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頁面 431

亂丟垃圾別想逃!新北AI監視器上線 動態辨識準確率9成效率是人眼的6倍

▲透過監視器影像進行取締機車違法亂丟垃圾。(圖/新北市環保局 提供)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為有效遏止亂丟垃圾包等不當棄置行為,新北市環保局全面強化科技執法措施,截至目前於全市已部署1,176組監視器,達成「一里一監視器」的目標。去(113)年底更進一步於全市11區100處地點新增設147組線上供電監視器,其中40組導入具AI辨識技術的即時影像系統,可辨識亂丟垃圾等「動態行為」,準確率高達九成,辨識效率更為人眼辨識的六倍。環保局將持續推動AI技術應用於環境管理,打造更乾淨、宜居的新北市。

自105年起,環保局逐年添購移動式監視器,至111年已於全市完成1,029支設置,建立完善的影像監控系統。為了改善新北市的環境市容,稽查人員除了以人力站點埋伏稽查外,也積極透過監視器影像進行取締,有效擴大監控範圍與即時掌握違規行為。

根據113年統計資料,全年共開出18,955張因亂丟垃圾包、菸蒂等違規行為的罰單,其中高達76%來自監視器畫面舉證。科技輔助已成為環保執法不可或缺的利器,然而受限於電池續航與記憶卡容量,傳統移動式監視器仍需每2至3天派員更換設備,既耗人力又可能出現影像空窗期,影響執法連續性。

▲運用AI辨識技術的即時影像系統,辨識行人亂丟垃圾「動態行為」。(圖/新北市環保局 提供)

為解決上述問題並提升執法效率,環保局攜手有線電視業者,整合既有電力網絡,自去年底完成11區100處地點新設線上供電監視器,並支援即時雲端影像回傳功能。稽查人員可透過手機或網站平台即時查看現場狀況,免除更換設備電池及記憶卡的繁瑣流程,提升作業安全與效率,甚至能即時出勤前往髒亂熱點進行稽查與勸導。

此外,在這100處監視點中,共有47處設置雙鏡頭設計,不論違規民眾是騎乘機車或駕駛汽車,從不同方向進出皆能清楚拍攝車牌,強化違規行為的蒐證力道。

在AI辨識技術方面,目前已有40組監視器搭載AI即時影像分析系統,能辨識垃圾丟擲的動作並判別手中持有的是否為垃圾。此技術透過不斷訓練優化,自113年11月至114年3月,累計成功辨識違規行為7,058件,準確率達90%以上。該系統亦可自動擷取違規行為前後5秒影像,將6分鐘的錄影片段壓縮至1分鐘內完成分析,效率是人眼辨識的6倍。

環保局表示,未來將逐步擴大線上供電及AI辨識監視器建置規模,同步升級AI軟體辨識能力,強化傳統監視影像的分析應用,全面提升環境執法科技化與智能化,以改善市容。環保局也提醒,新北市依據「廢棄物清理法」針對亂丟垃圾包行為進行加重處分,首次即處以新臺幣3,600元罰鍰,最高可罰至6,000元,呼籲市民朋友勿心存僥倖,共同守護生活環境。

京劇魅力從小扎根 新北花雅戲曲藝術教育推廣協會邀弱勢兒少欣賞國光劇團演出

▲《周瑜歸天》敘述三國時代 瑜亮情節 才智超人的周瑜卻敗給諸葛亮 最終含憤吐血身亡。(圖/新北市社會局 提供)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新北市社會局與新北市花雅戲曲藝術教育推廣協會,為關懷弱勢兒少,訂於3日下午邀請1,400位兒少及照顧者,在新北市府3樓多功能劇場,觀賞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演出的《試妻,大劈棺》、《周瑜歸天》、《打神告廟》等三齣經典京戲,希望豐富兒少的藝術與人文素養。

▲《試妻劈棺》劇情描述莊子為測試他妻子忠貞的故事 劇中靈堂的紙紮人(右)由丑角扮演 紋風不動彷若人偶的表演功力令人驚嘆。(圖/新北市社會局 提供)

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在服務兒少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弱勢家庭的兒少蘊藏藝術潛能,可惜因資源匱乏,較少進入劇場接觸表演藝術,因此特別與新北市花雅戲曲藝術教育推廣協會合作,邀請他們走進劇場,為孩子心中種下第一顆藝文種子。孩子的想像力與感受力,正是藝術最豐沛的養分,希望透過戲曲的魅力,開啟他們對生活與生命的想像力,點燃對藝術的熱情與夢想。

花雅戲曲藝術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金克威表示,三齣融合古典與現代的魔幻戲曲,其中《試妻劈棺》劇情描述莊子為測試他妻子忠貞,假死化身為楚國王孫,並透過賦予紙紮人靈魂,觀察他妻子面對誘惑的行為。劇中靈堂的紙紮人由丑角扮演,其紋風不動彷若人偶的表演功力令人驚嘆。

▲《打神告廟》敘述名妓焦桂英接濟秀才王魁 並互許終身 但王魁高中後 卻背棄桂英 導致她哀傷在海神廟自縊身亡。(圖/新北市社會局 提供)

《周瑜歸天》則是家喻戶曉的三國故事,瑜亮鬥智,周瑜定下假途滅虢之計,佯稱攻取西川,實欲暗襲荊州;諸葛亮洞燭先機,埋伏兵馬使周瑜走投無路,再命張飛於蘆花蕩戲侮周瑜,諷其失策,周瑜既羞且憤,吐血身亡。本劇以周瑜的武戲為表演核心,國光劇團在這齣傳統戲的開頭增加周瑜與小喬舞劍彈琴的段落,以及周瑜死後小喬為亡夫守墳的唱段,帶給觀眾另一層由女性角度面對男性征戰世界的視角。

《打神告廟》源自《王魁負桂英》的京劇,講述了名妓焦桂英接濟秀才王魁,並許下終身承諾,二人在海神廟訂下盟誓,互不負心。然而王魁高中後卻背棄了桂英,導致桂英極度憤怒與哀傷,最終在海神廟自縊身亡的悲劇故事。

演員以精湛京劇身段、鬼步、繁複的水袖等身法,如泣如訴地演繹焦桂英的心路歷程,把她內心的掙扎、怨恨和悲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微醺初夏夜「府中醉夏趴」盛大登場! 精釀啤酒、美食音樂嗨翻板橋

▲活動規劃三大主題週輪番登場,分別為異域醉香、繽紛微醺、泡沫時光,邀請民眾共享微醺初夏夜。(圖/新北市經發局 提供)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迎接初夏,新北微醺開場!「2025府中醉夏趴」(2)日於板橋府中廣場盛大開幕,市長侯友宜親臨現場,與全台最大搖擺舞團Swing Taiwan熱情共舞,瞬間點燃現場氣氛,府中廣場搖身一變成大型露天酒吧,吸引數千位市民及遊客共襄盛舉,一同感受微醺仲夏夜的魅力。活動自5月2日至18日,連續三週五、六、日登場,集結新北6家精釀啤酒品牌、板橋人氣餐酒館及美食攤位,搭配精采DJ與音樂表演,現場更設有復古霓紅酒吧造景,成為打卡熱點,吸引民眾熱情湧入,共享微醺初夏夜!

侯友宜表示,新北市作為全台工商業重鎮,擁有完整產業鏈與豐沛的經濟發展潛力,精釀啤酒產業正是新北近年嶄露頭角的亮點,不少品牌更於國際啤酒大賽屢獲殊榮,充分展現城市深厚的產業能量與創新實力。此次活動,除推廣新北在地精釀品牌與多元餐飲文化,也盼能活絡地方經濟,並創造夜間經濟商機。侯市長也提到,「2025雙北世壯運」將於5月17日隆重開幕,新北將以最熱情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現城市的活力與國際魅力。

▲活動自5月2日至18日,連續三週五、六、日登場,集結新北6家精釀啤酒品牌、板橋人氣餐酒館及美食攤位,搭配精采DJ與音樂表演,現場更設有復古霓紅酒吧造景,成為打卡熱點。(圖/新北市經發局 提供)

活動規劃三大主題週輪番登場,首週「異域醉香」,邀請板橋在地人氣餐酒館帶來異國風味特調,讓大家用舌尖環遊世界;第二週「繽紛微醺」主打視覺系的彩虹SHOT,色彩繽紛、視覺味覺一次滿足;第三週「泡沫時光」則集結新北精釀啤酒代表,一次暢飲多種風味,感受啤酒花的魅力。活動期間更推出拍照打卡送活動限定款精釀啤酒、酒吧小遊戲,從傍晚嗨到夜晚,陪大家一起微醺迎夏!

