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減碳實踐成為農業食品業代表案例
北京2021年8月5日 /美通社/ — 7月27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官方發佈其最新白皮書《企業碳中和路徑圖》,為企業實現碳中和制定了路線圖。在入選的企業最佳實踐中,伊利減碳實踐成為農業食品業的代表案例。
全生命週期的減碳管理
早在2007年,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就提出了「綠色領導力」理念。自此,伊利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戰略,建立了「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三級目標體系」,對牧場和工廠建設、製造過程、運輸過程及消費過程進行全生命週期的減碳管理。例如,在建立綠色牧場方面,伊利通過種養一體化方式,提升了奶牛飼料配方的精準化,也提升了牧場糞污的資源化利用。預計到2030年,伊利生產單噸乳製品的碳排放量將較2012年減少40%。
11年累積減碳量相當於節約了107億度電
伊利從2010年開始實施全面碳盤查,是中國首個實施自主碳盤查的乳製品企業。此後,伊利組建了內部碳管理團隊,每年開展碳盤查。伊利以碳盤查為核心,建立了包含水耗、電耗、汽柴油耗用、蒸汽耗用、污水排放等能源環保數據核算體系。這十餘年間,伊利累計減排65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節約了107億度電。
低碳產品創新
2021年,伊利正式啟動「碳中和項目」,對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等各條產品線進行了碳足跡核算。其中,伊利金典有機奶就是伊利減碳工作的典型代表。2020年,金典使用了FSC包材49億包,相當於推進了18.55萬畝可持續森林的經營。在今年的世界環境日,金典在國內首次啟用創新的植物基夢幻蓋,其原料來自於可回收、可再生資源 — 甘蔗,有效降低了碳足跡。
在2020巴黎和平論壇上,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強調:「每個國家、城市、金融機構和公司都應該制定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計劃。」作為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伊利將肩負起引領行業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重任,實現「讓世界共享健康」的夢想。
相關鏈接 :
http://www.yili.com
後山小調∕台東熱氣球 縣民自得其樂?
新冠疫情也搞砸熱氣球活動,號稱國際嘉年華的台東熱氣球活動,今年限定在地人參與,莫非自得其樂?
國際性的育樂活動,搞到限定版限定夲地人参加,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當地觀光旅遊業,難怪相關業者急得跳脚,疫情好不容易緩解,讓業者喘口氣,最受歡迎帶來商機的熱氣球活動卻是限定外地遊客參與。與其限制遊客,不如像先前有民眾反應因應疫情今年停辦。
事實上,參與熱氣球活動,絕大多數都是外來遊客,因觀光旅遊帶來龐大的商機,筆者曾經旅遊土耳其,行程重點之一就是參與熱氣球活動,也見識到國際性熱氣球使得周邊城鎮因旅遊而欣欣向榮,活力十足。
台東縣縮小版自我設限的熱氣球活動,看來相關旅遊業者得自求多福了,連花蓮疫情平靜安全的鄰居到台東遊憇,大概也只能遠望熱氣球飛翔,而不能自由参加飛行體驗,不免若有所失呢。(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溫富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