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頁面 5165

台電今開股東常會 宣示持續兼顧環保與供電

▲台電舉行2021年度股東常會圖為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於會中致詞。(圖/台電提供)

記者陳愛金/台北報導

台電(16)日舉行2021年度股東常會,會中進行去年度營業決算報告書、虧損撥補案承認,以及董事選舉等事項。台電表示,全國持續面對新冠病毒挑戰,因控制得宜,去年我國經濟成長率維持正成長,名列世界前茅,發電、用電量亦同步增長,台電全年稅前盈餘達235億元,穩健達成兼顧環境友善與供電穩定的年度目標,將續朝企業、能源轉型方向發展,落實「增氣、減煤、展綠、非核」政府政策,積極帶動電力及能源產業數位轉型。

因應疫情,台電2021年度股東常會依金管會及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防疫規定,舉行實體股東會,落實實聯制及會場分流,配合視訊轉播方式進行,會中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主持,並由總經理鍾炳利向股東說明台電2020年度營業報告,台電也對虧損撥補、發行公司債情形進行相關報告,並舉行兩年一次的董事改選。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致詞時表示,回顧2020年營運情形,雖面臨火力電廠空污、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影響未來供氣時程、能源轉型與企業轉型等艱鉅挑戰,台電秉持誠信經營理念,以敏捷務實的做法一一面對與承擔。

供電部分,台電說明,去年通霄電廠3號機、金門塔山電廠9、10號機及風力與太陽光電等機組陸續加入供電生力軍,台電營運電力系統總裝置容量較2019年新增199.5萬瓩(增幅4.2%),共達4,977萬瓩(截至去年底止)。

用電需求部分,極端高溫氣候延續,去年全國最高用電量於7月23日達3,802萬瓩,創下歷史最高,而今年5月再度刷新,也是首次有5月進入歷年用電量排名前10的罕見紀錄;而去年台電發購電量2,389億度,較前年增加約65億度、2.8%,售(用)電量達2,248億度,較前年增加約61億度、2.8%,均創歷年新高。

▲台電舉行2021年度股東常會。(圖/台電提供)

台電表示,因應疫情來襲,台電配合政府政策實施減收電費與電費緩繳方案,且在全國努力下,促進台商回流、供應鏈在地化等經濟轉型,全國用電量不減反增,台電持續兼顧供電與環保,如去年發電量較2016年多130億度,但空污排放總量則大減近6萬噸,火力機組空污排放亦較2016年降低62%。

盈餘部分,台電2020年收入總額6170億元、支出5935億元,稅前淨利235億,加計所得稅利益2億元後,淨利為237億元。

楊偉甫說,展望未來,仍有全球氣候危機、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國內用電需求攀升、因應夜尖峰備轉容量等挑戰,台電身為國營公用事業,肩負穩定供電、友善環境及維持合理成本與電價的使命,將持續配合政府能源政策,朝「增氣、減煤、展綠、非核」方向推動各項短中長期建設、改善與除役計畫,以穩健腳步達成能源轉型目標;同時台電也將厚植數位技術,優化各項作業流程,帶動電力及能源產業數位轉型。

台電今年股東會紀念品因應防疫延至8月底發放。台電表示,為感謝每位股東的支持,對於每年的股東會紀念品都很用心選擇,2018年籌組台電文創團隊,以「循環經濟」理念,利用自身電廠發電煤灰,量身打造「人孔蓋造型煤灰杯墊」紀念品,一炮而紅。今年紀念品再度由台電文創操刀,聯手世界家具展常客、台灣設計品牌「NAKNAK」,取材自路邊常見的供電設備「變電箱」,從全國各地回收近4000片退役變電箱拆下的門板,改造為實用的隔熱墊「台電熱墊」。

台電熱墊正面印有台電logo,背面刻有可「驗明正身」回溯變電箱過往服役的城市代碼,而熱墊採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環保布套作為產品包裝,亦可作隔熱墊使用。台電熱墊後續預計9月於台電文創電商平台開賣,歡迎民眾一同支持循環經濟。

從人口金字塔變塔吉鍋到高燈籠 新冠疫情證明台灣迫切需要長照3.0

長照3.0與長照1.0及長照2.0比較圖。(圖∕李東昇)

台灣在1985年的人口結構是很典型的人口金字塔,到了2000年變成塔吉鍋,但是青壯年人口還是最多,過了2020~2025之間,已經變成上寬下窄的燈籠了!可以發現五齡人口最高峰,已經通過45歲,也就是代表45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45歲以下人口!筆者跟大家報告,台灣社會還沒有準備面對這個從金字塔變成高燈籠人口結構的急遽變化!

過去政府把注意力放在高齡問題(65歲以上),卻沒有發現到更嚴重的長青問題(45歲以上)。不只政府沒有注意到這個嚴重的問題,台灣社會也被煮青蛙一般的忽然要面對2020年長青族已經超過一千萬人,預估2025年(可能是2024年)台灣4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45歲以下人口!

這將對台灣社會造成海嘯一般的衝擊,因為台灣是世界最晚進入職場(超過18歲以上),最早離開職場的國家(平均56歲),而台灣的平均年齡也到達88歲,可能很快突破90歲!這也代表台灣人可能一半的人生是在工作,另外一半的人生43~45年都不工作,是讓另外一半的45歲以下的人來養!

所以當務之急,需要推動長青職場-長照3.0-長青旅遊,藉由社區安全網/社會安全網/國家安全網建構最安全的社會,透過長青族再就業再創業,藉由旅遊互動/家庭互動/社區互助,將超高齡危機轉換為長青商機。


▲長青族的定義及人口趨勢。(圖∕李東昇)

台灣六都的人口數,到110年5月,新北市為402萬人,台中282萬人,高雄275萬人,台北市257萬人,桃園227萬人,台南180萬人!台北市的人口數已經倒數第三,從現況看來,桃園市人口沒多久可能就要超越台北市了,屆時台北市只贏過台南市,但是台南市的人口也在高速增加之中!

台灣總人口已經降到2350萬人,因為少子化,未來只會繼續下降;然而,總戶數卻繼續增加,已經到了 896萬戶,可能突破 900萬戶,平均家戶人口,已經從3.5人,降低到 2.62人,這表示,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人口數只有2人(即長青家庭,兩人都超過45歲以上),而低於一半的家庭,即年輕家庭平均有3.5個人(年輕父母+兩個孩子或男女兩人)

很顯然的,台灣當前的社會結構,已經大幅改變,偏偏大多數人的態度跟價值觀,以及各種制度與政策,都還沒有相對的調整與因應!這次COVID-19疫情更加凸顯這個問題,包括高齡者獨居或雙人獨居已成常態,機構也收治了更多住民,這將會是台灣人口的主要所在,很多的猝死等個案,都是發生在獨居或雙人獨居的長青家庭,才會導致更高的死亡率!這都受限於傳統的家庭價值觀跟新的社會型態的衝擊,坦白說,台灣還沒有準備好面對這樣的高速演變,這正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簡單的說,長照2.0雖然已經比長照1.0有著大幅的進步 ,但是長照2.0仍然無法面對與因應台灣社會的超高齡化跟長青化(中高齡化)的諸多問題。現在就必須研議長照3.0,並且開始進行實驗計畫,才可能因應當前的困境!


