家採用手機報稅或網路完成申報,快速、方便又可避免群聚風險。
記者董雨菲/桃園報導
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為了讓學生可以舒適的上課,行政院推動班班有冷氣政策,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屏東市鶴聲國小主持班班有冷氣啟動儀式,教育局林明裕局長則在仁和國小同步連線,一同見證優質學習場域、班班有冷氣上課計畫目標達成。
為了提供良好學習環境,舒緩酷暑悶熱問題,桃園市編列2億元,先進行國中小學校園機電設備用電量評估、完成國中九年級以及學校頂樓東西曬教室安裝冷氣,將八德國中、大竹國小以及龜山國小等三校列為示範學校,提供學生舒適的教室場域。
教育局長林明裕表示,自111年度全面裝設冷氣後,公立國民中小學學生使用冷氣電費以及維護費用由中央編列預算補助,屬課綱節數的學校作息時間內,不再收取電費,另外非屬課綱節數的時段,則由專案支應。
林明裕也在啟動儀式上,感謝參與冷氣專案的所有「冷氣國家隊」,有學校校長主任行政團隊、台電公司桃園區處、電力工程等廠商,花了30個月完成這項歷史任務,達成班班有冷氣政策目標,給桃園學子更加舒適、優質的學習環境。
記者林睿峰/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推出青年職人工作坊課程,除了讓喜好文創的朋友們動手學習,更藉由課程活動的舉辦,給予青年職人各種資源補助以及實戰經驗,即日起開放民眾報名,詳細的課程清單可以透過青年局官網查詢。
青年局今年度青年職人工作坊課程一共開設120堂,從5月14日起開課,課程包含園藝栽培課程、木作家飾、金工切鋸、陶藝創作等,在各領域專業的職人帶領下,帶給民眾豐富有趣的DIY體驗。
青年局職人輔導計畫推動後,扶植超過150位青年職人,今年更吸引85位青年職人投件參與,依照不同屬性類別給予培力激發、課程補助、行銷宣傳,提供職人有更完整的培訓以及行銷資源。
課程講師費會由青年局全額補助,民眾僅需負擔材料費用就能體驗各種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到青年局官方網頁查詢課程以及報名。
在台灣保育類「三大雉雞」黑長尾雉、藍腹鷴和環頸雉之中,最受到人類與環境威脅的是環頸雉。不久之前,宜蘭縣大南澳農民捕捉一隻環頸雉,吊掛在農田裡示眾,遭到警方和野生動物保育單位的取締,這正突顯出環頸雉和農民的直接衝突。
▲環頸雉喜歡在高隱密性的草叢活動。(圖∕周俊雄攝)
黑長尾雉,俗稱「帝雉」,和藍腹鷴都是台灣特有種,皆生活在山區。環頸雉俗稱「啼雞」,又叫做雉雞,屬於台灣特有亞種,雄鳥的體長80公分,雌鳥60公分,雄鳥的身體顏色多彩而艷麗。生活在平原的環頸雉是二級保育類的特有亞種鳥類,非法獵捕環頸雉可能遭到二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五十萬元以下的罰金,罰則相當嚴重。
目前台灣的環頸雉在宜蘭、花蓮、台東、台南,以及台中大肚山一代仍然可以看到。宜蘭的大南澳農田,是北部地區僅有可以看到環頸雉的地方。
▲阿里山帝雉。(圖∕周俊雄攝)
根據宜蘭自然史作家吳永華的描述,日據時代,環頸雉是數量很多的留鳥,牠們喜歡草叢很多的放牧地環境,因為芒草高,隱密性好,以前在蘭陽溪和宜蘭河的開闊河川地上族群數量很多,後來日本人築堤防洪之後,耕種活動的人漸多,芒草也被砍除,環頸雉才漸漸的消聲匿跡。加上雄鳥體色十分亮麗耀眼,引來捕獵者的覬覦,但自光復以後的打獵人士,已苦無環頸雉可打了。
吳永華表示,他的老家在宜蘭河畔梅州里,聽老一輩說,日據時代,他們在河川的開墾務農時,經常可以看到環頸雉全家出遊,也常常撿到環頸雉的蛋。另外,已故的老獵人楊景星曾經認為,環頸雉喜歡在甘蔗田活動,在光復前兩、三年,二結糖廠遷往海南島之後,大片的甘蔗園荒廢,並且改種其他作物,影響了牠們的棲息環境。
▲公藍腹鷴(上)、母藍腹鷴(下)。(圖∕周俊雄攝)
吳永華在《守著蘭陽守著鳥》一書中說,1980年代以後,宜蘭開始的鳥類觀察活動,從來沒有人再發現過環頸雉的蹤跡,1990年代,只有在宜蘭、花蓮交界的和平溪口一帶看見環頸雉。
所幸最近幾年,環頸雉在大南澳地區,大約都有二、三十隻以上的穩定族群,吸引北部地區許多攝影好手及賞鳥人士造訪。
▲福山植物園的藍腹鷴育雛。(圖∕周俊雄攝)
不過,保育類環頸雉的生態環境和農民的耕作田地完全重疊,環頸雉使用嘴喙和腳爪撥土尋找食物,主要是以植物的種子、嫩芽、嫩葉、穀物、昆蟲等為食,因為常常啄食破壞蔬菜、豆苗和玉米田,造成農民損失。無奈的農民獵殺環頸雉事件遭到公開取締,農民懷疑是攝影人士報警,當地民眾甚至到攝影師拍攝環頸雉的位置燃放鞭炮進行干擾。
美麗的環頸雉一度被冠上「草地明珠」的雅號,牠們的美麗與哀愁,值得更多的人加以關注和重視。(本文作者∕資深媒體工作者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博士)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宜蘭縣新冠疫情26日新增126例本土確診,其中又有11位學生染疫,新增4所學校全校停課;包括喜宴、魚販、收容所、南澳鄉等傳播鏈都持續有確診個案出現,由於疫情急速升溫,快篩試劑吃緊,縣長林姿妙籲請中央儘速補足快篩試劑缺口;另為保護學子健康,亦對校園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標準。
林姿妙指出,今日新增11位學生確診,全校停課又增加清溝國小、公正國小、礁溪國小、馬賽國小等4校;部分班級停課又有南安國小、力行國小、員山鄉立幼兒園、私立康乃爾幼稚園、私立光樺幼兒園等5校。累計受影響學校共64校,已有143位學生、8位教職員確診。即日起,學校取消跨縣市戶外教學及畢業旅行,縣內戶外教學縮小規模辦理;畢業典禮則改以線上方式辦理,校慶、運動會等大型活動亦請延期或取消。
其他傳播鏈方面,今天全縣新增確診中,移民署宜蘭收容所新增1名工作人員確診,累積250人染疫,包含27位工作人員、4位工作人員的親人與219位收容人。羅東晶園會館喜宴案再添7例,累積已233人染疫;魚販群聚案新增3例,累積46人確診,昨(25)日下午在大溪漁港總計篩檢358人,目前還在分析中;南澳鄉則新增13例,其中5人是晶園喜宴案的衍生個案、有1人與金岳喜宴有關,4人已知感染源,另3人正在疫調中。
林姿妙表示,宜蘭現有3000多人正在居家隔離之中,依新的規定將於明(27)日正式解除隔離,惟現有防疫包中僅2支快篩試劑,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3天隔離加上4天自主防疫後,須有5支快篩試劑,縣府團隊將於3天內發放完成。因應新的防疫政策,未來不再發放給居家隔離者防疫包,改以有快篩試劑的愛心袋,確診者則持續發放防疫包。籲請中央儘速給宜蘭縣更多快篩試劑,以補足缺口。
