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頁面 4176

智慧漁電共生 綠能加持產量翻倍

▲見證智慧漁電共生 綠能加持產量翻倍。(圖/能源局提供)

記者陳愛金 / 台北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6日率領相關單位參訪由雲豹能源與台鹽綠能於2020年聯手共同於台南北門區三寮灣打造「智慧漁電共生溫室大棚及養殖數位分身示範基地」,希望透過實地參訪示範案場,加速推動漁電共生政策,促進光電設置發展並達成能源轉型之重任,也盼透過示範案場的成功案例,協助養殖產業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

沈榮津表示,政府秉持著「漁業為本、綠能加值」之精神,以結合並維持農業經營為原則,推動太陽光電及協助導入智慧養殖技術,並透過訂定相關規範保障原有承租農漁民的權益,中央也將持續了解當地漁民心聲及期望,跨部會合作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漁電共生。

能源轉型在世界各國正風起雲湧,我國也於日前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透過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提升國家與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其中又以太陽光電為我國能源轉型推動主軸。光電發展在屋頂型持續建置,在地面型光電則是以土地複合利用為主軸,優先推動具社會共識及無環境生態爭議場域,並規劃漁電共生4.4GW為推動目標。

政府主動劃設漁電共生專區,主要由農委會盤點無生態疑慮漁塭、經濟部完成環社檢核、內政部完成海管審查及台電布建饋線。將以兼顧養殖、生態、光電的理念,作為充分表現政府以漁業為本,並兼顧綠能發電的良好典範。在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已經公告12,533公頃漁電共生專區。

本次智慧漁電共生示範案場係由雲豹能源、臺鹽綠能串聯資策會等多家業者共同投入,並以室內養殖設施形式來量身打造,整體養殖場面積約390坪,屋頂架設太陽光電系統共179.8kW,目前年發電量可達28萬6,705度,發電量表現優於原先預估值,預計20年可發電約430萬度,約可減碳218.5噸。根據農委會水試所試驗成果指出,室內養殖在導入自動化設施之後,與戶外傳統養殖相比,平均漁獲量約可達4倍以上。可見光電讓養殖再加值,漁電共生真正實現了「漁幫電、電幫漁」的經濟效益。

經濟部最後強調,漁電共生為當前政府綠能政策最主要的推行重點,政府除了已完成上述的專區劃設公告,並主動建立行政程序標準化、定期辦理教育訓練、召開工作小組及聯審會議及提供「農業綠能設置貸款」,積極輔導業者完成行政程序,全力引導業者加速開發。藉由企業全力支持發展漁電共生,養殖業結合綠能齊頭並進,利用智慧養殖技術,促進養殖產業再升級,為漁民帶來穩定收入,帶動地方繁榮及就業,將可翻轉傳統漁村經濟,並有助達成能源轉型。

藏身都市中的森林覓徑「中和自強公園」

▲自強公園位於人口密集都會區,充滿綠意的環境讓民眾可以親近自然放鬆身心。(圖/新北市景觀處提供)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現代都會生活節奏緊湊,在工作與生活品質皆追求進步的競爭壓力下,城市中的公園儼然成為繁忙城市裡使人放慢腳步的舒壓綠洲,而自強公園藏身於高人口密度的新北市中和區,為一座綠色的迷你山丘,矗立在灰色的都市叢林中。

自強公園城市覓徑於110年3月完工,占地1.65公頃,因公園位置坐落於饅頭山,故又稱有員山、圓山及圓墩仔等名稱,迄今已提供給眾多市民朋友們兒童遊戲、銀髮交誼、林蔭休憩、步道休閒、親近自然、古蹟參觀以及山林體驗等多面向的服務,其中,又以設置多元登山路線,為自強公園不同於一般公園之處,目前依照使用者挑戰強度,區分3種路線等級,按強度高至低為「輕爬山路線」約600公尺、「微健行路線」約500公尺以及「逍遙遊路線」約520公尺,全部走完大約需40-50分鐘,每條路線難易度皆不同,非常適合給各年齡層的大小朋友使用,而一旁設置具挑戰性的攀爬網、登山樁、木頭遊戲場,更創造公園價值加乘的效果,帶給民眾更具冒險性的微登山體驗。