▲長照3.0的服務對象與範圖,與長照1.0及長照2.0大不同。(圖∕李東昇)

這次疫情確診者當中,有超過30%以上都是年逾六旬的高齡者,死亡者當中超過90%是60歲以上,而且年逾半百的長青族佔了死亡人數的96%以上!可見長青族是這次疫情死亡的主要族群!其中甚至有近10%是到院前死亡!或者死後確診!這都凸顯台灣當前社區安全網/社會安全網,有著明顯嚴重的缺口!

尤其是這些死亡人口,超過六、七成是發生在台灣最繁榮的北北基桃(首都圈),再再證明我們真的必須迫切需要全新的制度跟政策,來面對與克服這些困境問題!

社會安全網,其實必須建立在社區安全網之上!沒有社區安全網,社會安全網只是理想。而里長必須跳脫選舉的單位,成為真正的社區安全網中心,變成擁有日常實際服務量能的中心。目前的長照C據點目標是如此,但是只能侷限在長照2.0有限的資源跟各種法規的限制,既無法提供完整周延的服務,也無法創造充足的營收,以及吸引社會資源跟里長全力投入。

以目前疫苗注射為例,本來就是應該用里做為單位,包括里內醫療資源的整合(藥局、診所等),里不只是逢年過節舉辦活動的角色與功能,而是跟里民每天的生活與安全緊密相關!

這個高齡化危機可以轉變成長青商機,而且是藉由建立社區安全網,提供完整的 長照3.0的服務,長照3.0的特色就是自償性的,也就是能夠自己賺錢,來維繫系統的運作。這次疫情,更加驗證長照3.0是最佳的解決方案!(本文作者∕全球觀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昇)

臺灣7/18新冠確診增15本土3境外4死 累計15408染疫768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最新疫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記者楊淨嵐∕臺北報導

國內COVID-19確定病例,18日新增15例本土、3例境外移入,另有4例死亡。全國目前累計15,408例確診,包括1,229例境外移入、14,126例本土個案;累計768例死亡,其中760例本土、8例境外移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15例本土病例,有6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個案分布:新北市7例、臺北市5例、桃園市3例;其中9例為已知感染源,餘6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釐清感染源。

有關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自5月11日至7月16日累計公布14,180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243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6.3%。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例死亡個案,3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6日至6月13日,確診日介於6月3日至6月16日,死亡日介於7月13日至7月15日,都有慢性病史;詳如附表:

附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今日新增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5507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7月15日自西班牙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在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檢疫,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案15508為英國籍20多歲男性,7月15日自英國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並採檢,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案15512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7月16日自美國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在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檢疫,同日出現流鼻水、喉嚨痛、喉嚨癢及頭暈症狀,17日由衛生單位安排至集中檢疫所隔離,並於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19人,其中10人為同班機前後兩排旅客,列居家隔離,餘9人為同班機機組員,列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65,53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747,814例排除),其中15,408例確診,分別為1,229例境外移入、14,126例本土病例,以及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

2020年起累計7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60例本土、8例境外移入。本土死亡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82例、臺北市291例、基隆市26例、桃園市23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0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1例。

國內油價持續漲 7/19起汽、柴油每公升漲0.1元

國內油價719起要再調漲。(圖∕新頭條資料庫)

記者陳映庭∕臺北報導

國內油價又要漲了,19日零時起汽、柴油各調漲0.1元,調漲後每公升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28.6元、95無鉛汽油30.1元、98無鉛汽油32.1元、超級柴油25.7元。

台灣中油表示,這週按浮動油價調整原則,汽、柴油每公升應各調漲0.4元及1.4元;考量民生與產業,油價調整時先維持價格需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日、韓、港、星) 之限制,並由台灣中油吸收此部分調幅,吸收後95無鉛汽油每公升30.2元,因此進一步再啟動油價平穩措施,超出之0.2元經計算25%吸收調幅並四捨五入後,汽、柴油每公升各再吸收0.1元;因雙重平穩機制啟動,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共分別吸收0.3元及1.3元。

台灣中油指出,這週因公式需調整之0.3元及1.3元由該公司吸收後,汽、柴油價格實際各調漲0.1元,累計110年至6月底止,共吸收44.35億元。調價後的各式油品實際零售價格以各營業點公告為準。

相關台灣中油與亞鄰各國油價比較表,請參考全球資訊網https://www.cpc.com.tw之產品與服務–亞鄰各國比較表。

後山小調∕微解封 重登大石鼻山步道

微解封,重登大石鼻山步道看山看海,心情無比舒暢。(圖∕溫富振攝)

微解封,東海岸旅遊,路過磯崎海岸,走一趟不到一公里的大石鼻山步道,看山看海,心情暢快。

大石鼻山步道因為維修,加上三級防疫警戒長期關閉,防疫期間連山下的停車場和公厠都關閉,往來旅人十分不方便。

重新開放的步道這回改建為水泥板,走起來和以前容易受潮腐爛的木棧道相比踏實多了,相信維護的經費也會節省不少,東部很多風景區的木棧道也相繼改善為耐久的水泥板或塑料板。

防疫微解封,前兩天重走大石鼻山,有機會和知名專跑日夲線的導遊吳建盤及親友同遊,沒想到吳兄比我還熟悉東海岸的風土人情,難得在炎熱的七月天共遊走步道,欣賞山海美麗景色,汗流不少,心情也暢快無比,原先和孫子約好重修步道開放的登大石鼻山計畫,希望能夠在暑假前實現。(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溫富振)

臺灣7/17累計15390確診764死 本土14111染疫756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最新疫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記者楊淨嵐∕臺北報導

國內COVID-19確定病例,17日新增8例本土、4例境外移入及1例死亡個案。全國目前累計15,390例確診,包括1,226例境外移入、14,111例本土病例;共764例死亡,其中756例本土、8例境外移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8例本土病例,有4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共有6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5日至7月15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5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桃園市及臺中市各1例;其中3例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1例調查中。

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案3419,有慢性病史,無相關活動接觸史。5月21日因其他原因就醫並採檢,採檢時無症狀,當日檢驗結果為陽性並收治住院,5月22日確診,7月15日死亡。

另外,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5486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7月14日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入境,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並採檢,今日確診(Ct值32.1) ,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案15494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5月13日自美國入境,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7月16日因出境需求自費採檢,今日確診(Ct值36),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案15495為香港籍40多歲男性,5月7日自奈及利亞入境,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7月16日因工作需求採檢,今日確診(Ct值36),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案15496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7月8日自印尼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並採檢,檢驗結果陰性,7月10日出現喉嚨痛等症狀,經視訊診療及開藥後緩解,7月16日因症狀持續,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今日確診,個案同班機旅客皆於集中檢疫所檢疫,無框列接觸者。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47,75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730,746例排除),其中15,390例確診,分別為1,226例境外移入(原1例本土病例案15425疫調後改為美國境外移入)、14,111例本土病例,以及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

