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頁面 4449

2021感恩晚會 林智堅率一級主管祝福大家聖誕快樂

▲2021感恩晚會,林智堅率一級主管祝福大家聖誕快樂。(圖/萬世璉攝)

新竹振道/記者萬世璉/新竹報導

2021新竹市感恩季「聖誕感恩晚會」25號在市府廣場前登場,多組當紅藝人為當天晚上活動獻唱,市長林智堅也率領各單位一級主管上台,祝福大家聖誕節快樂

「聖誕感恩晚會」也結合「買爆新竹」活動,最大獎價值百萬的休旅車由林智堅市長抽出,幸運兒來自住在新竹市的梁先生,一共登入41張發票。

12/25號也是新竹市長林智堅就職滿七周年,「新新竹,新幸福」,林智堅說,這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標,對這座城市一直有想像,期盼將它打造成迪士尼樂園,充滿歡笑,不分國界、不分年齡,不管大小朋友進到這座城市來,都能感受到無比歡樂。

竹科X基地首棟大樓動土 總統蔡英文親臨主持

▲竹科X基地首棟大樓動土,總統蔡英文親臨主持。(圖/萬世璉攝)

新竹振道/記者萬世璉/新竹報導

竹科X基地,第一棟軟體辦公大樓動工典禮,在總統蔡英文親自主持下正式動工,未來基地將要興建三棟軟體大樓,聚焦AI、IOT等軟體產業。

蘇貞昌院長表示,基地動土就像未來的大新竹,帶來大願景、大希望,希望大家敞開大心胸,用大努力讓台灣有大大進步。

新竹市長林智堅也說到,竹科X開創三大典範:中央地方首度攜手合作、首座都市型科學園區、創造新竹第二條科技廊帶。

竹科X基地首棟軟體大樓,將引進研發設計、資訊軟體及服務、軟硬整合及智慧應用相關產業進駐,未來將聚焦AI、IOT、研發設計、資訊軟體、大數據等產業,目標整體園區創造1470億元產值、2.1萬個工作機會。

救急會第十四屆會員大會 理監事改選、表揚績優志工

▲救急會第十四屆會員大會,理監事改選.表揚績優志工。(圖/簡舒祺斌攝)

新竹振道/記者簡舒祺/新竹報導

來到年末,新竹市救急會12/26在新竹市西門國小舉辦第十四屆第1次會員大會,除了理監事改選外,也向所有會員說明年度業務執行狀況,理事長黃冠銘指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度沒有辦理餐會,但他會將這筆費用,分為650份的代餐,讓弱勢團體有份溫飽。

疫情期間,救急會提供了許多醫療物資給各防疫單位,在會員大會結束後,救急會志工團也將在1/16舉行冬令慰問活動,發放千份物資助弱勢。

會中,也同時表揚績優志工暨生命勇者,並頒發孝悌模範生,在年末時刻,給辛苦了一整年的會員們一份肯定,感謝他們的付出,讓社會更加溫暖。

檔車騎乘、負重跑走 林管處招考森林護管員

▲檔車騎乘、負重跑走,林管處招考森林護管員。(圖/簡舒祺攝)

新竹振道/記者簡舒祺/新竹報導

新竹林區管理處12/25在新竹客運駕訓班,舉行森林護管員甄試,這次共有63人通過報名門檻,要爭取6名職缺,測驗內容包含騎乘循環檔重型機車及1千公尺負重跑走,通過者,才能取得隔日參加筆試與口試的資格。

森林護管員有「森林護衛隊」之稱,工作包羅萬象,包括:森林資源管理、森林保護、植樹造林、棲地及野生動植物管理、治山防災…等相關工作,有時為了查緝盜伐、盜獵等違法行為,還需要與警方一起深入山區進行埋伏。

順利通過層層考驗的錄取人員,會給予為期一個月的專業與實務訓練,未來將與資深護管員並肩從事第一線森林巡護工作,執行森林資源經營、保育及查緝盜伐濫墾等國土保安工作。

大新竹合併升格議題 林智堅:邀公開辯論講清楚

▲大新竹合併升格議題,林智堅:邀公開辯論講清楚。(圖/林彥斌攝)

新竹振道/記者林彥斌/新竹報導

針對大新竹要不要合併的問題,27號早上新竹市長林智堅出席清大參加活動,又被媒體問到這個問題,林智堅指出,大新竹過去30年來發展停滯,尤其是交通與環境的面向,希望反對方可以舉行一場辯論會,一起來把各自的論點說個清楚。

林智堅指出,有人說大新竹合併是為他因人設事,他認為應該拋開這種成見,就議題方面來討論,林智堅也反問:如果他宣示不參選,是否對手就會願意支持大新竹合併這件事情?

對於林智堅的質疑,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早上參加活動的時候,則是認為,區域重劃是國家重要的執政方針,他贊同整體科技的一併發展,但應該都要有完整的規劃與配套措施,不能如此倉促行事。

大新竹到底要不要合併,國民兩黨都支持,但到底是要竹竹合併升格,還是竹竹苗合併為科技之都,合併的時間點又該設在什麼時間,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凝聚共識。

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揭牌 總統:強化產業競爭力

▲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揭牌,總統:強化產業競爭力。(圖/林彥斌攝)

新竹振道/記者林彥斌/新竹報導

為了扶植半導體產業,總統蔡英文27號上午來到國立清華大學,參加清華半導體研究學院揭牌典禮,這是蔡英文七天內第三度到新竹市,企圖展現政府對半導體支持的決心。

清華大學成立半導體研究學院,請來中研院院士林本堅當院長,林本堅認為,半導體科技日新月異,新的人才勢必需要擁有解決問題、開創新領域的領導能力,這是半導體學院的教學目標。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指出,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但是山中要有人,才能湊成一個「仙」字。比喻人才與產業界息息相關,人才的培育,是產業界能持續蓬勃發展的重要關鍵。

上個禮拜陽明交大成立創新研究學院、這個禮拜清華大學成立半導體研究學院,除此之外,成大、台大也都已經成立了半導體的研究學院,顯示台灣半導體對於高階人才有迫切的需求,而為了鞏固台灣的領導地位,總統蔡英文強調產官學需要更加緊密的合作,才能強化半導體下一代的競爭力。

