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為中心 混合為模式 IBM AMD 合力打造超級運算全新架構

預計2025年底前展示「量子+古典」的混合運算流程

台北2025年9月23日 /美通社/ — IBM 與 AMD日前宣布雙方將共同開發結合量子電腦與高效能運算 (HPC) 的次世代運算架構,即「以量子為中心的超級運算」 (quantum-centric supercomputing) 。這項合作憑藉 IBM 研發全球最高性能的量子電腦與相關軟體的能力,與AMD研發高效能運算與AI加速技術的優勢,雙方將一同打造可延展的開源運算平台,定義未來的運算架構。

IBM Quantum System Two 是 IBM 第一台模組化量子電腦,也是 IBM 以量子為中心的超級運算架構基礎。

IBM 董事長暨執行長Arvind Krishna表示,透過研究如何讓 IBM 的量子電腦與 AMD 先進的高效能運算技術協作,雙方將建立一款強大的混合模式,以突破傳統運算的極限。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表示,高效能運算是解決全球最重大挑戰的基礎。AMD 與 IBM 合作探索高效能運算與量子科技的融合,此舉讓加速發現與創新的機會大增。

在以量子為中心的超級運算架構中,量子電腦與高效能運算及 AI 基礎設施協同運作,這些基礎設施通常由 CPU、GPU 及其他運算引擎支持。在這種混合模式中,問題的不同部分將由最適合的運算範式來處理;例如,量子電腦未來可以模擬原子與分子的運作,由 AI 賦能的傳統超級電腦負責處理海量的數據分析。這些技術結合後,將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模,解決現實世界的難題。

AMD 與 IBM 正在探索如何整合 AMD 的 CPU、GPU 和 FPGA 與 IBM 的量子電腦,以有效地加速發展新型演算法;而這類演算法是單靠任何一種運算範式都無法獨力辦到的。這項計畫也有助於推展 IBM在2029年推出大規模容錯型量子電腦的願景;因為AMD 的技術被認為可提供即時錯誤修正能力,那正是容錯型量子運算的關鍵。

雙方計劃在今年底前首次展示 IBM 量子電腦如何與 AMD 技術協同運作,部署「量子與古典」的混合運算流程。雙方也將探索如何藉由 Qiskit 等開放原始碼生態系,促進新演算法的開發與採用,進一步發揮以量子為中心的超級運算的優勢。

對於無縫整合量子與古典運算的願景,IBM 已經跨出了第一步,包括近期與日本理研 (RIKEN) 合作,將 IBM 模組化量子電腦 IBM Quantum System Two 串連其超級電腦「富岳」 (Fugaku);以及與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美國航太公司 Lockheed Martin 等機構合作,展示量子與古典運算如何協力解決難題,創造單靠傳統電腦無法提供的價值。

量子運算是一種與古典運算截然不同的資訊處理方式:傳統電腦以位元 (bits) 進行計算,以0 或 1表示;量子電腦的量子位元 (qubits) 按照自然界的量子力學定律來表示資訊。憑藉這些特性,量子運算開啟了更廣闊的運算空間,探索僅靠傳統電腦無法因應的複雜問題解方,應用範疇涵蓋藥品研發、材料科學、最佳化以及物流管理等。

根據TOP500超級電腦名單,目前全球兩台最快超級電腦的「靈魂」CPU與GPU 都出自 AMD — 一是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超級電腦Frontier,首次突破10的18次方超大規模運算;此外,AMD EPYC™ CPUs 與 AMD Instinct™ GPU 技術也正驅動美國勞倫斯Livermore 國家實驗室的超級電腦 EI Capitan。除了高效能運算,AMD 的CPU、GPU與開源軟體也支持眾多企業端與雲端服務廠商的生成式AI解決方案。

關於AMD
逾55年來,AMD (NASDAQ:AMD) 推動創新高效能運算、繪圖及視覺技術。AMD員工致力於研發領先的高效能與自行調適產品,不斷突破技術極限。全球數十億的消費者、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尖端科學研究機構,皆仰賴AMD的技術來改善生活、工作及娛樂。欲瞭解AMD如何成就今天、啟發未來,請瀏覽AMD網站部落格LinkedInX

關於 IBM
IBM 是全球領先的混合雲、人工智慧及企業服務提供者,服務遍及全球 175 多個國家。IBM 協助企業從資料中獲得商業洞察、簡化流程、降低成本並增強競爭力。來自金融服務、電信和醫療等關鍵領域的機構,採用 IBM 混合雲平台及 Red Hat OpenShift 進行數位轉型。IBM 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和產業導向的雲端解決方案及企業服務領域持續創新,為客戶提供開放且靈活的選擇。公司秉持誠信、透明治理、社會責任、多元包容的企業文化,奠定了 IBM 的業務基石。

台灣 IBM 公司新聞室:https://taiwan.newsroom.ibm.com/

新聞聯絡
IBM 公司公關部              Kate Liu               [email protected]

新聞來源:PR Newswire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PR Newswire 美通社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PR Newswire 美通社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新頭條Thehubnews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