2020年起累計76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56例本土、8例為境外移入。本土死亡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80例、臺北市289例、基隆市26例、桃園市23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0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1例。

考生防疫免出門 傳藝文昌祠線上供求應試順利

宜蘭傳藝園區推出「傳藝文昌開智慧線上點心燈」,考生免出門即可線上祈福為應試求好運。(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新冠疫情持續嚴峻,今年大學指考、公職考試、醫事人員考試等都延期舉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文昌祠,特別推出「傳藝文昌開智慧-線上點心燈」活動,讓在家苦讀的考生不必出門,就能上網向「文昌帝君」祈求應試順利,考上理想的志願。

負責營運宜蘭傳藝園區的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傳藝文昌祠為政府興建,主祀「文昌帝君」,是讀書人的守護神。每逢考季,許多學子都會特別帶著供品前來拜拜點燈,祈求考試順利、金榜題名。但因今年五月中旬起,全國進入防疫三級警戒,園區不對外開放,所以特別為廣大的考生,推出「傳藝文昌開智慧-線上點心燈」代辦拜拜服務,讓考生防疫在家備考,也能獲得「文昌帝君」的加持與保佑。

民眾只要於指定活動平台下單預約,填寫個人基本資料後,隔週一傳藝文昌祠執禮人員就會代寫疏文,向文昌帝君稟報考生身分與祈願,接著引正殿長明燈火點心燈,並將「祈福平安袋」過香火祈求帝君保佑。考生專屬的儀式側拍照片會以電子郵件提供,祈福平安袋則交付中華郵政寄送。祈福平安袋內有:金榜題名文具組、香火袋、還願卡,線上點燈專屬的限量加持香火牌。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指出,「傳藝文昌開智慧-線上點心燈」每人250元,周日前完成訂單付款並填寫表單回傳,將於隔周一舉行祈福儀式,並於儀式完成後的五個工作天寄出祈福平安袋(例如7/18週日前完成訂單,於7/19進行祈福儀式,7/23前寄出祈福平安袋)。

預約網址:https://www.klook.com/zh-TW/preview/activity/4698/
七月指考考前衝刺場:7/19、7/26。八月場次全面開放預約中。

疫情只是人類發展的各種逆流之一 它終將過去 台灣應運用科技產業優勢與創新生活型態做該做的事

ASMD 先進智慧移動裝置時代圖。(圖∕李東昇)

從在地遊到城際國內旅遊,到出國國際旅遊、太空旅遊,甚至月球旅遊、火星旅遊,這是正在實現的發展。

從智慧型手機到會飛的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空拍機),到載人可以騎得、開得有兩個、三個、四個輪子,甚至可以飛的電動滑板、電動推車(菜籃車)、電動腳踏車、電動機車、電動輪椅/電動助行車,到電動車跟可以飛行的電動車或載人無人機、機器人、機器狗,甚至鋼鐵人裝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已經可以接觸的人類科技。

台灣在過去,從電腦筆電到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之路跌了一跤,這次,台灣不能再缺席,要運用強大的半導體產業優勢跟資通訊強固基底,以及精密儀器製造的強項,搭配上創新的生活型態台灣味Taiwan Way,這是能夠高度與新科技結合的生活型態。

包含世界最強大的醫療體系跟安全衛生意識,以及 領先世界在長青職場、長青照護、長青旅遊的創新長青生活型態。

透過軟硬體將半導體產業、資通訊產業、精密儀器製造、醫療與長照跟觀光旅遊產業,整合成未來人類社會的創新生活型態,結合ASMD先進智慧移動裝置 Advanced smart mobile device (無人機/空拍機/電動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外骨骼裝置等) 向國際行銷。

這是台灣的機會,也是你我共同的機會,把台灣味Taiwan Way推向國際,讓所有人都能永續獲利跟享受創新的生活型態,這才是我們該做的。(本文作者∕全球觀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昇)

扶輪傳愛心、你我捐熱血 疫情下的初心 扶輪捐血週

▲國際扶輪3482地區捐血活動。(圖/國際扶輪3482地區提供)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每年的7月到12月,是國際扶輪3482地區例行性的捐血活動。疫情之下,不出門是最大的幫助.但血庫缺血⋯除了宅在家,我們還能再多做些什麼呢?

在21-22年度總監許鈴裕的號召之下,決定以分流方式來繼續辦理捐血活動。以往一天的活動,送數百張電影票、出動三台捐血車,百位社友、數百位捐血人,齊聚一堂的盛況,因疫情警戒影響無法實施。如今,改以每次一輛車,但持續一星期的持久戰,以捐血週的形式,期望能如往常一樣的量能,來救起更多的生命。不論疫情如何嚴峻,不改扶輪人的初心,希望為血庫注入更多愛心滿滿的熱血。

圖:總監許鈴裕(圖/國際扶輪3482地區提供)

過去三年來,國際扶輪3482地區籌辦32場捐血活動,總共捐出17304袋血。為了讓這份感動能夠傳承,推廣捐血計畫委員會也特別拍了影片「初心」,期待能啟發更多人的捐血行動。

今年度「扶輪傳愛心、你我捐熱血」的捐血活動,2021/7/17 在台北信義區揭開序幕。當天除了在捐血現場舉辦簡單隆重的啟動典禮,也讓這份悸動透過視訊平台感動了社員們。賴副總統預錄了致詞影片,來表達支持之意。台北牙醫師公會在理事長的號召下,也一起加入扶輪捐血行列。

7/17-7/23的捐血週,是由國際扶輪3482地區,第一分區的助理總監黃振益協同,台北西北區扶輪社、城北扶輪社、朝陽扶輪社、蓬萊扶輪社、北薪扶輪社、玉泉扶輪社、無限大網路扶輪社、鳴鳳扶輪社、奇萊扶輪社,一起做志工服務,並且以全聯禮券300元來感謝捐血人的愛心,期望在「扶輪傳愛心、你我捐熱血」活動下,能帶動捐血熱潮,發揮台灣人的愛心,共同守護這個美麗的寶島。

▲ (圖/國際扶輪3482地區提供)

北管戲曲守護者莊進才藝師辭世 藝文界擔憂文化傳承能否延續

榮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的北管藝師莊進才。(圖∕林茂賢提供)

莊進才藝師的一生見證台灣北管戲曲由繁華到衰落的歷程,從「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的風行盛況,到成為碩果僅存的職業北管劇團,在短暫的三、四十年期間,往昔台灣民間最受歡迎的北管戲曲竟倏然消逝風華褪盡。即使時代變遷時不我予,但他對北管戲曲的堅持始終如一,未曾放棄。


