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頁面 511

施予的藝術(Art of Giving):為和平和幸福的全球倡議

印度布巴內斯瓦爾 2025年5月18日 /美通社/ —
Art of Giving: A Global Initiative for Peace and Happiness

「施予的藝術」(簡稱「AOG」)的種子早在它還未有名字之前,就已經播下。Achyuta Samanta教授在極度貧困與困境中成長,他早在五歲時便開始實踐施予的藝術——那時的他自己也幾乎無物可施。這份終身致力於無私施予的承諾,逐漸轉化為一項使命,並於2013年5月17日,正式將「施予的藝術」(Art of Giving)哲學推廣為一場全球運動。自此以後,每年的5月17日都被慶祝為國際「施予的藝術」紀念日(International Day of Art of Giving),每年會以不同的主題為焦點。

每年,「施予的藝術」(Art of Giving)會選擇一個與當代需求和情感共鳴相契合的新主題。紀念日始於2014年,當時的主題圍繞著社會、靈性和人性。2015年的主題是「同理心:衣物銀行」(Kompassion: The Garment Bank),呼籲人們捐贈舊衣物予有需要的人。

在2020年這個充滿挑戰的疫情期間,主題是「AOG抗疫」(AOG Fights Corona),專注於支持前線工作人員和受影響的家庭。在2021年,「我的媽媽,我的英雄」(My Mother My Hero)成為一個充滿深情的活動,參加者寫下感謝信,向母親表達謝意。在2024年,主題「Let’s AOG」拓展了普遍參與的概念。現在,在2025年,AOG迎來了第12屆,主題為「鄰里善–為社區帶來善意」(Neighbour Good – Bringing Good to the Neighbourhood),體現了同理心與關懷。

今年的主題聚焦於將善意帶入我們最直接的圈子——鄰里和本地社區。從5月2日至16日,全球各地的人們共同參與了「快樂雙週」(Fortnight of Happiness),透過小而有意義的舉動來表達關懷——分享小食或茶點、探訪年長的鄰居、組織公寓聚會,或參加社區活動。5月17日,盛大的慶祝活動將在全球各地隆重舉行。

過去十年,「施予的藝術」(Art of Giving)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如今,「施予的藝術」(Art of Giving)大家庭已有超過250萬名活躍成員。此外,這個理念現已在超過220個國際排球總會(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Volleyball,簡稱「FIVB」)旗下的國家聯盟中獲得推廣,透過體育和青年運動,將其價值觀傳遞至世界各地。

雖然「施予的藝術」(Art of Giving)於2013年正式啟動,其核心價值卻是歷久不衰的。慈善,或稱為「施恩」(daan),一直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每一個主要宗教——伊斯蘭教的「天課」(zakat)、基督教的「慈善」(charity)、佛教的慈悲行為、耆那教(Jainism)的護生與傳播知識、猶太教的「慈善義務」(tzedakah),以及祆教(Zoroastrianism)將扶貧視為道德責任——都將「施予」視為神聖的行為。Achyuta Samanta教授透過「施予的藝術」(Art of Giving)所做的,是現代化這份智慧,去除宗教與地域的界限,建立一個以人性為本、全球共融、充滿喜樂的運動。

 

新聞來源:PR Newswire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PR Newswire 美通社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PR Newswire 美通社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新頭條Thehubnews無關。

影音/宜蘭縣媽祖弘道協會全國宮廟聯合慶祝天上聖母1066歲千秋藝文系列活動於礁溪澤蘭宮圓滿落幕

▲從吳沙澤蘭宮主委游建富手中接過會旗,114年秋季接辦宮由利澤簡永安宮接辦。(圖/樊德惠攝)

記者樊德惠/宜蘭報導

宜蘭縣媽祖弘道協會全國宮廟聯合慶祝天上聖母1066歲千秋藝文系列活動暨第三屆第七次聯誼大會,114年5月17日(農暦04月20日)星期六在礁溪澤蘭宮舉辦,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嘉邑接天宮等宮廟都遠道而來作客,場面相當熱鬧。

▲宜蘭縣媽祖弘道協會全國宮廟聯合慶祝天上聖母1066歲千秋藝文系列活動,與會各宮廟展現團結的向心力。(圖/樊德惠攝)

媽祖在台灣是民間重要的信仰文化,這次的聯合慶祝與聯誼大會,會中也宣布,114年秋季接辦宮由利澤簡永安宮接辦,而115年春季值辦宮則由頭城慶元宮來接辦。

▲主辦單位吳沙澤蘭宮主委游建富感謝各宮廟蒞臨共襄盛舉。(圖/樊德惠攝)

吳沙澤蘭宮主委游建富表示,天上聖母媽祖的信仰在台灣深值民心,無論是大甲媽或白沙屯媽與蘭陽媽祖文化節遶境,都可以看到信徒們虔誠的心意,也期待有愈來愈多的人能夠一起加入媽祖信仰的行列,一起為台灣祈福,守護台灣。

▲期待有更多人能夠一起加入媽祖信仰的行列,一起為台灣祈福,守護台灣。(圖/樊德惠攝)

114「銀髮達人」進階班屏縣府登場 5/17-18課程豐富精彩,學員欲罷不能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由屏東縣政府社會處主辦114年「銀髮達人」進階班課程,5月17日及18日連2天於屏東縣政府舉辦,旨在培訓出銀髮達人學到專業技能,而後能到社區促進銀髮族群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課程內容精彩多元,不僅涵蓋數位科技、健康促進、創意生活等主題,更邀請多位專業講師親自授課,讓參與的銀髮族學員直呼「學得過癮,欲罷不能!」

▲縣府承辦小汪說明銀髮達人到社區媒合應注意事項。(圖/記者范家豪)

今年進階班仍延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本次課程特別邀請了帶活動經驗豐富與課程內容多元綽號蝙蝠貓的林瑛桀老師來授課,特別設計符合長者學習需求的互動式課程,透過實作與討論提升參與感與成就感。例如手機攝影技巧教學、LINE實用功能應用、健康飲食實作、創意手作等,都是深受學員喜愛的課程內容。此外並力求為銀髮族群提供全方位的成長與發展機會。課程設計特別注重實用性與趣味性,並透過互動教學方式,提升學員的參與感與學習效果。

▲114年「銀髮達人」進階班課程,於5月17日及18日連2天於屏東縣政府舉辦。(圖/記者范家豪)

屏縣府社會處表示,「銀髮達人」計畫自112年執行至今共培育了42位達人,長輩們到社區服務後分享,傳承教學讓自己的表達能力更提升,有時還能與擁有相同興趣的人教學相長、經驗交流,退休生活過得充實又有趣,推動高齡友善城市,需要更多元、貼近生活的學習機會來提升銀髮族自信與生活品質。「銀髮達人」課程自開辦以來,已累積上千名參與者,不僅豐富了長者的退休生活,也促進社會參與與人際交流。

▲上課期間,學員們認真參加各組互動。(圖/記者范家豪)

這兩天的課程雖然緊湊,卻充滿歡笑與感動,學員們紛紛表示期待下期再參與,更有長者分享:「退休後才發現自己能學這麼多,生活真的變得很不一樣。」

▲上課期間,學員們認真參加各組互動。(圖/記者范家豪)

另外,截至114年4月底止,屏東縣老年人口比例超過20%,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高齡與少子化的挑戰,照顧服務產業的人力需求日益增加。所以特別招募有專長或特殊才藝的長輩,媒合至社區、學校或社團或進行教學傳承或經驗分享,除了創造世代共融及交流的機會,也提升高齡人力資源的再利用。

▲上課期間,學員們認真參加各組互動。(圖/記者范家豪)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銀髮族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未來,縣府將持續規劃更多元、在地化的長者學習資源,讓每一位銀髮朋友都能找到自我價值,擁有充實、快樂的樂齡人生。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歡迎晚會 5月16日臺北場搶先盛大登場精彩表演節目、在地美食 展現臺北熱情與多元文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了迎接世界各地選手的到來,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World Masters Games 2025 Taipei & New Taipei City)歡迎晚會於5月16日至5月25日,分別在臺北、新北、桃園、新竹、宜蘭等5個地點辦理;於開幕典禮的前一天,首先在臺北市花博公園爭艷館盛大舉行歡迎晚會,與來各地的運動選手交流同樂。歡迎晚會現場有眾多來自國內外的嘉賓雲集,除了 IMGA國際壯年運動總會率團蒞臨參與外,另邀請到來自各國運動總會、國外政府體育單位,與多位駐臺外國使節與在臺辦事處等機構代表親臨現場,共同為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的展開預熱,齊聚歡慶。