羅東林管處森林護管員甄試 錄取4候補1

羅東林管處約僱森林護管員招考結果揭曉。(圖∕羅東林管處提供)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辦理111年約僱森林護管員招考,經過第一階段的術科、第二階段的學科和口試後,27日公布結果,共錄取4名、候補1名。每人每月最高約可領取37,000元至39,000元的月薪。

羅東林管處指出,這次計有41人報考,其中5人資格不符,符合應考資格者36人,林業科系人數相較去年減少且平均年齡較長;原住民共有10人報名,皆為男性。12月25日考試當日到考34名,2人缺考,其中3位最年輕的考生年僅22歲,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年長的考生56歲是南澳的原住民鄉親,可見護管員的工作對各年齡層都極具吸引力;可惜於當天上午進行騎乘循環檔機車路考時,淘汰了7人,合格人數為27人。

又指出,術科期間因寒流影響,氣溫驟降且大雨不斷,場地非常溼滑。為服務考生,除延長考生試駕熟悉循環打檔機車測驗程序外,還特別訂製全新的穿戴式負重背心,及準備吹風機、雨衣、毛巾、禦寒薑母茶等熱飲。另為落實性平政策,今年負重跑走測驗項目,針對男性、女性的完成時間亦有所不同,所有應考人員奮力在滂沱大雨中爭取佳績, 27人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負重跑走,全數通過第一階段術科測驗。

12月26日進行第二階段學科測驗及口試,計有27名參與考試,通過甄試錄取4名、候補1名。羅東處表示,正取及備取均為男性,除備取1人外,其餘皆為林業本科系畢業。甄試結果於該處布告欄及公告於網站https://luodong.forest.gov.tw/all-news

羅東處表示,約僱森林護管員薪點折合率經行政院同意於109年7月1日起調升為136.5元,折算月薪為新臺幣30,030元。再加上每月依實際作業得領取約2,000元至4,000元不等之山地巡護作業費,以及服務於山僻地區而調整之薪酬,初任人員在該處最高將可領取約37,000元至39,000元左右之月薪。

新錄取人員依規定需完成1個月專業訓練,訓練期滿成績及格者即正式成為羅東處約僱森林護管員,為林業第一線工作注入新活力,從事森林保護、支援山難搜救、搶救森林火災、林地管理、造林撫育、步道巡護、棲地及野生動植物管理、治山防災等工作。

台灣中油首座電動汽車複合快充站啓用 5年內全臺建置19站59槍

台灣中油首座電動汽車複合快充站啓用。(圖∕台灣中油提供)

記者陳映庭∕臺北報導

因應全球能源發展趨勢,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中油公司積極投入電動載具充電基礎設施布建行列,首座電動汽車複合快充站與悠勢科技(USPACE)等共同合作,於台北市福林加油站旁的停車場建置完成,並於 27日揭牌啟用了。五年內將在全台建置19站汽車快速充電站,為車主打造友善的電動車充電服務環境。

「福林汽車充電站」除了智慧停車設備之外,另外設置6座250kW超級充電樁(6槍,TPC及CCS2),以及2座雙槍200kW快速充電樁(4槍,CCS1及CCS2),可同時滿足各種車型電動車充電需求。

上午的揭牌啟用儀式,由經濟部主祕陳怡鈴、台灣中油總經理兼代理董事長李順欽等人共同主持,宣布台灣中油正式進入多元能源供應新的里程碑。李順欽等人共同體驗如何為汽車充電,並與車主們利用充電空檔,一起品嚐中油CUP&GO來速咖啡的香醇滋味。

現場並示範各種汽車充電方式,邀請各電動車主開車來充電,還可以為愛車洗車、簡易保養,等候的空檔在網美咖啡廳喝杯中油CUP&GO來速咖啡,充飽電再出發。

陳怡鈴指出,淨零減碳是世界共同的趨勢,充電設施的設置是未來淨零減碳的重點,政府一直沒有缺席,很感謝台灣中油持續擔任國營企業領頭羊,未來提供給民眾更完善的充電建置。

李順欽表示,福林站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亦是複合式服務的示範站,除提供顧客愛車充電,另有洗車及簡易保養服務,消費者開著愛車來福林站充電,利用充電空檔可以到附設咖啡廳品嚐「中油CUP&GO來速咖啡」,使用舒適乾淨廁所;「來中油加油不只好方便,還可以加油又充電!」

他並宣示,5年之內將在全台建置19站汽車快速充電站共59槍的充電槍,以滿足電動車主充電需求,未來會繼續依電動車的發展速度滾動式調整,不管是自行經營或委外經營,屆時將有更多電動車商、加油站業者及相關業者加入,組成合作團隊,為全台車主打造友善的電動車充電服務環境。

騰盛博藥宣布BRII-179 (VBI-2601) 用於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2a/2b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騰盛博藥宣布BRII-179 (VBI-2601) 用於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2a/2b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在中國進行的兩部分研究將在6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研究新型免疫治療性疫苗BRII-179 (VBI-2601) 的療效和安全性

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達勒姆市2021年12月27日 /美通社/ — 騰盛博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rii Biosciences(以下簡稱「騰盛博藥」或「公司」,股票代碼:2137.HK),一家致力於針對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重大公共衛生性疾病開發創新療法的跨國企業,今日宣布,BRII-179(VBI-2601)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2a/2b期臨床試驗已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據估計,全球有2.9億慢性HBV感染者,每年有近80萬人[1]死於HBV相關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並發症。

騰盛博藥首席醫學官嚴立博士表示:「BRII-179有可能打破免疫耐受,恢復或增強適應性T細胞和抗體對HBV表面抗原的應答。這將形成對HBV的持久免疫應答,並為實現慢性HBV感染的功能性治愈創造可能性。慢性HBV感染患者目前可獲得的常規治療只能帶來個位數的功能性治愈率。我們期待與中國的研究者合作,確定BRII-179在該患者人群中恢復HBV特異性適應性免疫功能的安全性和療效,探索顯著提高功能性治愈率的可能。」

BRII-179(VBI-2601)是一種新型的基於蛋白質的重組HBV免疫治療候選藥物,能夠表達Pre-S1、Pre-S2和S HBV表面抗原,旨在增強B細胞和T細胞免疫。BRII-179(VBI-2601)的抗原成分與VBI公司的預防性乙型肝炎重組疫苗PreHevbrio™的三個抗原成分相同,PreHevbrio™已在美國獲批上市。