▲今年大甲媽進香前夕,漢陽北管劇團在大甲鎮瀾宮演出。(圖∕林茂賢提供)

莊進才生於昭和10年(1935),父親是亂彈戲班演員,從小就在戲班成長,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他10歲開始學習北管戲曲;13歲隨父親參與新龍鳳四平戲班,擔任「旗軍仔」(跑龍套);16歲加入勝園樂亂彈班,擔任後場頭手鼓樂師,同時也在羅東福藝社子弟社團學習北管音樂,奠定北管戲曲深厚的基礎。退伍之後,莊進才回到亂彈戲班,從此一生一世都以北管戲曲為業。


▲漢陽北管劇團前場演員在傳藝宜蘭園區文昌祠廟埕的演出。(圖∕陳木隆攝)

隨著時代變遷,歌仔戲崛起、電視普及,北管戲曲逐漸式微,1974年莊進才與友人共組「東龍歌劇團」,後重組為「建龍歌劇團」。我在1985年因擔任「地方戲劇比賽」評審,認識莊進才,那一年建龍歌劇團榮獲戲劇比賽優勝獎。1986年莊進才創立「蘭陽歌劇團」,因當時陳定南縣長有意將「蘭陽」名號保留給縣立劇團,因此改名為「漢陽歌劇團」,為因應時代潮流,劇團兼演歌仔戲與北管亂彈戲,當時漢陽每年約有兩百多場演出,是宜蘭地區最活躍的劇團。

由於政府長期獨厚京劇的文化政策與電視媒體的普及化,台灣傳統戲曲都已日漸沒落,基於宜蘭乃歌仔戲發源地的使命感,游錫堃縣長在「文化立縣」的政策下,1992年創組全國第一個公立歌仔戲劇團「蘭陽戲劇團」。當時莊進才與廖瓊枝分別擔任劇團最主要之前後場師資,莊進才負責扮仙戲、亂彈戲教導,廖瓊枝則負責擔任歌仔戲訓練。


▲漢陽北管劇團在碧霞宮表演。(圖∕樊德惠攝)

1994年莊進才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得獎的殊榮也賦予他傳承北管戲曲的使命感。2002年當時台灣唯一的北管亂彈戲班台中新美園團主王金鳳藝師過世,北管亂彈戲瀕臨滅絕,為避免亂彈戲成為絕響,莊進才毅然將「漢陽歌劇團」改名為「漢陽北管劇團」,以維續北管亂彈戲曲的薪火,自此「漢陽北管劇團」成為台灣唯一的職業北管劇團,也是台灣北管亂彈戲最後的堡壘。

2009年文建會指定「漢陽北管劇團」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傳統藝術保存團體,並開始執行北管戲曲傳習計畫。傳習計畫培養許多北管戲曲的演員、樂師;2016年莊進才榮獲國家文藝獎,但這些殊榮仍無法挽回北管戲曲在現代社會中的失落,他憂心忡忡深恐台灣北管戲曲會在我們這一代失傳。莊進才晚年耗盡心思延續北管薪火,他苦撐漢陽劇團,也全力傳授北管戲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由國家級重要文化資產傳統藝術保存團體「漢陽北管劇團」培育的前後場藝生,都與莊進才老師有著習藝淵源。(圖∕陳木隆攝)

莊進才是北管戲曲全能藝師,是「八隻交椅坐透透」的傑出藝人。他精通各種樂器、曲牌、戲碼,一生投入北管戲曲的傳承。他長期教導北管戲班後進演員樂師,教導蘭陽戲劇團、北藝大傳統音樂系學生,也擔任羅東福蘭社副社長,義務傳習北管曲藝。終其一生為北管戲曲奉獻,讓北管戲曲代代流傳是他生前念茲在茲的期望。

七月十八日莊進才將告別北管舞台,揮別他的戲曲人生,正如北管戲曲的熱鬧激昂,莊進才的一生也同樣精彩絕倫。由於疫情嚴峻,喪禮取消公祭,傳統戲曲界的朋友將無法前來送他最後一程,但我深信莊老師不會在意大家有沒有參加他的告別式,他真正在意的是我們能否將北管戲曲繼續傳承下去。(本文作者∕台中教育大學教授:林茂賢)

快訊/本土確診個位數 疫苗覆蓋率達20% 8例本土、4例境外移入1例死亡

社會中心/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例本土病例(其中4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6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5日至7月15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5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桃園市及臺中市各1例;其中3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1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3419),為6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無相關活動接觸史。5月21日因其他原因就醫並採檢,採檢時無症狀,當日檢驗結果為陽性並收治住院,5月22日確診,7月15日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5日累計公布14,148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207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6.3%。

為防疫奔走基層 總統蔡英文:一起力拚疫苗接種 快速增加覆蓋率

為防疫奔走基層,總統蔡英文籲一起力拚疫苗接種。(圖∕蔡英文臉書)

記者陳映庭∕綜合報導

總統蔡英文16日下午前往新竹市立體育館視察疫苗施打情形,17日又透過臉書表示,疫苗陸續抵達後,更要一起力拚疫苗接種,快速增加覆蓋率!

總統蔡英文在新竹之行提到,這兩個禮拜以來,疫苗持續抵達,臺灣取得的疫苗已經累計超過890萬劑,行政院唐鳳政委所主導的「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已經上路,並開放18歲以上民眾進行意願登記,正式進入「全民大規模施打」階段。

她並強調,國際疫情仍然嚴峻,臺灣必須大力衝刺疫苗施打。「加速大規模施打、強化社會整體防護力」,這是臺灣當前最重要的任務。這星期以來,全國每日施打劑數都超過20萬劑;根據最新的數據,國人接種率已經超過19%。按照目前進度,7月底可以達到25%。

今天中午蔡總統再於臉書表示,疫苗陸續抵達後,更要一起力拚疫苗接種,快速增加覆蓋率!在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開放第三輪登記後,18歲以上的民眾,都可以上1922網站進行意願登記,依序等待預約、完成接種。而接種的場地、動線、流程,在縣市政府及醫護人員的積極努力下,也都已經非常順暢。

她特別提供網址請大家點開影片,「看看新竹市長林智堅和防疫新竹隊的工作成果,就知道這一切是多麼有效率!」到她的頻道看更多,也記得訂閱:https://youtu.be/SU3Vfs98jGw

蔡英文再請大家告訴大家,接種疫苗是「全民運動」,能夠保護自己,更能保護家人、保護朋友、保護社會,這是台灣集體對抗病毒最關鍵的一個策略。還沒登記的朋友,快來登記吧!