臺北市花博公園爭艷館盛大舉行歡迎晚會。
臺北市花博公園爭艷館盛大舉行歡迎晚會。(台北市政府提供)

臺北市蔣萬安市長親臨現場展現對於本次盛會的重視,及為即將參與賽會的運動員們加油打氣。蔣萬安市長表示,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自5月17日起至5月30日舉行,今(16日)晚的臺北歡迎晚會,將展現臺灣「越在地、越國際」的表演藝術特色與文化魅力,邀請了臺北市具有代表性的表演團體,帶來5場音樂、戲劇與馬戲等豐富的節目,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選手。此外,晚會現場備有臺灣特色的點心供選手及貴賓享用,讓大家欣賞節目的同時,也用味蕾認識臺灣,感受臺灣的熱情與溫暖。

國際壯年運動總會會長Sergii Bubka致詞。
國際壯年運動總會會長Sergii Bubka致詞。(台北市政府提供)

IMGA國際壯年運動總會會長Sergii Bubka致詞時也表示,世界壯年運動會是一個提倡「終身運動」及「全民運動」的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賽會,讓世界各地壯年層級之運動愛好者參與競賽活動,培養運動習慣與運動參與。很高興來到臺灣參加「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臺北歡迎晚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齊聚一堂,建立彼此友誼,世界壯年運動會國際總會也備感榮耀。

世界壯年運動會歡迎晚會台北場大合照
世界壯年運動會歡迎晚會台北場大合照。(台北市政府提供)

街頭藝人迎賓演出,迎接各國選手到來

為歡迎世壯運選手到來,晚會場地自選手認證入口到爭艷館內,均安排街頭藝人演出,讓選手們進入花博公園後,可漫步欣賞立方體、花式足球、花式籃球、互動小丑等表演,爭艷館內,則由虎劇團帶來暖場溜溜球表演,讓國內外選手們感受臺北的街頭文化藝術活力。

5場音樂戲劇馬戲等精彩節目,搭配臺灣特色輕食饗宴

晚會現場安排多場不同特色之精彩節目,由臺北市登記的演藝團體台北打擊樂團、小事製作、藝響臺灣劇團、台北樂府樂旗藝術團FOCASA馬戲團接力演出。除視覺與聽覺之沉浸感受外,現場還準備了臺灣在地美食小吃─鹹酥雞、洪瑞珍三明治、蟹殼黃、鳳梨酥、水煎包、酸梅湯,另外也特別製作本次賽會吉祥物「壯寶」的造型雞蛋糕,用味覺感受臺北的豐富多元,讓各國朋友親身體驗臺灣文化的多樣魅力。今晚的節目與美食,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地方與國際接軌,為參賽選手與國際嘉賓帶來一場視覺、聽覺及味覺的豐盛饗宴。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自5月17日起至5月30日舉行,賽事涵蓋35種運動種類,5場歡迎晚會包含臺北場、新北場、桃園場、新竹場及宜蘭場,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次文化交流與國際友誼的盛大慶典。明(17)日晚上7點將在臺北大巨蛋盛大舉行世壯運開幕典禮,無法親臨現場的朋友,開閉幕典禮將於電視(民視無線台、緯來體育台)及網路平台(世壯運YOUTUBE 、四季線上世壯運專區、中天新聞網、東森新聞網)同步轉播,歡迎無法到場的市民線上相挺,也歡迎世界各地的觀眾透過線上直播同樂。更多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資訊請上: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官方網站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粉絲專頁

胡瓜邀翁立友走訪西門町 憶餐廳秀歲月

胡瓜(右)與臺語歌王翁立友走訪西門町,重返餐廳秀舊地,一起回憶昔日光景,現場互動溫馨感人。 (《下面一位》提供)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綜藝天王胡瓜主持的節目《下面一位》最新一集邀請臺語歌王翁立友,兩人一同走訪臺北西門町,回味昔日餐廳秀的輝煌歲月。胡瓜分享當年演出往事,更親自帶隊來到昔日「巴瀝史西餐廳」舊址,現場巧遇曾經常光顧該餐廳的鄉親,成為最佳記憶見證人,場面溫馨感人。

胡瓜談到當年演出搭配的樂隊就是孔鏘老師,兩人也因此結緣,之後在綜藝節目上合作無間,攜手40多年早已建立深厚革命情感。他更感性提及女兒小禎當年就在西門町附近的婦產科出生,西門町儼然成為他人生中充滿回憶的寶地。拍攝過程中,兩人沿途受到熱情民眾歡迎,胡瓜一如往常展現親民作風,還遇到一群國外留學生熱情打招呼。他不僅大方與學生互動,更與對方交換YouTube訂閱,展現無國界的國民外交,讓翁立友讚嘆不已,直呼佩服。

除了懷舊場景與親民互動外,胡瓜、翁立友也運用AI科技規劃逛街行程,體驗年輕人熱門地點,並一同到火鍋店大啖美食,展現真實生活中的樸實互動與溫暖情誼。翁立友談到出道初期艱辛,唱片銷量不如預期,幸得蔡小虎賞識,引薦進入現在的唱片公司,一待就是20年,成功打造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他感性表示,過程雖苦,但滿懷感謝,這段歷程成為他人生重要的轉捩點。

2025年花蓮西瓜嘉年華首日甜蜜登場!千人湧入知卡宣 續推西瓜整體行銷延燒西瓜熱潮

▲花蓮縣府舉辦「西瓜嘉年華」熱鬧非凡,首日即吸引上千人湧入。(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地方中心/花蓮報導

由花蓮縣政府主辦首屆「2025年花蓮西瓜嘉年華」於5月17日(六)熱情登場,首日在吉安鄉知卡宣綠森林親水公園吸引上千人潮湧入,場面熱鬧非凡!活動結合花蓮優質農特產品、在地美食胖卡、美食市集、親子互動體驗及精彩舞台演出,成功打造一場兼具甜蜜、活力的甜蜜農遊盛會。

首日亮點由西瓜宣傳大使人氣歌手鼓鼓呂思緯與白安接力登台演出,舞台魅力四射,掀起現場最高潮。親子西瓜足球盃熱血開踢,趣味闖關、食農DIY、舞台互動及滿額抽獎活動,讓大小朋友盡情體驗,現場處處可見拍照打卡與笑聲連連的歡樂畫面。

▲西瓜足球盃闖關賽事好玩逗趣,西瓜大使鼓鼓都親自下場替小朋友加油。(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西瓜嘉年華是首屆辦理,感謝民眾熱情參與支持,過此次活動不僅讓更多人品嚐花蓮西瓜的魅力,也深化民眾對食農教育與產地價值的認識。她指出,花蓮西瓜因擁有純淨水源與充沛日照,須累積約1200度日照(平均氣溫20度、連續日照60天)方能孕育出沙脆多汁、香甜可口的高品質大西瓜,這樣的自然優勢是花蓮農業的驕傲。

農業處處長陳淑雯指出,5至6月正值西瓜盛產期,縣府與玉溪地區農會、瑞穗鄉農會、鳳榮地區農會、壽豐鄉農會及花蓮縣農會攜手接力推動展售與體驗活動,持續推廣花蓮優質的農產。同步推動的整體行銷活動亦將延續至6月底,包括「全民西瓜代言募集」、「線上購瓜抽抽樂」等行銷活動,只要購買花蓮西瓜型錄合作店家的產品,就有機會刮中多項好禮,讓西瓜熱潮在產季一路延續。

▲西瓜大使鼓鼓呂思緯及白安人氣超夯,台下合照粉絲人手一片西瓜一起消暑。(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精彩活動將於明日(18日)繼續登場,YOYO家族的鳳梨哥哥與天竺鼠姐姐將帶來歡樂帶動跳,街頭藝人魔術與泡泡秀輪番演出,更多親子互動與表演節目等你來體驗。

2025花蓮西瓜嘉年華在甜蜜與笑聲中陪你甜一夏,不僅讓民眾留下難忘回憶,也成功為花蓮農產注入新動能,更多活動資訊及內容,請上花蓮縣政府官網(https://www.hl.gov.tw)或關注「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臉書粉絲專頁。

