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金 / 台北報導
「2025台北國際食品展」將於6月25日至6月28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四樓盛大展出,嘉義市長黃敏惠攜手15家「嘉市好店」業者參展,展現嘉義美食品牌的多元實力與文化魅力,並於6月25日(星期三)下午2點在南港展覽館二館7樓703會議室舉辦「嘉義市國際商機媒合會」,拓展更多國際合作契機。
嘉義市勇媽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是座「阿里山下的人文城市」,擁有深厚的農業資源與文化底蘊,市府以「嘉市好店」品牌,積極輔導業者導入設計力、品牌力與永續理念,提升嘉義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期望透過這次台北國際食品展及媒合會,為嘉義食品產業創造更多曝光與商機。
嘉義市政府每兩年舉辦一次「嘉市好店」評選,希望提升嘉義在地業者的競爭力,強化品牌力,邁向國際化。而今年四月剛遴選出本屆「嘉市好店」,並從中精選15家業者北上參展,除了品牌形象,更結合「安心認證」、「地方特色」等核心價值。本次參展的業者陣容堅強,除了有傳承三代的老店,也不乏有創新品牌,融合嘉義在地文化、生活美學、新奇創意,以及永續發展等,要讓參觀者從視覺到味覺全面感受嘉義特色,展現嘉義作為文化藝術之都的創意魅力。
此外,延續去年頗受好評的媒合會,今年食品展展期首日6月25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7樓703會議室舉辦「嘉義市國際商機媒合會」,進行深度的B2B交流,超過百家業者,包含貿易商、通路商、企業福委會、公協會、旅行同業等,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帶領業者拓展更多的商機。
▲嘉義市15家「嘉市好店」業者北上參加2025台北國際食品展。(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本次精選15家「嘉市好店」的業者群包含「三光米」以媲美日本越光米的「月光銀飯」;「日造酒妝」以厚實青梅純天然釀造的「經典梅酒」;三代養鵝人家「湯城鵝行」,拌飯拌麵都百搭的「金蔥鵝油」;「許家 銘餅舖」帶來超適合夏天品嚐的「冰鎮綠豆糕」;種好茶 做好茶「斐園茶莊」的「阿里山茶葉禮盒組」;「義興嘉釀」以黑豆精釀日曬540天的「臺灣嘉釀」;「易嘉人」以古法瓦罐炭燒的「瓦罐炭火煨煮嚴選黑蒜頭烏骨雞湯禮盒」;傳承三代的在地美食「阿潘肉包」的「經典蛋黃酥」;台灣米點心專家「阿久師」的「金月穗頌 烘烤米的沙琪瑪」;養蜂專家「皇鶴蜂蜜」,與東亜園聯名的「台灣蜂蜜醋 HONEY BeVi」;六十年老店「薯職人」以古早味創新的「地瓜米球」;在地永續X全新鍋物體驗「聰明鍋 Smart Hot Pot」的「聰明酸菜鍋(湯底)」;「島座」以阿里山高海拔種植的優質茶品「阿里山高山烏龍茶─精品茶葉」;「聖保羅烘焙花園」榮獲國際「iTQi國際風味評鑑」的「聖保羅Q餅」;以及「里響咖啡」的巧妙融合高山烏龍茶與高山咖啡的「日出相映─阿里山茶咖啡禮盒」。
嘉義市政府將持續作為產業最堅強的後盾,透過整合地方資源、推動國際參展、舉辦商機媒合等方式,協助在地品牌走出嘉義、躍上國際。此次參展不僅展現嘉義食品業者創新實力,也讓更多國際買家認識來自台灣嘉義的幸福滋味,期望以在地深耕實力,邁向國際!
【活動資訊】
▸ 2025台北國際食品展 嘉義市館
時間:2025年6月25日至28日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四樓 S1115
▸ 2025台北國際食品展 嘉義市館 開幕活動
時間: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 上午11:20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四樓 S1115
▸ 嘉義市國際商機媒合會
時間: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下午2點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7樓703會議室
疣胸琉璃蟻影響民眾生活甚劇 立委陳素月要求跨部會進行系統性調查與防治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由於氣候變遷與生態失衡、環境開發,近年疣胸琉璃蟻在中南部之住家環境、學校、公園大量出沒,住家環境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民眾束手無策,倘若現在不開始積極防治,後果恐不堪設想。立法委員陳素月今(19)日早上舉辦「疣胸琉璃蟻對住家、咖啡園災情損害」會勘,農業部、環境部、縣府、公所、各級民代與會出席,本日成功爭取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杜麗華副署長與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陳淑玲副署長當場允諾,將儘速由農業部邀集環境部等相關部會,針對疣胸琉璃蟻,啟動跨部會之系統性調查與防治策略。
立法委員陳素月表示,;彰化有芭樂農、龍眼農、咖啡農陳情,由於琉璃蟻與介殼蟲、蚜蟲共生,農友在進行農事時遭嚴重干擾,不但採收不易,自身還會遭受蟻酸攻擊,甚至咖啡豆採收後,發現果損,不得不打成次級品。近年,官方宣導使用硼酸及糖水,民眾普遍認為成效不佳,而疣胸琉璃蟻因為不直接危害農作物,目前沒有核准使用之農藥,有機農作物如咖啡豆,需使用有機資材如皂素、柑橘精油防治,但都有農作減收等副作用。資料顯示,全台已有新竹市、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嘉義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等九縣市傳出災情,甚至雲林縣去年已有超過 700 例通報,彰化縣農損目前雖為零星個案,但疣胸琉璃蟻對大眾生活、農友農事已造成影響,究竟要界定為農業害蟲或環境害蟲,需要農業部與環境部責無旁貸,一同討論、合作擬定有效之防治策略,但絕對不能單一面向,而要多管齊下。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杜麗華副署長說明,由於琉璃蟻不是農業有害生物,因此沒有核准的農藥。農地琉璃蟻防治,大致有三個層面,先防治共生的蚜蟲、介殼蟲;注重環境清潔,減少琉璃蟻棲息空間;最後以各類資材防治琉璃蟻。現在已造成農友困擾,農業部一定會與研究單位儘速研議,也會與試驗改良場所及大學專家辦理講習會,宣導農地琉璃蟻管理方法。
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陳淑玲副署長表示,從環境部角度,防治也分為三個層面,環境整頓、防止入侵設法形成阻絕帶、使用環境用藥,將與農業部合作宣導正確防治、用藥的觀念,針對彰化縣政府農業處與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共同開發之環境用藥,亦會協助申登,並開放一些區域試驗其成效。
因極端氣候,無論農友或大眾,現在每年都在面對不同的蟲蟲危機,過去中央曾啟動跨部會對疣胸琉璃蟻的防治,但最終,防治力道有限,原因在於,對農業部而言,如果直接造成農損,才屬農業部管轄,環境部認為,民眾居家環境應由民眾自行防治,加上琉璃蟻並不傳染疾病,也無法納入衛福部的病媒蚊防治體系,而涉及公領域範圍,由地方政府負責,這樣三不管地帶,導致始終沒有完整規劃、長期追蹤調查、系統性防治,權責不 清,亦沒有充足資源,最終就是事倍功半,也導致民怨叢生。
陳素月立委疾呼,蟲蟲危機會對農業、觀光、經濟與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向農業部、環境部建言,應成立常設性的害蟲防治中心,比照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由一個部會專責領銜,定期與所有部會,追蹤、討論各種新興蟲害的災情,判斷是否要投入資源,做長期調查,研議跨部會的整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