▲自強公園登山路線的設置。(圖/新北市景觀處提供)

穿越都市叢林,走進自強公園,彷若柳暗花明又一村,親近與感受森林覓徑所營造的山林氛圍,在自然美景中遠離塵囂與繁雜,新北市公園在景觀處推動全齡、共融的理念下,呈現更豐富多樣的面貌。

▲登山樁提供「輕爬山」的公園服務。(圖/新北市景觀處提供)

新北市景觀處表示,在漫步林間同時,請大家維持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健康,平時也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有時間不妨到新北市的城市覓徑中走走,舒緩壓力,提升整體身心健康與幸福感受。

▲具挑戰性的攀爬網創造更多元的公園體驗。(圖/新北市景觀處提供)

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

▲ 國宅組 母親節揪感心。(圖/國宅組提供提供)

記者陳愛金 / 台北報導

營建署表示,行政院111年3月31日宣布的「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相關規定預計在6月公告,7、8月開放線上申請。本次為鼓勵婚育,針對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將提高補貼金額1.4倍起,每生1個多0.2倍,懷孕中的胎兒也可計入未成年子女數,提醒懷孕民眾申請時需主動檢附媽媽手冊,以便審查人員確認補貼金額。政府用實際行動來減輕育兒家庭的租屋負擔,讓年輕人能安心成家與養育子女。

營建署指出,本專案將租金補貼戶數從目前12萬戶,提升至50萬戶,並對初入社會單身青年、新婚夫妻、育兒與社會經濟弱勢家庭的補貼金額給予至少1.2倍至1.8倍加碼,總經費也從目前每年57億元增加至300億元,將可有效減輕租屋民眾生活負擔。

減輕媽咪負擔,給予生育家庭支持  加碼補助無上限

    此外,對於育有未成年子女(含胎兒)家庭也具體提高補貼金額,育有1人提高至補貼金額1.4倍、2人提高至1.6倍、3人提高至1.8倍,每生1個多0.2倍,育兒加碼無上限!讓政府成為育有子女或準備生育的家庭的靠山,租屋生活也能更安心。另租金補貼金額按照地區、家庭成員人數、是否具弱勢身分等,區分為2,000元至8,000元不等。

營建署進一步以新北市市區租屋族為例,原先育有1名未成年子女的1家3口家庭,若沒有弱勢身分,補貼金額每月最高4,000元,若銜接「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預定自10月起可領取新制租金補貼金額每月最高5,600元(4,000元乘以1.4倍)。假設現在懷有第2胎,申請時檢附媽媽手冊,到時候補貼金額可再提高至每月最高6,400元(4,000元乘以1.6倍),減輕媽咪及家庭的租屋負擔!

6月公告相關規定、7月開放受理,敬請持續關注!

營建署最後表示,「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前置作業正在規劃中,預計在111年6月公布相關規定, 111年7月1日至111年8月31日開放受理,申請網站會另行公布,敬請有租屋需求的民眾持續關注!

聽障奧運桌球男團「銀」恨 射擊小將初秀得銅

▲射擊選手許明睿為我國再拿下一面銅牌,射擊隊目前斬獲一銀一銅。(圖/體育署提供)

記者陳愛金 / 台北報導

我國參加第24屆夏季達福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團在(7)日(巴西時間5月6日)再傳捷報。桌球隊在男子團體賽金牌戰遭遇強敵烏克蘭,兩隊戰至決勝第五點,終場收下一面銀牌,而射擊隊小將許明睿勇闖決賽,用銅牌為首次參賽留下美好紀念,蔡英文總統得知消息後亦轉達恭賀之意。

昨日為我代表團摘下一面銀牌的射擊隊,今日在男子10公尺空氣手槍由生涯首次參賽的年輕小將許明睿為我國再拿下一面銅牌,射擊隊目前斬獲一銀一銅,後續出賽仍有累積獎牌的機會。

我國桌球代表隊由上屆賽會的原班人馬組成,在大會團體賽分組預賽四連勝後以分組第一的姿態晉級四強準決賽。四強戰面對哈薩克,我國男團以3:0告捷,取得與歐陸強敵烏克蘭一爭金牌的門票。

