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坤之子吳永鎮(右三)主持新書發表會,與撰稿人陳麗蓮(右二)合影。(楊基山/攝)

記者楊基山/宜蘭報導

宜蘭縣第一部以太平洋戰爭台灣籍軍伕生活為題材的專書,29日正式發表,主角吳金坤已於6年前以92高齡辭世,其子女除將其精心收藏的文物整理展示外,並以其生前的口述紀錄,委請宜蘭大學陳麗蓮博士撰文出書,內容圖文並茂,可視為難得的二戰史料。

生於1923年的吳金坤,從小成長在壯圍(後行政區改隸礁溪)一個大家庭,以務農為生,就讀國小期間,很有心的保存著各項資料,包括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校長和老師姓名,均操寫自己的準備的紙張上,還有讀過的課本和各項筆記,成為新書的史料。

1943年5月8日,才新婚三個月的吳金坤,應召加入「台灣特設勞勤團」與玉田村其他5位村民,從高雄搭船出發,也開啟他2年8個月的軍伕生涯,過程可用「九死一生」來形容,書中提及在戰場上曾有13個未吃過一粒米飯,還一度染上瘧疾被送醫救治。

吳金坤是經菲律賓到帛硫,1943年7月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馬丹(現譯馬當),即該島的東北端,距離也是在太平洋戰爭知名萊城不遠,書中也說,他部隊的長官就是三本五十六,不過,當吳金坤抵達巴島時,被告知這位大將已於三個月前死在美軍手中。

▲宜蘭史權威陳進傳參加吳金坤軍伕日子新書發表會。(圖∕楊基山攝)

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台灣籍日本兵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場,尤其美軍幾乎封鎖港口,並朝陸地實施轟炸。吳金坤口述指出,最後在補給中斷下,被迫躲入內山地區,那是叢林夾雜著土著的區域,求生困難。根據資料,當時的日軍不是病死就是餓死,慘不忍睹。

所幸,生性孱弱的吳金坤在同袍幫助下,度過層層難關,終於等到日本投降,而得以安全返台,儘管日子難挨,他卻設法保存軍伕生活期間的許多物品,如毛毯等等,目前均陳列在老家房間內,且開放給民眾參觀。

台灣光復後,吳金坤家族在各行各業都有成就,包括吳金地鄉長、現任議員吳宏謀、現任退休公教協會理事長吳家添、農會總幹事李淑芬(吳家媳婦)等人,其三子吳文鎮更在經營化學公司有成,也是這次新書發表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