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龜山島。(轉載自莊漢川臉書)

82年前的5月19日龜山島發生嚴重的「見取丸」船難事件,雖然經官方及民間海、陸、空極力搜救,但包括船員、遊客仍有25名不幸罹難,只有4名遊客獲救。

1938(昭和13)年5月台灣旅行俱樂部宜蘭支部於「國民精神總動員健康週」期間,舉辦「龜山島ヘ ハイキング」活動,參訪有蘭陽「江之島」之美譽,富傳奇故事的龜山島,此活動預定19日早上7點在宜蘭驛(宜蘭火車站)集合搭乘汽車(火車)前往大溪搭船,當天5點半左右行程結束回抵宜蘭街。

此次龜山島參訪遊覽活動共有一百十六名民眾報名參加,早上9點安排分批搭船從宜蘭郡頭圍庄大溪漁港(今頭城鎮大溪舊港)前往龜山島,其中搭載29名乘組員(遊覽團員及船員),領先出發的發動機船見取丸(八馬力)9點半不幸在龜山島北部海面突遇狂風激浪,海水侵入機關室(引擎室)導致機關(引擎)故障無法運轉,失去動力的見取丸接續遭巨浪輪番侵襲而掀翻顛覆。

海難事件發生,驚動頭圍分室警方,立即出動數艘救助船前往搜救,同時聯絡蘇澳郡警察課派舟艇支援救援,20日早上7點抵達船難現場的發動機船錦丸、東榮丸救起了宜蘭街林長陽、邱金茂、黃松源、陳某等4名團員後,立即急速將獲救者送至大溪漁港。

20日8時台北州警務部長佐佐木搭乘飛行機(飛機)抵達宜蘭,在大溪派出所搜查本部為了擴大搜救範圍,除要求日本空輸會社提供飛行機(飛機)支援外,更指令蘇澳郡警察課派警巡船媽宮丸、基隆水上○港務課派雙業丸及拾數艘漁船共同執行救援任務,另警察課職員、消防組員、壯丁團員(包括宜蘭、羅東、蘇澳、基隆各郡)亦全員出動,展開海、陸、空全面的搜查作業,搜救作業除於十時左右發現見取丸殘骸及下午三點半在大里簡海域發現一具死骸外,之後雖然經數日的搜尋及遺族重金懸賞,但未能尋獲其他生還團員或發現遇難者遺體,官方及遺族最後傷心絕望,忍痛中止搜救行動。

船難事件罹難團員均是當時社會中、上精英份子,包括羅東街街長陳純精長男陳呈雲、大溪保正吳蕃薯的兒子吳水土以及薪傳獎藝師廖瓊枝的母親廖氏珠桂等。為表哀悼,台灣旅行俱樂部5月26日下午2時於宜蘭公會堂以佛教儀式舉辦莊嚴肅穆的龜山島海域遭難者「合同慰靈祭」,參加祭典者除罹難者家屬外,有總督府交通局官員、鐵道部職員及宜蘭地方人士六百餘人。

罹難者家屬傷痛之餘,為念及遭船難者屍皆杳然,亡靈漂零海上無所憑依,遂共議集資,1938(昭和13)年10月13日豎立「龜山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於大溪海岸背山面海遠眺龜山島之處,「招魂碑誌」由宜蘭聞人、漢學家連碧榕所撰,記述船難事故與立碑緣由,碑文誌記:

昭和十三年歲在戊寅夏令之初鐵道部所屬宜蘭旅行俱樂部募集龜山島遊覽團行樂事也於時蘭人應募者約百餘人乃涓○五月十九日拂曉於大溪驛集齊屆期團員畢至少長咸集乃乘舟往舟凡五艘中有滊動機名曰見取丸先一小時啟航團員爭先登○者凡二十七人是日天氣晴明薰風習習仰觀宇宙之大俯瞰滄溟之遠游目騁懷逸興遄飛致足樂也豈意樂未極而悲生景未觀而禍起忽而黑雲四起而天地晦冥風雨驟至而濁浪排空後駕之舟皆反棹而歸惟見取丸將近龜山竟被怒濤掀翻而覆矣時旧四月二十日午前九時也浪稍戢團員繞舟而登者約有二十人俄而浪再起救援無人舟覆數次於是舟中諸團員漸次沉沒矣日將暮家族聞知雇舟往拯黑夜搜尋天曉始遇救舟中只存四人耳事聞於當局暨諸家族風馳電至咸集於海澨遣飛機駕舟艇派壯丁四處尋覓亘一週間始得一屍即舟夫阮連福也餘二十四屍皆杳然不知所之噫亦慘矣哉是年秋吳番薯君念諸靈棲魂海上風飄浪擊靡所歸依乃集諸家族謀建招魂碑於海濱以為憑依之所眾咸韙之於是擇地於公共墓地之側背山面海挹爽迎曦甚得所焉碑既建厥工告竣乃建設道場誦經拜懺超度靈魂棲止於此俾永久得所憑依焉嗚呼沒者諸靈或素抱未展或事業已成未享人間福忽遭此兇災樂事竟成禍事亦殊可痛也,帷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死生顯晦均為幻化倏歸於空諸英靈亦當了脫生死常樂我淨咸優游棲息於斯碑之下

昭和十三年旧曆季秋之月下浣
宜蘭 連 碧 榕 拜撰
建設遺族代表 吳蕃薯

(圖與文 /莊漢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