彰基舉辦頭頸癌病友關懷活動 吞嚥困難也能吃得好

彰基醫學中心17日下午舉辦「頭頸癌病友關懷團體聯合活動─居家飲食及生活營養大補帖」,助病友與家屬提升營養知識與生活適應力。(圖/彰基提供)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為提升頭頸癌病友及其家屬的營養照護知識與生活適應力,彰基醫學中心17日下午舉辦「頭頸癌病友關懷團體聯合活動─居家飲食及生活營養大補帖」,邀請葉鈺雯老師為病友量身設計課程,內容涵蓋飲食質地調整、彩虹食材應用及多元用餐體驗,並結合病友聯誼與現場互動,讓病友與家屬從實作中學習,提升返家後的飲食照護信心。

彰基副院長張東浩醫師表示,彰基長期致力於關懷頭頸癌病友,自民國88年起分別成立「無喉暨開口笑」(包含咽喉癌、口腔癌)與「鼻恩愛」病友關懷團體(鼻咽癌),積極推動病友支持與復健服務。頭頸癌治療對病友的飲食與營養攝取是極大挑戰,因此本次活動特別安排用餐體驗,讓病友與家屬實際了解質地調整與營養搭配,有助於改善進食狀況並提升生活品質。在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帶領與支持下,醫療團隊持續實踐「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關懷理念,陪伴病友及其家屬走過治療的每一階段。

▲彰基醫療團隊實踐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關懷理念,陪伴病友及家屬走過治療的每個階段。(圖/彰基提供)

彰基李孟芷營養師表示,據研究指出,高達10-20%的癌症患者,主要死因並非腫瘤本身,而是與營養不良相關。治療期間最重要的就是營養充足、維持體重;頭頸癌病友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咀嚼困難、口乾、口腔黏膜炎等症狀來影響進食量,藉由今天的活動教導病友、家屬一起學習餐點製備、調整食物質地以及如何增加食物營養密度的技巧,充足的營養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治療的副作用。本院針對頭頸癌病友提供完善營養照護,若有飲食營養相關問題,病友住院治療期間醫療團隊即照會營養師提供衛教說明;若於門診就醫時,也歡迎病友至31診營養門診諮詢。

▲病友志工陳棟樑感謝彰基團隊與志工17年來的陪伴,盼以自身經驗支持他人,肯定營養講座對病友助益良多。(圖/彰基提供)

鼻恩愛病友志工陳棟樑表示,從罹癌後持續在彰基的門診治療與追蹤已經17年,癌症的治療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就像我這幾年陸續也有聽力、牙齒等狀況,治療過程是彰基的醫療團隊,以及鼻恩愛病友志工一直陪伴、鼓勵,讓我感受到溫暖與力量,因此我成為病友志工,希望能持續陪伴關懷更多病友。今天醫院舉辦這場營養講座活動,對病友幫助很大,讓我很感動,希望我們都能照顧好自己,面對癌症不要害怕。

▲病友黃承興分享抗癌歷程,感謝妻子備餐支持,並鼓勵病友保持正向。夫妻倆從活動中獲得實用營養知識與照護的信心。(圖/彰基提供)

口腔癌病友黃承興分享,八年前曾罹癌接受治療,去年腫瘤復發,再次面對挑戰。「治療副作用讓我吃不下,多虧太太每天細心備餐,才能好好吃飯。」黃太太表示,備餐是每天的重要任務,「這次活動學到很多實用技巧和營養知識,讓我更有信心照顧他。」黃先生也鼓勵病友們保持正向心情,「唱歌、參加活動對我幫助很大,希望大家勇敢走出來,找到支持的力量。」

▲李孟芷營養師指出,營養不良影響癌症治療成效,此活動教導病友及家屬製備餐點、調整質地與營養密度,有助提升療效降低副作用。(圖/彰基提供)

彰基醫療團隊期盼透過此次活動,讓頭頸癌病友與家屬獲得實用的營養照護知識與心理支持,也鼓勵更多病友走出家門、參與團體活動,在彼此陪伴中重拾生活的信心與力量。

員林市長盃田徑錦標賽暨縣運代表選拔 爭取比賽勝利為市爭光

員林市公所於今(17)日在縣立大同國中操場辦理「114年市長盃田徑錦標賽暨縣運代表選拔」賽事,會場上嘉賓如雲。(圖/記者蕭麗鳳攝)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為鼓勵員林各國小積極參與縣民運動大會、培養運動家精神並鍛鍊體魄,員林市公所於今(17)日在縣立大同國中操場辦理「114年市長盃田徑錦標賽暨縣運代表選拔」賽事,會場上嘉賓如雲,有員林市代理市長賴致富、縣政府秘書游筑凱、縣議員張錦昆、凃俊任,員林市民代表會代表吳政彥、林玟佑、張詩怡、林育生暨大同國中校長謝國士及本市各國小校長等至現場為年輕選手們勉勵加油,並預祝他們能獨佔鰲頭,爭取第一。

今日上午9時舉行開幕典禮,開幕式由大同國中學生社團「Kpop MV社」帶來精彩的舞蹈演出,本次賽事共計有本市9所國小參與,連同各校帶隊教練及選手約200多人參與,脫穎而出者將代表員林市參加彰化縣114年縣民運動大會。

▲今天站在這賽場的選手們都是各校各單項運動的精英。(圖/記者蕭麗鳳攝)

代理市長賴致富表示,今天的賽事,主要的是要選拔出優秀的選手代表員林市參加本年8月的縣運會,今天站在這賽場的選手們都是各校各單項運動的精英,值得大家敬佩,透過比賽,除能從中得到運動樂趣外,還能鍛鍊身體、增進健康,並能學習到團隊合作的真諦,希望大家能將運動家的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勝不驕、敗不餒,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員林成為南彰化的運動城市。

▲透過比賽,除能從中得到運動樂趣外,還能鍛鍊身體、增進健康,並能學習到團隊合作的真諦。(圖/記者蕭麗鳳攝)

選拔會埸各項田賽及徑賽項目陸續登場競技,看到每位選手們在賽場上揮灑汗水,發揮自己平時的訓練成果奮力拚博,展現出運動實力與競技精神,湧現鬥志爭取比賽勝利,為校爭光,也期待將來為員林市於縣運上奪得佳績。

影音/端午節關懷弱勢 公私合力端陽傳愛、正粽我心

端午節將至,彰化縣政府17日上午於縣警察局中庭辦理端午節關懷弱勢活動,縣長王惠美出席頒贈感謝狀予善心企業及慈善團體一起做愛心。(圖/記者蕭麗鳳攝)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端午節將至,彰化縣政府17日上午於縣警察局中庭辦理端午節關懷弱勢活動,縣長王惠美出席頒贈感謝狀予善心企業及慈善團體一起做愛心,且致贈關懷金、美味肉粽及物資關懷縣內經濟邊緣戶,王縣長表示,政府的資源有限,民間的力量無窮,感謝善心企業及慈善團體,公私合力,與縣府在端午節前關懷弱勢,發放關懷金及物資給縣內500戶經濟弱勢戶,讓他們也能溫馨過端午佳節。

王惠美表示,這次特別感謝「靈鷲山慈善基金會」,捐贈價值約18萬元物資,提供端午節關懷慰問使用,且感謝「嘉里大榮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務,活動現場亦有雅頓國際時尚造型美髮團隊及彰化基督教醫院團隊熱情提供義剪、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等服務。

▲王縣長表示,政府的資源有限,民間的力量無窮,感謝善心企業及慈善團體,公私合力,與縣府在端午節前關懷弱勢。(圖/記者蕭麗鳳攝)

王惠美指出,縣府透過「公益串聯站,彰化有夠讚」資源整合平台,整合人力、物力、財力,讓長期關心彰化縣的企業、善心人士持續挹注愛心,截至今年5月5日統計,捐款總額已達新臺幣509萬4,132元善款,物資市值超過新臺幣320萬9,335元,特別感謝「嘉里大榮物流公司」自104年起迄今持續提供公益物流載送服務,累積計1,007次,市值約403萬7,063元,彰化縣因為善心夥伴們長久的支持與投入,提供彰化縣縣民更好的生活照顧,讓大家能溫馨過好節,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拋磚引玉,讓更多善心人士能一起來加入善舉。

▲現埸發放關懷金及物資給縣內500戶經濟弱勢戶,讓他們也能溫馨過端午佳節。(圖/記者蕭麗鳳攝)