斯洛伐克將捐臺灣萬劑疫苗 牽起250年的友誼鏈結

斯洛伐克民俗舞蹈團隊在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精彩演出與展覽。(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一場新冠疫情,因為臺灣慷慨捐助世界多國口罩物資,大幅提升了國際知名度,如今亦陸續獲得善意的回應,不僅美國、日本等國捐贈大批COVID-19疫苗,繼立陶宛宣布要捐2萬劑疫苗之後,歐洲聯盟7月16日更公布斯洛伐克將捐1萬劑疫苗給臺灣,讓國人感受到萬分溫暖,更牽引出宜蘭與斯洛伐克250年前一段深刻鏈結。

宜蘭縣政府表示,每年舉辦的國際知名活動「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今年因為疫情嚴峻而停辦),都廣邀世界各地文藝團體共襄盛舉,自1999年開始邀請斯洛伐克民俗舞蹈團隊參加童玩節的演出,長期藉由文化藝術交流,建立良好的國民外交。

縣府指出,除了童玩節的文化藝術交流外,宜蘭更是臺灣與斯洛伐克連結的重要起源,早在250年前,斯洛伐克的貝紐夫斯基(Mauric Benovsky)就登陸宜蘭蘇澳附近海灣,這是臺斯雙方接觸重要起點,讓臺灣與中歐國家擦出文化上的火花。

又指出,2021年正是貝氏登臺250週年之際,斯洛伐克代表處近年來積極想要與臺灣有更深的鏈結,經過宜蘭縣政府的長期磋商後,決定開展以貝紐夫斯基為軸心的文化交流活動。

縣府表示,貝紐夫斯基(Mauric Benovsky)生於西元1746年,時屬匈牙利王國現為斯洛伐克之特納瓦省,據考證渠於西元1771年自蘇澳登陸臺灣並停留十餘日,期間並與噶瑪蘭族交流。為紀念登陸臺灣250週年,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業與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接洽規劃辦理「1771年貝紐夫斯基伯爵在宜蘭」,展期預定111年5月13日(五)-9月13日(二)。

另外,斯洛伐克特納瓦省府盼能配合貝紐夫斯基登陸臺灣250週年特展,致贈宜蘭紀念雕塑藝術品之公共藝術,放置於貝氏登陸點蘇澳附近,近日縣府與外交部積極討論後續設置事宜。未來預計設置於蘇澳鎮南方澳風帆中心,縣府萬分期待促成這件雕塑品設置,可以促進臺灣國際外交與城市交流,更提高宜蘭的國際知名度。

後山小調∕面對地震

花蓮最近地震頻繁,震央密集。(圖∕中央氣象局)

這幾天花蓮有感地震不斷,有人感到憂慮,小震,有人震習慣了,沒有放在心上,大震就令人不安了。地震,如何面對它?

前兩天花蓮的地震,居然有人網傅假消息,說花蓮大橋橋頭路面裂縫移位,暫時不要通行,這個假訊息幸好很快被公路局反駁澄清,橋頭移位裂縫早已修好二年。

地震發佈假訊息最要不得,可能更讓人心惶惶,我認為這無關言論自由層次問題,警方應依法查辦,否則,網路如此快速方便,類似假訊息將層出不窮,徒增社會混亂不安。


▲近來有感地震頻繁,找個安全地方觀賞大自然美景,可以緩解心中不安。(圖∕溫富振攝)

萬一地震震裂了建築物,不妨利用機會重建,現在政府有老舊危險建築重建條例等辦法,可能有助於建物重建更新,居住更安全。

地震心理因應最重要,很多人被震得心慌意亂,心情不安,這時候尋求安心的方法有其必要,否則可能成為心理疾病就麻煩大了。對於地震的不安,最好利用時間出外走走,找個不會有崩塌、落石的安全之境,看看美麗的藍天白雲及大海,或許欣賞自然風景是最佳心理療癒吧!

花蓮縣位在不同板塊擠壓斷層帶上,地震活動頻率很高,小震就當著生活的一部分,萬一發生大震就要特別注意安全了。(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溫富振)

UL 與新加坡的先進再製造與技術中心合力解決新的流動機會和挑戰

UL 與新加坡的先進再製造與技術中心合力解決新的流動機會和挑戰

「立即實現流動未來峰會」將於 8  11 日至 13 日以虛擬方式舉行,將協助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解決與自動駕駛、連接、電動和共享車輛相關的問題。 

伊利諾伊州諾斯布魯克2021年7月17日 /美通社/ — 全球安全科學領導者 UL 今天宣佈將於 8 月 11 日(星期三)至 9 月 13 日(星期五)(新加坡時間)主辦虛擬「立即實現流動未來峰會」 (Realizing the Future of Mobility Now Summit)。活動將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 轄下的先進再製造與技術中心 (ARTC) 合作,推動公私營合作夥伴關係,將先進的研究轉為工業應用。會議將提供與 ACES 相關的安全、保安、品質、效能、監管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見解,以及四個改變汽車行業互相依賴的大型趨勢:自主性、連接性、電氣化和共享流動性。演講嘉賓包括來自世界經濟論壇®、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行業技術聯盟® (SAE ITC)、Foretellix、Hexagon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KPMG、Stantec GenerationAV、Aurora Labs、新加坡國立大學、長城汽車及 Deepen AI 的思想領袖等講者。

全球安全科學領導者 UL 將於 8 月 11 日(星期三)至 9 月 13 日(星期五)主辦虛擬「立即實現流動未來峰會」。會議將提供與 ACES 相關的安全、保安、品質、效能、監管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見解,以及四個改變汽車行業互相依賴的大型趨勢:自主性、連接性、電氣化和共享流動性。
全球安全科學領導者 UL 將於 8 月 11 日(星期三)至 9 月 13 日(星期五)主辦虛擬「立即實現流動未來峰會」。會議將提供與 ACES 相關的安全、保安、品質、效能、監管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見解,以及四個改變汽車行業互相依賴的大型趨勢:自主性、連接性、電氣化和共享流動性。

UL 執行副總裁兼商務總監 Sajeev Jesudas 說:「推出創新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同時提供更佳的便利和安全效益,也會帶來新的安全挑戰。因此新式交通技術和安全的融合需要整體解決方案,旨在協助實現日益智能和複雜車輛系統安全可靠的操作。隨著新流動革命每日加速,現在是比以往更令人興奮或創新的時刻。在「實現新流動未來峰會」(Realizing the Future of New Mobility Summit) 中,我們期待加入 ARTC,合力強調關鍵的新流動問題,以助推動電動汽車 (AV) 技術的應用。」

「立即實現流動未來峰會」將為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提供有關自動駕駛汽車全面測試、檢查認證、培訓和評估服務的最新資訊。當中包括影響網絡安全、車載電子產品、複雜的車輛推進系統和先進的駕駛人員輔助系統 (ADAS),以及全新微型交通技術和產品等各方面。

「立即實現流動未來峰會」議程重點包括:

