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記者徐慧明/台北報導

在過去10年多的臨床實務經驗中,「宏恩綜合醫院無痛麻醉胃腸內視鏡早期胃腸癌瘤篩檢團隊」已克服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並秉持實證醫學的臨床實驗佐證,成功完成建置及操作「胃腸內灌注益生菌」輔助治療的技術與步驟的SOP(標準作業流程),並成為國內首度將益生菌順勢灌注進入胃腸道的醫療團隊。
近10年以來,宏恩醫院團隊已在進行直接經由胃、十二指腸纖維内視鏡檢查的方式,經由胃內視鏡檢查中來灌注益生菌,由此繞道胃、十二指腸,以避免益生菌受到胃酸及膽汁酸的侵襲與破壞,並可將益生菌順勢全數灌注入小腸(即空腸及迴腸)腔內,而進一步藉著小腸本身固有的快速分節蠕動以及大量小腸液分泌的固有生理功能,來進一步使得益生菌可以快速輕易的經過迴盲瓣,而使益生菌約在3-5小時之內便可到達其主要的繁殖場所的盲腸以及升結腸黏膜上,而進一步進行益生菌在腸道中繁殖、生長、發育的主要任務。
譚健民醫師是國內首位經由胃大腸內視鏡檢查的途徑中,將益生菌順勢灌注入空腸及大腸盲腸內的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近些年來,也使用胃腸內灌注益生菌的輔助療法,來診治頑固性胃食道逆流疾病伴隨體重過重(BMI ≥27)的肥胖者,發現在降低肥胖者在『復胖率』方面上,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如此一來,某些個體可以不一定需要經由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的途徑,來達到腸道內灌注益生菌的介入性步驟,畢竟在接受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之前,接受益生菌灌注者必須要先接受起碼兩天的低渣飲食以及清腸步驟等複雜的術前準備工作,而這些都是受檢者很不樂於接受的必要過程。
在臨床上,對於某些個案如腸躁症的腹瀉以及腸沾黏所衍生的假性腸阻塞如便祕的常見大腸疾病個案的治療,或者經常需要口服益生菌的民眾而言,益生菌的胃纖維內視鏡的灌注入,更可以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由此可以減少民眾以口服益生菌服用,所花費不必要的較多的經濟上的負擔。
總體而言,肥胖與腸道微生物群有關,腸道菌群降低了其組成的多樣性,與瘦人的微生物群相比,這反過來又降低了代謝能量消耗,因為腸道菌群可促進難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有效發酵。
1. 肥胖如何影響腸道菌群?
如今已觀察到腸道菌群與肥胖之間的關聯。 在超重/肥胖人口群中,低糞便細菌多樣性與顯著整體肥胖與血脂異常、葡萄糖穩態受損以及更高的低度炎症相關。
2. 哪些腸道細菌與肥胖有關?
另一個與肥胖相關的細菌可能是胃幽門螺桿菌。紐約大學的 Martin Blaser 的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通過調節 一種刺激飢餓的激素ghrelin(飢餓素)來幫助調節食慾。
3. 腸道菌群有助於減肥嗎?
研究人員發現,腸道菌群是可以幫助消化食物與吸收腸道營養的細菌,來影響減肥的能力。
4. 腸道菌群如何影響體重?
腸道菌群對體重增加可能涉及的機制包括有從飲食中提取能量的變化以及脂質代謝、內分泌功能與免疫系統的調節。
5. 腸道炎症會導致體重增加嗎?
體重增加與炎症增加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 體重過重可能意味著人體內有著不等程度的炎症反應。 然而,減少多餘的體重也往往意味著更少的炎症。 腸道炎症也可能是一個促成因素,並可能導致體重的增加。
6. 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體重增加嗎?
據研究報告指出,肥胖患者的胃幽門螺旋桿菌患病率較高。
7. 腸道細菌有多重?
在一個體重70公斤的個體中,人體腸道菌群聚集超過100萬億個微生物,重約200公克,相當於一個中等大小的芒果。該個體腸道菌群中的基因數量是其所有細胞總和的 150/200 倍。
8. 如何減少腸道炎症?
某些生活習性可以幫助減少炎症反應,並進一步改善整體腸道的健康,其中包括有吃抗炎飲食、嘗試消除飲食、降低身心壓力、益生菌攝取、適量的營養以及吃上5 種最抗炎的食物(anti-Inflammatory Foods)。
9. 什麼食物可以消除炎症反應?
抗炎食品包括有番茄、橄欖油、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與羽衣甘藍、杏仁與核桃等堅果、多脂魚如鮭魚、鯖魚、金槍魚與沙丁魚、草莓、藍莓、櫻桃以及橙子等水果。
10. 如何經由腸道來減肥?