王惠美表示,為照顧更多縣內弱勢族群,縣府積極建構完善的社會安全網,發起「全民雞婆心運動」,如果大家發現身邊有需要幫助的鄰居、家庭,卻沒有收到政府的資源,歡迎通報縣府,縣府會聯合社會處來協助處理,避免發生憾事,不僅可以透過網路「關懷e起來」通報,也可以撥打113、119、110或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網址: https://1957.mohw.gov.tw/ )。

第二屆臺南人權月 「每一道磷光都是獨特的署名」開展

【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臺南市政府今(2025)年舉辦第二屆「臺南人權月」展覽與系列活動,並於今(17)日在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六樓展區舉辦開幕記者會。包含市長黃偉哲、文化局長黃雅玲、國家人權博物館副館長陳淑滿、臺南市立圖書館館長楊馥菱、策展人林傳凱、沈君儀、張綺君及參展藝術家、在地人權推廣團體等出席,並由臺南在地音樂人羅士哲開場演出。

▲第二屆「臺南人權月」展覽與系列活動今(17)日在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六樓展區開幕。
▲開場演出。

策展人沈君儀說明,今年臺南人權月以「每一道磷光都是獨特的署名」作為主題,在南市圖新總館三樓及六樓規劃校園區、遺書區、聲音區與溪北主題等四大展區,校園區挑選曾發生過政治案件的15間臺南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從溪北到溪南,邀請大眾閱讀校園裡的白色歷史;遺書區展出7位臺南出身的政治犯前輩當年在軍法處寫下的遺書,人生最後幾小時的訣別文字,在近年才重見天日;聲音區展出6位風格各異的音樂/聲音作品,以及2025客家電視台旗艦劇集《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片尾曲〈神的回信〉客語版MV,聽見以人權故事為創作靈感的音樂作品。溪北主題展區則展出溪北17區的政治案件故事,以及溪北地區政治案件受難者逃亡路線。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作為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不只有光榮璀璨的過往能訴說,也有看似幽微卻充滿人性光輝的故事,需要你我的關注與聆聽。他說,延續去年深植地方的視角,今年策畫「2025臺南人權月」,回應臺灣作為民主國家追求人權價值及轉型正義的決心。

▲「2025臺南人權月」,回應臺灣作為民主國家追求人權價值及轉型正義的決心。

南市府文化局黃雅玲局長說,「臺南人權月」期望透過展覽和活動,讓這些曾被掩埋的記憶走入城市生活,融入文化教育,也凝聚我們對公平與正義的共識。臺南不僅有輝煌歷史,也承載人權的溫度與反省,我們透過策展將歷史傷痕轉化為公共對話,提醒人權如陽光般的不可或缺。讓每一道歷史的磷光,都成為民主路上的燈火。

南市府文化局表示,展覽期間也舉辦12場動靜態活動,包括「深度展區導覽」、「人權月合作放映」、「聲音故事走讀」、「白恐主題講座」以及手作工作坊等活動,報名方式及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活動粉專「臺南人權月」及文化局FB粉專「藝遊臺南」。

▲展覽期間也舉辦12場動靜態活動。

◎展覽資訊:
2025臺南人權月「每一道磷光都是獨特的署名」
2025/5/17-7/3 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三樓•六樓
開館時間
週二至週六 08:30-21:00
週日08:30-17:3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無塑新生活 低碳嘉年華 知名企業家眷共享全齡科工

[記者范家豪/高雄報導]  高雄市民熟悉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近期再次成為大型企業家庭日活動的理想場域。5月17日,國內知名企業舉辦一場結合親子同樂、ESG理念與低碳行動的大型嘉年華在科工館登場,超過1,500名企業員工及眷屬齊聚一堂,度過一整天豐富而有意義的家庭日。

這場活動靈活運用了科工館內外多個區域—從北館追風廣場的舞台及體驗設施、美食車匯聚的劇院廣場,到B1F川堂的員工休息區與平等大道上動靜皆宜的親子闖關活動,整座館區成為一日限定的永續主題樂園,展現科工館「全齡共融、場域開放、空間彈性」的博物館樂齡多元功能。

▲本次活動以「永續生活、低碳未來」為主題,特別設計「健康綠能行」、「叢林大冒險」、「生物探索樂園」、「氣墊遊樂區」、「親子互動挑戰」、「公益文創市集」等六大主軸,並加入趣味運動會與DIY手作體驗,不僅讓大朋友可以動起來,還讓小朋友玩得開心、學得有趣。場內還安排多輛胖卡美食車與愛心公益攤位,從味蕾到心靈都獲得滿滿充電。(圖/記者范家豪)

活動開幕以精心規劃的隊呼進場及大型空拍合影揭開序幕,並由主辦企業長官拋出象徵希望與榮耀的大球,帶出本次主題中對「共創、傳承、永續」的深層寓意。更透過ESG概念設計的「炭索記憶」、「海廢分類」、「翻轉幸福人生」三大闖關小遊戲,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與環保教育的整合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單位更導入數位報到系統與電子點券支付平台,實現整場無紙化作業,大幅提升活動效率,也回應了當代對環境友善的期待。而活動所用的拱門、舞台、指示立牌皆為可重複利用的環保材質,體現「辦活動也能零浪費」的理念。

科工館長年深耕科普教育與公共服務,不僅為學生與民眾打造多元學習場域,也逐步展現場地多功能性的價值。無論是大型企業家庭日、運動會、節慶慶典或永續倡議活動,皆可在科工館找到理想的實踐空間。此次活動再次印證:在科工館,不只可以學科學,更可以「玩永續、享家庭、創連結」。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嶄新悅目-2025洪易藝術特展」 洪易返鄉個展於彰美館首登場

嶄新悅目-2025洪易藝術特展」 藝術家洄游創佳話 洪易返鄉個展於彰美館首登場。(圖/彰縣府提供)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彰化縣立美術館自即日起至6月1日舉辦《嶄新悅目-2025洪易藝術特展》,邀請祖籍彰化縣芳苑鄉,在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家洪易,以繽紛色彩與創新精神,帶領觀眾走入充滿生命力與喜悅能量的藝術世界。今(17)日下午舉行開幕式,縣長王惠美、展出者洪易等人與會,嘉賓雲集,王縣長表示,洪易老師是彰化芳苑人,在2000年投入藝術創作,作品深具特色,在日本東京、美國、西班牙等多國展出,跟別的藝術家不同,洪易老師是從國外出名,再紅回到台灣,作品非常多樣性,具國際性,這次展覽結合雕塑、平面作品與文創設計共67件,展現洪易老師二十多年藝術歷程的嶄新探索,充分呈現其勇於突破、擁抱創意的精神,歡迎民眾蒞臨參觀,一同走入洪易色彩斑斕、創意澎湃的藝術宇宙。

王惠美表示,在2020年,洪易老師對於故鄉的情感,以越在地越國際,在彰南路六段將廢棄穀倉變身為「洪易美術館」,成為彰化重要的文化地標,讓藝術深植在地土壤,生根發芽。這次展覽主題「嶄新悅目」,「嶄新」就是把過去的框架打破,大膽運用鍍鈦技術,將不鏽鋼雕塑,如:分享象、五指山等作品,賦予金屬材質流動的光澤與未來感。「悅目」就是顏色非常鮮艷與文化符碼,傳遞溫暖祝福與正向能量,讓藝術不僅是視覺饗宴,也是心靈的觸動。

▲洪易老師是從國外出名,再紅回到台灣,作品非常多樣性,具國際性,這次展覽結合雕塑、平面作品與文創設計共67件。(圖/彰縣府提供)

王惠美指出,這次展覽有3大類,包括雕塑、平面創作、文創設計,共67件作品,在雕塑區「十二生肖系列」,做了很多不同的創作,平面展區除數位版畫《牡丹驚豔》外,首度公開珍貴手稿,讓大家了解如何從平面設計變成立體作品,洪易老師也把作品文創化,實踐「藝術生活化」理念,像筷子、器皿等,讓藝術走入生活中。

▲這次展覽有3大類,包括雕塑、平面創作、文創設計,共67件作品,在雕塑區「十二生肖系列」,做了很多不同的創作。(圖/彰縣府提供)