本項BRII-179的2期試驗是一項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平行組研究,目的是在非肝硬化慢性HBV感染者中評價在現有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PEG-IFN-α)和核甘(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標准治療中加入BRII-179 (VBI-2601)的臨床療效。參與研究的患者需要符合預先定義的標准,即對正在接受的PEG-IFN-α和NrtI治療實現部分HBsAg應答。獨立的數據和安全監查委員會將審查本研究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2a期:

  • 本研究的2a期部分將在約120例患者中確定BRII-179(VBI-2601)聯合PEG-IFN-α + NrtI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2a期的主要終點是治療完成時達到HBsAg清除的患者百分比。

2b期:

  • 在2b期,本研究將擴展至480例患者,旨在評價接受BRII-179(VBI-2601)聯合PEG-IFN-α + NrtI治療後達到功能性治愈的患者百分比。
  • 2b期的主要終點是達到HBsAg和HBV DNA持續清除的的患者百分比。

有關騰盛博藥及其臨床管線的更多信息,請訪問www.briibio.com

關於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重大的感染性疾病威脅之一,全球感染人數超過2.9億。乙肝病毒感染是肝髒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治療方法很難對其進行治愈,許多患者會繼發肝癌。每年約有90萬人死於慢性乙肝病毒的並發症,例如肝功能失代償與肝細胞癌。

關於BRII-179VBI-2601

BRII-179(VBI-2601)是一種新型的基於蛋白質的重組HBV免疫治療候選藥物,能夠表達Pre-S1、Pre-S2和S HBV表面抗原,旨在增強B細胞和T細胞免疫。騰盛博藥於2018年12月從VBI Vaccines公司引進BRII-179(VBI-2601),獲得了在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商業化權益。

作為治療慢性HBV感染的潛在功能性治愈方案的一部分,除了本項2期試驗外,目前還在開展BRII-179 (VBI-2601)與不同藥物聯合給藥的2期研究。

關於騰盛博藥

騰盛博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騰盛博藥」或「公司」;股份代號:2137.HK)是一家位於中國及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針對中國及全球重大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COVID-19、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多重耐藥(MDR)或廣泛耐藥性(XDR)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及其它具有重大公共衛生負擔的疾病(如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開發創新療法。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www.briibio.com

[1] Stanaway JD,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viral hepatitis from 1990 to 2013: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Lancet 2016; 388(10049): 1081-1088.

 

 

德國萊因助力華新麗華掌握機先 從內而外為碳稅及淨零排放動起來

德國萊因助力華新麗華掌握機先 從內而外為碳稅及淨零排放動起來

台北2021年12月27日 /美通社/ — 2021年4月22日全球氣候峰會招開後,全球碳管理議題逐步升溫,各國紛紛提出自己的減碳承諾。而歐盟協議 2030年減碳55%,並透過「氣候法 (Climate Law) 」要求會員國應擬定自身國內的溫室氣體減量、投資綠色技術和保護自然環境等機制,以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Net Zero Emission) 的目標。7月14日歐盟於全球氣候峰會承諾的減量基礎上,發佈了碳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建立相關減碳措施,減緩碳洩漏 (Carbon Leakage) 情境發生。該機制管控水泥、肥料、鋼鐵、鋁、進口電力等項目,適用歐盟以外地區,不包含冰島、列支敦斯登、挪威、瑞士及部分歐盟會員國屬地。法案預計2023年1月1日開始實施。

這股風潮現在也吹到台灣,各種邊境碳稅 (carbon border tax) 與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議題一時之間開始熱鬧起來。2023碳關稅上路後,鋼鐵、水泥、紡織等產業預估將首當其衝。重量級大型集團華新麗華,主要產品為電線電纜及特殊鋼之生產製造,也有產品出口歐盟,在德國萊因助力下,已悄悄為這無法抵擋的趨勢提早做準備。「我們很清楚碳管理是趨勢,所以很早已在規劃與執行內部的碳定價 (Carbon Pricing) 工作了!」華新麗華環安處陳國輝處長說。影片 

碳管理現在不做 未來就失競爭力

陳國輝指出,華新麗華自 2014 開始執行溫室氣體盤查,逐年精進並從去年 (2020) 開始啟動單位產品碳排與內部碳定價的戰略,初期透過對台灣的幾個事業群的原物料盤點、生產能資源與物料消耗的數據蒐集、運輸距離的評估,碳排放的計算,並使用集團的資源與碳管理數據管理平台,定期對相關數據進行檢討,讓現場同仁知道碳與能源管理對於公司的重要性。「這些例行性與細部工作,在今年歐盟 CBAM 發佈後,會變越來越緊迫,因為歐盟發佈的環保法規,其他經濟體會跟進。現在不做,將來企業可能因為碳及能源管理的落後,而失去競爭力!」

華新麗華很早就進行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系統的驗證工作,因此對於因應全球氣候調適的衝擊具有一定程度的因應能力。德國萊因管理系統服務部林琦桓技術經理表示,「今年他們執行新版的溫室氣體盤查,在碳管理的間接排放中,是少數會對使用原物料與運輸過程全面進行盤查的企業。」這些工作量雖然巨大,一旦建立原物料與運輸的排放資訊後,將有助於未來對高排放的物料、運輸進行調整。

多管齊下 從製程到運輸抓能耗與碳排

透過 ISO 14064-1:2018 新版的溫室氣體盤查,華新麗華全面檢視自身的碳排放情境。面對廠內的能耗與排放,他們善用 ISO 50001:201 8 能源管理系統與自己開發的能源管理平台,對製程的高耗能與排放項目進行監控與改善。至於原物料與運輸則規劃全面產品碳足跡評估,對高耗能高碳排的產品對症下藥,建立產品排碳量與碳定價資訊,並讓內部產生良性競爭,提升整體的競爭優勢。接著,陳國輝說「我們會把台灣幾個事業體的執行經驗複製到其它廠區,讓各事業體做法一致,並與外部合作供應鏈一起做好碳管理。我們也透過公正第三方對執行結果進行驗證,以確保碳與能源管理的工作精益求精。」

為了達成集團設定的目標,華新麗華在各種管理系統或碳管理標準的稽核上,均仔細與德國萊因的專家對各項發現進行討論,並在稽核後積極檢討問題。華新麗華展現台灣產業積極面對氣候變遷的決心,並透過不同管理系統與碳管理標準的整合運用,強化自身體質。