2021年,公司確立全新ESG戰略框架——改變治癒未來 ™,展現公司超越產品思維的願景與理念,為持續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指明了新路徑
中國北京、美國麻省劍橋和瑞士巴塞爾2022年4月26日 /美通社/ —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香港聯交所代碼:06160;上交所代碼:688235)是一家立足於科學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藥物,旨在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公司今日正式發佈2021年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全球報告。
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雷強(John V. Oyler)表示:「在百濟神州,我們致力於成為一家變革性的公司,讓全球更多患者都能夠獲得可及、可負擔的高品質創新藥。身處生物醫藥產業,我們需要盡力做到最好,臻于完美。對於百濟神州而言,這意味著我們要努力尋求更有效的方法來開發新的療法,廣泛地提供給更多的患者,並積極致力於減少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在過去的一年中,百濟神州正式成立了ESG這一職能部門,並推出主題為”改變治癒未來™“的全新ESG戰略框架,圍繞五個重點關注領域,以滿足不同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公司在每個領域都明確了兩大戰略要務。
百濟神州ESG負責人Christine Riley Miller表示:「雖然我們的ESG仍處在發展初期,但我為過去一年公司所取得的進展深感自豪。我們對內部自有和運營的機構設施完成了首次全球碳足跡分析,並正在實施全新的《供應商行為準則》。不僅如此,我們還確定了2022財年我們在ESG領域的短期目標,這將為我們確立更為長期的發展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百濟神州2021年ESG報告是基於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標準而撰寫,要點概覽如下:
關於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藥物,旨在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目前公司廣泛的藥物組合包括40多款臨床候選藥物。公司通過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和合作,加速推進多元、創新的藥物管線開發。我們致力於在2030年前為全球20多億人全面改善藥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超過8,000人的團隊。欲瞭解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beigene.com.cn。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根據《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以及其他聯邦證券法中定義的前瞻性聲明,包括關於百濟神州ESG的計畫、承諾、報復和目標的聲明,以及在”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和”關於百濟神州”副標題下提及的百濟神州計畫、承諾、抱負和目標的聲明。由於各種重要因素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聲明有重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了以下事項的風險:百濟神州證明其候選藥物功效和安全性的能力;候選藥物的臨床結果可能不支持進一步開發或上市審批;藥政部門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的啟動、時間表和進展以及藥物上市審批;百濟神州的上市藥物及候選藥物(如能獲批)獲得商業成功的能力;百濟神州獲得和維護對其藥物和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能力;百濟神州依賴協力廠商進行藥物開發、生產和其他服務的情況;百濟神州取得監管審批和商業化醫藥產品的有限經驗,及其獲得進一步的營運資金以完成候選藥物開發和實現並保持盈利的能力;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百濟神州的臨床開發、監管、商業化運營以及其他業務帶來的影響;百濟神州在最近季度報告的10-K表格中”風險因素”章節裡更全面討論的各類風險;以及百濟神州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期後呈報中關於潛在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討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信息僅及於新聞稿發佈之日,除非法律要求,百濟神州並無責任更新該等信息。
閱讀「死亡之卷」不再 寫作出現罕見題型
香港2022年4月26日 /美通社/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卷一閱讀及卷二寫作於本月22日開考,遵理文史老師評論試題如下﹕
閱讀卷擺脫死亡之卷問法
遵理文史曾康誠老師 (Lori Tsang)表示,今年中文閱讀卷甲部範文的問題較為直接、淺白,以《論仁、論孝、論君子》、《逍遙遊》、《魚我所欲也》及《聲聲慢》四篇範文設題,內容均為同學平時所學,相信不難應付,然而考評要求考生摘錄原文以證明《聲聲慢》如何運用叠字抒情,考生則需注意錯別字,避免把「悽」寫成「淒」。在題型上,他指考評今年設有文本反思題,以孟子「本心」為切入回,要求考生舉出教育相關例子,從而說明如何在功利社會體現「本心」(人的價值),整體而言,今年文學色彩並不濃厚,似是擺脫具「中文色彩」死亡之卷的問法。
