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分署科長主持宣導說明會。(圖/花蓮環保局提供)

地方中心∕花蓮報導

立霧溪、花蓮溪及秀姑巒溪下游的裸露河灘地,當東北季風吹起時,易形成「風飛砂」,影響附近居民生活品質與健康。花蓮縣政府提醒,若家中有慢性病患者或體質較敏感者,揚塵期間應儘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請務必佩戴口罩與護目鏡。

環保局空噪科林科長致詞。(圖/花蓮環保局提供)

為有效因應風飛砂問題,花蓮縣政府自民國100年起推動「花蓮縣河川揚塵監測、預警及宣導計畫」,針對立霧溪、花蓮溪及秀姑巒溪三大主要河川設置揚塵監測系統,並於新城、壽豐與玉里設置24小時連續PM10監測站,持續提供即時數據,讓民眾隨時掌握空氣品質狀況。

第九河川分署講解防制工法。(圖/花蓮環保局提供)

當監測數據顯示PM10濃度超過每立方公尺100微克、且揚塵狀況嚴重時,縣府立馬透過簡訊通知相關人員啟動應變措施,並於當地顯示看板發布警示訊息;同時運用CCTV系統監控河面狀況,並派遣洗街車清洗街道,減少揚塵造成的二次污染。

與民眾有獎徵答互動。(圖/花蓮環保局提供)

縣府也透過第九河川分署及縣府水利科等河川管理單位跨局處密切合作,積極推動多項防制工法,包含魚塭式水覆蓋(20公頃)、甜根子草綠覆蓋(10公頃)、以及台灣櫸造林(0.8公頃)等,這些措施有助於降低揚塵產生,未來也將持續擴大達到長期改善目標。

河川揚塵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快跟著河邊超人一起去了解。(圖/花蓮環保局提供)

為強化民眾對風飛砂危害的認識,花蓮縣環保局也與第九河川分署於7月聯合舉辦「河川揚塵教育宣導會議」,向地方居民與農民說明風飛砂的成因、健康的影響及防範措施,提升社區防災意識,保障自身與家人健康。

民眾提問討論。(圖/花蓮環保局提供)

縣長徐榛蔚希望透過上述努力,讓更多人了解揚塵的成因與預防方法,也呼籲大家共同合作,降低揚塵對健康與環境的衝擊。此項行動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3項「良好健康與福祉」及第13項「氣候行動」,縣府將以永續發展為核心,守護環境與居民健康,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