▲桌球代表隊於男子團體賽金牌戰奪下銀牌佳績。(圖/體育署提供)

金牌戰面對大會第二種子的烏克蘭,我國第一男單楊榮宗迅速以3:0拿下第一點,隨後上陣的王顗翔及郭岳東分別以1:3、0:3敗陣,此時我國以1:2落後。關鍵第四點,我國第一男單楊榮宗再度披掛上陣,對決烏克蘭第一好手,在0:2落後的局面下連趕三局,反以3:2拿下第四點。決勝第五點,我國選手王顗翔面對烏克蘭選手雖一路緊咬,但終場以0:3惜敗,我國男團以總局數2:3不敵烏克蘭,收下我國代表團本屆賽會第二面銀牌。

射擊場上,我國本屆賽會最年輕參賽選手許明睿,初戰男子10公尺空氣手槍,在國內其實早已歷經全中運及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的賽事洗禮,首次挑戰聽奧國際賽場,表現令人驚艷,預賽結束以557分排名第七晉級決賽。

決賽開始後,許明睿膽大心細、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充分展現,在決賽中一度占據銀牌的位置,最後是以212.8分的成績拿下銅牌,同時也是射擊隊的第二面獎牌。

中華隊在昨日(巴西時間5月7日)的賽程也將兵分多路出賽,除羽球、網球、籃球代表隊持續賽程外,田徑代表隊賽事也將登場,目前代表團累積獲得2銀3銅,中華健兒們將持續奮戰,也請國人持續為我們加油。

停課新標準今(8)日放寬上路 新政策一次看

▲教育部宣布自5/8日起,將以「確診個案」為核心,調整校園防疫措施。(圖/教育部)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疫情不斷升溫,教育部宣布為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措施,自111年5月8日起,取消原「全校1/3或10班以上班級有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得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規定,將以「確診個案」為核心,調整校園防疫措施,但學校仍可考量運作量能,因應調整學校授課方式。

▲國小及幼兒園確診個案若確診前2日內曾到校上課,所屬班級同學與老師全班停課3天。(圖/教育部)

一、國小及幼兒園

考量疫苗施打尚未普及,確診個案如「確診前2日內」曾到校上課,其所屬班級之同學與導師(國小以下同班同學),全班暫停實體課程3天,並由學校提供1人1劑快篩試劑。另招收國小以下學童之安親班與課後照顧中心比照辦理,但其學生所需之快篩試劑由學校發放,不重複提供。

▲國中及高中確診個案若確診前2日內曾到校上課,所屬班級座位九宮格同學停止到校3天。(圖/教育部)

二、國中及高中

取消全班性暫停實體課程方式,與確診個案同班同學不須居家隔離,以該確診個案如「確診前2日內」曾到校上課,確診學生所屬班級之座位「九宮格」同學,實施3天「防疫假」停止到校,並由學校提供1人1劑快篩試劑。另招收國中及高中學生之補習班比照辦理,但其學生所需之快篩試劑由學校發放,不重複提供。

三、大專階段

取消全校性暫停實體課程方式。學校可授權「授課教師」於上課班級出現確診或居隔學生而須返家進行居家照護或居家隔離時,考量目前已近學期末,為避免學生往返奔波,得經與學生討論後,依專科以上學校遠距教學實施辦法規定,實施遠距教學至本(110學年度第2學期)學期末,應確保學生學習成效。

▲各校課程、社團及活動,與確診個案前2日內有摘下口罩共同活動15分鐘以上,師生與教練停止到校3天。(圖/教育部)

四、各級學校課程、社團及活動

各級學校課程、社團及活動之人員,與確診個案於「確診前2日內」有摘下口罩共同活動15分鐘以上,該類人員(教師、學生、教練等)實施3天「防疫假」停止到校,並由學校提供1人1劑快篩試劑。

▲各校住宿學生,同寢室室友比照同住親友,需居家隔離。(圖/教育部)

五、大專校院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住宿學生

同寢室室友比照「同住親友」,需居家隔離,由學校配合指揮中心規定發放3劑快篩試劑。若校內外住宿生確診或居隔,由教育部補助學校積極協助返家或在租屋處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為原則。如有困難情形,須於學校宿舍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者,學校以擴充隔離宿舍或於集中檢疫所安置隔離者。一般宿舍受調度為隔離宿舍,則協調調度校外旅館安置無須隔離學生。