至於乙部閱讀能力考材,曾康誠老師表示,試卷罕有地出哲學性文章,以內地哲學家周國平散文《一個人和三個人稱》及散文集《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的節錄出題,文章風格淺白,蘊含哲理性;前文以「你」、「我」、「他」三個視角入手來看待自己,後文講述人類的精神世界,並援引美國思想家愛默生的詩句。他指出,考評要求考生分詩句「半人半神走了 神就來了」的寓意,使考生需要仔細思考才可下筆,屬頗有深度的問法。
乙部文言部分方面,以《說苑–至公》、《呂氏春秋–貴公》及《莊子–大宗師》設題,較往年只有一篇文言多,內有字義、語義及文本解讀;前兩篇均敍述楚人遺弓的故事,後者則是莊子思想分析,均呼應了周國平的哲學散文。他補充,文言部份最為困難的壓軸一題,問及莊子為什麼認為「藏天下於天下」才不會遺失東西,這與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不拘泥於形,物我合一共存於「道」,精神境界有關係。
寫作卷出現罕見題型 發揮空間充足
曾康誠老師表示,卷二寫作部分三題跟歷屆的試題變化不大,考生容易掌握,有充足發揮空間。他點評,第一題要求考生作「校服的自述」,想像自己與主人分別,可以從抒情、記敍混合寫作手法入手,估計選材不難,不過要突顯「體會」一字,可以喜、也可以悲;第二題設有一幅漫畫,要求考生就漫畫啟發,以「得不償失」為題撰寫文章,考生可選記敍、抒情或議論,屬罕見的題型,考生需要扣緊「得」、「失」的轉折變化,應以一件或多件事情入手,如人生不同場景入手;第三題則為例牌的議論題,問及「與其一生專精一事,不如發展多元人生。」題目具有對立關係,考生可分析「專精」及「多元」的利與弊,或古今人類對時間觀念的變化、知識的追求、科技的協助、社會的緩急及人生意義的反思,考生需表明立場並予以論述,論點及論據能闡述及說明有關看法,對於考生來說,發揮空間頗大。
關於遵理學校
遵理學校自1989年創校至今有三十年開辦日校及補習班經驗,使命是成為莘莘學子的領航燈,引領學生步向光明前路,走出困境,邁向成功。主要業務包括提供中學補習課程、全日制高中課程、學前教育,以及終身學習課程系列。憑著專業、用心的服務態度及優秀的師資,至今校網已遍佈全港。遵理一直致力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服務,培育學生成為優秀的社會人才,「本其所學,貢獻社會」;正是「學海無涯,茫茫彼岸,導航明燈,唯冀遵理」。
記者林宥辰/桃園報導
環保局除了在桃園置地廣場布展全台首座環境教育快閃樂園,也舉辦了環境教育繪本頒獎典禮,現場邀請劇團演出改編過的得獎作品,讓現場觀眾透過戲劇了解繪本故事,也可以藉此呼籲民眾用行動愛護海洋珍惜地球。
桃園環境教育繪本活動舉辦已經邁入第七屆,為了鼓勵民眾參賽,環保局祭出45個組別獎項,有趣的是這一屆獲獎的作品不約而同都聚焦在桃園特有的海岸特色,從不同角度表達海洋的重要性。
典禮現場特別邀請到萬花筒劇團改編獲獎作品,也讓現場的親子都能一起參與演出。活動現場設有投資地球扭蛋,民眾投資的收入,都將全額贈與「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讓大家以實際行動守護環境,愛惜地球。
獲獎的作品後續將製作有聲書放置在「桃園市環境教育全球資訊網」,提供線上閱覽,111年度的環境教育繪本徵件即日起也已經開始收件,也歡迎有興趣的創作者踴躍投稿,詳情可以上環保局網站查詢。
深圳2022年4月26日 /美通社/ — 華為第19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開幕。 本屆大會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聚焦「未來探索、產業創新、數位化與低碳化」等話題,與全球行業分析師、財經分析師、意見領袖及媒體等,共同探討未來趨勢和產業發展策略。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大會上發表了「持續創新,共建綠色智慧世界」的主題演講。 胡厚崑表示:「持續強化創新能力,牢牢抓住千行百業數位化、智能化發展以及人類社會低碳化發展的兩個大機遇,是華為走向未來的關鍵。 」
第一,持續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在聯接領域,持續引領產業發展。 華為定義了5.5G和F5.5G產業願景,實現10Gbps無處不在,支援家庭場景下「身臨其境」的體驗需求,並滿足工業控制對即時性、可靠性的高要求。 在計算領域,重新定義節點、基礎軟體及數據中心級系統架構,實現性能倍增,顯著提升能效。 此外,通過打造雲上的數位內容生產線,以及構建以人為中心的全場景智慧化體驗,加速物理世界和數位世界的融合。
第二,深耕數位化,為客戶創造價值。 通過完善產品和產品群組,以適配不同的行業場景;同時,提前做好產品的預集成、預驗證,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客戶和夥伴。 以華為雲為底座,堅持「一切皆服務」的理念,把基礎設施、技術以及經驗雲化、服務化,讓千行百業的客戶上雲不再困難。 成立軍團,縱向縮短管理鏈條,橫向快速整合資源,聯合夥伴的產品以及能力,形成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快速回應客戶需求。
第三,聚焦供能和用能,以數字技術使能低碳發展。 引入AI、雲等能力,改變光伏行業的技術路線,加速可再生能源發展。 以無線網站和數據中心為發力點,使用系統級低碳方案,打造綠色ICT基礎設施。
面向未來,華為正採取積極的業務舉措,不斷增強產業韌性,有品質地活下來。 胡厚崑強調,「唯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 我們希望與更多客戶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建綠色智慧世界。」
本次分析師大會,華為還分享了面向未來的探索和思考。 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在演講中提到:「我們現在對於未來的所有想像可能都是保守的,我們只有大膽提出假設、大膽提出願景,敢於打破既有理論與技術瓶頸的條條框框,才能大踏步前行。」會上,周紅提出了面向未來的10個問題和挑戰:
華為首屆分析師大會於2004年舉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9屆。 本屆分析師大會於2022年4月26日至27日舉行,期間將舉辦多場主題論壇。
