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農林學校學生行軍。(圖/宜蘭縣史館 林文正提供)

記者樊德惠/宜蘭報導

距離戰時1945年5月31日的「宜蘭大爆擊」,美軍前來空襲台灣全島的時間,以年計算是78年了,那是宜蘭人萬萬想不到的戰爭經驗,令人心驚胆戰的回憶,而身歷其境,又能侃侃而談的耆老,已經很少了。前蘭陽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張文義(宜蘭史學者),1990年5月來到宜蘭發展;不久,即在各地訪問耆老紀錄宜蘭人的二戰經驗。張文義表示,以場所而言,有海外戰地和島內。以身份而言,有軍人、軍屬、農業義勇團和勤勞團(軍伕)海軍工員等。島內也有軍人、「公工」(義務勞動者)、推飛機者及農業指導員等。另外,也有被納入民防組織,高中生男生為學徒兵,女生也被動員從事相關勞動工作。例如:揑飯團給興建機場「公工」吃等,也就是人力和精神總動員,全力投入戰爭的行列。

▲宜蘭公學校學生模擬戰。(圖/宜蘭縣史館 陳章明提供)

台灣當時屬於日本帝國領土,和以美國為主的中國等盟國為敵。1941年12月8日爆發太平洋戰爭,台灣進入真正戰時體制,不像之前攻打中國的情形,實施食物配給,公學校學生進行模擬戰,宜蘭農林學生進行行軍演習,軍部前來宜蘭演習,營造軍民同樂,全力支持遂行戰爭政策。隨著戰事緊張,日本強調「防衛台灣」,台灣基地化,宜蘭各地戰爭遺跡,就是防衛美軍登陸用的。然而,美軍沒有登陸宜蘭,但有實施轟炸,1945年5月31日就是最慘烈的「宜蘭大爆擊」。這一天,對當時人而言,永生難忘,宜蘭市東西南北門等地都有炸彈落下,有些有爆炸,有些是未爆彈,有些炸彈掛有降落傘,有些是燃燒彈,是宜蘭最慘烈的戰爭記憶,光宜蘭市就死了一、兩百人。

▲戰地骨灰送回。(圖/宜蘭縣史館 張焰全提供)

不只陸地,位在海上的龜山島也受到美軍空襲。日治時期,龜山島是旅遊的好地方,從當時的照片和封面圖來看,那時龜山島人出海捕魚,除了搖槳或馬達動力外,還設有船帆,借用風力行船。在龜山島原住民座談會上,耆老也談到受到空襲的情形。當時,住在陸地頭城梗枋和大溪等地耆老回憶,龜山島受到爆炸攻擊的情況,隔海清晰可見。印象深刻的是,位在龜尾海上有凸出海面的龜卵嶼也被美軍炸毀,以致平時可見的地標,要退潮後才稍微可見,漁民都記得這件事。但對於戰後出生的人而言,卻甚少有機會認識和了解,乃至發生疑問「美國和台灣那麼好,怎麼會來轟炸台灣?」78年前的歷史,時代變遷,不去理解,是無法體會的,而張文義也曾在《宜蘭文獻雜誌第16期》雜誌發表一篇〈為誰而戰•為誰而死〉描述當時宜蘭人的戰爭經驗。

▲台灣總督府宣傳部 強調民同樂。(圖/宜蘭縣史館 陳偉智提供)

張文義表示,雖然當年的戰爭已遠離,但台灣目前及未來仍然籠罩在戰爭陰影當中,不能不對戰爭有所認知和備戰。今年是第78年的「宜蘭大爆擊」,明年是79年,後年2025年是80年,也是二戰結束80年。相信各國都會舉行相關紀念的活動,而台灣或宜蘭是否也該由官方或民間舉辦「宜蘭大爆擊」紀念日,提醒戰爭的無情恐怖,台灣要如何備戰、避戰,回顧歷史,反省歷史,來看清未來可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