另學校如因學生確診或居隔人數短期內急遽增加,以致於宿舍量能難以承載而無法兼顧其他學生住宿生活需求,得針對實體課程進行授課方式調整,再視宿舍量能調整情形,適時恢復實體課程。

▲相關請假說明。(圖/教育部)

六、相關假別說明

1.各教育階段別學生:如因確診、居家隔離、實施防疫假,無法到校,不列入出缺勤紀錄。
2.教職員工:如確診則請「公假」;如因同住親友確診而需居家隔離,請「防疫隔離假」。
3.家長:學生暫停實體課程及請防疫假期間,家長如需照顧學生,得申請防疫照顧假。

▲國中教育會考相關說明。(圖/教育部)

教育部補充說明,針對111年5月21日、22日舉辦國中教育會考,採確診者參加補考方式辦理,另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者依類型分別至不同類型的隔離試場(第二類備用試場)應試,自主健康管理者則至一般考場應試,一般試場與第二類備用試場動線各自獨立規劃。考生交通方式則以「放寬COVID-19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之就醫」之「非緊急就醫/採檢」辦理。教育部將以最嚴謹防疫規格,兼顧考生的健康與受考權益辦理。

新冠疫情直直燒 綠博5/8閉幕採直播

因應疫情,2022宜蘭綠博採直播方式辦理,圖為盛大開幕的情形。(圖∕陳木隆攝)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國內新冠疫情直直燒,本土確診案例急速攀升!2022宜蘭綠色博覽會夢幻島嶼閉幕式,將於8日透過Fb粉絲專頁直播,讓更多民眾觀賞,以降低人潮群聚感染的風險。

今年綠博閉幕式,訂於8日(星期日)上午10點,在冬山河生態綠舟烏龜怪方蟹水岸舞台舉行。主辦單位表示,為減少群聚感染,未邀請長官、貴賓出席,改以線上直播形式辦理。

閉幕式邀請藝術家林秀蘋、聲納合唱團蘇千惠、泰雅族不滅樂團、音樂家央金拉姆、汶凬舞集、行樂愛樂交響樂團與資深音樂人謝文德,融合視覺與表演藝術,跨越語言文化藩籬,共同譜出「向人類與大地母親致敬」的精彩演出。

2022宜蘭綠色博覽會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ilangreenexpo/

雲林歷史建築修復屢獲肯定!北港舊登記所、古坑東和陳宅 勇奪2022建築園冶獎

▲雲林北港舊登記所、古坑東和陳宅 勇奪2022 建築園冶獎。(圖/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

記者楊青琪/雲林報導

雲林縣積極保存再利用歷史建築,從2011年起參選建築園冶獎至今,共累積13件歷史建築工程獲獎,其中完工於2021年的2件歷史建築修復工程作品:「雲林縣北港舊登記所修復再利用工程」及「雲林縣歷史建築古坑東和陳宅修復再利用工程」,經專業委員現地評審後,公告榮獲2022建築園冶獎公共建築景觀類獎項,給予極大鼓勵及肯定。


▲雲林北港舊登記所、古坑東和陳宅 勇奪2022 建築園冶獎。(圖/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

由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主辦的建築園冶獎,創辦於1995年,是台灣建築獎項的榮譽指標,不論公、私部門都積極參加。本縣2022年共計12件作品獲獎,包括公共建築景觀類4件、校園建築景觀類1件、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7件,成果斐然。

「公共建築景觀類」除歷史建築北港舊登記所、古坑東和陳宅修復再利用工程,尚有水林鄉蕃薯社區環境綠美化改善工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北港文化生活園區亮點發展計畫(本府城鄉發展處)獲獎。此外,由建國國中執行的建國國中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榮獲「校園建築景觀類」獎項。