藝術家洪易老師表示,第一次回到故鄉展覽,大家都很熱情,也讓他覺得很感動,其實彰化出身很多藝術家都很有名,只是在外面流浪,如何把他們找回來,需要凝聚的力量,他有一個感受,雖然一直在世界各地跑,但有一天還是要回來故鄉彰化,一府二鹿三艋舺,彰化有300年歷史有豐厚的藝術資源,也讓他思考藝術家是不是要做一點事,藉由這次展覽分享他的經驗,希望把藝術的養分輻射性的放射到周圍每一個地方,為彰化這塊土地、為彰化服務。

▲洪易老師也把作品文創化,實踐「藝術生活化」理念,像筷子、器皿等,讓藝術走入生活中。(圖/彰縣府提供)

策展人黃柏維表示,這次展覽為「嶄新悅目」,嶄新是突破框架,悅目是將美學落地,跟大眾結合,大家產生共感才有效度,展覽分為3個區塊,第一個區塊是老師早期的作品,有一些很實驗性的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的作品,可以看到很多手稿及想法,第二個區塊是他研發出來的彩色雕塑,鋼板、不鏽鋼鍛造等,第三個區塊是藝術生活化,作品兼顧藝術的視覺、美感及質感,最後感謝縣府團隊、感謝洪易工作室的同仁,才能完成這次展覽。

影音/挹注血庫救人命 葛瑪蘭公益善行不間斷

葛瑪蘭客運發起捐血善行,再為血庫補進救人多命的鮮血。(圖∕葛瑪蘭客運提供)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因應龐大的醫療用血需求,葛瑪蘭汽車客運5月17日在羅東轉運站舉辦捐血活動,這是該公司第13年發起的熱血公益善行,再為血庫補進一批救人多命的鮮血。

葛瑪蘭汽車客運每年都會發起愛心捐血活動,鼓勵員工並廣邀乘客與民眾共襄盛舉。這次活動從上午9時至下午4時,與知名品牌三合餅舖及台灣血液基金會,共同號召挽袖捐血,總共獲捐16,750cc的熱血。


▲駕駛長張志鴻(左)捐血不缺席、新進員工李婕瑜(右)人生第一次捐血。(圖/葛瑪蘭客運提供)

活動現場特別準備溫馨好禮,捐血250cc贈送三合燒餅乙份、葛瑪蘭客運「羅東-板橋」最高面額車票二張;捐血500cc則送雙倍贈禮。現場並有專業醫護人員駐點,提供完整的健康諮詢,讓民眾安心捐血。

葛瑪蘭客運營運以來,積極投入各項公益活動,促進員工對正向事務參與的凝聚力,強化企業文化公益助人精神,落實社會責任。這次捐血活動,包括一級主管、每年不缺席的熱血駕駛長張志鴻、新進人員李婕瑜等人,都一起挽袖樂當捐血人,李婕瑜還是人生第一次捐血呢。

提升高齡者居家安全 笁樂種子基金為長者安裝扶手十年如一日

為提升高齡者居家安全,彰化市公所與笁樂種子基金公益協會合作,17日起為期兩天,為全市1049戶、80歲以上有需求的長輩免費到府安裝扶手。(圖/記者蕭麗鳳攝)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為提升高齡者居家安全,彰化市公所與笁樂種子基金公益協會合作,17日起為期兩天,為全市1049戶、80歲以上有需求的長輩免費到府安裝扶手,17日上午8點,市長林世賢會同協會發起人滕治裕、里長與志工團隊,於向陽社區活動中心「會師」,隨即展開溫馨的安裝扶手行動!

市長林世賢表示,此次活動所有花費均由笁樂種子基金公益協會發起人滕治裕夫婦倆自行負擔,包含所有材料、以及召募志工安裝完成,充分展現民間力量與社會溫暖,他非常感謝笁樂種子基金公益協會的仁心義舉,讓長輩們在熟悉的居住環境中享有更安心、更便利的生活。

▲市長林世賢會同協會發起人滕治裕、里長與志工團隊,於向陽社區活動中心「會師」,隨即展開溫馨的安裝扶手行動!(圖/記者蕭麗鳳攝)

目前在全台共有300多位志工的笁樂種子基金公益協會,是由滕治裕發起成立,協會成立已10年,專門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免費到府安裝扶手的服務,10年來在全台各地為長者免費安裝扶手的戶數,累計已約有8萬戶。

▲10年來在全台各地為長者免費安裝扶手的戶數,累計已約有8萬戶。(圖/記者蕭麗鳳攝)

滕治裕表示,17、18日兩天,協會共將出動83位志工,除了為彰化市的1049戶免費安裝扶手,同時也將分赴大城、二林、芳苑、和美、溪州、竹塘、芬園等鄉鎮為401戶的長者服務,彰化市由於是協會首度安裝,所以戶數較多。

▲彰化市公所將持續推動高齡友善措施,也呼籲更多企業與團體投入長者關懷行列,透過公私協力,攜手打造安全幸福的銀髮生活。(圖/記者蕭麗鳳攝)

林世賢市長強調,彰化市公所將持續推動高齡友善措施,也呼籲更多企業與團體投入長者關懷行列,透過公私協力,攜手打造安全幸福的銀髮生活。

建國科大啟用「網紅孵化基地」 推動青年挺進數位舞台

建國科大今(17)日啟動「2025全國高中職短影音創作挑戰-MrBeast亞洲自媒體達人賽」,並同步啟用「網紅孵化基地」,現場由彰化縣長王惠美主持揭牌儀式。(圖/建國提供)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建國科大今(17)日啟動「2025全國高中職短影音創作挑戰-MrBeast亞洲自媒體達人賽」,並同步啟用「網紅孵化基地」,現場由彰化縣長王惠美主持揭牌儀式,活動吸引來自高中職師生關注,現場氣氛熱烈,展現Z世代對數位創作的高度熱情。

本次大賽以「彰化最勁爆」為主題,邀請全國高中職學生以彰化在地文化、美食與景點為創作靈感,拍攝短影音參賽,透過創意翻玩傳統印象,打造屬於地方的新敘事。多部參賽作品在社群平台上已引發熱烈討論,成功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彰化」,也讓學生實戰學習如何用影音傳達地方的故事。

▲現場由彰化縣長王惠美主持揭牌儀式,活動吸引來自高中職師生關注,現場氣氛熱烈,展現Z世代對數位創作的高度熱情。(圖/建國科大提供)

縣長王惠美表示:「在數位時代,網紅與自媒體已成為溝通與行銷的重要力量。建國科大成立『網紅孵化基地』展現教育創新的前瞻佈局,也為中部數位產業注入嶄新動能。」她強調:「青年是地方的未來,縣府將持續與學校、企業攜手打造年輕人就業創業的舞台。8千元的獎金等大家來拿,請戮力行銷彰化的美好。」

建國科技大學校長江金山指出:「未來職場不只需要會讀書的人,更需要能創造價值、善用平台發聲的人才。我們歡迎有夢想的高中生加入建國科大,一起用創意讓自己發光發熱!」

▲校長江金山指出:「未來職場不只需要會讀書的人,更需要能創造價值、善用平台發聲的人才。(圖/建國科大提供)

經管系主任張朝旭強調:「我們的目標是學生在大學前兩年奠定自媒體內容創作的技術基礎,大三開始就由業界網紅導師親自帶領,善用『網紅孵化基地』資源進行創業實作,力拚在28歲前達成財務自由!」。

「網紅孵化基地」是建國科大經營管理系呼應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所推動的創新教學空間,學生表示,基地整合了影音製作、社群行銷、AI腳本應用、品牌經營等教學資源,打造中部首座自媒體實戰基地。三年級蕭晨宇表示,去到日本才知道日常生活的細節和美景要拍得美,仍然是有學問的,學會自拍是基本功。

▲三年級蕭晨宇表示,去到日本才知道日常生活的細節和美景要拍得美,仍然是有學問的,學會自拍是基本功。(圖/建國科大提供)

「自媒體行銷實戰課程模組」,涵蓋社群經營、生成式AI行銷應用、自媒體行銷企劃、影音製作、流量分析、廣告投放與創業實作等領域。想成為下一位百萬網紅的應屆畢業生即日起可優先報名體驗營,全程參與實作,搶先感受自媒體的無限可能!