首先,可以攝取大量的纖維、益生元與富含益生菌的發酵食品。益生元可以幫助腸道中的有益細菌茁壯成長。 由研究數據表明,藉由獨特的腸道菌群的新陳代謝,可以達到體重減輕的目的,而無需計算卡路里或限制食物攝取量。
11. 咖啡會引起發炎反應嗎?
咖啡可能有助於減輕大多數人的炎症反應。 但是少數人在飲用咖啡後,可能會出現炎症的加劇。
12. 腸道發炎是什麼感覺?
如果您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則部分消化系統會引起發炎反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炎症反應會導致劇烈疼痛、腹瀉,有時還會引起血便。 IBD 症狀在發作或發作時來來去去。 由於 IBD 導致消化系統發炎,使得身體無法吸收所需的所有營養。
13. 益生菌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對抗肥胖,其中包括有釋放食慾調節激素,益生菌可能有助於釋放降低食慾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樣肽 1 (GLP-1) 與肽 YY (PYY)。 這些激素濃度的增加可以幫助身體燃燒熱量與脂肪。
14. 何時可以建議利用益生菌來預防或治療肥胖?
大多數在實驗動物進行的研究都很清楚地表明,服用益生菌可以有效預防與治療肥胖症。 此外,研究亦發現益生菌對體重的益處,通常與促進代謝作用有關。
15. 益生菌可以快速減肥嗎?
有臨床動物實驗研究認為,腸道細菌多樣性減少與肥胖之間存有密切的聯繫。 此外,人類的一些證據表明,一些益生菌如乳酸桿菌可以幫助人們減肥或減脂。 然而,益生菌並不是萬無一失的減肥策略。
///——————————————————///
【2016年〜譚健民醫師相關益生菌學術專論】
1. 譚健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疾病的今日觀〜著重於其致病機制的探討,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5;59:39-46.
2. 譚健民:胃食道逆流疾病致病機制的探討及其對策,2018年02月號永信藥訊電子報。
3. 譚健民:益生菌在消化系統疾病診治上所扮演角色的今日觀,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6;60:31-40.
4. 譚健民:益生菌在臨床診治上所扮演角色的現代觀∼著重於一種大腸內益生菌灌注的新興療法之探討,2016年07月號永信藥訊電子報。http://www.ysp.com.tw/tw/magazine/77
5. 譚健民: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致病機制的探討〜著重於腸道菌群所扮演的角色,台灣醫界,2016;59:359-366.
6. 譚健民:不同益生菌給與途徑的分析與探討∼著重於一個醫師的順勢胃腸內灌注益生菌的前瞻式研究經驗的分享(初報),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7;61:40-46.
7. 譚健民:激躁性腸道症候群的致病機制〜著重於益生菌介入治療實證醫學的探討,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7;106(61):44-50.
8. 譚健民:激躁性腸道症候群致病機制的今日觀〜著重於「內臟高敏威性」與「益生茵」相互關係的探討 台灣醫界 2018;61:55-60.
9. 鍾曜任、譚健民:益生菌在痤瘡致病機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兼論腸-腦-皮軸動態平衡。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 2019;62:37-42.
10. 譚健民: 益生菌的迷思〜兼論益生菌給與途徑的探討與分享。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 2019;63:36-45.
11. 譚健民、鄭中一、李兆麟:腸道菌群與衰老。北市醫師公會會刊 2019;63:26-34。
12. 譚健民、鄭美美、潘建志:腸道菌群在神經精神科疾病的致病機制〜兼論益生菌在腸腦軸所扮演的角色。台灣醫界 2020;63:474-480。
13. 譚健民、鄭美美、鄭中一、陳臺森:慢性腎疾病與腸道菌群~兼論經「胃鏡小腸內益生菌灌注移植治療」的臨床實務經驗的探討與分享(初報)。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 2020;64:41-49.
14. 鄭美美、周榮敏、譚健民:腸道菌群與腸—腎軸的相互作用關係。Kidney and Dialysis 2020;32:160-163.
DOI:10.6340/KD.202009_32(3).0011
15. 鄭美美、周榮敏、譚健民:腸道菌群失調在急性腎損傷中的致病機制。Kidney and Dialysis 2020;32:220-223.
DOI:10.6340/KD.202012_32(4).0010
16. 鄭美美、譚健民、林耿立、潘建志、黃國晉:慢性腎臟病伴隨焦慮、憂鬱與失眠—著重於腸道菌群失調致病機制。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 2020;64:42-9.
17. 譚健民、黃鈞源:益生菌攝取與COVID-19疫苗接種~著重於益生菌在提升疫苗接種的免疫效力中所扮演角色的探討與經驗分享。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 2021;65:40-9.
18. 陳瑾萱、譚健民、潘建志:失眠與腸道菌群失調〜著重於腸-腦軸致病機制角色的文獻回顧。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 2022;66:59-64.
19. 譚健民,黃鈞源:COVID-19感染與腸道菌群失調的關係~益生菌作用機制探討。 台北市醫師公會雜誌 2022;66:24-31。
以上資料由譚健民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