▲歷史建築北港舊登記所。(圖/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


▲歷史建築北港舊登記所。(圖/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

本次另有7件作品榮獲「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肯定: 1957時光森林(雲林縣莿桐鄉埔尾社區發展協會)、大埔社區生態園區-兩個太陽的濕地(雲林縣古坑鄉大埔社區發展協會)、狀元咖啡園(雲林縣水林鄉蕃薯社區發展協會)、流金歲月公園(雲林縣大埤鄉尚義社區發展協會)、雲林縣口湖鄉椬梧人文景觀再造計畫(雲林縣政府城鄉發展處)、福鹿公園(雲林縣西螺鎮鹿場社區發展協會)、劉家祖厝(雲林縣大埤鄉西鎮社區發展協會)。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擁有豐富文化生態及社區資源,近年更積極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活化再利用,本次共榮獲12座大獎,可見評審對於雲林建築美學及有形文化資產的再利用肯定,透過獎項拔擢,喚起民眾及社會對幸福雲林的超有感體驗。

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文化資產是城市的符號也是歷史的見證,蘊含厚實的文化意義,更是城市不斷推進的原動力。透過每個歷史場域的發掘及活化,持續積累雲林的文化量能,而每次的獲獎肯定,除彰顯雲林翻轉後的文化姿態,更成為雲林城市美學的珍貴基石。


▲歷史建築古坑東和陳宅。(圖/雲林縣政府文觀處提供)

新港鄉14個社區發展協會與關懷據點聯合展出樂活創作展

▲新港鄉14個社區發展協會與關懷據點聯合展出樂活創作展。(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長期陪伴社區一起成長的新港文教基金會成立將滿35周年,今年串聯新港鄉14個社區發展協會與關懷據點290位長輩的作品,即日起至7月3日在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推出「心手相連.樂活創作展」。看到老序大自畫像的作品,縣長翁章梁形容太不可思議了。他說,人生最快樂的事,就是忘記時間,畫圖畫到忘了吃飯,不知道太陽下山了,這才是最快樂的事。


▲新港鄉14個社區發展協會與關懷據點聯合展出樂活創作展。(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新港文教基金會以「維泰號行動圖書館」進入各社區,帶領長輩體驗與學習多元課程,藉由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平台串聯社區阿公阿嬤的作品,不論是個人故事、懷舊記憶、信仰寄託還是社區產業特色,都是社區照服員與長輩們一起創作的過程,這是獨一無二的成果展現,更是社區序大郎ㄟ美好記憶。

基金會在嘉義縣政府長期支持社區總體營造參與陪伴、互動過程中發現,透過藝術參與方式,能激發出更多的社區能量,基金會藉由藝術引導創作的內涵與方法,結合居民建構出最在地的文化內涵,互為表裡,相輔相成,逐步發展以新港鄉為主體的社區文化特色,深具文化公民權的核心價值。


▲社團法人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幸福扶緣-新港素園。(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新港文教基金會指出,長期參與社區的經營過程中,看到老人家走出了家門,參與關懷據點的各項活動,抽絲剝繭出具有療效的社會處方,相信新港的長輩們一定會更健康、更快樂。

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政鴻表示,基金會和扶緣協會在長年的服務過程中,發現咱耶老序大不論是務農或是退休,不論是畫畫、作童玩、手工藝品,個個都很有才華,這些作品只給家裡的人欣賞太可惜了,所以基金會搭起平台展出這些絕妙的作品,就是要讓鄉親都能看到長輩們的智慧與才藝。

這次展出的社區作品有大潭共樂社區服務據點-共樂柑仔店、大潭社區發展協會-神像環保藝術貼、北崙社區長照站-青蛙王子與花菜公主的愛情故事、全安藥局醫事C站診所站-微笑蜻蜓伴媽祖、全安藥局醫事C站西庄站-新港西庄ㄟ捕夢網、安和社區發展協會-細漢ㄟ童玩、社團法人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幸福扶緣-新港素園、板頭社區發展協會-阿嬤的異想、南港大崙站-幸福DIY手作之樹、海瀛樂活站-海瀛生命樹與芭樂回憶、埤子樂活站-大象面具的舞會盛宴與我的毛線小象、菜公社區發展協會-咬仔竹的歲月痕跡、福龍長期照顧服務發展協會-生命樹。


▲「心手相連.樂活創作展」。(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翁章梁說:「在新港的社區裡,充滿著愛的能量。」新港是一個微笑的故鄉,在基金會帶領下,老少朝向社區生命共同體而努力,打造出永續的社區支持系統,讓老序大的晚年生活更精彩、更有自信。

