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泡泡 沒有您想像中的簡單
▲旅行泡泡 ,沒有您想像中的簡單。(圖/劉喜臨博士提供)

休閒產業專欄主筆 呂儼展/採訪報導

泡泡是小朋友用肥皂水吹出來帶著絢麗虹彩表面的空心薄膜。泡泡存在的時間通常短暫,會被小孩的食指一戳就破。由於很脆弱,她們絢麗美好而不堅實、易破滅。而最近被拿出來討論的『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焦點議題,該用哪個角度切入,才能對艱苦的旅行業找出對策呢?

「安心、安全」仍然是當前旅遊關注的重點。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博士提到,世界各國都會將保障「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勉強一定要和帛琉進行旅遊泡泡。現在這個時機點如果大家都有共識且是安全的,就會樂觀其成,反觀如果雙方面都有疑慮,涉及到人民安全,儘管產業很殷切期盼,但生命只有一個,還是謹慎比較好。帛琉政府對台灣有疑慮不願開放,也因涉雙邊協商,業者也不可能硬著開放,就算開放看似對旅遊產業有助益,但若民眾心中仍存有疑慮,業者也不一定能吸引到台灣人去帛琉旅遊。

劉喜臨說,現在全球面對疫情已經有新的策略,疫苗如果成功推出,每個國家都有談旅遊泡泡的機會,但還是以鄰近周邊為主。從產業的角度思考,出境旅遊對國人比較有感,離島國家或地區就會比較適宜。如關島、帛琉、日本沖繩或韓國濟州島,屬於島嶼型,因爲幅員小,政府實施邊境控管相對容易。若以經濟角度來看,我國應該更希望看到入境旅客,對台灣觀光才會有直接效益。

自從三月十九日禁止旅行社出團以及接待以來,旅行業者非常辛苦,面對如此無法預知的困境下,無法避免要面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問題,以思考轉型或退出生態系為重點,預估未來3年全球仍存在疫情,新冠肺炎將成為各種新常態,也就是無法排除各國政府以保護民眾健康為前提,持續實施國境控管等問題,觀光業會如同瀕臨絕種生物般的產業,政府採取「保護」或「自然演替」的措施,就需要有大智慧,而業者能否保有一絲氣息等待著整體環境的復甦,也會是一大考驗。

劉喜臨博士提到,『觀光旅遊應該還有很多發展的可能』。過往旅行社帶團,除了人文美景的導覽之外,兼顧了購物與享受美食;現今科技發達,可試著從虛擬旅遊、創新體驗下手,以巴里島為例,或許可在某個場域創造出巴里島的虛擬環境氛圍,並輔以當地美食與氣息,讓消費者透過科技虛擬與真實交替的五感體驗,感受置身在巴里島般的享受,唯一差別只在沒有飛出去;跑得快的業者,即可利用原有出境旅遊操作之外部資源,透過海運、網購、外送平台等不受疾情影響的通路,創新建構「類旅遊產業」新市場。

至於何時還能夠實施旅遊泡泡,劉喜臨說,每個時間點都有可能,無法預測推行旅遊泡泡時間點,現在全球預測疫情比較容易受控制是到2024年,不過還是要看今年冬季是否是好發期,疫情爆發迄今,還沒有全年資料,沒辦法看出端倪。

「安心、安全」的背後,有著很多人的努力,台灣有著強靭的生命力,加上創新與創意,是您我都無法忽略的力量,我們共同努力與期許,讓台灣從「防疫大國」變成「觀光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