記者董雨菲/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環保局今年以都市中海洋為策展主題,結合Xpark以及和逸飯店桃園館,在置地廣場,布展全台首座環境教育快閃樂園「簡單生活實驗室-都市樂園」,吸引大小朋友前來探索海洋環境的奧秘,用行動愛地球。
今年桃園環境教育主題展「簡單生活實驗室」,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4海洋生態」為主軸,以桃園沿海特色作為策展主題,將SDGs概念貫穿樂園,打破靜態展示,運用光影科技結合環境生態,規劃「陸域探險、海中奇緣、玩好生活」等三大展區。
祕書長黃治峯表示,桃園市作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一直以來為推動低碳城市、綠色城市、永續城市及智慧城市為目標,並致力於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持續做了許多翻轉城市發展的努力。
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推動環境教育新思維,每個人都有能力愛我們的星球。桃園辦理環境教育主題展已邁入第4年,今年以遊樂園風格策展,將桃園在地的美與故事,運用多元化的展示手法,跳脫傳統教育的框架,以活潑有趣的視野,寓教於樂的方式,將環境教育帶入日常。
有鑑於歐美藝術名家慧心巧手所創作的經典作品讓當地景物永恆長存,同時也被製作成地標式打卡點,用以推廣宣傳而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往朝聖觀賞並拍照打卡,藉由無遠弗屆的網路讓更多人認識此情此景,國家風景區首開先例將藝術引入景點,特別邀請臺灣當代藝術界極具盛名的知名藝術家為景點作畫,並規劃成打卡點。
本次邀請的藝術家如出生於東港的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林磐聳、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前院長-盧明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前院長-林章湖、台灣美術院執行長-李振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前主任-程代勒、馬賽克鑲嵌藝術作品遍佈全台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前主任-李億勳、111年中華民國虎年郵票的設計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前院長-林俊良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前主任-莊連東,共8位藝術家,至大鵬灣及鄰近鄉鎮寫生,共同為12景點精心創作,將美好的景色透過不同媒材描繪出來,為大鵬灣的風光景致留下剎那永恆;更同時借鑒歐美知名畫家畫作打卡點的做法,將12個景點畫作製作成打卡點,吸引遊客前來賞景拍照打卡,分享藝術家們眼中的美景,不僅藉由藝術的薰陶感受大鵬灣多元的美感,結合社群媒體應用強化多元的行銷方式,推廣大鵬灣的景色。
此次邀請知名藝術家們為景點作畫並設立打卡點,是臺灣22個縣市368個鄉鎮首開先河,率先將藝術與空間作結合,讓風景不再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是一幅栩栩如生、可以親身走近體會並感受的「藝術作品」。
本次作畫的12景點為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內的遊客中心、濱灣碼頭、映霞橋亭、青洲灣、崎峰濕地公園、紅樹林濕地公園、鵬村濕地公園、落日灣、潮口平台、鵬灣跨海大橋以及位於東港鎮的東隆宮和林邊鄉的林邊車站。藝術家們精緻描繪出專屬於大鵬灣的細膩景色。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3月31日獲報,一名急診護理師篩檢陽性後,迅速匡列有接觸的院內同仁和病患,第一時間隔離人數約350人,與該確診護理師上班時段重疊的急診護理師小靜和君君(化名)同在匡列名單中,所幸居隔期間篩檢陰性,屆滿10天後慈院急診團隊全數解隔歸隊,重返防疫第一線並肩作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團隊全數解隔,重返防疫第一線。(圖/花蓮慈院提供)
自前年疫情開始,花蓮慈院維持最高防疫規格,在急診入口處的檢傷區就會區隔入院民眾,特別處置有症狀或染疫高風險的族群,有效降低同仁染疫風險。但疑似感染源的男童於3月28日因熱痙攣發作,被送往急診治療,由於男童同時有高熱與抽搐症狀,加上病患年齡小,難以在治療過程中全程配合防疫規定,以致醫護團隊緊急處置時,不幸接觸感染。
3月31日院方接到通報後,當日被匡列者即住進防疫旅館隔離。「剛收到消息時,比起不安,更多的是不解,同事怎麼會確診,不知道感染源是什麼?」護理師君君表示,一名同仁馬上要轉任病房專科護理師,前一晚下班後幾位同事簡單聚餐為他餞行,沒想到隔天就接到匡列通知。居隔期間不斷有來自醫院同仁的關心,以及院方提供的防疫茶淨斯本草飲濃縮液,供篩檢結果陰性者每日服用兩包,護理師小靜笑著分享,自己喝多了也找到訣竅了,「兌水喝越喝越順口」。
由於想不透是怎麼染疫的,在感染源尚未明朗前,君君與小靜利用通訊軟體和其他同仁交流消息,縮小排查的範圍,直到獲悉有在急診值班的兒科醫師確診,才將目標明確鎖定因熱痙攣至急診就醫、有外縣市旅遊史的二歲男童。「找到感染源後,焦慮就被撫平一些。」小靜說,自從有醫護確診、院內感染的消息傳出,團隊的壓力大增,幸好在迅速的疫調下找到了可能的感染源。
在防疫旅館隔離時,由於心理壓力過大,加上不能外出無事可做,君君坦承經常焦慮到不停拿體溫計監測體溫,一天可以量十幾二十次,還時常緊張兮兮地覺得自己發燒了;所幸最後總算順利解除隔離。「除了工作,平時我們下班後,偶爾會跟同事吃晚餐,活動範圍小,移動路徑也單純。」君君遺憾地說,急診同仁造成院內感染的開端,誰都不願意為了救治病患而染疫,但這就是職業風險。鑒於這此感染事件,為了更妥適因應不可控的狀況,慈院也將全面升級感控措施。
自從護理師確診開始,花蓮慈院配合中央機關疫調,積極尋找可能的感染源,直到兒科醫師相繼確診後,迅速鎖定追蹤該名二歲童的後續狀況,避免感染範圍擴大。抗疫之路漫長,居家隔離的同仁一個個解隔,回到醫療團隊的行列中,君君強調,有了隔離經驗,讓她對患者更能感同身受。由於醫療人力吃緊,解除隔離的同仁們都「歸心似箭」,在確定可以復工後,立刻回到崗位努力,為團隊挹注堅實的力量。