借鏡華新麗華的積極減碳措施,林琦桓特別提醒業界,企業可以利用碳管理相關標準的量化方法,用以盤點與檢視產品及組織型碳排放現況,並擬定減量目標。而透過導入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企業可以進一步強化碳與能源的內部數據蒐集機制與績效管理,讓管理流程系統化,達到持續監測與優化功效。面對現今的政經環境,企業經營須面對複合型的事件衝擊,誰能早想一步,多做一步,未來遭遇事件時,越能在變動的環境中生存與茁壯。

德國萊因身為碳與能源管理驗證的領先機構,累積了大量的跨國、跨平台、跨產品與多標準整合的經驗。自2009年起,積極關注全球碳及能源管理相關議題,並提供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查驗 (ISO 14064-1)、產品碳足跡查驗 (ISO 14067) 與能源管理系統驗證 (ISO 50001) 的服務,廣泛協助全球企業面對來自客戶與當地監管機構的需求,包含大中華區、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等地業者,在鋼鐵、機械、汽車、電子、資訊、太陽能、化工、紡織、製鞋、傢俱、醫療、百貨流通、高等教育、交通管理領域都能提供能源管理或碳管理驗證服務。影片: https://youtu.be/mcTXKlaCrwk

積雪結冰未退 合歡山路段12/27晚間預警性封閉

合歡山下大雪,台14甲線合歡山路段27日晚間預警性封閉。(左圖∕新警分局;右圖∕公路總局 )

記者王明達∕綜合報導

冷氣團持續發威,溫度夠低,水氣又足,玉山和合歡山紛傳下雪,由於中高海拔道路積雪結冰未退,公路單位針對台14甲線合歡山路段,從27日17時起進行預警性封閉,車輛只出不進,28日清晨再視天候及道路狀況決定是否開放通行,或限加掛雪鏈車輛通行。

在冷氣團南下之前,許多民眾即高度關注雪訊,果然在27日玉山、合歡山都降下瑞雪,合歡山積雪甚至達5公分,掀起一波賞雪高潮,車流隨之湧現,合歡山水晶宮爬坡路段,早上因為起點積雪潮濕,車輛打滑無法爬坡,導致塞車,警方全力排除及疏導,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亦派鏟雪車前往水晶宮剷雪,花蓮和南投警方在松雪樓前大廣場(水晶宮爬坡路段起點)實施交通管制。

公路總局第二區及第四區養護工程處依據最新氣象情資研判, 27日晚間台14甲線合歡山區路段,因持續低溫致積雪及路面結冰未融,影響行車安全。為確保用路安全,於今(27)日17時起(只出不進)預警性封閉台14甲線翠峰至大禹嶺(18k~41.5k)路段。

公路單位指出,仍將視現地實際天候狀況,不排除提前啟動管制措施或擴大管制範圍至台8線,並於翌(28)日清晨視天候及道路狀況再決定開放通行或限加掛雪鏈車輛通行。

又指出,雪季期間山區道路路況難以掌握,籲請用路人如非必要請避免行駛中高海拔山區道路;外出旅行前務必關注氣象預報及道路交通資訊,並預先規劃旅行備案,俾能及時因應;敬請充分利用公路總局智慧化省道即時資訊服務網(http://168.thb.gov.tw),或手機下載「幸福公路APP」並收聽路況廣播訊息,掌握最新道路資訊。

考量特殊需求 有條件放寬陪病上限至2人

考量特殊需求,有條件放寬陪病上限至2人。(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記者楊淨嵐∕臺北報導

鑒於國際疫情持續嚴峻及Omicron新型變異株威脅增加,並考量國內住院陪病特殊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表示,已於12月24日發函周知全國醫療院所,調整醫院門禁管制及強化住院病人之陪病者COVID-19疫苗接種規範,相關調整說明如下:

1. 陪病人數:
(1) 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維持以1人為原則。
(2) 若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必要者等特殊情形,陪病人數上限得為2人,惟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仍為1名。

2. 篩檢規定:
(1) 完成疫苗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得免除入院篩檢及每週定期篩檢。
(2) 未完成疫苗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自明(111)年1月1日起,入院進行公費篩檢(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限1名公費),且每週定期進行自費篩檢;自明年2月1日起,入院篩檢改為自費篩檢,且每週定期進行自費篩檢。

3. 篩檢方式:
(1) 公費篩檢方式為抗原快篩或PCR核酸檢驗二者擇一,或同時執行;自費篩檢方式為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核酸檢驗。
(2) 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前述篩檢。

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為降低疾病在院內傳播風險,籲請民眾儘速完成完整疫苗接種。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病或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若仍有陪病或探病需要,應配合實名登記及院方相關管理措施。陪(探)病人員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亦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且進入醫療機構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手部衛生,以降低交互感染風險,保障自身及病人安全。

2021臺灣運動觀光研討會 雙領域學者專家及奧運選手經驗分享

▲奧運舉重金牌許淑淨、跆拳道銅牌羅嘉翎,一同分享心路歷程。(圖/全中運執行委員會提供)

地方中心/花蓮報導

由觀光局、體育署、花蓮縣政府以及中華奧委會指導,並由花蓮縣體育會所舉辦的「2021台灣運動觀光研討會」,日前在花蓮大漢技術學院舉行,會中邀請多位觀光及運動產業界資深意見領袖發表專題演講,並邀請奧運舉重金牌選手許淑淨、奧運跆拳道銅牌選手羅嘉翎、及多位全運會傑出選手,分享運動生涯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奧運、全運會奪牌經驗,藉以提昇國內運動觀光之風氣。

縣府教育處代理處長饒忠表示,花蓮是美好的運動基地,更是培養國家世界運動員的搖籃,去年舉辦全民運,111年即將舉辦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強化整個花蓮縣所有運動單項賽事賽場,成為國際標準賽場,歡迎國內外熱愛運動的好朋友蒞臨花蓮觀光旅遊,親身體驗在地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共同參與這場運動盛事,共同見證花蓮魅力風情。

羅嘉翎分享分享運動生涯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奧運奪牌經驗。(圖/全中運執行委員會提供)

研討會在「國際運動與觀光推展」專題部份,中華民國運動觀光協會理事長林文郎、屏科大運動健康休閒系教授巫昌陽以及麗台科技、麗台運動報創辦人盧崑山分別發表演講。林文郎理事長舉運動觀光小鎮經營有成的奧克蘭為例,作為結合運動與觀光兩大元素的典型;巫昌陽教授也在會中指出,藉由大型運動賽會(例如奧運、世大運、環法賽、F1賽車、世足賽)可以帶動的不只是觀光產值,甚至對於城市住民的向心力與城市自信心都有助益。另外,「運動觀光與創新行銷」專題部分,則有臺體大運動與傳播系助理教授蔣任、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黃煜、大漢技術學院休旅系助理教授狄懋昌、臺體大運動賽會中心主任黃彥翔以及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秘書長何麗卿分別發表專題演講。