臉書版主號召社團響應募集愛心粽 2,440顆幸福粽抵達彰化家扶

端午佳節前夕,「二林四鄉鎮呷透透」臉書版主林煌凱再次號召社團響應募集愛心粽,於今日(5/17)與彰化翔威壇及彰化縣20夢想起飛創農市集發展協會攜手將2,440顆愛心粽送達彰化家扶二林服務處。(圖/記者蕭麗鳳攝)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端午佳節前夕,「二林四鄉鎮呷透透」臉書版主林煌凱再次號召社團響應募集愛心粽,於今日(5/17)與彰化翔威壇及彰化縣20夢想起飛創農市集發展協會攜手將2,440顆愛心粽送達彰化家扶二林服務處。二林在地大家長蔡詩傑與立委謝衣鳯及彰化縣工策會副總幹事陳穎青均蒞臨現場,與版主林煌凱一起發放幸福粽給偏鄉沿海弱勢家庭享用!

物價高漲時代,一串10顆粽子價格從200元逐年漲價至現在330元,但關懷在地弱勢族群熱情從未消退,今年「二林四鄉鎮呷透透」臉書社團版主林煌凱再次號召募集了4,070顆愛心粽,捐贈給彰化家扶、老人服務、慈善會與社區課照班等社福單位,為弱勢家庭及獨居老人送上最具心意的端午節祝福,九年來送出之愛心粽數量已39,670顆,其中彰化家扶二林、埤頭、竹塘、芳苑、大城等五鄉鎮受助家庭最受照顧,獲贈2440顆愛心粽。

▲今年「二林四鄉鎮呷透透」臉書社團版主林煌凱再次號召募集了4,070顆愛心粽,捐贈給彰化家扶、老人服務、慈善會與社區課照班等社福單位。(圖/記者蕭麗鳳攝)

版主林煌凱、彰化翔威壇副堂主黃昭霖、彰化縣20夢想起飛創農市集發展協會會員一同將愛心粽送至彰化家扶二林服務處,發送給予家扶親子,祝福端午節安康,二林鎮長蔡詩傑、立委謝衣鳯、彰化縣工策會副總幹事陳穎青也蒞臨給予讚賞與肯定,彰化家扶扶幼委員會主委辜福榮伉儷、一副主委李世湧伉儷、二副主委施萬益伉儷及中心主任王震光親自蒞臨出席,向大家表達最誠摯的謝意。

▲九年來送出之愛心粽數量已39,670顆,其中彰化家扶二林、埤頭、竹塘、芳苑、大城等五鄉鎮受助家庭最受照顧,獲贈2440顆愛心粽。(圖/記者蕭麗鳳攝)

來自二林隔代教養的小穎,其由阿嬤獨力撫養,早年小穎的阿嬤都會親手包粽子應景,喜歡吃粽子的小穎也都會在旁幫忙,但十多年前因洗腎影響體力衰退後,小穎的阿嬤就未再包粽子,而每年愛心粽捐贈活動是讓小穎與阿嬤能依舊感受端午過節氣氛的溫暖力量。

▲物價高漲時代,一串10顆粽子價格從200元逐年漲價至現在330元,但關懷在地弱勢族群熱情從未消退。(圖/記者蕭麗鳳攝)

版主林煌凱表示:「每份善心是支持我們照顧弱勢族群理念不中斷的動力,美味粽子不僅填飽肚子,更能傳遞出良善關懷,九年來臉書社團成員同心努力達所需愛心粽數量目標最讓人感動,我們會把這份愛一直延續下去。」

▲版主林煌凱表示:「每份善心是支持我們照顧弱勢族群理念不中斷的動力。(圖/記者蕭麗鳳攝)

家扶主任王震光表示:「弱勢家庭日常生活總須省吃儉用,更捨不得買粽子過節,感謝林煌凱版主長期關心彰化家扶受助家庭,號召社團好友讓家扶親子每年都能溫馨過端午,更謝謝彰化翔威壇與彰化縣20夢想起飛創農市集發展協會諸多好友一起到場響應。貧窮會限縮孩子發展,教育資源挹注將可豐富弱勢孩子眼界,助其長出自信,呼籲社會大眾持續支持家扶扶幼工作。」

TopWin 準備與 Sora Ventures 聯手進軍數碼資產市場,推動比特幣財庫在亞洲快速發展的 Web3 市場邁向繁榮

香港, May 17, 2025 (GLOBE NEWSWIRE) — Top Win International Limited (下稱「公司」或「TopWin」) 欣然宣布向數碼資產領域進行策略性擴張,在獲得必要的批准後,會將公司名稱更改為「AsiaStrategy」,並進一步採取強大的數碼資產財庫策略,以充分利用快速發展的 Web3 生態系統。 區塊鏈和 Web3 技術有望促成新一輪重大科技變革,以去中心化、透明和安全的系統重塑相關行業。 加密貨幣和代幣化資產等數碼資產正在成為重要的資產類別,為創造價值提供大好良機,特別是對於不斷向前發展的機構而言。 亞洲有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充滿活力的經濟重地,現正成為這場變革的中心。 憑藉其科技發達的市場和不斷演變的監管體系,亞洲的數碼資產行業必將成為一個龐大的高增長市場。

TopWin 會繼續發展現有的奢華手錶業務,同時將工作重點擴展至有關數碼資產的企業和投資,旨在發掘亞洲市場尚未開發的潛力。 為了引領這項策略性工作,TopWin International 正準備與 Sora Ventures 合作,Sora Ventures 是知名的 Web3 基金,自 2018 年以來一直在該行業佔有一席之地,是因重倉比特幣而聞名的亞洲基金。 TopWin 打算憑藉 Sora 的資源和往績,在亞洲資本市場建立比特幣財庫。 TopWin 將注重有關數碼資產的業務和投資,尤其重點關注亞洲尚未開發的潛力。 透過管理其數碼資產財庫,TopWin 旨在對沖通脹,同時讓公司受惠於 Web3 技術的驚人增長。 這一大膽舉措符合該公司希望成為數碼經濟領導者的願景,有助充分利用亞洲充滿活力且科技發達的市場。

Sora Ventures 在全球投資了逾 30 間聚焦比特幣的公司,並於 2024 年第一季度與 Metaplanet 合作建立了日本首間對標 MicroStrategy 的公司。 Sora Ventures 正在繼續建立香港首間對標 MicroStrategy 的公司,與 UTXO Management 合作並共同收購 HK Asia Holdings Ltd (HKG: 1723) 的控股權。 該公司最近推出了一隻 1.5 億美元的基金,專門投資亞洲版 MicroStrategy,目標是到 2025 年底投資 10 間上市公司。

Sora Ventures 的創始人兼執行合夥人 Jason Fang 將加入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並與 Tony Ngai 一起擔任聯席行政總裁,聯手領導公司。

Fang 已獲公認為區塊鏈產業的先驅,將他的豐富經驗帶入TopWin。 Fang 於 2016 年在 Fenbushi Capital 開啟其職業生涯,負責管理美國投資項目,並於 2018 年創立了 Sora Ventures。 Sora Ventures 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遊戲金融 (GameFi)、社交金融 (SocialFi) 和非同質化代幣 (NFT) 等變革性領域的早期投資者,最近將重點轉向去中心化科學 (DeSci) 和比特幣生態系統。 Fang 經歷過三次牛市和熊市週期,因成功往績和嚴謹的風險管理技能,得以成為引領 TopWin 轉型的理想合作夥伴。

Top Win International Limited 要更名為 AsiaStrategy,須獲得股東批准並在開曼群島註冊。

關於 TopWin

Top Win International Limited (NASDAQ: TOPW) 是一間總部位於香港的頂尖公司,專門從事國際知名品牌奢華手錶的貿易、分銷和零售。 TOPW 透過其子公司 Top Win International Trading Limited 營運,為由分銷商、獨立經銷商和零售商組成的全球 B2B 網絡提供服務。 Top Win International Trading Limited 成立於 2001 年,總部位於香港灣仔,致力在奢華鐘錶市場提供卓越服務。 從 2025 年 5 月開始,TOPW 將進軍 Web3 生態系統,並將數碼資產作為其未來業務方向的另一個重點。

關於 Sora Ventures

Sora Ventures 由 Jason Fang 於 2018 年創立,是一間頂尖的亞洲創投公司,專注於區塊鏈和數碼資產。 Sora Ventures 擁有超過 100 間投資組合公司,涵蓋 DeFi、GameFi、比特幣和 DeSci 生態系統,走在 Web3 創新的前沿。 最近,Sora Ventures 將重點轉向推動亞洲上市公司採用比特幣財庫管理,並在日本和香港大獲成功。