記者張辰卿/彰化報導
為迎接建縣300年,並鼓勵縣內產業積極創新、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彰化縣政府特別規劃「2022彰化百大商品徵選活動」,於4/26日上午在彰化縣政府府前廣場舉辦啟動記者會,縣長王惠美表示,彰化縣人文薈萃,物產豐厚,孕育許多傳統老店,也累積很多優秀創新好禮,邀請彰化縣在地傳承老店、新創商店、品牌業者參加本次徵選活動,即日起開始徵件至5月底,把彰化最豐富多元的好禮分享給全國民眾。
王縣長表示,彰化建縣即將300年,彰化很有料,只是過去太低調,彰化300年歷史是很有底蘊的,如何把彰化的好、彰化的美行銷出去,就是大家共同要來努力的,在建縣即將300年的前夕,縣府團隊用心規劃,要把彰化的好物、好食、好伴手推薦給全國鄉親及國外遊客,因此辦理「2022彰化百大商品徵選活動」,希望能夠與時俱進,透過不斷創新,推廣優質產品,這次活動誠摯邀請彰化在地商店共同來參與,只要稅籍設在彰化縣,或商品是在彰化縣內生產或加工,其中食品類需額外檢送食品認證相關證明,同一業者最多可報名3樣商品,即日起至5/31止報名截止。
王縣長指出,甄選分成2階段,第1階段初選有60%專家評選,40%透過網路讓鄉親投票,希望更多鄉親共襄盛舉,只要參與網路票選的民眾,就有機會抽到入圍百大商品的好禮及500元全聯購物禮券。第2階段決選,聘請專家針對前20名中再選出十大精品,這十大精品就有機會參加2022年由彰化縣主辦的中區農業博覽會的行銷展售,並且聘請網紅做直播推薦,還能上電視節目行銷,歡迎彰化各商家的好物、好食、好伴手都來報名,一同共襄盛舉。
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表示,本次徵選活動分兩階段,第1階段為【初選】,評分方式分專家學者60%、民眾網路票選40%;第2階段為【決選】,由第1階段初選總分排序前20名商品參加十大金質獎的決選,相關活動辦法於臉書輸入關鍵字「彰化百大」。▲ 彰化百大精選商品。(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與會貴賓有縣議員陳玉姬、彰化縣農會秘書吳逢源、大城鄉農會理事長蔡隱居、線西鄉農會總幹事楊玲珠、花壇鄉農會總幹事顧碧琪、田尾鄉農會總幹事吳政憲、溪州鄉農會總幹事彭顯賦、員林市農會總幹事黃豐盛、秀水鄉農會秘書陳松柏、竹塘鄉農會秘書林健正、彰化市農會主任盧永泉、北斗鎮農會主任卓大偉、鹿港鎮農會主任許秀蘭、埔心鄉農會主任余淑惠、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中教區附設台灣省私立慈愛殘障教養院長張明正、社團法人彰化縣記帳士公會理事長張睿芩、彰化縣工業會副理事長盧玉娟、彰化縣鹿港老街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魏秀娟、埔鹽鄉廍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貽正、臺灣玻璃館總經理林肇騫、襪仔王觀光工廠董事長蕭明村,以及歷屆伴手禮商家等企業商家代表、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長劉玉平、代理副處長蕭麗玲、各級民意代表與地方仕紳。
活動內容和理念:
De Beers 集團推出#BlackIsBrilliant計劃,旨在為黑人設計師提供平台,運用來自博茨瓦纳的天然美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精品鑽飾,並以各地盛事的紅地氈為有力宣傳平台,表達黑人的意見和才華,令各界更清晰明白和關注。
De Beers 集團與RAD(Red carpet Advocacy)攜手合作,RAD有一套完善的方針,根據需要宣傳的目標,將合適的人才和品牌聯繫起來,並透過他們的平台,在全球盛事上宣揚值得讚許的理念。De Beers希望運用RAD這套方針,推廣社會進步和文化變革。
De Beers 集團許下堅定承諾,致力長遠造福社會人群,即使在最後一顆鑽石出土之後,福蔭仍將連綿不斷。
鑽飾介紹:
Matturi Fine Jewellery 設計的奎族耳環,所使用的鑽石均由De Beers 集體提供,全部均以符合道德和可持續發展標準的方式,在博茨瓦纳開採。
「『桑族人』(San)又稱『布希曼人』(Bushmen)或『奎族人』(Kwe),據說是非常南部最早期的原居民,歷史記載是以狩獵採集的方式過活。他們的傳統、舞蹈和獨特的岩石藝術世代相傳,闡釋了他們的信念和對周遭事物的看法,例如風景、動植物,還有如何在生生不息的生態環境之中生活。現代的桑族藝術家仍會採用大膽的詮釋手法和多彩的顏色,描繪與祖先相同的信念和傳統。
這對奎族耳環的創作,是要向一個不斷無私付出,致力與大自然共存的民族致敬。耳環的設計尤其體現了博茨瓦纳的壯麗風光,因為博茨瓦纳除了擁有鑽石瑰寶,也獲得大自然恩賜,既有河流和三角洲的自然美態,也有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為了這對耳環,De Beers精挑細選了40顆天然美鑽,全部均於數百萬年前在博茨瓦纳的豐饒土壤之下孕育,每一刻均獨特無比,再經過博茨瓦纳首都嘉柏隆里的本土匠師細心切割和打磨。耳環鑲滿了天然美鑽,但本體採用的18kt黃金卻特意不做打磨,保留原始和天然的味道,融合現代化的設計。
這對耳環的每項設計細節,均對一個國家、其民族、天然資源和奇妙生態系統,表達了無比敬意。」
– Satta Matturi – MATTURI FINE JEWELLERY創辦人兼創作主管
相關捐款:
為了支持Viola提倡重視黑人創作才華,她所選擇的慈善機構會獲得一筆25,000 美元捐款。
MATTURI FINE JEWELLERY創辦人SATTA MATTURI簡介:
Satta Matturi 兼具英國和非洲西部血統,除了深深擁抱非洲傳統文化,也對全球潮流、觀念和設計靈感有獨到見解,因此能創造出一個高貴典雅的珠寶品牌,不但打動了非洲大陸愛好時尚的獨立女性,也深受全球喜歡珠寶的女性歡迎。Satta曾經周遊列國,熱衷於欣欣向榮的新興非洲,並將這方面的元素納入設計意念之中。她收藏珠寶多年,藏品非常豐富,足證她對珠寶的熱愛。她由母親撫育成長,母親經常叮囑她,女性必須珍藏起一套令人欣羨的珠寶。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香港2022年4月26日 /美通社/ — 極淨星球(Very Clean Planet)近日宣佈啟動全數字化、全球性碳資產互動樞紐,並經由其平臺完成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華美宏道香港有限公司之間的首宗I-REC(國際再生能源憑證-簡稱綠證)臨櫃(over-the-counter-OTC)交易。
