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破大洞,磁暴、夢幻極光跟著來。(臺北天文館提供)

記者樊德惠/台北報導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以紫外光波段拍攝到太陽南半球上出現了一個橫跨近百萬公里,被稱為「冕洞」的大破口,由於其密度和溫度較低,所以大量帶電粒子順著磁力線衝出太陽。

由於這次出現的巨大冕洞剛好朝向地球,因此大量高能帶電粒子直接衝向地球,導致中度磁暴,形成絢麗的極光。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太空天氣預報中心的觀測,此次爆發造成的地磁擾動指數(Kp值)在24日時達到4,包括美國北部各州、加拿大和北歐等地都可看到絢爛的極光。Kp指數從0到9,0表示地磁活動很低,而9為極端地磁風暴。

▲此次爆發包括美國北部各州、加拿大和北歐等地都可看到絢爛的極光。(臺北天文館提供)

地磁風暴雖然帶來絢麗的極光,但也隱藏著影響衛星、通訊及電力設施的危機。目前太陽正處於第25週期的活動高峰期,去年5月、10月都曾出現Kp值封頂的地磁風暴,某些地區甚至產生空前極光大爆發。而認識太空天氣與日地關係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科學常識;臺北天文館現正舉辦的「遇見歐若菈」極光特展,不僅為居住在低緯度的臺灣民眾帶來一睹極光風采的機會,也詳盡介紹相關的科學知識,歡迎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