▲與會人員與運動好手們合照。(圖/全中運執行委員會提供)

傑出選手除兩屆奧運舉重金牌選手許淑淨、東京奧會跆拳道銅牌選手羅嘉翎之外,還包括全國運動會跆拳道金牌選手蔡念恩以及現已轉任教練的舉重銀牌選手林清輝,都在會中分享參賽與獲獎心得。四位選手不約而同提到對運動最重要的態度是熱誠,並且盡可能要兼顧學業;在經驗分享會後的簽名會中,他們也鼓勵後進選手們繼續加油。

與會學者及專家分別從「運動」及「觀光」兩種不同產業的角度,提出許多兩者可以綜合的觀念以及操作經驗。主辦單位花蓮縣體育會汪理事長對與會專家及選手表達感謝,並表示研討會成果將非常有助於日後花蓮地區運動觀光活動的規劃與執行。

EMU3000列車內外升級更有感 新自強號安全不馬虎

EMU3000列車內外升級更有感 新自強號安全不馬虎

台北2021年12月27日 /美通社/ — 台鐵新採購的EMU3000型城際列車將正式通車提升運能,計劃優先投入東部幹線營運。簡潔俐落的日系外型設計、寬敞座椅及手機充電插座、免費Wi-Fi、商務車廂的貴賓服務等多項升級設施都在傳達更精緻的乘車體驗今年7月第一編組列車抵台後, 台鐵試車小組、台灣日立亞太(股)及台灣德國萊因等相關單位都密集進行各項交車測試及嚴格把關。德國萊因已於近日完成第三方獨立查證與確證 (IV&V) 的測試結果,並發出證明文件。

「IV&V 的功能是在為軌道或列車再次確認安全性,多一層安全保障。就像消費者買商品會看有無安全認證標章一樣,增加一份安心感。」德國萊因資深專案經理莊子蔚說。

新購的城際列車EMU3000除了希望用美學融入旅客的日常外,背後的安全設計及測試也一併加強。列車上路前的幕後是無數次的各種安全測試,舉例而言,乘客有感的是乘車舒適度及噪音,而要如何將無形的乘車品質轉化成有形的落地測試,即需評估列車在行進間的搖晃度與靜止間的震動感是否符合國際規範,或者在車內、車外及車站裏的不同位置量測噪音是否會超標造成傷害。莊子蔚強調,「越是和乘客安全危害有關的因素都是優先重點車門、煞車或者細如列車的電磁波干擾性不能影響使用心律調整器的患者,這些都是IV&V 的評估內容。」每項升級體驗的背後,都是魔鬼細節的再三確認。

一輛列車的驗證報告往往需經過高達上百項層層繁複的安全測試才能發出。為確保列車的安全性,IV&V 的工作從列車設計階段就開始,中間包含製造安裝及測試、量產到上線營運保固階段皆包括在內,在各階段內均需做到文件審查、現場稽核與測試見證。列車本身的靜態測試過程就包含設備型式測試、例行測試、出廠測試及交車測試。 除此之外,列車上路前仍需完成整備測試、性能測試、運轉測試及最後測試,才算完成全部的檢測過程。

列車上路前通常會進行密集的安全測試,是為了找出潛在問題加以解決,也為了借鏡前車之鑑。為了試運轉,莊子蔚及工程團隊環台跑透透。他表示,新自強號有三項重要安全特色,第一項為TCMS (列車管理控制系統) 讓駕駛員更能及時掌握列車狀況並立即處置;第二項,三合一的緊急按鈕只要按一下,三種功能 (煞車/高分貝警示/降弓) 能同時啟動;而第三項,牽引動力系統的優點在於使用最新技術的控制設備,確保即使在最嚴苛的營運路段上發生問題,列車仍可在容許的誤點範圍內到達目的地。這些特色都是為了使搭乘更安全而做足準備。

火車是國人常見的交通工具,新自強號投入營運後,除了乘車服務品質提高外,也提升東部地區4 成載運量。12月26日在台東舉辦EMU3000首航典禮後,12 月29 日正式投入營運,可望趕上春節疏運旅客需求並帶給民眾更舒適的搭乘體驗。想新年搭新車遊花東?  趕快搶票去

長春藤生技攜手醫界聯盟 期望成就創新與預防醫學產業先驅

▲長春藤生物科技執行長陳炯瑜於醫療科技展分享創新與預防醫學趨勢及佈局。(圖/長春藤生物科技提供)

記者陳愛金 / 台北報導

全球精準健康產業急起邁進,已變革人類健康生活未來新樣貌,再加上人口老化趨勢,不少廠商,都針對銀髮族健康提出精準解方,特別是在關節保養問題。

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58歲以上的年長者,每五人就有一人有關節退化的問題,70歲以上的年長者,關節炎盛行率更是高達70%,據估計全台應有超過百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而且隨著長期姿勢不良的族群漸增,關節炎也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如何面對、治療、預防關節炎,儼然成為這個世代人人必須面對的課題,長春藤生物科技也根據國人此問題,規劃出新型態復能運動JointFit課程,並落實在旗下預防醫學健康管理中心做深度推廣。

長春藤生物科技執行長陳炯瑜醫師指出,現行關節疼痛療法主流方式為電療、熱敷,輔以藥物消炎止痛以及關節注射,然而,關節問題機轉眾多,同樣是膝關節炎有人可能是因為負重過重,有人則是因為肌少症所致,若是對於負重過重的人做肌肉訓練;對於肌少症的人進行關節注射,效果自然不佳。

陳炯瑜醫師再提到,臨床上有民眾許多人曾因關節肌肉損傷,而接受過「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增生治療,但效果因人而異,臺北醫學大學與長春藤生物科技共同研究發現,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只要活化程度愈高,就能提高修復效果。

長春藤生物科技執行長陳炯瑜醫師說:「有經過活化程序的手續,是PRP治療成效性關鍵。」PRP在過去30年來,活化作用機轉及路徑仍舊成謎,而透過這項醫學研究發現,活化後PRP的生長因子顯著提升,傷口能在24小時內口癒合9成左右,而未被活化的PRP對照組,平均在72小時後,傷口才癒合。