「心手相連.樂活創作展」展覽即日起至7月3日(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週二至週五14:00~17:00,週六、日10:00~12:00、14:00~17:00(學校團體預約參觀不在此限)。展覽地點: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新港鄉登雲路111巷2號),團體參觀導覽預約請洽新港文教基金會05-3745074。

停電後復工要求加班 應給雙倍工資

▲停電復工後加班怎麼算?嘉義縣勞青處告訴您。(圖/蔡佳坊攝)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全台無預警大停電,部分企業復電後要求勞工趕工加班,卻只加給1/3加班費合理嗎?嘉義縣政府勞工暨青年發展處6日表示,若是以天災事變事由要求勞工加班,雇主應加倍發給工資,而且必須讓勞工間隔12小時後始得上班。

勞工暨青年發展處指出,停電期間雇主要求勞工於公司待命,仍屬上班時間,如停電是企業無法預知,復電後有需緊急處理必要,如急單、搶修設備等事由,可依勞動基準法32條第4項規定將工作間延長,可不受一天12小時的限制,但應於延長工時開始後24小時內通知工會,無工會組織者,應報請當地主管機關備查。

勞青處說,以天災事變事由要求勞工延長工時的工資應加倍發給,並於事後給予適當休息,隔日上班至少有12小時間隔。舉例來說,公司因不可預知的停電,復電後要求其加班4小時,該4小時薪資加倍發給,若為月薪新台幣30000元的勞工,4小時延長工時工資即為1000元(125x2x4)。

勞青處提醒,若非屬勞動基準法「天災、事變及突發事件」的特殊加班要件,需使勞工延長工時,則應依勞基法第32條規定,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後及個別勞工同意始可實施,且1日總工時不得超過12小時,每月加班工時不得超過46小時,若違反規定,可處2萬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勞青處處長陳奕翰呼籲,無預警停電因不可歸責勞雇雙方,如有趕工加班及工資發放需求,勞雇雙方仍應妥善協商,避免不必要爭議。如有勞動法令疑慮,可洽詢05-3620123轉8018或8023 嘉義縣政府勞青處勞資關係科。

嘉義縣增189人確診 阿里山鄉快篩實名制今開賣

▲嘉義縣增189人確診。(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嘉義縣今天新增189人確診,出現症狀50人、無症狀139人、2人轉出,實際人數187人。今日解除隔離689人,目前居家隔離899人,輕症居家照護705人。全縣6-11歲幼童疫苗接種968人,無不良反應。衛生局爭取阿里山鄉衛生所列入快篩實名制服務據點,7日開賣,不少鄉民排隊購買。

縣長翁章梁表示,今天增加187人確診,年齡介於4個月-92歲,10歲以下26人,70歲以上16人。全縣6-11歲疫苗接種968人,累計10歲以下染疫幼童151人,70歲以上52人,幼童染疫人數日增,呼籲民眾趕快打疫苗,增強防護力。

▲嘉義縣103快篩通路分布區域。(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快篩實名制4/28上路,嘉義縣原有102個販售點包括101家藥局和大埔鄉衛生所,為便利阿里山鄉民眾購買,衛生局向衛福部爭取同意增加阿里山鄉衛生所為販售點,7日開賣,一早就有近百位鄉親排隊購買,未來位在樂野村原民部落的山芙蓉藥局也將加入,讓民眾購買更便利。

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除了目前的103個實名制快篩服務點,未來新港鄉全安藥局和阿里山鄉山芙蓉藥局也將加入,預計下一期提供販售服務,服務點將增加到105個,購買時攜帶健保卡/居留證,以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單號星期一、三、五,雙號星期二、四、六,週日開放全民皆可購買,呼籲民眾不要囤積,讓資源有效運用。

▲阿里山鄉快篩實名制上路,吸引鄉民排隊購買。(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衛生局提醒快篩4個使用時機,分別是確診者足跡熱點、曾前往人潮眾多的場所、曾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請民眾不要過度使用,儘速完整接種疫苗,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和注意居家環境清潔等生活防疫措施。

