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介自爆:這4類房子正在成為「負資產」,消費者現在該進場還是再等等?

全台房市交易量持續探底,8月各大房仲門市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暴跌20%-35%,過去被熱炒的蛋白區甚至出現量價齊跌的慘況。在這片市場悲觀氛圍中,卻有業界人士自揭內幕,警告消費者有四類房產正快速從「資產」變「負債」,購屋前務必睜大眼睛!

 

不是沒人買,是這些房子沒人敢買

 

永慶、住商、中信房屋和台灣房屋8月交易量全面衰退,但細看內部數據會發現:位於成熟商圈、近捷運、屋齡10年內的電梯大樓,交易量相對穩定;真正慘淡的是以下四類產品:

 

1.  重劃區預售餘屋:蛋白區大量交屋潮來臨,投資客急於脫手,形成拋售潮

2.  老舊公寓無電梯:銀行貸款成數低,年輕人根本不考慮

3.  機能未到位的新興區:生活機能缺乏,晚上宛如空城

4.  工業宅與違規使用宅:政府查緝越來越嚴格,轉手困難

 

一位不願具名的房仲業者坦言:「現在買方精得很,不是不買,是只挑好貨買。有瑕疵的物件,降價也沒人要!」

 

這些房子正在變成「負資產」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持續發威,對以下類型房產造成致命打擊:

 

第二戶房貸限5成:多屋持有者資金周轉困難

高價住宅限貸4成:總價超過一定門檻的豪宅流動性驟降

公司法人購屋限貸3成:企業置產意願大幅降低

 

更嚴重的是,銀行對蛋白區和屋況差的物件鑑價越來越保守,即使賣方降價,買方也可能貸不到足夠成數,導致交易破局。

 

現在是進場時機嗎?

 

適合進場的時機:

自住剛性需求者:可挑選過去被過度炒作的蛋白區,議價空間可能達15%-20%

長期投資者:可關注核心區段被錯殺的優質物件,長期持有仍具保值性

 

需要避開的陷阱:

預售屋轉約:可能面臨交屋後鑑價不足的風險

工業宅與違建:政府查緝越來越嚴格,未來轉手困難

機能不完善的重劃區:可能需要等待5-10年才能發展成熟

 

如何在這波低潮中買到好房子

 

1.  善用實價登錄:查詢最近3個月同社區實際成交價,作為議價基礎

2.  要求履約保證:避免買到有糾紛的物件時沒有商議籌碼。

3.  備註貸款不足解約條款:萬一銀行鑑價不如預期,可無條件解約

4.  仔細檢查屋況:可請專業驗屋公司協助,避免買到有問題的房屋

 

 

專家觀點

當前房市確實進入調整期,但對自住客而言反而是難得的機會。

與其被市場恐慌情緒影響,不如理性分析自身需求:

1.  自住:可趁這波調整期多看多比較,特別是過去被炒過頭的區域,可能有意外驚喜

2.  投資:應更謹慎選擇標的,避免槓桿過高,以長期持有為宜

3.  換屋:可先賣後買,掌握議價主動權

房市調整不是世界末日,反而是市場回歸理性的必經過程。消費者與其恐慌,不如把握機會買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房子!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