極淨星球是全球第一個以區塊鏈為核心的碳資產平臺,對其所列每個碳綠證都可提供端對端地追本溯源,徹底解決目前市場上難以驗證的詐騙產品或重複計算等嚴重問題。具體來說,極淨星球平臺能以更精細的解析度深入洞察每個I-REC,包括其來源、流程、季節性、與許多其他相關環境屬性,確保本平臺組織成員得以用最高效、負責、及時的方式貫徹企業「環保與社會責任自治」(Environmental&Social Governance-簡稱ESG)各項規範之達標。
極淨星球總經理徐允平表示:「跨境碳資產透明度不足及往來雙方缺乏互信的市場現象,對尋求在其所有生產與運營區域碳中和達標的跨國企業及力圖將其碳資產數位化以期進軍國際市場的各地再生能源生產商均造成嚴峻挑戰。極淨星球是完全為全球碳市場的數字轉型所打造的平臺,不僅可以引領我們組織成員突破這些挑戰,更能為其碳資產管理與交易提供卓越的率與價值。」
「我們很榮幸能與極淨星球攜手合作推出與我們以區塊鏈為基礎的企業碳資產管理系統無縫整合的I-REC平臺。」祺鯤科技執行長朱紹康指出,「這讓極淨星球成為全球唯一能對每個I-REC的完整生命週期提供深度透視的平臺,為所有參與者帶來更大程度的信任以及更及時的決策。」
「作為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專業服務的全球領導者,德勤致力於透過與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祺鯤科技等戰略合作夥伴的密切合作,利用技術與數據協助客戶進行業務轉型。」德勤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謝安解釋道,「今天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華美宏道香港有限公司在極淨星球上的首次I-REC交易象徵著一個勢將蓬勃發展的閉環式數位化碳資產生態系統已然應運而生。我們期待與合作夥伴和客戶共同開發擴展這個生態系統,以建立可永續發展的未來。」
「落實一個功能完備、可擴展、全數字化、且普及全球的碳資產平臺是履行《巴黎協議》世界零碳承諾的關鍵。」柏克萊加州大學可持續發展特聘教授、美國政府針對氣候變化跨部會特別委員會(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總結報告(IPCC憑此報告贏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領銜撰述人丹尼爾·卡門博士(Dr. Daniel Kammen)表示:「我們極端讚賞極淨星球與祺鯤科技的遠見和努力,通過一勞永逸地解決真實性、及時性、可溯性等關鍵問題,發展出此開創性平臺且完成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華美宏道香港有限公司的首次跨境I-REC交易,並藉由有力的經濟誘因,強化國際動力與相互信任,走向更環保的未來。」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全資子公司英大證券有限公司執行長陳愷先生提到:「英大證券作為中國碳資產管理的先驅者,我們非常重視碳經濟體系的數字轉型,並相信如同極淨星球等創舉,將會對全球企業實現ESG達標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
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河北建投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雙海先生表示:「為履行中國政府的”雙碳”使命,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帶領能源產業進行數字轉型,通過採用如祺鯤科技的區塊鏈/物聯網平臺解決方案等尖端技術,將我們的碳資產以最盡責的方式數位化與智能化,以加速該資產在國際市場上流通,發揮其最大價值。我們誠摯邀請並歡迎全球所有相關組織加入我們的碳中和運動,將我們的地球轉化成極為乾淨的星球。」
關於極淨星球(Very Clean Planet)
極淨星球(Very Clean Planet)是個彙集並促進各類碳資產流通與交易的全球性、全數字化互動樞紐。我們的平臺提供獨一無二的真實性、透明度、解析度、及時性與流通性。我們致力為全球碳中和達標推動創新模式,通過數位化轉型協助組織成員提前達到其強制或自願「環保與社會責任自治」(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簡稱 ESG)規範的目標。
關於祺鯤科技(BravoWhale Technology)
祺鯤科技總部位於上海,是一家獨步業界的平臺解決方案供應商,通過數字轉型幫助企業釋放並最大化其內在資產價值,在企業金融、稅務、碳資產管理等領域擁有成熟的用例與有力的成功案例。通過整合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於一個全方位雲平臺,並依據實際業務場景進行優化,我們的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將其現金流或碳信用等核心資產轉化成數字化、透明化、不可篡改的數據及時記錄於安全的私有區塊鏈上,使交易雙方能以更高效率和更大互信開展業務,從而充分發揮此類資產的最大價值。
Contact Person: Sandra Chen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verycleanplanet.com
獨家手繪3D NFT藝術系列MoBioZ 4月30日預售
@mobioz
香港2022年4月26日 /美通社/ — 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熱潮成為數碼藝術的重要推動力,也為藝術發展帶來無限想像空間。由本地紙雕藝術家Benson Walker Chen設計的獨家手繪3D NFT藝術系列——MoBioZ,將於4月30日進行白名單預售及首階段公開發售。