想玩得更盡興?「跑吧Cheers!微醺護照」陪你續攤!本次活動串聯板橋人氣餐酒館推出集章挑戰,即日起至5月18日,只要到合作店家消費並集滿2間店家印章,即可至活動現場兌換限量微醺飲品。此外,開幕限定活動前兩日(5/2、5/3)下午17時起,憑「NewTaiPAY」(新北行動支付) APP至大會服務臺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 100 元新北幣優惠券,逛美食攤位超划算,讓你微醺又有感!

經發局提醒民眾,活動期間請理性飲酒、並遵守「未滿18歲禁止飲酒」及「喝酒不開車」規定,建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共同守護活動安全。這個五月,帶上親朋好友,相約府中廣場一起舉杯,享受新北最Chill的夏夜派對,Cheers!

※【新頭條-Thehubnews】提醒您:未滿18歲請勿飲酒  開(騎)車不喝酒 喝酒不開(騎)車!※

世界血友病日意義與起源:Frank Schnabel的夢想

引言

你可曾想過,一個脆弱而堅定的靈魂,能夠改變全世界?🌿
在漫長而孤獨的疾病之路上,Frank Schnabel——一位血友病患者,也是一位夢想家——用微弱卻熾熱的光,點燃了無數患者心中的希望。他深知,血液的流動,是生命最初的吟唱,而每一位血友病患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對抗著這條艱辛的生命之河。

1989年,世界正式訂立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不僅是為了紀念Frank Schnabel的誕辰,更是一次對所有血友病患者發出的深情呼喚——「你們不再孤單。」

在這個日子裡,我們不僅緬懷一位改變世界的勇者,更被邀請思考:
你願意,成為這份溫柔力量的一部分嗎?

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時間的長河,走進【世界血友病日意義與起源】,走進那段用信念與愛編織而成的故事。

【世界血友病日意義】的起點:Frank Schnabel的生命故事

你是否曾想過,一個人可以如何點燃全球的希望之光?🌿 Frank Schnabel,一位血友病患者,也是一位勇敢的倡議者,他用自己微弱卻熾熱的生命之火,點燃了「世界血友病日」的誕生。1963年,他成立了世界血友病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Hemophilia, WFH),在當時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年代,這如同在沙漠中種下一棵堅韌的小樹,為無數患者帶來庇蔭。

血友病,如同廚房裡一個遺失了滅火器的角落,一場小火也可能一發不可收拾。Schnabel深知這份脆弱,因此他不僅為自己,更為世界上所有血友病患者,種下了團結與支持的種子。他堅信:「即使脆弱,也能創造堅強的聯盟。」這個夢想,最終在1989年由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支持,並訂立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紀念他的誕辰與心願。

不過,你知道嗎?即便今日醫療已大幅進步,全球仍有超過70%的血友病患者未能獲得妥善治療(註1)。這提醒我們,紀念Frank Schnabel,不只是回顧歷史,更是接力他的信念,持續讓更多角落被溫柔照亮。

為何設立【世界血友病日】:支持血友病患者的呼聲

你曾經想像過,無聲的痛苦,能有一天被世界聽見嗎?🌿
在Frank Schnabel的時代,血友病患者常常因缺乏治療資源而被社會遺忘,如同春日裡被遺落在陰影下的一朵花。於是,他倡議設立【世界血友病日】,希望用這一天喚起全球的注意與同理,讓血友病不再是沉默的角落。

設立【世界血友病日】的背後,是一份樸實而深刻的願望:讓患者能夠獲得早期診斷、正確治療與生活尊嚴。根據2021年的一項全球性研究顯示,早期接受治療的血友病患者,其關節損傷率可下降高達80%(註2),這意味著不只是延長生命,而是真正賦予他們「好好生活」的可能。

然而,別小看這份努力!即使在今日,仍有許多低收入國家因為藥品成本高昂、醫療資源有限,讓血友病患者無法獲得基本照護。這就是為什麼【世界血友病日】的存在至今仍意義非凡,它提醒著每一個角落:支持血友病患者,從了解與關心開始。

【世界血友病日】的全球影響力與社群支持

你可曾感受過,一個小小的行動,如何激起全球的漣漪?🌿
自從【世界血友病日】被正式推動以來,這一天已成為全球60多個國家共同響應的希望節日。不論是紅色燈光點亮地標、街頭公益健走,還是醫療論壇上的深度對話,每一份溫柔的行動,都是對血友病患者無聲的擁抱。

根據一項2022年的全球調查,透過【世界血友病日】相關活動參與的患者及家屬,對自身疾病認知度提升了約70%,而社群支援網絡的建立更有效降低了患者孤立感(註3)。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找回微笑的故事。

然而,你知道嗎?全球仍有許多邊遠地區,血友病患者尚未能享有完善的支援系統。這提醒我們,社群的力量需要持續灌溉,如同一片需要細心呵護的花田,【世界血友病日】是一場不間斷的愛與守望。

延續【世界血友病日意義】:你我能做些什麼?

你是否曾經想過,自己的微小行動,也能成為改變的一部分?🌿
延續【世界血友病日意義】,並不只屬於醫療專業人士,每一個關心的眼神、每一次知識的分享,都是為血友病患者鋪設希望之路的小石子。

或許,你可以選擇在4月17日那天穿上紅色衣物,象徵血液的珍貴;又或是轉發一則關於血友病知識的貼文,讓更多人了解這項罕見病症的真實面貌。根據2023年一項社群媒體影響研究指出,單一活動日內,社群推廣可提升疾病關注度達48%(註4),每一次分享,都是點亮世界的一道光。

別小看這份力量!就像涓涓細流終將匯成江河,每一個微小的善意,都讓Frank Schnabel的夢想——「讓所有血友病患者被看見、被支持」——離現實更近了一步。

結伴同行,點亮血友病患者的希望之光

生命有時柔弱如初春的嫩芽,需要更多的呵護與溫暖。🌿 Frank Schnabel用他微弱卻堅定的力量,向世界證明:即使在最脆弱的時刻,也能燃起改變的火光。

【世界血友病日】不僅是對一位勇敢夢想家的紀念,更是一場全球心靈的連結。在每個微小的善意裡,在每一個關注與支持的行動中,我們都在回應那份溫柔的呼喚。

也許,是轉發一則血友病知識的貼文;也許,是參與一場紅色燈光點亮的活動;又或許,只是一句溫暖的問候。別小看自己的一點點努力,因為當微光匯聚,整個世界都能因此變得更加明亮。

今天,讓我們攜手,為血友病患者點亮更多希望的燈火。🌸
這份光,不只屬於過去,也屬於未來。

參考文獻:

  1. Srivastava, A., Santagostino, E., Dougall, A., et al. (2020). WF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mophilia, 3rd edition. Haemophilia, 26(S6), 1-158. DOI:10.1111/hae.14046
  2. Skinner, M. W. (2021). WFH: Closing the Gap: Achieving Treatment for All. Haemophilia, 27(Suppl 2), 43–49. DOI:10.1111/hae.14301
  3. Iorio, A., Skinner, M. W., et al. (2022). Global survey on hemophilia care: Closing the gaps. Haemophilia, 28(5), 703–710. DOI:10.1111/hae.14531
  4. Hootsuite Social Trends Report (2023). Health Awareness Campaigns on Social Media. Accessed via Open Access.
分類 世界血友病日的意義 我們可以做的行動
起源精神 紀念Frank Schnabel,喚起全球對血友病的關注 穿戴紅色衣物,象徵血液與希望
核心目標 提升血友病患者的醫療資源與社會支持 分享血友病知識,擴大大眾了解
全球影響 超過60國家響應,建立患者社群網絡 參加公益活動或捐助血友病基金
現況挑戰 仍有超過70%的患者未能獲得適當治療(註1) 持續倡議平等醫療資源,支持弱勢患者
個人參與意義 微小行動也能匯聚成照亮世界的光 任何分享、支持與關心,都是改變的起點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為什麼世界血友病日選在4月17日?

回覆:
4月17日是為了紀念Frank Schnabel的生日,他是世界血友病聯盟(WFH)的創辦人,也是一位血友病患者。這一天象徵著勇氣與希望,提醒世界關注血友病患者的需求與權益。就像《黃帝內經》所言:「血者,生命之本。」我們守護血液,就是守護生命本身。

問題2:除了穿紅衣、參加活動,我還能怎麼支持血友病患者?

回覆:
你可以透過分享血友病的正確資訊、參與公益募款、捐助血友病相關組織,或者簡單地向身邊的人介紹【世界血友病日】的意義。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是溫柔而有力的支持。記住——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河。

問題3:血友病患者最大的生活挑戰是什麼?