  • 自主性、連接性和電氣化,即運輸的未來。
    • 為什麼 ACES 的重大趨勢互相依賴? 
    • 連接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網絡安全未來
  • 為自動駕駛汽車奠定基礎。
    • 自動駕駛汽車的部署和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所面臨的挑戰 
    • 自動駕駛汽車準備程度指數 
    • 模擬和人工智能在提高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方面進行驗證和確認的作用
  • 解決自主安全挑戰。
    • 世界經濟論壇「安全駕駛計劃」(Safe Drive Initiative)
    • 評估自主安全 
    • 無人駕駛汽車安全(包括 SAE® 和其他標準活動、新加坡的技術參考 68 (TR-68)、用於評估自動駕駛產品的安全標準 UL 4600、ISO/PAS 21448、預期功能安全標準 (SOFIT) 和道路汽車功能安全標準 ISO 26262

「立即實現流動未來峰會」可免費參與,即時接受註冊

關於 UL 
UL 是全球安全科學的領導者。我們提供測試、檢查和認證 (TIC)、培訓與諮詢服務、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和基本業務分析,致力在 100 多個國家/地區為客戶提供協助,實現其安全、保安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我們對各項供應鏈產品和情報的深入了解讓我們成為面臨複雜挑戰客戶的首選合作夥伴。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UL.com

如欲了解標準開發及其他非牟利活動的資訊,請瀏覽 UL.org

傳媒聯絡人:
Steven Brewster
UL
[email protected] 
+1.847.664.8425

 

 

相關鏈接 :

http://www.ul.com

影音∕夏天正夯 宜市哈囉紅豆旎純手工冰品大受歡迎

林姓老闆介紹店裡面的食材與特色(左上),包括純手工杏仁(右上)、豆漿(左下)、山梔子粉粿(右下)等等。(圖∕樊德惠攝)

記者樊德惠∕宜蘭報導

一刀刀切著夏天冰涼涼的杏仁,一點都不馬虎,除了透心涼的杏仁,老闆娘還有個更棒的東西,那就是用山梔子做成消暑解熱的山梔子粉粿。

這些食材都是用古早傳統的做法,這間位在宜蘭市新民路115號的哈囉紅豆旎手做甜品,林姓老闆娘上午10點就開始忙碌的工作,在市中心中央停車場的鬧區,對著南來北往的客人做起生意,店裡無論是冰沙、剉冰、冰品、飲品,全都出自老闆娘的純手工,就算是季節性的愛玉、金桔檸檬、仙草凍、仙草飲等等,也都大受歡迎,即便是遇上疫情,客人仍是絡繹不絕。

店裡除了週日上午休息以外,每天從上午10點忙到晚上10點,堅持全部自己煮,不添加防腐劑,工作即便再累都覺得很有成就。老闆娘說,只要大家吃得健康,吃得開心,回味無窮,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全球華商婦女「以疫謀善智,以疫謀福慧」 《天總會亮-希望勇氣向前行》

▲(圖/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世界多國,逐漸演變成全球性災難的Covid-19,至今已持續將近19個月。當許多人受到疫情限制而「困坐愁城」時,匯聚全球華商婦女菁英的「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卻積極在「以疫謀善智,以疫謀福慧」!

防疫,沒有假期;慈善,更是刻不容緩。現任總會長陳阡蕙以「勤耕修慧,公益修福」的精神,帶領全球76個分會反思生命的核心價值,在百業民生被迫按下「暫停鍵」的窘境中,走出益世利他的人生格局。

▲(圖/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提供)

全球會員透過「挺醫護,捐物資」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並且募集747台電動床,捐贈給位於台灣北中南東部各縣市,和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島共29家醫療院所和養護單位,為有效運用社團愛心資源做了最佳的示範。

面對疫情,企業不能空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和精進成長更不能停頓。作為「學習型組織」,「世華」分會在「自律防疫,避免群聚」的原則下,善用網際網路舉辦線上講座,從分會獨立舉辦,擴大到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非洲地區聯合講座,和亞洲、大洋洲的跨區聯合講座。

▲(圖/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提供)

台灣地區獨立發起的線上講座,於7月16日舉辦。這場由第一副總會長莊住維發起,副總會長徐孟榆協辦的《世華論壇》,邀請到「饗賓餐旅集團」總經理陳毅航,以「天總會亮-希望勇氣向前行」為題,分享集團品牌塑造與經營的創新與優勢,更以「台灣最強大的力量在全體台灣人」期勉大家「克服任何逆境,變得更強大,航向更美好的未來!」

講座吸引了650位台灣地區的會員參加,海外地區也有150位會員跨區參與,超過800人的規模,堪稱「世華」線上講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充分顯示華商婦女「求知若飢,虛懷若愚」的謙沖之心,從而為「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激發新思維、創建另類的經營邏輯。

▲(圖/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提供)

全球華商婦女「以疫謀善智,以疫謀福慧」,在海內外受到高度關注,更將發揮廣大的影響力。面對疫情,陳阡蕙總會長勉勵大家:「長夜黑盡,黎明曙光就會出現,只要懷抱希望和勇氣,天總會亮!」

國旅微解封奧丁丁分析國旅市場三大現況 民眾旅程規劃早鳥型態顯著提升

▲花蓮賞鯨行程~國旅微解封,旅遊業者奧丁丁旗下旅宿訂單成長1.5倍、體驗行程詢問度提升四成。(圖/奧丁丁提供)

旅遊中心/台北報導

奧丁丁體驗攜業者推小團行程 詢問度增四成 首波推賞鯨、攀岩、ATV沙灘車

隨著國旅於7月13日正式微解封,開放旅遊業者於中央及地方相關規範下可辦理九人以下旅行團,觀光局亦鼓勵業者發揮創意包裝旅遊行程,在防疫安全前提下,提供民眾安心玩樂。自本土疫情爆發迄今兩個月,民眾長時間居家工作與防疫,今迎接國旅微解封,不少民眾紛紛詢問相關行程,有意出外透氣,深耕旅遊產業多年的奧丁丁集團觀察近期數據,分享國旅市場三大現況:

【現況一】國旅微解封,國旅市場微升溫

五月中旬本土疫情爆發,全台人心惶惶,旅遊產業湧現大量退單潮,奧丁丁資料科學總監王美淑表示:「根據數據統計,自本土疫情爆發,全台旅宿訂單退單量逾八成,眾多業者訂單歸零,市場慘澹,自7/8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微解封,旗下合作旅宿訂單微幅提升,相較於疫情嚴重爆發的五六月,7/8過後單日總訂單量成長1.5倍,且旅宿訂單多以民宿為主。」奧丁丁行銷經理林言任補充,微解封過後,旅遊行程詢問度提升四成,民眾紛紛洽詢出團方案及周邊防疫措施,然而多數民眾仍持觀望態度,更有不少旅宿業者維持自主停業,表示待疫苗施打普及後方考慮營運。