Benson 是本地知名紙雕藝術家,擁有18年的紙雕創作經驗。本身是機械工程師的他,結合機械設計所學,活用白紙既纖細又堅韌的特點,塑造躍然紙上的細緻紙雕,為平平無奇的白紙賦予生命和靈魂。MoBioZ 是由Benson設計的獨家手繪3D NFT藝術系列,結合Web 3.0 與實體藝術,總計共8,888件。項目將在4月30日中午12時(香港時間)開始白名單預售,限額200枚,鑄造價為0.08 ETH,並會在當日晚上8時以0.1ETH的鑄造價進行首階段800枚NFT的公開發售。
向NFT持有人推實體優惠 致力打造社群新生態
MoBioZ項目團隊表示:「在我們眼中,MoBioZ是一個社群,一個俱樂部,NFT持有者絕不是只買一張圖片而已,他們是我們團隊未來的一員,有權參加我們以後的活動、特別專案,享有不同的獨家優惠,同時擁有項目重大決策的投票權,共同主導社區的成長。」
成功購入NFT人士可享有的福利包括:
「藝術 x慈善」新概念 結合NFT發揮公益價值
MoBioZ項目以「藝術」與「公益」為核心,項目的發行除旨在激發市場對本土藝術的興趣及關注,還希望能借NFT的應用將所得回饋給社會。團隊指出,疫情衝擊,既影響民生,也困擾經濟,MoBioZ計劃將預售及首階段公開發售收入的一成用於慈善活動,希望令更多基層人士得到支援。
作為慈善活動的第一步,MoBioZ將與國際青年商會(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 合作舉辦一系列慈善活動「遊戲權利你有」。團隊表示:「選擇『遊戲權利你有』,是因為我們相信孩子們應該有探索自己創造力的權利,就像我們的藝術家Benson一樣。」4月23日,「遊戲權利你有」將以兒童管弦樂隊和音樂治療師的音樂即興表演拉開序幕。5月22日,Benson 將加入 STEM 和 3D 列印研討會,向 200-300 名兒童教授他的紙雕技術及心得。
MoBioZ項目團隊表示:「向NFT持有者提供福利和賦能,令他們從中獲益,並帶領社群茁壯成長,是MoBioZ項目的核心價值觀,我們會繼續提供不同優惠給NFT持有者,不斷壯大社群及團隊,同時也會在慈善項目上持續投入,實踐團隊回饋社會的長期承諾。」
MoBioZ NFT 發售詳情:
白名單發售日期及時間: | 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中午12時 GMT+8 |
白名單鑄造價: | 0.08 ETH |
公開發售日期及時間: | 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晚上8時 GMT+8 |
公開發售鑄造價: | 0.1 ETH |
Web 3.0 網址: |
下載高清圖片: https://bit.ly/3kd99F0
關於Benson Walker Chen
Benson Walker Chen是香港紙雕藝術家,也是機械工程師。他小時候時愛看《變形金剛》和《機獸新世紀ZOIDS》,喜歡「動物加機械」的組合,並善用機械設計所學,將不同事物結合在一起。Benson曾於倫敦Espacio Gallery參展,2022年5月1日至31日將於炮台山富利來商場舉辦《紙,全部都係紙》紙雕藝術展。
關於MoBioZ
MoBioZ是由香港紙雕藝術家和3D藝術家Benson Walker Chen設計的獨家手繪3D NFT藝術系列,共有8,888件。在Benson的獨特視角下,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色。MZ星球是MoBioZ的總部。它將建立在沙箱元界中,並將舉辦活動、現場合作、特別專案等。
網站:https://www.mobioz.io/
Instagram:@ MobioZ.io
Twitter:@ MobioZ
Discord:https://discord.gg/mobioz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高工參加第52屆全國技能競賽北區賽,7項職類15人獲獎,5人奪金,其中8人挺進全國決賽,令人刮目相看。▲校長黃鴻穎(中)與電氣裝配選手合影,左起:黃邱聖傑、范士竑、羅頂酉、葉紘愷。(圖/花蓮高工提供)
此次全國技能競賽北區賽,花蓮高工金牌選手是黃閔祥、吳冠伯、蔡丞銳、張芳慈、黃邱聖傑,銀牌得主范士竑,銅牌是羅頂酉,第四名葉紘愷。前三名能增加甄審總分20%,第四名也可增加甄審總分15%。▲校長黃鴻穎(中)與機器人系統整合職種第一名選手黃閔祥(左)、吳冠伯(右)合影。(圖/花蓮高工提供)
花工電機二乙黃閔祥與電機二甲吳冠伯兩人一組參加機器人系統整合職種,指導老師是黃啟彰。黃閔祥的哥哥是第49屆機電整合第一名保送台科大的選手,受到兄長的影響,他在去年高二上學期參加第51屆全國技能競賽機電整合職種拿下銀牌,已經具備保送國立大學的資格;這次高二下學期更上一層樓奪金,相當難能可貴。至於吳冠伯去年遭淘汰,今年捲土重來成功雪恥,期待自己在全國賽能有更突出表現。▲校長黃鴻穎(中)與機器人職種第一名張芳慈(左)、蔡丞銳(右)合影。(圖/花蓮高工提供)
電機二乙張芳慈與蔡丞銳兩人一組參加機器人職種,指導老師是吳正旭。張芳慈曾參加第18屆全國高職生技術創造力競賽榮獲季軍,這次在北區賽拿下第一名,她很感謝隊友、學弟及指導老師的協助。而蔡丞銳很感謝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機器人職種榮獲銅牌的學長許浩維、彭崧瑜傳授機械程式與機構原理的秘訣。
▲機器人系統整合職種第一名黃閔祥(左)、吳冠伯(右)。(圖/花蓮高工提供)
這次比賽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四位電機科學生參加電氣裝配職種包辦前四名,創下校史記錄,那就是黃邱聖傑、范士竑、羅頂酉、葉紘愷。黃邱聖傑感謝范士竑一起培訓時不斷鼓勵。范士竑的,父親也是花工校友,他希望能藉由全國賽保送國立大學。目前還是高一學生的羅頂酉與葉紘愷,初試鶯啼就拿下第三名、第四名佳績,未來潛力無限。電氣裝配職種的指導老師蔡宗縉曾經指導學生參加第50、51屆全國技能競賽榮獲金牌,並且保送台科大,相信這些學生在第52屆全國技能競賽也能再創佳績。▲機器人職種第一名蔡丞銳(左)、張芳慈(右)。(圖/花蓮高工提供)
以上8位學生都能晉級全國決賽,期盼再為花蓮爭光。至於其他7位獲得佳作的選手是,陳翊安、陳勝武、陳昭翊、洪恩霖、陳杉羽、李璇、陳彥豪,同樣受到師長祝福。
▲電氣裝配職種第一名黃邱聖傑。(圖/花蓮高工提供)
校長黃鴻穎表示,花工在第52屆全國技能競賽北區賽榮獲5金1銀1銅1優勝7佳作,總計15人獲獎,其中8人進入全國決賽,而電氣裝配包辦前四名,是該項職種歷年來校史最佳成績,非常感謝凱士士企業股份有限公司(KSS)贊助材料費,讓學生們擁有豐富的資源得以認真培訓。