回覆:
血友病患者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出血風險,尤其是在沒有即時醫療支援的情況下,可能因微小受傷導致嚴重後果。此外,情緒壓力與社會誤解也是他們需要克服的障礙。預防方面,中醫強調「氣血調和」,若能輔以溫和的氣功、食療,對整體身心也有助益(如適量食用補氣血的紅棗、枸杞)。

問題4:全球血友病患者目前的治療情況如何?

回覆:
根據2020年世界血友病聯盟的報告,全球仍有超過70%的血友病患者無法獲得適當治療(註1)。而且在許多低收入國家,基本的凝血因子治療仍然稀缺。這也是為何【世界血友病日】存在的重要性——讓更多人看見、了解並推動資源分配。
(註1:Srivastava A, et al. 2020, WF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mophilia)

問題5:參與世界血友病日活動有什麼實際意義?

回覆:
參與活動,不只是象徵性的支持,而是實際地傳遞關心與聲量。根據2022年全球調查,活動參與者對血友病的認知提升約70%,患者社群也因此建立更強的支持網絡(註2)。每一份參與,就像在微光中點燃新的火苗,讓世界變得更加溫暖而堅定。🌸
(註2:Iorio A, et al. 2022, Global survey on hemophilia care)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鼻噴劑愈噴愈鼻塞 用錯款恐造成下鼻甲肥厚

▲謝先生分享經過低溫射頻手術後,終於能一覺到天亮,夜間呼吸順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林添富/宜蘭報導

長期使用的鼻噴劑也可能造成下鼻甲肥厚,導致鼻塞與呼吸道阻塞。

從事服務業的謝男,因長期飽受鼻塞、打呼困擾,睡眠品質受影響,吸入空氣量不足,讓他整天昏昏欲睡,使用鼻塞噴劑症狀也未改善。經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張家豪醫師診治後發現,謝男是因下鼻甲肥厚導致鼻塞與呼吸道阻塞,而長期使用的鼻噴劑竟是元兇之一!

張醫師指出,鼻腔內部左右各有一個下鼻甲,由骨骼與黏膜組織組成,能夠為吸入的空氣加溫加濕,但若過度刺激下鼻甲,則會能造成鼻水分泌過度,導致下鼻甲肥大,阻塞鼻子呼吸。

張家豪醫師分析,臨床上最常見因塵蟎等過敏原造成下鼻甲過度刺激,屬於過敏性鼻炎。另外像是天氣溫濕度變化劇烈、情緒壓力,也會刺激下鼻甲增厚,屬於非過敏性鼻炎。謝男自述自己長期使用鼻噴劑緩解鼻塞,張家豪醫提醒,「藥物性鼻炎」也是下鼻甲肥厚的原因之一。

他解釋,坊間藥妝店常見的鼻噴劑,常添加血管收縮劑成分,使用後鼻腔的血管收縮,能減少腫脹,改善鼻塞症狀。雖能快速緩解鼻塞,但用久了會愈噴愈沒效,也容易刺激下鼻甲肥厚,是治標不治本的療法。

為解決下鼻甲造成的鼻塞,張家豪醫師透過低溫射頻技術縮小肥厚的下鼻甲,讓鼻腔氣流通暢。手術僅需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且傷口隱藏鼻腔內部,術後僅需簡單照護即可恢復正常生活。術後3天,謝男感覺鼻塞明顯減輕,夜間呼吸順暢,打呼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他表示:「以前總是睡不好,白天精神不濟,現在終於能一覺到天亮,感覺生活品質提升了很多!」。

張家豪醫師表示,鼻塞導致白天昏昏欲睡、運動表現不佳、夜間打呼、頭痛等多重生活困擾,下鼻甲肥大是鼻塞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但鼻中膈彎曲、鼻竇炎、鼻腔腫瘤也會導致鼻塞。因此如長期受鼻塞所苦,建議就診耳鼻喉科找出原因,為求速效購買市售鼻噴劑,可能導致症狀加劇。針對下鼻甲肥厚造成的鼻塞,張家豪醫師建議先嘗試藥物治療,以類固醇鼻噴劑治療,若未見改善再考慮手術。手術能從根本治療鼻塞,搭配術後保養,減少接觸過敏原,鼻塞問題便能夠有效緩解。

揮別青春期情緒風暴 專家傳授家長「情緒魔法」

【記者范家豪/台北報導】 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如潮水般洶湧,常讓親子溝通觸礁,成為許多家庭難解的習題。日前,知名親職教育專家王晴老師應台北市幼華高中之邀,舉辦「家有刺蝟小孩——我是情緒魔法師」講座,深入剖析青少年負面情緒,並提供家長具體可行的互動策略,以促進家庭和諧。

王晴老師強調,建立良好親子互動的首步,可從邀請孩子參與家事開始。她分析,現代社會少子化趨勢,使得家長往往代勞家務,或仰賴外籍幫傭及家事服務,剝奪了孩子學習分擔責任的機會。然而,從小培養孩子做家事的習慣,能有效提升其歸屬感與自我價值。她更援引哈佛大學研究佐證,童年時期參與家事的孩子,成年後在職場上的成功率與適應力顯著高於未參與者,比例高達驚人的10比1,足見家事教育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透過講座家長瞭解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

講座中,王晴老師亦分享了教育家L. 羅恩 賀伯特於《快樂之道》中提出的核心觀念——「敬重並幫助你的父母」。她點出,儘管父母的愛與關懷不容置疑,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內在的真實需求。不僅父母苦於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孩子也難以理解大人的思維模式與行為。因此,家長應學習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視角進行對話,專注傾聽他們的心聲,創造表達自我的空間。

此外,王老師更揭示了一句化解親子衝突、促進理解的「神奇咒語」:當孩子願意敞開心扉與家長溝通時,家長應給予積極回應,透過言語表達理解與重視,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與尊重。這種良性互動不僅能深化孩子的信任感,更能為親子關係構築堅實的橋樑。本次講座吸引眾多關心子女教育的家長與教師熱烈參與,與會者紛紛表示,王老師分享的實用技巧與教育理念啟發良多,將積極運用於家庭教育中,期盼能與孩子建立更健康、更正向的親子關係。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從羅東走紅全台!「諾貝爾奶凍捲」用職人精神打造宜蘭最強伴手禮

▲諾貝爾奶凍最強宜蘭伴手禮。(圖/諾貝爾奶凍 提供)

記者張辰卿/宜蘭報導

在宜蘭縣羅東鎮,有一位對甜點充滿熱情的張師傅,於1998年創立了「諾貝爾西點麵包店」,以「做好每一件小事,堅持做到最好」的精神,開啟了屬於台灣甜點的新篇章。品牌取名「諾貝爾」,正是希望秉持如諾貝爾獎般的榮譽感,以嚴選食材、創新技術與貼心服務,帶給消費者最高品質的味覺享受。

歷經八個月反覆研發、無數次失敗與改良,張師傅終於在2007年推出轟動全台的明星商品——「奶凍捲」。以鬆軟綿密的蛋糕體包裹滑順奶凍,搭配草莓、芋頭、巧克力等口味,口感不甜不膩,成為網路團購排行榜常勝軍。其中,人氣第一的「日式草莓奶凍捲」融合酸甜草莓與細緻奶凍,層次豐富,老少皆宜;而近期爆紅的新品「珍珠奶凍捲」,更將黑糖珍珠蒟蒻與奶茶香完美結合,創造話題十足的在地創新風味,吸引年輕族群與外國旅客爭相購買。

▲麵包內層鬆軟,甜而不膩,是大小朋友都愛的經典人氣王。(圖/諾貝爾奶凍 提供)

除了人氣明星商品「奶凍捲」外,諾貝爾也提供多樣化的現烤麵包選擇,深受在地居民與遊客喜愛。店內每日新鮮出爐的麵包包含經典的紅豆麵包、菠蘿麵包、鮮奶吐司等眾多品項,口感鬆軟、用料實在,甜鹹皆有,選擇豐富。張師傅秉持「每天都要給顧客最好的一口」理念,讓每一款麵包都吃得到用心與溫度,無論是當早餐、下午茶或宵夜點心都很適合。

隨著口碑擴散,2009年諾貝爾於礁溪開設第二間分店,後續更陸續推出「奶糖酥」、「戀.雪糕」、「燒起士」等創新甜點。其中,「奶糖酥」突破傳統糖果思維,將奶香與鹹甜口感融合成全新滋味;「燒起士」則以黃金比例製成,起士濃郁滑順,是不少熟客回購前三名的品項。

▲酥脆口感,香甜回味,宜蘭餅是每位旅客必帶的經典伴手禮。(圖/諾貝爾奶凍 提供)