陳炯瑜醫師指出,醫學研究進一步發現,活化後的PRP促進纖維母細胞走糖解代謝路徑,減少粒線體代謝過程所產生的自由基,透過增強抗氧化酵素,來壓制自由基,也具有延緩老化的研究潛力。

同時在造血幹細胞研究領域上,台大醫學系教授暨長春藤生物科技研發室主持人林凱信表示,最新趨勢為周邊血幹細胞,不少癌友事先儲存周邊血幹細胞,因為當癌友接受化療時,雖然殺死癌細胞,但身體也承受某些傷害,如將預先凍存的幹細胞輸回自身,有機會來改善症狀,值得國人關注。

為了能協助台灣民眾為未來做最佳預備,落實預防醫學,長春藤生技此次與慈濟合作開發腦部重疾新藥,為未來做最佳預備,著眼於明年,長春藤生物科技董事長莊雅清表示特別在幹細胞領域陸續會與高雄醫學大學和台中榮總等醫院、學術研究機構合作。

Omicron來勢洶洶 全國防疫維持二級警戒

全國防疫持續維持二級警戒。(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記者楊淨嵐∕臺北報導

全球新冠疫情再趨嚴峻,新變異株Omicron病例更有超越Delta案例的趨勢,我國到27日為止更已在邊境及防疫旅館攔截檢出34例該類超强病毒確診個案,不得不提高警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從12月28日至明年1月10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請民眾配合跨年大型活動等防疫準備注意事項。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

一、維持現行戴口罩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得免戴口罩(本次未調整):
(一)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唱歌時。
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
3.單人或多人進行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4.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5.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6.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二)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三)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維持應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指揮中心強調,歲末年終將近,請民眾配合歲末/跨年大型活動防疫準備注意事項:

一、主辦單位應遵守指揮中心二級警戒公告措施、地方政府大型活動相關防疫規定:
(一)主辦單位應於活動場域提供足量手部清消用品、提高公共廁所之消毒頻率並設有醫療應變措施。
(二)除指定販賣區外,場內不得販售飲食。
(三)室內活動不得販售無座位票,須落實實聯制,規劃固定入口,且於入口處進行體溫量測及手部消毒。

二、活動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除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
(一)除主持、表演及致詞人員得於正式拍攝或進行時免戴口罩,其餘人員及參加活動者不適用飲食(補充水分除外)、拍照等得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
(二)主辦單位經地方政府同意,得設置專屬飲食區域供民眾脫口罩飲食,該區域須落實實聯制、入口體溫量測及手部消毒,並不得邊走邊吃,亦不開放試吃。
(三)違反以上規定、經工作人員勸導不聽者,由地方政府依傳染病防治法裁罰。

三、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者,及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之民眾(包括表演者及活動工作人員),不得參加相關活動。違反者將從重處罰。

指揮中心將視國內外疫情及實際執行狀況,適時機動調整防疫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李彥宏: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人機共生」時代 百度與超過四百萬名開發者共創AI工具箱

李彥宏: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人機共生」時代 百度與超過四百萬名開發者共創AI工具箱

李彥宏:首款汽車機器人2022年亮相 集度2023年實現量產

中國北京 – Media OutReach – 2021年12月27日 –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開發者大會)演講中表示,「人機共生」時代,中國將迎來AI黃金十年。未來十年,AI將顯著降低技術門檻,為各行各業的智慧化轉型提供技術「大底座」。李彥宏判斷,智慧交通將令中國一線城市5年內不再需要限購限行,10年內基本解決塞車問題;AI所具備的感知和控制兩大能力,將在航太事業中廣泛應用,無人駕駛汽車也可望開上月球。

 

20211227日至29日,百度Create 2021在「希壤」APP召開,是中國首次在元宇宙中舉辦的大會,可同時容納10萬人共同互動。

 

李彥宏還向外界透露百度AI技術和業務最新進展:百度深度學習平台飛槳已凝聚406萬名開發者,服務超過15.7萬家企事業,創建了47.6萬個模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2025年將擴展到65個城市,預計2030年將擴展到100個城市;集度首款汽車機器人也將於明年亮相,2023年實現量產。

 

AI工具箱」降低技術門檻 為智慧化轉型提供技術「大底座」

技術革新不斷釋放創造力,深耕人工智能多年的百度,一向致力於降低技術應用門檻,提升各行各業創新效率。

 

李彥宏表示,經過多年研發沉澱,百度大腦不僅為創造者準備好了「AI工具箱」,更為社會和產業智慧化轉型提供了技術「大底座」。作為AI技術積累和產業實踐集大成,百度大腦日調用量突破1萬億次。其中的飛槳深度學習平台、昆侖芯片,以及語音、視覺、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AI技術和平台,已成為助力各行各業新型基礎設施。

 

在大會現場,李彥宏向外界展示百度飛槳平台的最新成果。作為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功能豐富、開源開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飛槳已凝聚406萬名開發者,服務了超過15.7萬家企事業單位,覆蓋數十個行業,創造了47.6萬個模型。「只要擁有一些最基本的電腦操作基礎,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哪怕對演算法一無所知,也能通過飛槳來設計和制成AI模型,讓硬體實現智慧化。」李彥宏說。

 

作為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預訓練大模型已成為 AI 領域的技術新高地。百度不久前發佈了大模型品牌「文心」。李彥宏表示,從2019年開始,百度就用海量的通識知識訓練大模型,文心大模型是真正能實現落地的知識增強大模型。目前,百度文心通過百度飛槳平台陸續對外開源開放,並已大規模應用於工業、能源、金融、通信、媒體、教育等各行各業。

 

同時,AI工具應用於生命科學, 為人類健康帶來福祉。百度的生態公司百圖生科,利用自己構建生物計算平台和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成功將典型蛋白質結構預測時間,從當前業內標杆的30分鐘縮短到5分鐘以內。

 

李彥宏認為「AI工具箱」由創造者共同搭建,理應讓創造者共同使用。「百度的使命是’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我們提供技術平台,給沒有技術資源和研發能力的機構和創造者,讓大家去做擅長的事情,共同推動整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這也符合我們的初心。」

 