【現況二】本土疫情爆發,民眾旅程規劃早鳥型態顯著提升

COVID-19疫情改變國人多年旅遊型態,往年國旅約六成五民眾皆於出遊日前14天內著手規劃訂房與旅程,呈晚鳥型態,較為隨興。然而,自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疫情封境,全民聚焦國旅,國人旅遊習性轉變為提前30天前安排旅程,逐漸轉變為早鳥型態。奧丁丁資料科學總監王美淑表示:「今年自五月中旬本土疫情爆發至今,根據統計顯示,民眾出遊規劃大幅提前至兩個月前,早鳥型態顯著提升,顯見民眾對出遊的渴望,亦可預見疫情平復後國旅市場的回溫。」

【現況三】第三季旅遊熱點TOP5臨山海,自然系旅程夯

根據奧丁丁資料科學部最新統計顯示,國旅第三季旅遊熱點縣市TOP5為:屏東、花蓮、南投、宜蘭、台東,皆為遠離都市人群,親近山海之縣市。奧丁丁行銷經理林言任表示:「自國旅微解封,諮詢民眾逾四成指名詢問山林古道、百岳等行程,親子行程也相當熱門,詢問度約兩成,不少父母規劃帶孩童前往東部賞鯨,遠離人群。」他補充,截至目前為止,奧丁丁體驗訂單逾六成皆為登山健行相關行程,儘管因應政府規範,目前山屋關閉,眾多山林、步道、森林遊樂區未開放,「民眾仍展現高度意願,願意等待後續開放再前往。」

▲花蓮錐麓古道~自然系旅程夯,奧丁丁體驗訂單逾六成皆為登山健行相關行程。(圖/奧丁丁提供)

奧丁丁體驗攜業者推小團旅程  首波主打賞鯨、攀岩、ATV沙灘車

7月13日國旅正式微解封,開放九人以下旅行小團,奧丁丁因應政府政策,與旗下業者合作,鎖定戶外行程安全性,首波主打賞鯨、攀岩、ATV沙灘車等系列行程,奧丁丁行銷經理林言任表示:「儘管微解封,但疫情尚未落幕,我們希望推出的行程都能讓民眾安心出遊,因此特別與業者再三確認周邊防疫措施,如:全程實名制、設施清消規劃等,賞鯨船更甚至全面降載,確保民眾之間可保持適度距離,符合政府規範。自宣布微解封至今,小團相關行程詢問度提升四成。」

於花蓮經營ATV沙灘車的《相信團隊工作室》老闆劉書緯表示:「自本土疫情爆發至今,配合政府三級緊戒,教練團全為待業狀態,在微解封狀態下,我們因應政策推出非沙灘路線的內陸沙灘車行程,配合防疫措施營運。」他表示,為確保旅客安心體驗,活動期間,每位教練僅負責同組報名旅客,全員全程配戴口罩,且旅客規劃分流,彼此完全不會接觸,並於每趟行程後,全面消毒相關器材設施,他提到:「我們因應政策調整體驗路線與營運細節,希望多少能增加一些收入,讓教練們得以為以維持生計,花蓮最盛行的產業就是觀光業,一年旺季就靠夏天,然而戶外教練基本上都領不到補助,大家生活都非常不容易,期待疫情能逐漸好轉,讓更多人能回歸穩定生活。」

奧丁丁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王俊凱表示,每年六至九月為國旅業者主要收入來源,今年適逢本土疫情,重創產業,業者苦不堪言,「尤其是在這關鍵暑假旺季,業者們賺不到錢,營運困難,希望政府能及時加以協助。」此外,他提醒,多數民眾至今尚未施打疫苗,若選擇短暫出遊務必小心,須全程配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被問及下半年旅遊趨勢,王俊凱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尚未明朗,下半年出國所付出的時間成本相對高昂,因涉及居家檢疫隔離,待國內疫苗施打普及、疫情平復,國旅具極大潛力復甦。」他向業者喊話:「想辦法一起撐下去,市場將逐步解封。」

【附錄】奧丁丁體驗-小團旅程推薦

【花蓮】賞鯨生態之旅 與鯨豚親密接觸

每年3-10月是最適合賞鯨的季節,跟著花蓮在地賞鯨探險家一起出發,欣賞海豚與鯨魚的身影,一窺太魯閣峽谷與清水斷崖的壯麗奇景,從海上體驗台灣之美,全程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專業解說員負責解說,並搜尋鯨豚身影,體驗人與海洋之間的連結。

防疫期間,入場前全員測量額溫,雙手酒精消毒方可入館,並實名登記。出航前行前解說,會場撤除室內椅,確保民眾間寬敞間距,並改採直播方式進行。每趟航程後,解說教室與船艙內外空間,進行全面清消。此外,配合政府規範,每船承載人數降載至六成,確保旅人安心出遊。

奧丁丁體驗優惠價
孩童價(3-12歲)  $700元
成人價  $900元

【花蓮】海洋雙套票-花蓮賞鯨船 X 遠雄海洋公園

近期詢問度極高的海洋雙套票,行程結合花蓮賞鯨船與遠雄海洋公園,讓父母陪同孩子寓教於樂,於旅途過程進行生態教育,不僅能近距離欣賞鯨豚在海面躍動的身影,沿途更能眺望七星潭灣、清水斷崖等東海岸壯麗景緻。此外,遠雄海洋樂園為台灣第一座最大且具國際水準的海洋休閒樂園,內有八大主題樂園、三大場館、五大主題表演,並設有多項互動體驗,讓旅人歡樂之餘,進一步學習如何珍惜海洋資源與愛護海洋動物,充分領略海洋生態魅力。配合微解封政策,行程採實名登記,全員全程配戴口罩、測量體溫、入場酒精消毒,館內禁止飲食,各航班於航程結束後全面清消,樂園各場館每日全面清消。

奧丁丁體驗優惠價
6-12歲  $1190元
12歲以上  $1490元


▲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行程採實名登記,全員全程配戴口罩,登船前測量體溫、酒精消毒。(圖為鯨世界賞鯨船)

【台北】北投大砲岩攀岩 俯瞰硫磺谷

大砲岩又稱「天狗岩」、「鷹岩」,為安山岩及軟質砂岩形成的天然岩場,亦為攀岩愛好者聖地,岩頂視野極佳,可俯瞰硫磺谷,與中正山相望,遠眺大屯南峰、七星山等山岳,將陽明山國家公園美景盡收眼底,堪稱攀岩好手不可錯過的好點。全程將由教練帶領並配戴齊全裝備,新手也能放心體驗,安全保障百分百。過程一步步攀岩向上,挑戰耐力與極限,體驗居高臨下的刺激與樂趣。

防疫期間,行前將確認帶隊教練、活動團員參加前無咳嗽、發燒等症狀,且活動前兩周內無國外旅遊史、同居家人無防疫隔離等周邊情況。所有裝備皆以流動清水清洗,並噴灑酒精充分消毒。活動集合過程,實名登記,全員體溫量測,攀岩活動自集合至結束解散,全員全程配戴口罩。

奧丁丁體驗優惠價
$1500元(行程總長3小時)