除奶凍捲外,諾貝爾也推出許多宜蘭經典伴手禮,如香酥薄脆的「宜蘭餅」、香甜不膩的「牛舌餅」、綿密清爽的「雲朵蛋糕球」、鹹甜交融的「Q餅」與「狀元餅」,品項多元,一站購足超方便,成為旅人首選的宜蘭必買名產。

目前諾貝爾於宜蘭設有三間實體門市:羅東總店、礁溪門市與蘇澳服務區門市,無論自駕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都能輕鬆抵達選購。貼心的冷凍宅配服務也讓全台消費者能在家輕鬆享用甜點好味道,單一地址消費滿3,000元即可享免運優惠,未滿門檻酌收200元運費,特別適合團購與節慶送禮。

張師傅常說:「不讀書不是輸人,只要立定目標、堅持到底,也能闖出一片天。」從一間在地麵包店到全台知名甜點品牌,諾貝爾以一步一腳印的精神,用甜點為顧客帶來幸福與微笑。

【諾貝爾奶凍捲門市資訊】
羅東總店|宜蘭縣羅東鎮公正路188號|03-955-8389
礁溪門市|宜蘭縣礁溪鄉礁溪路四段68號|03-988-5919
線上訂購|https://www.cakenobel.com.tw/

《勇者之巔 Path of the Brave》8月30日高雄登場   強強聯手打造全台最燃體能賽!

 ▲《勇者之巔 Path of the Brave》打造全台最燃體能賽!(圖/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提供)

記者張辰卿/高雄報導

結合國際規格、全民參與與品牌能量的年度體能盛事《勇者之巔 Path of the Brave》極限體能挑戰賽,即將於114年8月30日(星期六)於高雄展覽館北館正式登場!此活動由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主辦、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指導,更獲得運動營養領域兩大品牌「戰神MARS」與「康貝特®」贊助支持,強強聯手打造屬於台灣勇者的專屬競技舞台!

此次首度導入國際現代五項總會(UIPM)體能障礙賽道規格,設計八道障礙關卡,兼具速度、力量與技巧挑戰,打造全台唯一結合運動科學與挑戰精神的綜合賽道。

活動設有兩大組別:「巔峰對決組」為競賽型態,參賽者須於最短時間完成A、B兩區八大障礙關卡,前三名可獲萬元獎金,競爭激烈、實力一決高下;「勇闖挑戰組」為體驗導向,開放大眾自由選擇A、B兩區四大障礙關卡,適合初學者與想要感受障礙樂趣的你。

另外此次賽事特別感謝兩大品牌的熱血加盟,戰神MARS提供即時飲的蛋白保久乳系列,即開即飲成為現場選手挑戰後的補給首選!另外還有續航神器-康貝特®200P EX,全力提供每位在賽道上的勇者。

主辦單位表示,結合運動科技與營養補給的此次賽事,將是台灣障礙運動里程碑的一大跨步,也是各界企業參與體育公益與品牌曝光的絕佳舞台。

《勇者之巔 Path of the Brave》早鳥報名於5月2日起開放至6月15日,一般報名將於6月16日起開放至8月2日止,更多活動資訊,可至活動報名網站查詢( https://irunner.biji.co/PathoftheBrave )。

此活動不僅是一場體能試煉,更是一場企業與運動攜手共創的行動實踐,歡迎社會各界共襄盛舉,向巔峰發起挑戰!

新北市第13屆護理傑出獎暨優良護理人員頒獎典禮

▲ 新北市第13屆護理傑出獎暨優良護理人員頒獎典禮。(圖/孟憲玉攝)

記者孟憲玉/報導

新北市政府2日偕同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及新北市助產師助產士公會,於新北市政府大樓603大禮堂舉辦新北市第13屆護理傑出獎暨優良護理人員頒獎典禮。由市長侯友宜表揚獲獎的45名護理人員以及由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推舉的99名優良護理人員,感謝他們長期堅守崗位,為守護市民健康默默奉獻給予肯定。

截至今年4月,新北市有2萬1千多名執業護產人員,服務於51家醫院、3,500餘家中西牙醫診所及學校、衛生所以及護理、長照機構等,為404多萬新北市民提供全年無休的服務。

侯友宜表示,為鼓勵並肯定對醫療服務積極奉獻的護理及助產人員,衛生局自102年起,每年辦理「護理傑出獎」。由社會公正人士、護理專業及學者組成委員會,經由嚴謹的討論過程,評選出護理貢獻獎、教研貢獻獎及特殊貢獻獎等三大獎項,這個頒獎典禮不僅是全國首創由公部門主辦的評選活動,更體現對護理專業的高度重視。

▲ 侯友宜市長頒「特殊貢獻獎」得主、全聯會全民健保護理政策小組委員沈永釗,長期積極參與政策倡議,為護理人力政策提出建言,是護理人員權益的重要守護者。(圖/孟憲玉攝)

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明,新北市有許多優秀的護理及助產人員,我們透過護理傑出獎的評選,推舉出在臨床照護或教學研究領域表現傑出、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典範人物,透過頒獎表揚,讓社會大眾看見他們的努力與價值,每位獲獎者都是實至名歸。

此屆「特殊貢獻獎」得主、全聯會全民健保護理政策小組委員沈永釗,長期積極參與政策倡議,為護理人力政策提出建言,是護理人員權益的重要守護者。榮獲「教研貢獻獎」的陳雅如,結合人體工學與圓滾木翻身概念,研發出「好好翻身墊」,榮獲中華民國專利證書(發明第I816587號),並成功技轉,顯著降低長期臥床病患的骨折與壓瘡風險,實質改善照護品質。

面對高齡化社會與慢性病照護需求上升,市長侯友宜感性表示,護理人力日益吃緊、執業環境日趨艱難,但護理人員從未退縮。他們不僅以專業照護病患,更以愛心、耐心與同理心陪伴病患與家屬,令人深感敬佩與心疼。正是你們堅韌的意志與超凡的體力,支撐著新北市的醫療體系。我們由衷感謝每一位護理人員,讓新北成為一座健康、樂活、幸福的城市。

第13屆護理傑出獎共有124位護理及助產人員獲各界推薦,後由13名社會公正人士、護理專業及學者代表組成委員會並經書審、初審及決審評選出45位得獎者。陳潤秋局長強調,無論是否得獎,所有護理人員的努力與付出都值得社會給予最大的肯定與感謝。

得獎名單請至衛生局官網 https://www.health.ntpc.gov.tw/basic/?node=205306查詢。

打造國際化學前教育模式  劍聲幼兒園融合東西文化培養未來人才

▲劍聲文教教學總監翁凡哲。(圖/劍聲文教提供)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隨著新住民人口增加與全球化浪潮襲來,台灣教育產業面臨國際化新挑戰。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劍聲文教事業」,由第三代接班人翁凡哲接掌教學總監,積極推動融合東西方教育理念的雙語學前教育體系,致力打造接軌世界的未來人才。

面對多元文化共融與外籍家庭子女教育需求,劍聲幼兒園以蒙特梭利及福祿貝爾教學法為基礎,結合台灣本土文化與國際視野,發展出具在地溫度的國際教育模式,協助孩童在語言與文化交融中自然成長。根據英國媒體《The Icons》報導,劍聲成功為許多外籍家庭孩子提供中文與本地文化適應支持,獲得正面肯定。

▲雙語與多元教學,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圖/劍聲文教提供)

翁凡哲表示,為因應雙薪家庭的實際需求,劍聲文教已從原有2至6歲幼兒園擴展至0至3歲的托嬰照護服務,並延伸設置小學生課後輔導班,形成完整的學前與學齡銜接體系,「從嬰幼到小學,家長能安心、孩子能穩定成長,是我們最大的責任與目標。」

此外,劍聲幼兒園更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教學,如優質教育(SDG4)、性別平等(SDG5)與氣候行動(SDG13)等概念,讓孩子從小理解社會責任與環境永續,並鼓勵參與公共議題,成為主動改變世界的一份子。

▲國際化教育環境,在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基礎上,打造獨特的雙語學習模式。(圖/劍聲文教/提供)

展望未來,翁凡哲希望將劍聲的全方位教育模式推向更多城市乃至國際,「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業,我們希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教育中找到力量,準備好迎接世界的舞台。」

白沙屯媽祖起駕上供酒是這款 頂著金獅的酒瓶詢問度高漲

白沙屯媽祖起駕前的上供酒是這款!泰山『白沙屯媽祖有求必應』紀念酒詢問度高漲。(圖/泰山企業提供)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每年都吸引數十萬信眾隨行,今年人數創下新高來到近33萬,已於今日(5/2)凌晨正式登轎起駕。而除了趕赴現場的香燈腳外,同時也都有數十萬人守著直播,等待媽祖起鑾的時刻。昨晚(5/1)聖母登轎典禮中,在逐一獻饌、獻壽麵、獻壽桃、獻財帛、獻酒、等祭祀,總幹事同時恭讀疏文時,磚紅喜氣,頂著金獅的酒瓶吸引了不少觀看直播的信眾注意。