AI進入產業爆發期 智慧交通將在10年內解決塞車問題

核心技術的突破,將為中國AI蓄積創新勢能和後勁。而在應用場景和產業實踐上,尤其在智慧交通領域,AI正在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李彥宏判斷,智慧交通將是影響未來10至40年的重大變革,令中國一線城市5年內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10年內基本解決塞車問題。他認為,智慧交通可以解決三大問題:第一,減少90%道路安全事故。第二,系統性地解決塞車問題。第三,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有助減少碳排放。

 

資料顯示,94%交通事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自動駕駛將消除人為因素。隨著技術成熟,自動駕駛會比人類司機更安全。同時,百度的智慧道路系統,正通過車路協同實現交通暢通無阻。實驗資料證明,當一個城市全部路口都實現智慧化和城市級的區域信控優化,能夠提升15%-30%行車效率。

 

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百度也創造智慧交通史上另一里程碑。百度今年8月發佈的 「蘿蔔快跑」,在過去一個季度提供11.5萬次服務,成為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者。大會現場,李彥宏也宣佈了「蘿蔔快跑」的下一站:「2025年將服務擴展到65個城市,到2030年擴展到100個城市。」

 

智慧交通這樣規模巨大的產業,不只是大企業才能參與,每一位創造者也可參與其中。目前,百度Apollo已成長為全球最活躍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在全球擁有超過210家生態合作夥伴,開原始程式碼數70萬行。百度作為先行者,所摸索出的技術和模式,正為中小企業和創造者帶來更多機遇。

 

汽車機器人是百度對汽車發展的未來判斷。會上,李彥宏公佈了集度汽車機器人最新進展:2022年上半年集度將公佈首款概念車,並於2023年量產交付首款汽車機器人。集度研發的汽車機器人將擁有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貫穿「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三大產品理念。李彥宏表示,擁有情感和智慧的革命性汽車機器人,將會帶來一場出行方式的長遠變革。

AI兩大能力應用於中國航太 無人車將開上月球

AI不僅重構未來產業格局,也將承載人類探索未知的夢想。不久前,百度與中國探月航天工程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在包括月球探測、行星探測等在內的深空探測領域,開展航天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合作。

大會現場,李彥宏與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月球」對話。李彥宏認為,AI所具備的感知和控制兩大能力,在航天事業中將有廣泛應用空間,它可以讓未來的中國月球科研站更智慧化,也能應用在無人看守的科學探測及資源的開發利用,「我也期待,我們的無人汽車可以開到月球上去。」

 

歐陽自遠表示,中國深空探索已取得巨大成就,未來建立月球科研站、實現載人登月,並前往火星和更遙遠的深空,將是中國航天工程的下一步,AI定會與航天深度融合,發揮巨大作用。

 

人工智能在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李彥宏再次強調人工智能倫理四大原則,即 AI 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AI 的創新願景是促進人類更平等獲取技術和能力;AI 存在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非超越人、代替人;AI 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自由與可能。對於AI倫理原則的長期堅守,打造負責任、可持續的AI,也是百度一貫的技術思考。

 

未來十年,AI將成為改變世界有力工具,千行百業被重構,人們的生存空間將大大拓展,技術的價值將被充分開發。「一個全新人工智能社會即將來臨,對此,我一直抱有堅定的信心。」李彥宏說。

#百度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百度CTO王海峰:AI大生產平台再升級

百度CTO王海峰:AI大生產平台再升級

中國北京 – Media OutReach – 2021年12月27日 – 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在2021百度Create大會上,公佈了百度AI最新技術進展及落地成果。百度AI多年技術積累和產業實踐的集大成——百度大腦已發展成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平台,開放能力近1,400項。中國生產深度學習平台飛槳匯聚406萬名開發者、服務15.7萬家企事業單位,位居中國深度學習平台綜合市場份額第一。領先的AI能力既支撐百度全面發展,探索生物計算、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

 

百度AI大生產平台再升級  領軍中國AI技術前沿 

百度自誕生之日起,就與AI息息相關,2010年開始全面佈局AI核心技術。十餘年間,百度AI專利申請量超過1.3萬件,連續三年位列中國第一,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專利金獎等多個國家級重要獎項,多項技術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技術,多次入選「全球4大AI巨頭」、「全球 AI 公司五強」等國際排行榜。

 

王海峰表示,百度大腦已具備標準化、自動化和模組化的工業量產特徵,進化為AI量產平台,持續在技術突破、開源開放、綠色發展等方面融合創新,支持各界共同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技術自主創新層面,百度發佈「文心」系列產業級知識增強大模型。其中,百度聯合鵬城實驗室推出全球首個知識增強千億大模型「鵬城-百度·文心」,在60餘項任務上取得業界最好成績。文心從大規模知識和海量資料中融合學習,效率更高更好,且具更佳的可解釋性。同時,文心還通過跨語言學習,具備同時理解多種語言的能力;通過跨模態學習,實現複雜場景的層次、高精度語義理解。

 

飛槳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功能豐富、開源開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集核心框架、模型庫、開發套件和工具元件為一體,説明開發者實現AI模型的便捷開發、高效訓練和多端多平台部署,助力各行各業創新和發展。目前,飛槳已匯聚406萬名開發者、服務15.7萬家企事業單位,位居中國深度學習平台綜合市場份額第一。

 

百度打造的綠色算力底座,包括自主研發的AI晶片昆侖芯片、高性能極致彈性的異構計算平台「百舸」以及綠色節能資料中心,為AI技術研發及大規模應用提供高效、穩定的算力支援,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據介紹,百度單體資料中心年均PUE低至1.08,遠低於1.59的全球平均水準。

 

百度智慧雲數字人平台「曦靈發佈   AI持續推動應用創新 

會上,王海峰通過語音交互,與百度大腦共同「創作」了一幅水墨畫,並請百度大腦根據畫中內容和意境作了一首詩。「這背後是知識增強大模型帶來的更強大和智慧的AI能力,以及語音、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VR、AR等技術的融合創新。」王海峰介紹。

 

基於知識增強大模型的技術突破,百度大腦可以更好地滿足數位人等各種場景的應用需求。此次,數位人平台「百度智慧雲曦靈」也正式亮相,為各行各業提供多種數位人生成和內容生產服務,進一步降低數位人的應用門檻。為聽障朋友提供手語服務的AI手語主播、央視網數位人小C等,也在大會上亮相。目前,百度打造的系列數位人已遍佈各行各業。

 