前瞻性陳述

本新聞稿包含美國聯邦證券法所界定的前瞻性陳述。 這些陳述包括但不限於公司進入數碼資產市場的計劃、與 Sora Ventures 的擬議合作夥伴關係以及相關的業務轉型。 前瞻性陳述受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影響,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此類陳述表達的結果有重大差異。 這些風險包括但不限於與市場條件、監管發展、完成擬議交易有關的不確定性,以及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提交的文件中「風險因素」部分所述的其他因素。 除法律要求外,公司不會承擔更新任何前瞻性陳述的責任。

傳媒聯絡方式:
TopWin 企業傳訊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電話:+852 2815 7988

新聞來源:GLOBE NEWSWIRE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GLOBE NEWSWIRE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GLOBE NEWSWIRE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新頭條Thehubnews無關。

花蓮市幼親子運動會 小小水手們揚帆啟航

花蓮市立幼兒園今天舉 辦「市幼水手.揚帆啟航」親子運動會,場面熱絡。 (圖∕記者范振和攝)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市立幼兒園今(17)日上午在中正體育館辦理「市幼水手.揚帆啟航」親子運動會,300多名學童化身小水手,在運動會場盡情發揮創意,嗨爆全場,為親子留下難忘的回憶素材。

▲花蓮市立幼兒園以海洋為主題,推出親子運動會。(圖/記者范振和攝,下同)

花蓮市緊鄰太平洋,海洋生態教育從小扎根,引發市幼今天的親子運動會,以海洋為主題,讓近千名學童與家長歡聚一堂,幼兒園師長在園長李妃伶引領下,用心鋪陳各項有滋有味的節目,讓熱情參與的家長大為激賞。

▲穿著水手服的幼童打起鼓來,有板有眼。

隨著音樂聲起,孩子們打扮成各種海中生物表演一場精采絕倫的《海洋奇緣》,第一個表演節目「揚帆啟航」就讓人看得目不轉睛;接著穿著水手服的幼童打起鼓來,有板有眼,同樣吸睛;大會旗進場時,水手們進行運動員宣誓,展現運動家團結合作的精神與活力,市長魏嘉彥表情嚴肅地敬禮,隨後笑開了。

▲市長魏嘉彥期盼孩子們在運動中培養紀律與團結合作。 

魏嘉彥表示,運動可以把每個人的心連在一起,非常開心看見各位爸爸媽媽帶著心肝寶貝參與運動會,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也可以為孩子創造幸福歡樂的童年回憶,期待孩子們在運動中培養紀律,學習團隊精神,健康成長。

▲小朋友紛紛秀歌舞手藝,前後左右不分沒關係,快樂最重要。 

大會舞表演兩首歌曲,分別是《水手怕水》及《游啊游》,展現小小水手們的熱情與活力。而大、中、小、班創意進場時,什麼「鐵達尼號」、「廸士尼號」等的道具前導,併同幼童活潑大聲隊呼,在在引起陣陣熱烈掌聲回應。

▲加勒比海籍學生扮演海盜,四處嚇唬乘坐道具船的小朋友。  

此次市幼特別針對海洋主題設計不同的競賽及闖關活動,包括「水手划船賽」、「勇闖寶藏島」、「親子毛巾操」等,不管划船划到家長與子女脫節,或是毛巾拉扯,拉到東倒西歪,  總是妙趣橫生、笑聲四起。最後,就在親子感性大合唱《把未來點亮》下,為活動劃下歡樂又溫馨的句點。

▲親子運動會推出「親子毛巾操」,親子拉扯出妙趣。

園長李妃伶說,市幼年度例行辦理親子運動會,就是要讓孩子五育均衡發展,鼓勵孩子們投入運動、愛上運動,讓運動成為親子間的共同話題,一起享受運動的樂趣。她很感謝一群最棒的家長將一群最好的子女送到幼兒園學習。

▲市幼園長李妃伶感謝最棒的家長將最好的子女送到幼兒園學習。  

今天活動出席祝福的人士包括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楊哲灃、副主席黃達祥、市民代表莊依婕、田珍綺、縣議員魏嘉賢、縣議員胡仁順辦公室主任楊濬隆等多人。

▲市幼園長李妃伶(由右至左)、縣議員魏嘉賢、市代會副主席黃達祥、市長魏嘉彥、市代會主席楊哲灃、市代田珍綺、莊依婕、縣議員胡仁順辦公室主任楊濬隆等人,均到場祝福。 

中市持續推動美樂地計畫 打造全齡共融無障礙公園

北屯區民俗公園兒童遊戲場優化施工中。

台中市重視市民的生活品質,市府建設局積極推動「台中美樂地計畫」,致力打造「全齡共融、友善無障礙」的優質公園綠地環境,提供民眾休憩與學習成長的多元空間,其中公園設施如體健區、遊具、無障礙步道與陽光廁所等,皆朝向滿足一般民眾、長者、兒童及身心障礙者等不同族群的使用需求進行規劃設計。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台中市自市長盧秀燕上任迄今已完成227座共融公園,打造多元且特色化的遊戲空間,不僅刺激孩童的感官發展,也提供各年齡層及行動不便的市民無障礙的友善環境;例如中央公園「飛行美樂地遊戲場」、后里森林園區的「搖籃特色遊戲場」、太平區「馬卡龍公園」、梧棲區的「漁寮運動公園」等都是有目睹的特色共融公園。

陳局長補充,美樂地公園不僅提供兒童使用外,在空間許可條件下,同時也在遊戲場周邊或附近布建適合大人、年長者使用的單槓或可供懸吊及各式體健設施(如上肢體運動),營造親子、祖孫共融遊戲環境。適合大孩子、大人或可提供青少年使用特色遊戲場如北區中正公園及南屯豐富公園、北屯廍子公園、太平區翔順運動公園滑板場及梧棲運動公園極限滑板場及豐樂雕塑公園跑酷練習區及擁有多樣設施跑酷訓練場地的黎新公園,每個場地都有其獨特的設計和訓練重點,滿足各種技能層級的需求。

建設局表示,日前民眾關心北屯區民俗公園遊戲場安全及使用者問題,溜滑梯原設計為具緩衝功能的細礫石鬆填式鋪面材料,因開放使用後孩童常將鬆散材料散布到周邊的步道或通道,建設局依據地方反映建議及兼顧兒童遊戲休憩安全與管理考量,以確保平坦性,避免輪椅、輔具或推車無法通行,將鋪面派工變更為彈性鋪面,目前仍在優化施工中(包含溜滑梯滑出段),預計5月底優化完成,養工處會依據「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第7點第1項規定,於遊戲場設施變更或增設時,再次辦理檢驗及備查程序,屆時重新開放供兒童遊戲安全使用。

市府透過「台中美樂地計畫」賦予公園不同面貌,不僅獲得市民廣泛肯定,更在中央及各界榮獲多項殊榮,展現台中在城市建設上的卓越成果。市府建設團隊將持續推動優質公共建設,提升遊戲場的趣味性與多元性,打造更豐富、更具吸引力的親子遊樂空間,同時營造健康、幸福的生活環境,朝向宜居花園城市邁進。

新聞來源:享新聞

梅毒初期症狀與檢查指南:如何及早發現異常?