瓶身上是媽祖神像、搭配粉紅超跑轎頂祥獅,正是泰山企業今年度與白沙屯媽祖的聯名紀念酒,為聖母登轎獻上滿滿的香氣與福氣。泰山企業行銷一處鈕安澤副總表示:「白沙屯馬祖高粱紀念酒在開放預購至今兩周的銷量亮眼,人氣詢問度更是比以往增加2成。之前沒想到報名人數會暴增,製作的數量原本就不多。昨晚意外被欽點成為媽祖出巡前的獻供酒,今天接到不少詢問的訊息,看來即將就要完銷一瓶難求了。」

▲泰山白沙屯純水也力挺香燈腳免費發送。(圖/泰山企業提供)

而除了昨晚的白沙屯媽祖起駕晚會,泰山白沙屯純水也力挺香燈腳免費發送。在搭乘通霄線及後龍線進香免費接駁車的信眾也可免費獲得泰山純水白沙屯媽祖聯名款(數量有限),瓶標上的「粉紅超跑」再加上桃紅瓶蓋上的「保庇不斷」字樣將一起陪伴香燈腳感受媽祖的靈驗。

大葉大學AI、儲能與循環經濟 攜手三家知名企業培育國際人才

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於今(5月2日)造訪台灣三家知名企業:撼訊科技(6150)、天宇工業(8171)、優勝新能源,並與三家企業代表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AI、綠能、循環經濟、產學合作與國際人才培育。(圖/大葉提供)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因應全球ESG、氣候變遷與淨零碳排趨勢,永續發展與創新環保技術成為國際重要課題,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於今(5月2日)造訪台灣三家知名企業:撼訊科技(6150)、天宇工業(8171)、優勝新能源,並與三家企業代表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AI、綠能、循環經濟、產學合作與國際人才培育。

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與天宇工業總顧問吳祖銓、撼訊科技發言人周忠信、優勝新能源董事長許景翔代表雙方簽約,方校長指出,大葉大學工學院李清華院長與優勝集團保持長期的產學合作關係,李院長帶領大葉環境工程學系學生開發的「廢鉭電容器回收銀、鉭之方法(專利編號:I705142)」技術也成功讓與給優勝奈米科技。去年(2024年)大葉也與優勝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優勝處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今年進一步深化合作,持續深耕環保技術與人才培育。

▲大葉大學與廠商交流。(圖/大葉提供)

大葉方文昌校長表示,感謝各企業對大葉大學辦學的肯定,很榮幸此次可以與撼訊科技(6150)、天宇工業(8171)、優勝新能源三家極具規模的企業簽約,撼訊科技聚焦AI產業與顯示卡循環經濟,將提供實務學習與國際人才培育的舞台,天宇工業著重儲能產業,中科二林廠提供實習就業機會,更有助於推動在地產業發展,優勝新能源致力鋰電池回收與國際市場人才交流,與學校的永續理念高度契合,期盼結合企業實力與大學研發能量,共同邁向綠色未來。

▲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左)與優勝新能源許景翔董事長(右)簽約。(圖/大葉提供)

優勝新能源董事長許景翔表示,優勝集團擁有化學、化工、材料、環工、機械與自動化設計等堅強團隊,能針對稀貴金屬、鋰電池回收、二氧化碳捕捉等技術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目前積極布局日本、羅馬尼亞、馬來西亞、印尼與越南市場。

▲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參訪優勝新能源。(圖/大葉提供)

雙方將針對專業人才培訓與技術研發展開合作,透過本國學生與國際學生的人才培育,持續拓展海外市場,讓台灣創新技術在國際發光。

▲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左)與撼訊科技發言人周忠信(右)簽約。(圖/大葉提供)

撼訊科技創辦人兼總經理陳劍威表示,AI與電子產品循環經濟是ESG的關鍵,撼訊集團積極布局全球,特別是印尼巴淡島經貿特區,期望將與大葉大學合作強化研發基礎,也讓更多國際優秀人才在台灣落地生根,期待能從校園端培養更多具備AI素養的科技人才。

▲大葉大學方文昌校長(左)與天宇工業總顧問吳祖銓(右)簽約。(圖/大葉提供)

天宇工業董事長吳祖璋表示,天宇工業持續投入儲能與智慧管理系統研發,以精準高效的方式提供節能方案,並進駐中科二林廠區,很高興能與大葉大學合作,集結產學研的軟實力,將創新儲能技術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為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開創新局。

【專訪王凱平醫師】為什麼新世代中醫師必學超音波?從傳新教育課程談起

引言|一個中醫師的眼界,從「看不見」到「看得清」

你是否也曾在診間,面對患者的慢性痠痛與筋膜沾黏,明明手感告訴你有問題,卻無法確認到底哪裡出錯?王凱平醫師也曾走過這段迷惘的路。他從中醫起步,走進以西醫為主體的運動醫學現場,開始中西醫結合的歷程,發現「光靠經驗,有時不夠,因為除了少數脈學與氣功大師,多數的中醫師難以看到深層的真相。」

直到某天,他第一次操作超音波影像,看見螢幕上那層層交錯的肌肉與神經,才真正明白什麼叫「視而知之」。那一刻,他知道,這不只是一台機器,而是一扇門,為中醫師打開通往整合醫學的視野。

但他也知道,不是每個中醫師都找得到這扇門。因此他成立「傳新教育」,從自己走過的路中歸納出學習的階梯,邀請橫跨中西醫各專科的講者,規劃出一條從零開始、可實作、可落地的課程路徑。2025年,他與團隊正策劃一場論壇,希望集結一群有志於突破的醫師,共同學習「超音波中醫應用」,不只是學會一項技能,而是改變看待身體與疾病的方式。

這篇文章,正是從他的故事出發,邀請你一同探索——為什麼新世代的中醫師,不能不學會「看見」?

打開視野:從中醫走向整合醫學的第一步

你是否曾經在臨床上感到力不從心,​面對患者的疼痛卻找不到明確的解釋?​王凱平醫師,傳新教育的創辦人,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作為一位從中醫背景出發,逐步涉足運動醫學與超音波教學的專業人士,​他深知中醫師在現代醫學體系中所面臨的挑戰。​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超音波影像時,彷彿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看見了過去無法觸及的人體深層結構,」王醫師回憶道。​這種視覺化的工具,不僅提升了診斷的準確性,​也讓他在治療策略上有了更多的選擇。​

然而,對於許多有志於學習超音波技術的中醫師而言,資源與資訊的缺乏成為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王醫師因此創立了傳新教育,​希望透過專業的課程與論壇,​協助中醫師們跨出整合醫學的第一步。

正如《黃帝內經》所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掌握了超音波這項工具,​便能輔助中醫師們看到更深層的結構、更精準地判斷,​實現中西醫結合的理想。

超音波中醫應用:一扇通往人體深層世界的窗

「我們習慣用手去感覺病灶、用經絡去推理疼痛,但有些深層的答案,卻不見得用摸得到,至少把脈與氣功都不夠到位的我自己,必須承認這件事。」

對王凱平醫師來說,超音波的出現,就像在診間牆壁上打開了一扇窗。過去無法觸及的深層筋膜、關節、神經,甚至細微的血流變化,現在都能透過螢幕清晰可見。他分享道:「有時候只是看到一條被卡住的神經、受傷沾黏的筋膜,就能解開病患多年痠痛的原因,這種臨床轉變的速度,是我自己過去難以想像的。」

超音波不只是幫助判斷病灶位置,更是一種動態的觀察工具。在針灸過程中,我們可以即時看到針入組織的深度與反應,就像在料理時,能親眼看見鍋裡的溫度變化。這樣的「看見」,讓中醫師的手法與經驗有了科學依據,也讓病人多了一分信任感。

不過他也提醒,超音波雖好,但需要系統化訓練與不斷實作,若只憑幾堂課草率操作,可能反而誤導診斷。因此,在傳新教育中,他們特別設計循序漸進的學習模組,從認識解剖、到臨床應用,再到專病導向,讓學員一步步扎根、穩定成長。

一如《靈樞‧本神》所言:「視而知之謂明,聽而知之謂聰。」超音波的影像之「視」,讓新世代中醫師得以明察病所,也讓醫病之路多了光。

傳新教育的誕生:給每一位願意突破的中醫師一條路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想學「超音波」時的那份渴望嗎?王凱平醫師記得,自己當年也是從一場講座、一個機緣開始,對這個充滿影像動能的工具產生濃厚興趣。然而,他也深知,對許多中醫師而言,「想學」與「能學」之間,隔著資源的鴻溝與資訊的迷霧。

