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灣「山林中隱士」之稱的保育類鳥類藍腹鷴,近年常在福山植物園穩定繁殖和活動。所幸入園民眾都能遵守賞鳥準則,因此,這些野生的藍腹鷴幾乎不用擔心人為干擾,讓遊客能近距離觀看和拍照,可說是台灣生態保育和自然觀光兼得的珍貴成果。
藍腹鷴,俗稱山雞、華雞、烏尾雉、雉雞,是稀有的台灣特有種野鳥,雄鳥身長70~80公分,雌鳥55~60公分。牠們不只身材差異很大,雌雄羽色截然不同。雄鳥全身大部分為藍黑色,而帶有紫藍色金屬光澤,頭部暗藍黑色,有白色羽冠,呈現高貴尊榮的氣質;雌鳥負責孵蛋,所以羽色大致為暗褐色,雜有黑色及褐色V字斑紋。
由於藍腹鷴習性隱密機警,不太容易觀察,大多出現在晨昏,活動範圍在海拔300至2500公尺中低海拔的闊葉林或混生林中,夜間棲於低樹幹上。藍腹鷴以漿果和嫩葉為主食,叫聲似「咯咯咯」低沉混濁的聲音。
藍腹鷴在福山植物園,有時會有小群數隻一同覓食,或是雄鳥單獨出現,繁殖季節雄鳥會快速振動翅膀和繞著雌鳥追逐的求偶動作,族群呈現穩定的趨勢。難能可貴的是,遊客在園區只要能放慢腳步,往往會驚喜發現牠們的蹤影,保持肅靜觀察,還可以拍攝到牠們優雅的清晰影像。
藍腹鷴和帝雉都是台灣特有種的保育類雉科鳥類,另一種環頸雉則是特有亞種,這三種都是珍貴稀有的雉科保育鳥類,絕對不可以濫捕或販售。近日媒體報導,嘉義阿里山區有民眾開車撞傷一隻藍腹鷴,竟因看到鳥兒傷重而自行帶回宰殺,還明目張膽在臉書刊登照片,終於遭到有關單位循線取締。
藍腹鷴和帝雉等台灣特有種鳥類,在生態演化與研究佔有重要的地位,民眾要有正確的保育的觀念。此外,也應該遵循林務局推廣的「賞鳥五不原則」:不驚嚇、不引誘、不追逐、不破壞及不捕捉,才能成為尊重自然生態的優質山林遊客。(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周俊雄)
後山小調─疫情兵臨城下
東台灣新冠肺炎確診迄今掛零,随著留學生回來及外國人居家檢疫高峯期,疫情十分嚴峻,居家檢疫趴趴走,當然全民應勇於舉發,否則掛零一旦破口,我們引以為榮的東部淨土難保!
這兩天花蓮有兩件防疫大事引起嘩然,一是英國一對情侶抱怨被安排隔離檢疫處所,向英國家人說像坐監等生活不便,登上BBC網路。另一是一留學生返家未遵守居家檢疫規定跑去買蚵仔煎,是當事人自暴才引起恐慌。
上述兩件事,外國人的抱怨其實小事,留學生趴趴走才是大事,因為老外可是乖乖待在隔離所,留學生卻無視可能帶著病毒危機趴趴走。
今天傳出連英國首相强森確診新冠肺炎被隔離,這位被隔離的英國人,他們應慶幸留在台灣有多麼安全。當我們自己的留學生被隔離還在街上趴趴走,讓花蓮人有多麼惶恐不安,更聯想到是否還有其他被隔離者偷偷趴趴走?(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溫富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