百度還將AI應用到生物計算、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在生物計算領域,百度推出業界首個mRNA疫苗序列設計演算法,可以在短短十分鐘內找出穩定的疫苗序列。目前,百度已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推動疫苗和藥物研發。在量子計算領域,百度打造了國內首個提供從應用到量子處理器一站式服務的量子計算雲平台,降低量子計算學習與應用的門檻,推動量子計算在化學、金融、材料等領域的應用。

 

雲智一體能力持續提升 賦能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百度大腦已有近1400項開放能力,基於百度智慧雲「雲智一體」的優勢,將AI技術輸送到製造、能源、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助力中國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百度依託「開物」工業互聯網平台,從點、線、面、體四個層次,説明企業實現從業務環節、流程到企業經營的智慧化,並打通產業鏈之間、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協同創新,助推產業智慧化。目前,開物工業互聯網平台已在重慶兩江新區落地,助力當地形成有競爭力產業集群,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

 

在能源方面,百度智慧雲與國家電投集團東方能源共同打造「智慧數字熱網」,構建數位熱網、融合社群網、聯通政務網「三網融合」的創新模式,企業、社區、用戶三方共同助力實踐「雙碳」目標。

 

在智慧城市方面,百度將建設海澱城市大腦經驗拓展到區縣、鄉村,促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百度智慧雲打造的壽光大腦實現智慧化蔬菜生產,只需2個工作人員加一個APP,就可以管理數十個蔬菜大棚。在昆明市官渡區,官渡大腦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提供重要保障,也在持續為當地的安全生產、消防搶險、市容環境、居民生活提供護航。

 

百度也始終秉持初心,融合創新、開源開放,支撐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科技強國戰略實施關鍵之年。王海峰表示,接下來,百度將一如既往地走創新、開放、發展之路,在人才培養、綠色低碳、安全倫理、社會責任等方面繼續努力。

 

#百度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出國比賽空手道選手集體染疫 已12人確診隔離治療中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空手道代表團員確診及處理情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記者楊淨嵐∕臺北報導

國外新冠疫情持續擴大蔓延,我國遠赴哈薩克比賽的空手道選手也發生集體染疫事件,全團22人返臺後到27日止,共已12人確診,究竟染患何種病毒,正進一步做基因定序確認中。

我國空手道亞錦賽代表團一行22人前往哈薩克比賽,返國後在集中檢疫所進行14天檢疫,首次採檢就有11人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下午又公布1例確診,累計已12人染疫。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確診的空手道團員均未出現中、重度以上的症狀,都屬輕症的情形,在負壓隔離病房接受完善的治療;他們的CT值從11到34不等,病毒變化量不一致,但無論如何都在醫療團隊的監控中,受到最完善的照顧。

另外,該團還有10位團員依規定在入境後第3天執行公費居家快篩,目前均為陰性,隔離滿14天期間,還會進行相關的採檢。

台中維格旗艦館開幕慶醫美策略聯盟打造鑽石美顏

▲維格醫美集團台中旗艦店開幕儀式。(圖片/維格醫美集團提供)

採訪中心/台中報導

12月25日當天於南屯台中維格旗艦館獻上暖心盛大的開幕儀式,現場舞龍舞獅歡騰,一掃疫情時代的沉悶!許多大小型活動接連舉辦,但不少民眾因應防疫長期居家辦公,臉上難掩疲憊倦怠,對於外出參與活動的形象開始產生恐懼感,紛紛尋往醫美診所求助。維格醫美集團董事長林銘德認為,在疫情期間,消費型態改變,醫美診所也曾面臨一波倒閉潮,而連鎖醫美集團-維格醫美逆向操作開拓新市場,為掃過去憂愁的倦容,更期許每位前來的賓客都能夠美的像鑽石一樣閃閃發光。

醫學美容的風氣已經廣為風行多年,不少百萬經理人、藝人、政商名流,均透過醫學儀器的快速以及便利性,來提升個人的門面,讓自己隨時容光煥發,在這樣數位以及個人形象普及的商務社交中,外表的重視度,以及體面度,也被企業歸類為職場上的重要能力,所以,不少人資主管在年底選用人才時,也會將以外表的整齊,體態的管理,列為重要依據。

▲維格醫美集團台中旗艦店12月25日剪綵儀式,現場嘉賓如雲,晶鑽生醫創辦人暨總經理謝佳憲醫師(左一)維格醫美集團董事長林銘德(右三)一起共襄盛舉。(圖片/維格醫美集團提供)

那麼,一般民眾要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醫學美容中心呢?一同參與開幕的合作夥伴,晶鑽生醫創辦人暨總經理謝佳憲醫師建議,「坊間有不少的同業,每個人喜歡的都不一樣,選擇上多元化,我們建議挑選醫療合法且具有教育訓練完整、管理中心維護以及原廠認證醫師的醫學美容中心;其次,在設備的新穎程度以及技術上的考量,都可以列入重要的評估點,具有國際化以及專業化的永續經營理念,更是品質以及信任度的雙重保證。」

▲25日當天,晶鑽生醫創辦人暨總經理謝佳憲醫師(左)維格醫美集團董事長林銘德亦簽訂合作意向同意書,晶鑽生醫將串聯維格醫美、晶鑽時尚及好萊塢等國內知名連鎖醫美集團,計25家診所共同籌組策略聯盟。 (圖片/維格醫美集團提供)

此外,符合疫情的催化下,可以做什麼樣的體態調整呢?維格醫美集團董事長林銘德分享:「在疫情時代許多企業改為居家辦公,視訊會議的狀況也隨之增加,在這期間產生很有趣的現象,許多人開始在意下半身局部肥胖以及臉部鬆垮的問題,在居家開視訊鏡頭會因光源從上而下而使臉部的下垂感更為明顯,針對臉部鬆垮可以利用埋線技術來做立即性的拉提,全台灣首支在地研發在地生產的線材-提美拉線材,品質及製程皆有安全保證,醫師技術經由原廠長期的培訓及指導,專業有保障。而局部肥胖可以透過許多體雕儀器或針劑來做雕塑,維格醫美集團內部擁有國際上最熱門的EMSCUPLT、酷塑、絲酷秀等儀器可用來滿足顧客各部位的需求,目前集團旗下最新的戰斧音波也可來做雕塑,可深入真皮脂肪1.3公分,搭配使用可讓局部減脂效果更加顯著。」在這看臉的時代,維格醫美秉信醫療為先;美麗至上,讓顏值加分的同時,也賦予安心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