「那時候幾乎找不到真正替中醫師設計的課程,」王醫師說。課程不是太西醫導向,就是缺乏臨床應用深度。這樣的經驗,成了他創辦「傳新教育」的起點——不只是想教學,更想搭一座橋,讓每一位有心突破的中醫師能順利跨過起步那道看不見的坎。

傳新教育的課程設計,不是傳統的填鴨式學習,而是如食譜般循序漸進,從「影像解剖入門」,一路到「專病應用」。每一堂課,都像是一道用心熬煮的湯,溫柔卻有力量,為臨床注入新知,也為學員注入信心。

當然,這不是一條輕鬆的路。王醫師坦言,他自己就用了半年才開始感覺入門,一年才算上手,三年才感覺能在門診中流暢應用。

對他來說,傳新教育不是一門課,而是一場同行,一場陪伴有夢的醫者走過探索的歷程的旅程。

2025論壇的邀請:讓超音波成為中醫師的共同語言

你有想過,中醫師之間也能用「影像」對話嗎?王凱平醫師說:「我一直希望,有一天中醫師能透過超音波,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例如: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像說話一樣自然地交流,至少在多數的針傷科領域,彼此討論的起點是肌腱韌帶、筋膜張力、神經卡壓,而不是只能用模糊的感覺與形容詞。」

為了讓這個夢想更靠近現實,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講者與醫療專家,正籌辦一場前所未有的聚會——【2025超音波中醫應用論壇】。這不只是一場論壇,更是一場跨界融合的起點。論壇邀請橫跨針傷科、婦科、肌肉骨骼、神經與急診等領域的中西醫師,用一日之程,帶出影像導引在中醫臨床的多面向應用。

論壇設計涵蓋三個層次:一是「入門者的第一步」,用簡單語言與學習指引,幫助醫師從零開始;二是「進階者的臨床實例」,透過肌肉骨骼、門診急症與婦科應用讓知識落地;三是「未來整合的高階視野」,開啟對自律神經系統、與物理治療整合的筋膜治療進行深入討論。

王醫師說,這場論壇就像一鍋藥膳,不只是要溫補知識,更要調和方向、凝聚同行的力量。他希望,參與這場聚會的每位中醫師,都能帶著影像走出一條更寬廣的臨床之路。

如果你也曾對著患者的症狀感到無助,如果你也渴望手中的針能有更清晰的導航——那麼,2025的春天,或許正是你開始「看見」的時候。

結論:當你學會看見,世界也會為你亮起燈

也許你正在這條路上猶豫著。你有熱情、有技術,卻不知道該如何從中醫走向影像導引的世界;你渴望成長,卻苦於沒有一條清晰的學習地圖。

別擔心,你並不孤單。

王凱平醫師也曾是一位滿手經絡圖,卻對影像陌生的中醫師。他用十年的時間,把摸索變成路,把路轉化為課程,再將課程擴展為一個論壇,只為了讓更多像你一樣的醫者,有勇氣踏出那第一步。

「傳新教育」不是一場炫技的展示,而是一場溫柔的邀請——邀請你打開那扇「看見」的窗,邀請你走進更寬廣的診療場域,邀請你將中醫的智慧,與現代醫學的視野交會成光。

親愛的中醫同道,你準備好了嗎?

👉 2025超音波中醫應用論壇正在籌備中,誠摯邀請你,一起來看見、來學習、來翻轉你的人生診療圖譜。

比較項目 中醫傳統診斷 超音波導引診療
診斷依據 望聞問切,憑經驗判斷 即時影像,輔助診斷
視覺化能力 無法直接觀察深層組織 可觀察筋膜、神經等結構
臨床應用範圍 多用於經絡、氣血判斷 針傷、筋膜、神經導引
學習門檻 較低,依賴手感與理論 需訓練影像與操作技術
操作依賴性 依賴個人技術穩定性 依賴設備與判讀準確度
病患信任度 需靠口語與療效建立 影像解說提高患者理解
適用症狀 內科調理、慢性不適 肌肉骨骼、疼痛症候群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我是一名中醫師,但完全不懂影像學,還適合學超音波嗎?

✅ 回覆:當然可以,而且這正是為什麼「傳新教育」特別為中醫師設計完整入門課程的原因。課程從基礎解剖圖像開始,逐步帶你認識超音波操作、常見臨床肌肉骨骼結構,甚至安排實作練習。王凱平醫師也強調:「不是要你成為放射科醫師,而是讓你看得懂、用得上,提升診斷與治療的精準度。」你只需要願意開始,學習之路就會逐步清晰。

問題2:超音波技術是否會取代中醫傳統的診斷方式?

✅ 回覆:不會取代,而是「補足」。中醫強調望聞問切,而超音波影像提供的是一種「可視化的望診」,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筋膜、肌腱或神經的狀況,是一種延伸而非替代。如《黃帝內經》所說:「知其要者,一言而終。」理解身體的內在變化,從來都不只一種方法,科技是我們掌握「要訣」的幫手。

問題3:參加2025超音波中醫應用論壇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嗎?

✅ 回覆:不需要特定資格,只要你是對「影像導引結合中醫應用」感興趣的中醫師或中醫學生,都可以報名參加。論壇會依程度分段設計課程,從入門導引到進階實作一應俱全。更重要的是,這不僅是知識的分享,更是醫師之間的交流與鼓勵,讓你不再一個人摸索。

問題4:學會超音波後,我的臨床可以做出哪些轉變?

✅ 回覆:最大的改變,是「看得見、講得清、下得準」。你會發現自己在針灸時更有方向感,能避開敏感組織,提高療效,減少患者不適。你也可以將影像作為衛教工具,讓患者「看見」自己身體的問題,提高信任感與配合度。從手感診斷進化為視覺診斷,是提升專業的一大步。

問題5:學習超音波會不會花太多時間?會不會很難?

✅ 回覆:一開始的確需要時間適應,但「難」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學習路徑是否清楚。傳新教育的課程正是解決這點,從影像語言、解剖結構、實機操作、臨床整合,建立完整系統。正如煮一鍋好湯,頭幾次難免手忙腳亂,但只要循序漸進、有人帶路,你也能煮出屬於自己的經驗之湯。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受訪學者:王凱平王凱平醫師(童話醫師)運動醫學、兒童醫學教育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葉石濤百年紀念特展 「槍聲與紅鞋子」臺南登場

【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適逢臺灣文學巨擘葉石濤先生誕辰一百周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特別策劃「葉老百歲紀念系列特展──槍聲與紅鞋子」,於5月2日隆重開幕,為今年紀念活動揭開序幕。此系列活動並與國立臺灣文學 館及高雄文學館合作,串聯全臺文學館舍,邀請全國民眾共同參與「寫信給葉老」 行動,緬懷葉老對臺灣文學的深遠影響。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黃雅玲表示,葉石濤於 1925 年 11 月 1 日出生於臺南打銀街,其青春歲月多在府城度過。他曾在〈台南的古街名〉一文中寫道:「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葉老一生創作短篇小說超過 150 篇,多以家鄉臺南為故事背景,展現對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黃雅玲致詞。(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為紀念葉老百歲,文化局於 2024 年出版漫畫《槍聲與紅鞋子》,改編自其經 典代表作《台灣男子簡阿淘》。此次特展以漫畫內容為基礎,轉化為實體展覽, 融合小說文本、漫畫視角及 1950 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的史料與照片,呈現知識青 年所面臨的困境與時代的哀愁。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指出,臺南不僅是葉老的出生地,更是其文學創 作的靈感來源。在葉老超過 500 萬字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如原臺南州廳(今臺灣 文學館)、原臺南警察署(今臺南市美術館)、孔廟、大天后宮、蝸牛巷等地標, 充分展現臺南作為文學城市的厚實底蘊。為延續「沒有土地,哪有文學」的信念, 臺灣文學館將自 6 月起與各地文學館舍合作,推出「寫信給葉老」明信片活動, 邀請民眾寫下對葉老的話語與思念。

高雄文學館則表示,葉老在白色恐怖時期曾遭逮捕入獄三年,出獄後為生活 遷居高雄左營舊城,並在此重新拾筆創作,完成臺灣第一本文學史著作《台灣文 學史綱》。高雄可說是葉老的第二故鄉。為紀念這位文學先行者,高雄文學館將 於 6 月至 11 月期間舉辦系列活動,包括主題講座、故事專欄、書寫工作坊及走 讀行程,讓民眾更深入認識葉石濤的高雄文學人生。

