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 Sept. 23, 2025 (GLOBE NEWSWIRE) — 根據國際居留權與公民身份顧問專家 Henley & Partners 最新發佈的《2025 年加密貨幣財富報告》,全球加密貨幣百萬富翁的人數,已飆升至史無前例的 241,700 人。 在短短 12 個月內,此數字已出現令人注目的 40% 增長,主要受惠於比特幣百萬富翁數目的激增(按年增長 70% 至 145,100 人),以及截至 2025 年 6 月為止,比特幣總市值飆升至 3.3 萬億美元,較去年上升 45%。

在加密貨幣財富金字塔的頂端,超級富豪的人數正急劇上升:目前有 450 位億萬富翁控制著價值 1 億美元或以上的加密貨幣投資組合,比去年上升了 38%,而加密貨幣十億富翁的數目則攀升至 36 人,增加了 29%。 此顯著增長,剛巧遇上機構採納加密貨幣作為分水嶺的年份,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現任美國總統與第一夫人首次推出的加密貨幣。Henley & Partners 私募客戶主管

Dominic Volek 表示,加密貨幣財富激增,正迫使政府及財富管理機構面對全新的現實。 「傳統金融假設金錢或貨幣有一個固定的住址,加密貨幣卻沒有。 地理位置現在成了可選項目。 只要記住 12 個單詞,一個人就能保管價值 10 億美元的比特幣,無論是在蘇黎世還是鄭州,都可以立即存取。」

財富無分國界

正如 Z22 Technologies 創辦人 Philipp A. Baumann 在報告中指出,轉向以比特幣作為抵押品而非投機性資產,標誌著一個相當關鍵的演變。 「比特幣現正成為一個平行金融體系的基礎,在這個體系中,它不僅是一種投機法定貨幣升值的投資工具,更是積累財富的基礎貨幣。」

JAN3 行政總裁 Samson Mow 認為,這種轉向具有深遠的哲學含義,他闡述了傳統貨幣體系與數碼貨幣體系之間的緊張關係:「長遠而言,法定貨幣的命運只有一個:就是數量無限。 而比特幣卻正好相反:只限 2,100 萬枚。」 這種固定供應與無限擴張之間的對立,正如 Mow 所說,是「我們這個年代的根本矛盾」,皆因各國政府正在努力應對一種存在於傳統貨幣管控以外的財富形式。

加密貨幣財富與全球流動性的融合正在加速。 Binance(幣安)VIP 及機構業務主管 Catherine Chen 察覺到:「這種以流動性為導向的新興投資者階級,正越來越多將投資入籍計劃視為獲取地理與財務靈活性的策略途徑。」

CoinShares 產品主管 Townsend Lansing 證實了這種更廣泛的趨勢:「在有利監管環境的推動下,機構投資者的採納不僅經已到來,而且正蓬勃發展。」 CCN.com 資深編輯 Guneet Kaur 博士對此表示贊同,並補充說:「超過 100 個經濟體系正在對 CBDC,即數碼形式的國家法定貨幣進行探索,截至 2025 年 7 月為止,已有 49 個國家處於試點階段。 它們承諾提供更廉宜快捷的國家支援支付方式。」

歡迎使用加密貨幣的司法管轄區

Henley Crypto Adoption Index(Henley 加密貨幣採用指數)是一款每年更新的專利工具,其目的在於對全球擁有投資移民計劃、歡迎使用加密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作出基準評估。 該指數基於 750 多個數據點,為數碼資產投資者清楚概述了這些可通過投資途徑取得居留權公民身份的不同司法管轄區,如何監管及採用加密貨幣與區塊鏈。

該指數評估了 29 個投資移民計劃,涵蓋六個關鍵參數(包括公眾採用、基礎設施採用、創新與科技、監管環境、經濟因素及稅收優惠程度),讓投資者能夠識別最符合其優先考慮事項的司法管轄區。

新加坡在基礎設施採用、創新與科技及監管環境方面評分優異,榮登榜首。 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緊隨其後,當地經濟因素強勁,稅收優惠程度高;而美國則在公眾採用及創新與科技指標方面表現卓越。 瑞士阿聯酋分列第四及第五位,當中阿聯酋在稅收優惠程度方面獲得 10 分滿分,於加密貨幣交易、質押及採礦方面均無需徵稅。

馬爾他英國的整體得分亦相當高,兩地均擁有完善的監管架構。而加拿大泰國澳洲則憑藉在多項因素上的平均優勢,得以躋身前列。

盧森堡為數碼資產帶來了深厚的金融專業知識,而葡萄牙則對保持耐性的加密貨幣投資者予以獎勵——凡持有加密貨幣超過一年的投資者無需繳付資本利得稅。 奧地利對加密貨幣實施證券稅制,而意大利針對新居民的單一稅制則涵蓋了來自海外的加密貨幣收益。 摩納哥則以零個人入息稅政策來吸引極其富裕的加密貨幣持有者。

聖基茨和尼維斯安提瓜和巴布達在公民身份(入籍)申請過程中,可接受使用加密貨幣。 泰國近期宣佈對加密貨幣交易實施五年資本利得稅寬免,馬來西亞則透過數碼自由貿易區倡議計劃,建立金融科技能力。 毛里裘斯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希臘拉脫維亞紐西蘭巴拿馬土耳其烏拉圭亦制定了吸引流動數碼資產投資者的策略。

按此閱覽新聞稿全文

Sarah Nicklin
[email protected]
+27 72 464 8965

新聞來源:GLOBE NEWSWIRE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GLOBE NEWSWIRE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GLOBE NEWSWIRE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新頭條Thehubnews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