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PM2.5引發肺癌 不是DNA突變增加? Nature:與長期炎症反應有關


潮健康/外電編譯

空污致癌不是增加DNA突變?  原因可能是「慢性發炎」

隨著人類社會大量使用內燃機及發展石化工業,全球空氣污染日趨嚴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2013年就將戶外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主要因素。然而,空污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並誘發癌症?


過去普遍認為,空氣污染中的懸浮微粒如PM2.5會增加細胞DNA的突變,但科學權威期刊《NATURE》的最新文章指出,空污對身體更大的傷害,可能是造成身體持續處於慢性炎症之中,進而導致癌症發生。


《NATURE》文章中強調,空氣污染是目前人類環境暴露中最普遍的致癌物質,透過動物實驗發現,帶有EGFR突變(人類肺腺癌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的小鼠肺細胞,DNA突變數量並未增加,反而是在暴露懸浮微粒後持續炎症反應長達數個星期,並導致免疫細胞分泌名為「IL-1B」(介白素-1B)的促發炎細胞激素,當身體面臨感染時會調節免疫系統並參與反應。然而,大量的細胞激素會導致持續慢性發炎,可能是突變細胞最終變成癌細胞的關鍵。


肺腺癌與EGFR突變有關 PM2.5暴露增加炎症反應


肺腺癌與EGFR突變有關  PM2.5暴露增加炎症反應

空氣污染一年導致全球數百萬人死亡,其中超過25萬人死於肺腺癌,肺腺癌是不抽菸的肺癌患者最常見的肺癌類型。《NATURE》指出,相較於菸草(香菸)、紫外線等致癌物質,空污如何引發癌症的明確研究相對缺少。同時,吸菸雖被視為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尤其是小細胞肺癌),但是不吸菸卻罹患肺腺癌的人數在全球各地皆持續增加。


英國倫敦Francis Crick
Institute癌症研究所收集英國、加拿大、韓國、台灣的環境流行病學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證實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與PM2.5等懸浮微粒的接觸有關,而PM2.5的主要來源是內燃機、燃媒發電及燃燒木材過程的產物。


為瞭解空污與EGFR基因突變如何引發癌症,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改造小鼠進行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暴露於PM2.5的小鼠肺部免疫細胞釋放出更多的IL-1B,表示空污導致癌症的機制,可能不是誘導新的細胞突變,而是因為生物體內長時間的持續發炎,讓原先已經突變的細胞逐漸長大最終變成肺癌。


如何防止空污啟動突變細胞? 健康飲食有助預防發炎


如何防止空污啟動突變細胞?  健康飲食有助預防發炎

《NATURE》在專文中指出,關於空污的動物實驗與先前的文獻結果符合,在20多種已知或疑似人類致癌物質的實驗中,絕大多數不會增加小鼠的DNA突變量。因此,預防癌症的關鍵,將在於如何防止帶有突變的細胞,在接觸空污等環境因子後被「活化」或「啟動」。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癌症研究員Allan
Balmain認為,透過藥物阻斷IL-1B的表現,不太可能是防治肺癌的可行方式,一來藥物昂貴,不適合用於廣泛預防,二來使用藥物阻絕免疫細胞分泌細胞激素,也可能引發其他意想之外的副作用。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可能是透過健康的飲食調整對抗慢性發炎,同時降低其他癌症的風險。Balmain建議人們應重新審視預防癌症的觀念,採取可行的飲食調整,長期而言能幫助預防肺癌及各種惡性疾病。




資料來源:
How air pollution causes lung cancer — without harming DNA


延伸閱讀:
空污不只傷肺 心臟病死亡率恐增31%! 6動作自保防PM2.5
空汙是奪命因子! 研究:低濃度「PM2.5」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新聞來源: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