台灣,台北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4月26日 – 以人工智慧(AI)與軟體即服務(SaaS)為核心的沛星互動科技(Appier)持續協助企業化解不同類型的商業挑戰,今日宣布與台灣時尚電商品牌衣芙 (EF SHOP)導入 AI 個人化行銷解決方案的亮眼成果。成立超過十年,衣芙持續精進與顧客互動的方式,為進站訪客提供更具互動性的購物體驗。透過與 Appier 的合作,衣芙在數位轉型的三個階段中,針對不同行銷進程量身打造適合的解決方案,獲得相應的成效提升。
第一階段藉由 AIQUA 的多渠道自動化行銷,優化網站的顧客互動,使訂閱率成長 4 倍,活躍用戶數達到業界基準的 3.6 倍;第二階段採用 AIQUA 基本推薦引擎,在顧客旅程及各接觸點中佈局,展示個人化商品推薦,提升成交機會與速度;第三階段採用 AI 進階推薦引擎,運用進階混合演算法提供更精準的個人化商品推薦,相較於基本推薦引擎成效提升逾 3 倍 ── 顯示綜合文字與圖像的 AI 商品推薦模型有助於提高網站的交叉銷售能力,能更精準預測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創造商機並極大化商品價值。
衣芙近期主打「抗 UV 吸排環保抗菌系列產品」,該產品是使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環保衣物,具有出色的防曬力與日本抗菌防臭功能,除了能有效阻擋 90% 紫外線,快速排汗減少異味,還能減少 70%~85% 的能源損耗與碳排放,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衣芙根據新品的特點進行商品推薦,像是針對曾購買排汗衣、速乾、透氣、抗菌材質的用戶推薦該新品;同時比對近期曾購買類似款式的消費者,在購物車或結帳頁面進行加購推薦,增加交叉銷售的機會。
時尚電商市場競爭激烈且步調快速,為讓品牌脫穎而出,商品推薦系統已成為許多電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常見的推薦引擎多半是基於銷量的熱門商品推薦,或是依照商品類別進行相似商品推薦。然而,為因應消費者日新月異的個人化需求,店家必須提供更多元的商品推薦機制,才能即時把握瞬息萬變的銷售契機。
全球知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1], 目前有 35% 消費者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的商品與 75% 在 Netflix 上觀看的內容來自於演算法的推薦。如果能掌握推薦的要領,業者將有更大的勝算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並且讓平台商品更充分呈現給對的消費者,增加全品項的能見度,讓電商平台的進銷存管理更趨理想。
衣芙行銷總監 Grace Yang 表示:「Appier 一直是衣芙值得信任的合作夥伴,AIQUA 解決方案改變了我們與顧客互動的方式,以及衣芙提供個人化體驗的程度,從自動化到進階混合演算法推薦,讓我們可以為進站顧客提供更精準的商品推薦,並有效帶動營收的增長。衣芙期待與 Appier 繼續保持合作,為顧客提供卓越的購物體驗。」
數位轉型三階段挑戰
綜上所述,衣芙在數位轉型三個階段分別遇到的挑戰為:
如同大多數的電商,衣芙擁有多種可觸及潛在顧客的渠道,卻難以輕鬆管理所有渠道(包括網站、社群媒體及電子郵件)的互動,由於無法兼顧多個行銷渠道,品牌也難以掌握來自所有接觸點的潛在行銷契機。
隨著營業規模成長、平台銷售品項的增加,衣芙需要更精準的商品促銷方式。有效的商品推薦向來是讓買家不經意發現更多合適商品的方式。因此在這個階段,衣芙需要能夠協助買家更好地探索網站商品的推薦引擎。
在導入第二階段的基本推薦功能約莫一年後,衣芙網站的營收獲得大幅的成長。為持續滿足買家與其對線上購物多樣化商品和個人化推薦與時俱進的需求,衣芙需要更進階的商品及內容推薦功能。
實現數位轉型三部曲
衣芙期待更緊密地與顧客在線上互動,提供其多元化的商品選擇。 Appier 針對衣芙不同行銷進程打造合適的解決方案,循序漸進式地為衣芙實現數位轉型三部曲,以下為具體實踐的作法:
衣芙利用 AIQUA 在網站、LINE 及電子郵件等不同的行銷渠道自動向顧客推播訊息。在第一階段,衣芙優化了網站的顧客互動,使訂閱率成長 4 倍,活躍用戶數達到業界基準的 3.6 倍。衣芙每月運用 AIQUA 傳送 100 萬至 200 萬封電子郵件,有效與活躍度較低的顧客建立互動,吸引其再次進站購物。
衣芙開始採用 AIQUA 其中一種推薦引擎,可向顧客推薦「瀏覽過此商品的人也瀏覽了那些商品」(viewed also viewed)。藉由此單一推薦情境(顯示查看此商品的購物者也瀏覽了哪些其他類型的商品)展示個人化商品推薦,提升成交機會與速度。此功能在商品及購物車頁面中特別重要,因為買家極有可能在這些頁面考慮還有哪些要額外購買的商品。
衣芙進一步採用另外五種推薦情境,並且成功運用 Appier 進階混合演算法為顧客提供個人化的商品推薦。有別於前一階段,新的推薦引擎以兩種進階機器學習模型優化購物體驗:一是利用深度學習分析每項瀏覽過商品的文字及圖像,預測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商品;二是利用機器學習分析並預測用戶行為,推薦其可能瀏覽或購買的商品。
AI 模型在買家與網站內容及商品進行互動時會持續學習,不斷優化個人化購物體驗,與第二階段相比成長顯著。除了上述顧客進站互動及商品推薦之外,Appier 目前正與衣芙共同合作採用最新的進階 AI 功能,以獲得更好的顧客體驗。
衣芙是來自臺灣的流行服飾電商,以銷售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男女及兒童服飾獲得市場認可。品牌成立於 2007 年,堅持台灣製造與一條龍的生產流程,提供多樣化款式、不斷創新與進步的潮流設計迎合消費者多元的穿搭訴求,如今已擁有超過 150 萬忠實顧客,並持續擴增會員中。欲了解更多訊息,請造訪 www.efshop.com.tw。
Appier 是一家以人工智慧(AI)為核心的軟體即服務(SaaS)公司,運用 AI 協助企業進行商業決策。Appier 成立於 2012 年,以實現 AI 的普及化(AI Democratization)為願景,如今在亞太地區、歐洲及美國擁有 17 個營業據點,並於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號 4180)。欲了解更多訊息,請造訪 www.appier.com。
#App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