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與登革熱都是因病媒蚊叮咬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圖/motionelements)

記者呂佳恆/台北報導

中國廣東近期爆發屈公病(Chikungunya)疫情,截至目前已累積逾7000例確診病例,又以佛山市最為嚴峻,疾管署也提升旅遊疫情建議為第二級,目前國內屈公病疫情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截至84日累計16例,又以印尼移入13例為多,事實上,屈公病的病媒蚊雖與登革熱相同,但兩者卻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以下也幫大家一次整理。

何謂屈公病?

屈公病(Chikungunya),是由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播途徑為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無人傳人風險,潛伏期212天,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包括突發性高燒、噁心、嘔吐、全身疲倦、肌肉疼痛等,但部分屈公病患者則可能會劇烈關節痛,且半數患者也會有紅疹症狀。

哪些人是屈公病高危族群?

新生兒、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若感染屈公病,容易有併發症或較嚴重症狀的風險。

▲【圖/衛福部疾病管制局提供】

屈公病VS登革熱?

屈公病是由「屈公病毒」所感染,而登革熱則是由「登革病毒」所感染,除了感染病毒不同,登革熱若進展為重症且未即時治療,死亡率可達20%以上,相較屈公病重症機率較低,較少出現死亡個案,但部分感染者會出現倦怠感、關節疼痛等症狀,且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甚至有些患者關節會疼痛至無法行動。

屈公病如何治療?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指出,目前無特定之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因此若出現疑似症狀時,請儘速至附近醫療院所就醫。

▲【圖/衛福部疾病管制局提供】

如何預防屈公病及登革熱?

屈公病及登革熱都是經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因此阻絕病媒蚊的叮咬才是預防屈公病與登革熱重要的防治方式,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建議,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包括固定清洗家中容器,使用時記得加上蓋子,不用時也應倒置避免積水,防止蚊蟲孳生,並定期清掃家中地下室及住家周圍排水溝等,減少孳生蚊蟲的機會,尤其近期中南部豪雨連下多天,南高屏山區總雨量都超過2000毫米以上,更要注意可能孳生蚊蟲的積水處,才能預防屈公病及登革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