他說那只是個小傷口,不會痛,很快就好了。但三個月後,他坐在診間,眼神迷惘。你身邊有像阿哲這樣的人嗎?平時看起來健康、作息正常、無不良習慣,卻在一次未使用保護的親密行為後,無聲無息地感染了梅毒。

你知道嗎?根據歐洲性病防治指南指出,梅毒感染後潛伏期最長可達90天,第一期症狀輕微到容易被忽略,卻已具高度傳染力(註3)。2022年,美國就通報超過17萬例梅毒感染,創下近30年新高紀錄。梅毒不是「歷史病」,而是你我生活中仍可能遇見的健康挑戰。

這一次,就讓我們一起讀懂身體的語言,不再讓那個「微小的傷口」成為一場災難的開端。你有權保護自己,也有責任守護所愛。

你真的沒事嗎?梅毒潛伏期比你想得更沉默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明明沒什麼不舒服,卻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阿哲三個月前認識了新對象,短暫的激情過後,他回歸日常生活,毫無異樣。但在一場例行健檢中,醫師卻告訴他:「你的血清檢查呈現梅毒陽性。」那一刻,他感覺整個人被打醒了。

梅毒的潛伏期平均為21天(範圍10到90天),這段期間幾乎毫無症狀,卻具高度傳染力。許多患者就像阿哲一樣,以為「沒症狀就是沒事」,卻在不知不覺中已將風險擴散給他人。這種「潛藏但不現形」的狀態,正如古語所說:「病在骨髓,雖痛不覺」——病已入深處,但表面毫無警訊。

《黃帝內經·痹論》提到:「痹在骨,則身重。」提醒我們,當疾病潛藏於深層組織時,身體往往只傳遞出模糊訊號,需要更敏銳的觀察與警覺。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指出,未受治療的潛伏期梅毒具有高度傳染力,尤其在初期的性接觸中,感染率可能高達60%(註1)。這不是你能「撐過去」的病,而是需要主動篩檢、面對的真相。

身體的警告:那些「微妙變化」其實是梅毒初期症狀

你知道嗎?梅毒的第一聲警告,往往不是劇烈疼痛,而是一個「看起來不痛不癢的小傷口」。

阿哲事後才想起,幾週前下體出現過一個圓圓的潰瘍,不痛不癢,形狀規則,像被筆尖點過一樣乾淨。他以為只是刮傷,自行擦藥後幾天內就癒合了,沒想到那正是所謂的「下疳」——梅毒初期的代表症狀。

初期梅毒常表現為單一無痛潰瘍,發生在性接觸部位,如生殖器、肛門或口腔黏膜,潰瘍邊緣平整、底部堅實,容易與單純皰疹、皮膚炎等混淆。也因為症狀輕微、不影響生活,許多人會忽略這一警訊(註2)。

古人云:「病來如絲,失治如繭。」當我們對早期的異常視而不見,疾病便可能悄悄擴散、深入全身。

你或許以為它會自己好,其實只是表面癒合——病毒,早已進入血液與淋巴循環,準備進入下一階段。

錯過黃金治療期後:第二期的全面反撲

你以為傷口癒合了,就是痊癒了嗎?阿哲也是這樣想的。直到某天早上,他驚訝地發現胸前出現一大片細紅斑,不癢不痛,卻明顯不同於一般皮疹。接下來幾天,他出現低燒、喉嚨痛、關節痠痛,甚至開始掉頭髮——這些,正是第二期梅毒的信號。

當初期梅毒未獲治療,病菌會透過血液與淋巴循環擴散至全身,引發一連串的系統性反應。第二期常見表現包括對稱性皮疹(尤其掌心腳底)、黏膜斑、掉髮、肌肉無力與倦怠等,許多症狀輕微、短暫,自行消退,常讓人誤以為只是普通過敏或壓力所致(註3)。

在中醫的理解中,這時病邪已由表入裡,侵犯臟腑與氣血經絡。雖經典未有「氣病浮、血病沉」的明文,但《靈樞·五色》篇中指出,氣色若顯浮者病尚淺,若隱晦沉滯,則多病及深層。這段話正好呼應現代醫學中「症狀不顯而病勢進展」的警訊。

所以別被表面的「好轉」迷惑。當身體發出這些不協調的警告,就該是你停下腳步、回頭檢查的時候。

別讓晚期梅毒改變你的人生:檢查是你最好的防線

當阿哲終於回到診間接受治療時,醫師沉聲告訴他:「幸好你還沒進入第三期。」

是的,晚期梅毒才是真正的無聲殺手——它可能在多年後突然發作,攻擊心血管系統、神經中樞、眼睛,甚至引發癱瘓、失明與死亡。更可怕的是,一旦進入這階段,雖然抗生素仍有治療作用,但已造成的器官損傷,往往難以逆轉(註4)。

在中醫理論中,病邪未及臟腑時可解於表,一旦深入則難以速治。《靈樞·五色》篇中提及,若氣色明顯且浮,通常病在淺表;若色澤陰暗、沉隱難察,則多病及深處。這與晚期梅毒潛伏多年、症狀難以察覺的現象,不謀而合。

你可能會說:「但我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啊!」——這正是晚期梅毒的隱密之處。唯有透過定期的血清篩檢,才能在「還來得及」的時候發現問題。這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對伴侶負責的表現。

小傷口的迷霧背後,是你守住人生的關鍵

那個你以為只是刮傷的小潰瘍,或許正是一場風暴的前奏。梅毒從來都不是轟然登場的病,它總是悄悄來,悄悄走,然後留下深藏的痕跡。

你可能會說:「我現在好好的,應該沒事吧?」但我們都知道,「沒事」從來不是靠猜的。那是一種選擇——選擇去檢查,選擇去理解自己的身體訊號,選擇主動守住健康。

中醫講究「未病先防」,但現代生活裡,我們太容易只關心眼前看得見的事。但健康,就是在這些「看似沒事」的地方慢慢瓦解的。做一次篩檢,不是懷疑自己,而是為了確定——你真的沒事,而且能繼續好好過日子。

別讓沉默的症狀偷走你人生的主導權。從現在開始,你就能做得更好。

階段 常見症狀 傳染力狀況 容易被誤認為 是否會自行緩解 錯過風險
潛伏期 無症狀 健康狀態/無異常 誤以為自己沒感染
初期梅毒 無痛潰瘍(下疳)、淋巴腫大 非常高 刮傷、單純皰疹 錯失黃金治療期
第二期梅毒 對稱性皮疹、掉髮、發燒、疲勞 濕疹、病毒感染 病毒已進入全身循環
晚期梅毒 心血管病變、神經系統損傷 極低/幾乎無傳染性 老化、慢性病 器官損壞無法逆轉,難以治癒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 1:梅毒的初期症狀有哪些?一定會痛嗎?

回覆:
初期梅毒最常見的症狀是「無痛性潰瘍」,又稱「下疳」,通常出現在生殖器、肛門或口腔內。這些潰瘍圓滑、底部堅硬,無明顯疼痛或搔癢,因此常被忽略。中醫認為,這屬於「熱毒蘊結於肌表」,未深入臟腑者,症狀輕微但不可小看。若出現類似傷口,即使沒有不適感,也建議盡快檢查。

問題 2:我有過一次高風險行為,但沒症狀,還需要做梅毒檢查嗎?

回覆:
是的,建議仍需檢查。梅毒在潛伏期或初期階段可能完全無症狀,但此時已具高度傳染力。現代檢查方式(如RPR或TPHA)可有效偵測是否感染,並協助早期治療。中醫講「治未病」,就是在無症狀時即介入保健與調養——梅毒也一樣,越早發現,越容易處理。

問題 3:梅毒會自然痊癒嗎?如果潰瘍消失了,是不是好了?

回覆:
潰瘍自行癒合並不代表痊癒。這只是病毒暫時潛伏的表現。若未接受抗生素治療,病毒會進入第二期甚至晚期,可能影響神經、心血管與內臟系統,後果嚴重。就像草藥煎劑中「表清而內毒未解」的狀態——表面平靜,實則暗藏危機。請務必依照醫囑完成整個治療療程。

問題 4:我該多久檢查一次梅毒?有固定頻率嗎?

回覆:
若你曾有不安全性行為或有多重性伴侶,建議每3到6個月定期篩檢一次。即便是穩定伴侶,也應在新關係建立初期一起檢查。梅毒檢查為簡單抽血,常與HIV、淋病、披衣菌等一併檢驗,快速又保密。定期檢查就是一種對自己與伴侶的尊重與責任。

問題 5:如果確診梅毒,會不會留下後遺症?該怎麼辦?

回覆:
若於初期及早治療(通常使用長效青黴素注射),大多數人可完全康復,不會有後遺症。但若延誤治療,病毒可能進入神經、骨骼與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治療期間也需避免性行為,並通知性伴侶接受篩檢。這段時間,建議配合食養調理、充分休息,幫助身體回復元氣與正氣。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 參考文獻:

  1. Clement, M. E., Okeke, N. L., & Hicks, C. B. (2014). Syphilis update: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7(4), 705–722. https://doi.org/10.1016/j.idc.2013.08.007
  2. Marra, C. M. (2021). Update on syphil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ME)
  3. Janier, M., et al. (2020). 2020 European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syphili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35(1), 1–9. https://doi.org/10.1111/jdv.16946
  4. Peeling, R. W., Mabey, D., Kamb, M. L., Chen, X. S., Radolf, J. D., & Benzaken, A. S. (2017). Syphilis.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3, 17073. https://doi.org/10.1038/nrdp.2017.73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