此外,2025 第五屆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也正熱烈徵件中,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將持續每月推出以葉老文學為主題的走讀及講座,邀請知名導覽講師與多 位作家參與,深化葉老文學的推廣與傳承。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Facebook 粉絲專頁。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台中北屯「好晴天身心診所」 注入身心照護新力量

▲左起陽明交大郭博昭教授、南投縣衛生局陳南松局長、北屯好晴天藍祚鴻院長、台中市衛生局曾梓展局長、草屯療養院丁碩彥院長、草屯療養院張介信顧問醫師。(圖/好晴天身心診所提供)

記者張辰卿/台中報導

隨著心理健康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台中市北屯「好晴天身心診所」於近日正式開幕,並舉行茶會活動,邀請來自醫療、公衛、學術、法律等領域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座融合專業醫療與人文關懷的全新診所啟用。

身心健康與精神照護一直是大眾關注的話題,身心診所開幕當日,包括台中市衛生局局長曾梓展、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草屯療養院院長丁碩彥,以及陽明交大竹銘醫院院長唐高駿、教授郭博昭等重量級嘉賓蒞臨現場,共同見證診所啟用,展現對身心醫療議題的高度關注。

▲台中市北屯「好晴天身心診所」開幕。(圖/好晴天身心診所提供)

院長藍祚鴻表示,診所的設計理念融合「專業」與「人文」,希望打造一個「能讓人願意走進來,也能帶著力量走出去」的療癒空間。現場來賓也實地參觀診所空間,從溫馨候診區、明亮隱私兼具的諮商室,到具備先進儀器的治療空間,每一處設計細節皆展現出對病患感受的深度關懷。設有團體治療與兒童情緒教育設施,強調「從心出發」的全人照護。

北屯好晴天的成立,不僅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元的心理健康資源,也象徵台中在推動身心整合照護上的重要里程碑。未來,診所團隊將持續與社區連結,提供專業且溫暖的支持服務。

 ▲「好晴天身心診所」開幕貴賓雲集。(圖/好晴天身心診所提供)

金屬中心研發氫能高壓輸儲與工業燃燒應用技術 共築永續新未來

【記者范家豪/高雄報導】 隨著全球對永續能源的重視日益提升,許多國家皆投入氫能應用技術。為因應我國淨零轉型政策與推動氫能應用落地,在經濟部技術司指導下,金屬中心也持續透過科技專案,研發氫能高壓輸儲與工業燃燒應用技術,致力於打造我國氫能產業鏈關鍵技術能量。

金屬中心目前已與22家業者簽署聯盟合作備忘錄,涵蓋供氫、材料、製程設備、終端應用及第三方驗證等領域,共同推廣氫能技術。2025上半年,中鋼公司與高力熱處理公司正式加入聯盟,一齊強化氫能技術工業領域實務應用。金屬中心於4月30日辦理「永續氫能-氫能產業鏈研討會」,針對產氫、輸儲、工業燃燒、加氫技術等多元議題展開交流與探討,期能引領台灣建立氫能產業鏈。

在氫燃燒技術方面,金屬中心積極投入開發適用於鍋爐與工業爐之新型燃燒器,建立國內自主25%、50%混氫至100%純氫燃燒能力,並積極結合國內業者推動產業應用。中鋼公司近年來積極開發及導入各項減碳淨零技術,為國內的典範,未來可透過雙方及聯盟合作,將氫能工業應用技術導入鋼鐵製程,助力國內產業低碳轉型。在產氫與氫能發電領域,金屬中心將結合高力熱處理的氫能模組化能源系統方案,並協助高力建立高壓氫用材料與零組件檢測技術,逐步完善氫能產業鏈上下游,強化整體產業競爭力。

此次研討會中,金屬中心展示高壓氫輸儲、工業燃燒與氫能相關檢測等領域技術量能與國內外業者合作進展;會中亦邀請高力熱處理分享氫能工業製氫技術、台灣中油分享工業氫氣現況與未來應用,藉此串聯台灣氫能產業,促進業者跨界互動與交流。金屬中心賴永祥執行長表示,氫能是全球淨零轉型的重要推力之一,對於工業領域更是減碳不可或缺的關鍵。金屬中心目前已於高壓儲槽設計、抗氫脆銲接、耐氫滲透材料與混氫燃燒等面向,建立國內自主關鍵技術量能,未來將持續以技術整合與產業鏈串聯為核心,攜手產學界推動氫能工業應用技術落地,共同邁向2050淨零碳排願景。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

秀傳的癌友春日遊 幫助癌友來一趟身心靈的復原之路

彰化秀傳中西醫整合醫療中心為一群癌症病友與家屬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的戶外療癒之旅「延長照護運動班藝術鑑賞一日遊」。(圖/秀傳提供)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在春光浪漫的五一勞動假期,彰化秀傳中西醫整合醫療中心為一群癌症病友與家屬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的戶外療癒之旅「延長照護運動班藝術鑑賞一日遊」。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旅行,更是一趟身心靈的復原之路。

昨天的行程包括欣賞花季盛開的自然風景、參觀香草植物工廠、走訪文化氣息濃厚的三義美術館,並親手體驗傳統藍染工藝,讓病友們在大自然與藝術的撫慰中,緩緩修補因長期抗癌帶來的身心疲憊。

▲走訪文化氣息濃厚的三義美術館,並親手體驗傳統藍染工藝,讓病友們在大自然與藝術的撫慰中。(圖/秀傳提供)

年僅42歲的林小姐低聲說道,「這是我三年來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出門旅遊。」三年前,她被診斷出乳癌第三期,歷經化療與手術,身體雖然逐漸康復,心中的陰影卻一直揮之不去。「我常常一個人問自己,未來還有機會正常生活嗎?但今天我看到大家笑著、走著、聊著,我才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林小姐分享,這次活動讓她感受到「活著」不只是呼吸,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與陪伴的溫度。她緊握著丈夫的手,眼中泛著光。「我真的感謝秀傳醫院,讓我們可以在安全、貼心的安排下,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這次活動讓她感受到「活著」不只是呼吸,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與陪伴的溫度。(圖/秀傳提供)

秀傳中西醫整合醫療中心李伊婷主任表示,該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動以病友為核心的全人照護,不僅提供癌症衛教、營養與運動指導,更重視病患心理支持與情緒連結。李主任指出:「我們發現,許多癌友在接受治療期間,其實最需要的是陪伴與理解。病痛折磨的不只是身體,更是心靈。我們希望透過這類型戶外活動,幫助病友們恢復對生活的信心,找到抗癌路上同行的力量。」

70歲的蔡伯伯是中期肺癌患者,也是此次活動中最年長的參與者。他一邊笑著拍照,一邊說:「以前想都不敢想還能出門旅遊,今天不但走了這麼多路,還學了藍染,像年輕人一樣熱血!」他表示,最難熬的不是化療,而是孤單。「但今天有這麼多夥伴一起走,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該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動以病友為核心的全人照護,不僅提供癌症衛教、營養與運動指導,更重視病患心理支持與情緒連結。(圖/秀傳提供)

除了病友,家屬的參與也同樣重要。一位陪同參加的癌友女兒在活動結束時哽咽說道:「我媽媽從發病以來就變得很沉默,常常自己關在房間。今天我看到她主動和其他人聊天、笑得那麼開心,真的太久沒看到這樣的她了。這比任何藥物都更有療效。」

活動的尾聲,在美術館前的廣場,病友們圍坐分享彼此的心路歷程。有人談到治療過程中的害怕與無助,有人談到從不敢面對鏡中的自己到重新擁抱生活。每一段故事都真摯動人,每一滴眼淚背後都是堅強的靈魂。

影音/虎山巖金針花盛開 母親節假期迎接金黃花海

近年爆紅花壇虎山巖金針花,每年一到5月滿開,是母親節最應景的花卉景觀,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賞。(圖/記者蕭麗鳳攝)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金針花又稱萱草,是古時候的母親花;近年爆紅花壇虎山巖金針花,每年一到5月滿開,是母親節最應景的花卉景觀,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賞。美麗的花海透過社群平台相傳,已成為台灣西半部最具代表性觀光景點之一。交通部觀光署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2)日與虎山巖寺管委會聯合舉辦花季開幕記者會,現場民眾簇擁花海,預計母親節左右滿開,花季將有2個月。遊客可以順遊北彰化附近景點,享受美景美食。

參山處長曹忠猷致詞時表示,虎山巖金針花種植今年邁入第八年,從一開始種下3萬株到現在分株約有30萬株,每日至少都會有近10萬株盛開的美景,請大家不要錯過;虎山巖利用半公頃種植出來的金針花海,已成為全國的旅遊勝地,估計每年都會吸引20多萬的賞花遊客來旅遊,帶給花壇及北彰化地區數千萬的觀光商機。

▲花壇虎山巖金針花,已成為台灣西半部最具代表性觀光景點之一。(圖/記者蕭麗鳳攝)

今(2)日記者會熱鬧滾滾,不少慕名而來的民眾到訪賞花!參山處和虎山巖特別準備炸金針花及現採李子,透請來賓民眾一起品嚐美食!曹處長也一再強調,虎山巖金針花屬於「台東7號」品種,是台灣西部最早開的金針花,花期有開2次的特性,可以一路開花到7月中旬;而且,金針花是每天開每天謝,擁有多樣經濟價值;歡迎大家一起來花壇虎山巖看花,免付門票也不收停車費,回程買虎山巖李子回家品嘗!

