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花蓮報導
花蓮縣擁有豐沛的地下水資源,為維護水質安全與環境永續,花蓮縣政府積極推動區域性地下水監測工作,定期掌握水質變化趨勢。縣長徐榛蔚強調,未來縣府將持續推動地下水滾動式監測、污染潛勢分級管理與友善環境推廣,以期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6「潔淨水源」、SDG 15「陸域生態」),為守護花蓮水清淨土打下堅實基礎。
▲花蓮縣環保定期掌握水質變化趨勢,為守護花蓮水清淨土打下堅實基礎。(圖/環保局提供)
自94年起,縣府持續佈建地下水監測井,至今已有11口區域性監測井,遍布縣內13個鄉鎮市,監測項目包含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與一般理化參數等,資料穩定累積中。
為確保縣境內地下水質安全,縣環保局持續於各區域性監測井進行定期採樣與分析。根據近年監測資料顯示,本縣地下水水質整體趨於穩定,各項指標如酸鹼值、導電度、總硬度、硝酸鹽氮、重金屬皆符合環境部訂定之地下水體分類與管制標準。
整體而言,近三年(2023~2025)花蓮地區地下水水質呈良好與無顯著惡化趨勢,顯示污染源管理與水源保護措施具成效。環保局將持續執行地下水質監測與井體維護工作,同時將地下水監測視為守護民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從日常使用到洗滌、澆灌作物的清水,乾淨的地下水始終默默支撐著花蓮人的日常生活。環保局人員定期深入各鄉鎮監測井位,持續採集並分析水質樣本,像是看不見的「水質守門人」,年復一年守護著縣民的用水安全。未來也將滾動式評估監測密度與頻率,確保監測數據具代表性與準確性,並做為水資源永續利用的重要參考依據,讓來自地下的水源都能帶給鄉親安心與信賴。
縣政府表示,環保局每年依據監測成果辦理趨勢分析,作為未來污染預警與風險防範的重要依據,也為後續政策推動與資源投入提供科學數據支撐。未來亦將持續依照環境特性及實際需求,檢討評估監測範圍與井位佈設密度,提升地下水資源管理效率。
縣長徐榛蔚強調,乾淨安全的水資源是民眾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礎,透過長期監測、科學分析及跨單位合作,花蓮縣將持續守護地下水環境,為後代子孫打造永續發展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