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台灣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9月4日 – 由台灣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與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主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泉州旅遊協會、泰華宸美術館共同承辦的「山海共月·燈影煙火——泉州非遺流光印跡展」,8月2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第四展廳開展。展覽以泉州千年海絲文化為軸心,呈現22處世界遺產地標與30餘項非遺技藝,為台灣民眾開啟一場穿越宋元東方大港的時空對話。

四大篇章,全景演繹刺桐文脈

展覽透過「山境·多元共融」「海韻·絲路相牽」「城跡·刺桐煙火」「聲景·南曲戲音」四大主題篇章,深度詮釋泉州山海交融的文化基因:

山境:惠安石雕《望月舒懷》鐫刻哲思,德化白瓷觀音凝月生輝,金蒼繡龍蟒桌圍流光溢彩,永春紙織畫《高山流水》霧隱空靈;

海韻:水密隔艙福船揚帆再現絲路傳奇,蟳埔女簪花圍如流動花園,惠安女服飾與閩台同源的東石宮燈共訴血脈親情;

城跡:泉州花燈《圓融福聚》勾勒吉祥圖騰,珠繡旗袍《旗遇丹珠》映照刺桐夜色,安溪鐵觀音茶香氤氳間,《鐵觀音秘籍》寫就茶人匠心;

聲景:南音洞簫千年古韻繞梁,提線木偶絲弦翻飛演繹悲歡,梨園戲《陳三五娘》繡帕藏盡閩南情話,高甲戲丑角詼諧舞動,打城戲臉譜玄妙生輝。

非遺為橋,深化兩岸文化共鳴

本次展覽不僅是泉州非遺技藝的集體亮相,更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文化尋根。從蟳埔民俗到閩台共有的宮燈工藝,從南音雅樂到同根同源的戲曲藝術,每一件展品皆成為聯結兩岸歷史記憶的紐帶。展覽將持續展至2025年9月14日,展覽現場台灣觀眾可近觀德化白瓷的溫潤、感受金蒼繡的華貴、聆聽南音的千年迴響,在聲光影戲中喚醒共同的文化基因。

Hashtag: #泉州非遺展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新聞來源:media-outreach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Media-outreach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Media-outreach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新頭條Thehubnews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