▲每日至少都會有近10萬株盛開的美景,請大家不要錯過。(圖/記者蕭麗鳳攝)

虎山巖管委會林天潤主委表示,金針花素有「母親花」之稱,每年虎山巖金針花大約在母親節左右盛開,相當應景。他也呼籲,花壇虎山巖金針花盛開期間,現場會擠進大量遊客前來賞花,也請大家不要亂停車影響交通,體諒所有維護賞花環境志工的辛勞。

▲預計母親節左右滿開,花季將有2個月。遊客可以順遊北彰化附近景點,享受美景美食。(圖/記者蕭麗鳳攝)

彰化縣花壇鄉民代表葉尚雯代表說,4月中下旬左右開始到月底,就有來自北中南各地、將近百台遊覽車到訪虎山巖賞花,甚至有一天達到20幾台到訪!雖然還沒有盛開,民眾大都表示會五月中旬會再來欣賞金澄花海的美景!

▲虎山巖利用半公頃種植出來的金針花海,已成為全國的旅遊勝地。(圖/記者蕭麗鳳攝)

想要了解彰化更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嗎?歡迎加入「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粉絲專頁:https://zh-tw.facebook.com/trimnt/

人間國寶傳承二代 施懿紋木雕傳習學成十年個展開展

十年磨一劍,「懿心入木 紋語成詩・施懿紋木雕傳習學成十年個展」自即日起至6月22日在彰化工藝展覽館(鶴棲別墅)展出。(圖/記者蕭麗鳳攝)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十年磨一劍,「懿心入木 紋語成詩・施懿紋木雕傳習學成十年個展」自即日起至6月22日在彰化工藝展覽館(鶴棲別墅)展出,文資局長陳濟民、縣長王惠美等人與會並獻上祝賀,同時歡迎民眾前來欣賞木雕藝術之美。王縣長表示,這次展覽是施懿紋老師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合作執行「114年度施懿紋傳統木雕展-傳統木雕結業藝生施懿紋」計畫,展出施懿紋老師自藝生到創作時期的全階段作品,包含龍柱、獅座、格扇雕版等傳統木構件裝飾性雕刻共19件,充分展現傳統木雕工藝的研習與傳習成果,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文資局長陳濟民表示,很高興來到鶴棲別墅,這是王縣長擔任鎮長時經營到現在,一直經營得很好,在參加各縣市很多相關的藝文活動中,22位縣市長中,王縣長是最常碰到也代表是最重視藝文活動的縣長。文化部擔心傳統工藝式微失傳,所以力推傳統工藝傳習計畫,也是培養人間國寶的接班人,今天是施懿文老師學成十年的個展,展現這10年來如何努力提升技藝,也呈現出父親傳給女兒很重要的文化傳承意義,文化部也期許類似的傳承能與產業結合,才能夠讓更多優秀的工藝作品繼續創作下去。

▲展出施懿紋老師自藝生到創作時期的全階段作品,包含龍柱、獅座、格扇雕版等傳統木構件裝飾性雕刻共19件,充分展現傳統木雕工藝的研習與傳習成果,歡迎大家前來欣賞。(圖/記者蕭麗鳳攝)

王惠美表示,施懿文老師出身木雕世家,是人間國寶施鎮洋老師的掌上明珠,長年投身於木雕創作與教育推廣工作,自2007年起擔任傳統木雕傳習計畫助理,於2017年通過文化部重要傳統工藝傳習結業考核並取得證照,她也考取了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班,現任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駐園工藝師、私立華梵大學兼任講師及鹿江國際中小學傳統工藝課程教師。老師以堅定不懈的態度在木雕工藝深耕學習,並積累深厚實力,以創新思維為傳統木雕注入新生命,這不僅是傳統工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精神的延續。

▲施懿文老師學成十年的個展,展現這10年來如何努力提升技藝。(圖/記者蕭麗鳳攝)

施懿紋老師表示,這次展出的作品是她從習藝至成業這20幾年來努力的集大成,並配合歷史建築鶴棲別墅,精心挑選19件來展出。作品從東方思想到日常生活,結合她自身的學習、創作與教學,作品解說部分沒有特別用文字說明,而是用語音的方式介紹,中文是她親自錄音,透過語音讓欣賞作品的人更有互動感,展期從即日起至6/22日,歡迎民眾一起來欣賞。

▲施懿文老師出身木雕世家,是人間國寶施鎮洋老師的掌上明珠,長年投身於木雕創作與教育推廣工作。(圖/記者蕭麗鳳攝)

施鎮洋老師表示,人常說10年磨一劍,雖然他從來沒有後悔踏進木雕的領域,也做出了一點成就,但深知投身工藝是一條很不好走的道路。施懿紋接手他的棒子,從一開始玩樂性質到背負責任,壓力很大,她付出了很多心血,今天才能夠在鶴棲別墅開展,展現出她多年來的努力,感謝大家熱情參與及肯定。

 ▲這次展出的作品是她從習藝至成業這20幾年來努力的集大成,並配合歷史建築鶴棲別墅,精心挑選19件來展出。(圖/記者蕭麗鳳攝)

文化局表示,展覽期間也規劃了以傳統木雕基本知識及創作啟發為主題的「文資工藝講座」,由人間國寶施鎮洋老師主講。此外,「華生祥-木雕習作體驗」,則由施懿紋老師帶領大家實際感受鹿港傳統木雕,民眾體驗後可將充滿寓意的作品帶回家,歡迎大家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展覽地址:彰化縣鹿港鎮後車巷8號。報名網址:https://reurl.cc/2KQWXr。

彰化市「2025傳市品牌-眾星雲集 好市加倍購」 促進公有市場經濟活絡

彰化市公所所屬的民權與華陽市場積極配合經濟部【好市減碳 綠色消費愛地球】新理念,舉辦「2025傳市品牌-眾星雲集 好市加倍購」活動,自2日起四週(每週一天:單週的週五、雙週的週六),共為期四天登場。(圖/彰化市公所提供)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為促進公有市場經濟活絡,彰化市公所所屬的民權與華陽市場積極配合經濟部【好市減碳 綠色消費愛地球】新理念,舉辦「2025傳市品牌-眾星雲集 好市加倍購」活動,自2日起四週(每週一天:單週的週五、雙週的週六),共為期四天登場,民眾憑100元現金即可兌換到每張價值200元的加倍券,加倍好康!

今年5月份(單週-週五5/2、5/16、雙週-週六5/10、5/24),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工商輔導中心辦理的【2025傳市品牌 好市加倍購】聯合主題行銷活動,彰化縣有本市的民權及華陽市場參與,活動中宣導民眾在市場消費時可以自備環保購物袋、環保杯,落實環保理念,並藉由全國同步舉辦,吸引更多民眾至傳統市集遊逛並消費,以期帶動傳統市場攤商商機。

▲民眾憑100元現金即可兌換到每張價值200元的加倍券,加倍好康。(圖/彰化市公所提供)

市長林世賢表示,彰化市共有四處公有傳統市場,雖然受到消費習慣與市場轉型影響,傳統市場商機遭受衝擊,但還是有超過30~50年經營的老店,說明老主顧仍大有人在;不過此次配合經濟部的「好市加倍購」活動,僅民權及華陽市場兩處。

▲此次配合經濟部的「好市加倍購」活動,僅民權及華陽市場兩處。(圖/彰化市公所提供)

為了讓「2025傳市品牌-眾星雲集 好市加倍購」活動更為熱絡,華陽市場及民權市場自治會分別提供「加碼」促銷,在華陽市場使用加倍劵消費另可享95折優惠;民權市場則是每週前100名消費者可以加碼用50元購買100元的民權市場消費抵用劵,發放時間統一為當日上午8時30分別於兩個市場大門口發放,藉以創造在地話題熱度與擴大活動效益,帶動市場攤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