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有問題!六都房價連三季暴跌 中南部「跌最慘」跌幅逾9%

房市進入反轉向下周期。根據吉家網最新發布的第二季房市成屋市場季報,六都房價季跌1.86%、年跌3.08%,均價已連續下跌三個季度,顯示自去年第四季開始房市正式進入空頭市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六都各行政區跌勢強弱分明,超過7成行政區呈現下跌趨勢,其中中南部地區修正幅度最為明顯。

 

空頭格局確立 跌幅持續擴大

 

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分析指出,房市連續三季處於「初跌段」,累計跌幅已達4%。今年上半年交易量萎縮至近八年新低,類似上波循環最低谷2016年上半年的窒息量。他預期在今年下半年市場將進入「主跌段」,即使房貸條件有所鬆綁,也只會影響交易量回溫,難以扭轉下修中的房價趨勢。

 

李同榮強調,在下跌趨勢中出現的小利多,最多僅能減緩跌幅。他預估全年房價的平均跌幅仍會擴增至8%~10%,房市空頭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這種「價量背離」的現象,反映出市場信心不足與購買力受限的現實。

 

區域表現差異顯著 中南部落差修正

 

統計數據顯示,第二季各都會區房價季跌幅均約2%,但年跌幅則呈現「愈南愈深」的趨勢。台北市年增0.55%、新北市持平,桃園新竹年減3.84%、台中市年減5.78%、台南市年減8.13%,高雄市年減幅度更超過9%。

 

這種區域差異反映出台中、台南、高雄等先前漲幅較大的地區,正在進行「落差修正」。李同榮指出,這些地區雖然短線跌幅擴大,但長線而言,基於高科技產業鏈南移、高鐵軌道經濟促進一日生活圈、房價基期與台北落差空間等三大利基,未來房市發展空間仍然看好中南部。

 

抗跌區域與購屋策略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此波房價下修並非全面齊跌,各地區呈現「強弱分明」的態勢。部分區域房價波動幅度不大,顯示具備抗跌實力。李同榮建議購屋者可選擇商圈成熟的重劃區,包括重大建設近完工的周邊區域、AI與半導體產業布局重鎮、雙軌道建設已完成區、人口淨流入具潛力發展地區等。

 

相對地,應該避開供給量過大且商圈尚未成熟的地區。這種「擇優進場」的策略,在市場調整期顯得格外重要。

 

市場展望與機會

 

儘管當前市場氣氛偏保守,但從長期來看,房市調整也帶來新的機會。對於自住需求者而言,價格修正提供了更好的進場時點;對於投資者來說,則需要更精準地選擇標的,注重區域發展潛力和抗跌性。

 

市場分析師認為,這波調整期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買方市場特性將更加明顯。建議買方可以更從容地議價和選擇,但也要注意財務規劃,避免過度槓桿操作。

 

房市進入空頭周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地區都面臨同樣的挑戰。

反而應該將這次調整視為市場健康的自我修正,讓價格回歸合理水平。對於購屋者來說,與其盲目追漲或殺跌,不如回歸基本面思考:選擇具有實質需求支撐、基礎建設完善、產業發展潛力的區域。畢竟,房地產最終還是要回歸「居住」本質,而不是投機工具。在這波調整中,保持理性判斷和長期視角,才是最重要的購屋策略。

M傳媒 https://94m.com.tw/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