【花蓮】天空之鏡ATV沙灘車

一般民眾所知的沙灘車,原名為全地形越野車(All Terrain Vehicle),不只是海灘,更可行駛於各種地形,相當有趣。若想在花蓮來點不同體驗,特別推薦騎乘沙灘車,前往花蓮嶺頂新興秘境-半島秘境,拍攝時下最夯的天空之鏡網紅照,同時盡情於各種地形行駛,留下滿滿的回憶與美照。

防疫期間,配合政府政策,行程路線調整為不下海灘,全員全程配戴口罩,拍照期間亦須配戴。活動期間,採實名登記、體溫量測,每位教練一次最多帶領八位旅人,各團旅客分流,彼此零接觸,每趟行程後,更以酒精全面清消相關設施。

奧丁丁體驗優惠價
$1200元(行程總長1.5小時)

【宜蘭】南澳那山那谷ATV沙灘車

位於宜蘭南澳的那山那谷休閒農場,位於環山之中,場地遼闊,風景怡人,搭配近年正夯的全地形越野車(沙灘車),提供民眾熱血奔馳於溪谷、叢林之間,享受穿越不同地形的樂趣,無論是三五好友或親子出遊都非常適合,沿途更可拍攝廣闊山景並留下各式美照。那山那谷自7/13解除自主性休園,採條件式開園,全程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相關規範-實名制、酒精消毒、全員全程配戴口罩。

奧丁丁體驗優惠價
$1200元(行程總長1.5小時)

【備註】疫情期間,上述行程將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各縣市政府最新政策,進行動態調整,後續如有變動,敬請以奧丁丁體驗官網最新發布資訊為主。

企業助防疫 飛速實業捐口罩護幼童

飛速實業捐口罩護幼童。(圖∕陳木隆攝)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新冠疫情持續嚴峻,危機不知何日方休!飛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美生,透過友人捐贈大批「兒童平面防護性口罩」給宜蘭家扶中心和縣內一些公立幼兒園,已完成捐贈及準備捐出的口罩共40,000片,包括16日捐給五結鄉立幼兒園的7,500片。

五結鄉立幼兒園小朋友共約660人,是全縣最多幼生的幼兒教育園地。獲贈這批兒童平面防護性口罩,等於每人10片還有剩餘。鄉長沈德茂、鄉民代表會主席廖啟賢、縣議員簡松樹都出席上午的捐贈儀式,向飛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美生表達誠摯的感謝之意。

鄧美生的友人指出,大人的口罩比較好購買,但要一直添購兒童口罩對家長而言,是比較具有挑戰性的,所以鄧老闆就準備大量兒童口罩送給需要的小朋友,希望對幼童們開學後的防疫能夠有所幫助。

沈德茂表示,疫情嚴峻衝擊百業,各行各業收入壓力都非常的大,飛速實業有限公司還願意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購買大批口罩來捐給鄉立幼兒園的小朋友,實在非常的感恩,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廠商看得到,也能為防疫奉獻心力,讓疫情早日過去,希望飛速實業生意愈來旺。他並頒發感謝狀,以表謝忱。

廖啟賢說,飛速實業鄧董事長透過友人和議員簡松樹接洽捐贈這批兒童口罩,讓幼兒園小朋友防疫更安全,特別感謝鄧董,祝他事業鴻圖大展,非常謝謝他對五結幼童的照顧。

簡松樹則說,疫情當前,防疫物資不可缺少,五結鄉立幼兒園是十二鄉鎮市最大的公立幼兒園,孩子最多,所需防疫物資也多,感謝鄧董事長的熱心幫忙,讓幼兒園開學後的防疫,能更加落實。

花蓮新冠疫苗施打覆蓋率非六都冠軍  徐榛蔚感謝鄉親配合

縣長徐榛蔚聲稱,花蓮新冠疫苗施打覆蓋率為本島非六都冠軍。(圖∕縣政府提供)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縣今(16)日持續維持兩個星期零確診,縣長徐榛蔚強調,花蓮新冠疫苗覆蓋率為本島非六都冠軍,感謝鄉親配合疫苗施打提升覆蓋率,並呼籲鄉親盡速上1922進行第三輪疫苗意願登記,共同守護彼此健康。▲花蓮縣長徐榛蔚(左二)偕同祕書長張逸華(左一)、衛生局長朱家祥(右二)、氣象站主任譚廉(右一)召開防疫記者會。(圖/縣政府提供)

徐榛蔚今天下午偕同祕書長張逸華、衛生局長朱家祥、花蓮縣氣象站主任譚廉召開防疫例行性記者會,徐榛蔚說明,依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花蓮縣總人口數32萬3,252人,累計接種人次6萬8,040人,新冠疫苗施打覆蓋率至7月15日上午10時是 21.1%,為非六都第一名。而截至今(16)日下午1時止,花蓮縣新冠疫苗覆蓋率包含AZ疫苗3萬4,424(人數)、默德納疫苗3萬6,747(人數),合計7萬1,171(人數),花蓮縣覆蓋率為22%,高於全國平均18.5%。▲花蓮縣政府祕書長張逸華嚴正抗議,有心人士抹黑花蓮縣政府疫苗施打及覆蓋率吊車尾。(圖/縣政府提供)

花蓮縣新冠疫苗7月19日開放以下場所預約接種,並透過電話預約至疫苗用完為止,請鄉親撥打10家醫院及13鄉鎮市衛生所電話,其中AZ疫苗擬接種對象為第5-2類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第5-3類矯正機關、文健站、原家中心及賽普站,接種場所為13鄉鎮市衛生所;已完成第一劑接種,7月31日前符合可接種第二劑對象者,接種場所為旅遊醫學門診(慈濟、部花)。

莫德納疫苗7月19日開放接種對象為疫情指揮中心公告,7月31日前符合可接種第二劑對象者:第一類對象、孕婦;以及第七類維護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專案對象、實習生、第六及第八類對象、1922預約平台,屆時請符合資格者到指定場所施打疫苗。

朱家祥說明,今日為1922政務委員唐鳳系統第一天接種,目前各醫療院所接種順暢,由於1922第三輪意願登記延長至7月19日中午12時結算,呼籲尚未預約的鄉親盡速上網接種疫苗,只要意願登記愈多,中央配發疫苗數量將會增加,可有效提升花蓮覆蓋率。

另,縣政府鄭重指出,依衛福部疾病管制署7/14的統計資料,花蓮縣疫苗施打及涵蓋率,是台灣本島非六都第一名!針對民進黨黨工假扮民間人士,引用特定媒體疫苗庫存數據,抹黑花蓮縣政府疫苗施打及覆蓋率吊車尾一事,提出嚴正抗議,除要求立即更正、道歉外,更希望批評者提出正確統計數據,不要混淆視聽,同時呼籲國人齊心防疫,中央更應正視疫苗不足事宜,唯有購買充足國際認可優良的疫苗,及時化解民眾疑慮,鼓勵民眾出來接種疫苗,才是戰勝疫情的正確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