杜華版《海角七號》 樂團倉促成軍慶祝母親節

▲杜華版《海角七號》,樂團倉促成軍慶祝母親節。(圖/林彥斌攝)

新竹振道/記者林彥斌/新竹報導

一首十分悅耳的歌曲「感恩的心」,讓銀髮長輩們聽得陶醉,不過仔細一看,演奏的樂器甚麼都有,有西方的鋼琴、吉他,也有中式的二胡、琵琶,原來母親節將至,新竹市杜華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志工們,匆促組成一支跨界樂團,希望提前陪伴長輩們歡度母親節。

無心插柳柳成蔭,原本疫情影響不能邀請外賓演出,沒想到卻歪打正著,發現原來大家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領,簡直就跟知名的電影情節一樣。雖然樂團才成立一個禮拜,但演出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尤其是懷舊國語歌曲,讓長輩們聽到眼眶泛淚。

藉著音樂的刺激,長輩們回憶了過往的年輕歲月,這樣的活動隊長輩的健康來說,有莫大的助益,一方面改善心情、一方面也刺激聽覺,今年母親節,照顧中心的長輩們過得特別充實。

鄭宏輝推森林城市 為竹市種百萬棵樹

▲鄭宏輝推森林城市,為竹市種百萬棵樹。(圖/萬世璉攝)

新竹振道/記者萬世璉/新竹報導

宣布參選新竹市長的行政院顧問鄭宏輝,推出「森林城市」的建設願景,並喊出要為新竹市種下100萬棵樹的目標,他說新竹市的人均綠地面積僅有3.11平方公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鄭宏輝表示,公共建築、私人土地上的法定空地,透過更明確的法規,取得統計數據,並規範法定空地的綠覆率,相信能夠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綠地面積。

鄭宏輝也說,紐約市中心有一座面積高達341公頃的中央公園,我們的城市環境也要提升,要為新竹市種下100萬棵樹,讓新竹市成為宜居的綠色城市。

再獲經費補助 台電新竹處前人行空間改造

▲再獲經費補助,台電新竹處前人行空間改造。(圖/萬世璉攝)

新竹振道/記者萬世璉/新竹報導

新竹市今年再獲得內政部營建署經費補助,將在台電新竹營業處前面的人行空間進行改善,南、北雙向將近一公里的距離,將進行人行道修繕、電纜下地、設置避車等空間。

由於在中華路二段,中正路到東門街這個路段,兩側的人行步道嚴重破損、沒有友善的無障礙坡道,而且在中正路中華路、東門街等轉角處沒有實體人行道,形成人車爭道的情況。

這次工程投入3千多萬元,補足人行道斷點,改善人行鋪面、路口人行道擴大、設置公車彎、停車彎、裝卸貨車位等,讓人行和車輛都有更順暢的交通動線。

疫情急遽升溫 5/8起調整匡列原則

因應疫情急遽升溫,指揮中心調整匡列原則。(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記者楊淨嵐∕台北報導

本土新冠疫情急遽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日宣布,為強化防疫量能及韌性,經與地方政府針對居家隔離措施調整等進行交流,並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討論後,自5月8日零時起,調整密切接觸者匡列以同住親友為原則,職場及學校採自主應變;取消居家隔離者電子圍籬措施。相關內容如下:

一、密切接觸者匡列以同住親友為原則,職場及學校採自主應變,並以暴露風險高低實施防疫假、停課等措施。

二、調整居家隔離單開立原則,為保全公衛防疫量能,居家隔離單開立僅就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及大學生同住室友進行開立,惟有特殊需要者可另外申請。自實施日起,該措施新、舊案同時執行。另指揮中心已開發居家隔離通知書及確診個案隔離治療通知書之電子化作業,請各地方政府如有執行相關建議,於3日內提出。

三、確診個案隔離治療、居家照護及居家檢疫期間仍維持電子圍籬措施,但取消居家隔離者電子圍籬措施,考量Omicron病毒株特性,係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且民眾對居家隔離措施之遵守性高,另目前居家隔離人數眾多,多數隔離通知書無法立即於3 日內開立,故採3+4居家隔離者,取消電子圍籬措施。

四、請各地方政府於5月底前,依指揮中心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設置原則,以各縣市人口比完成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之設置,以落實確診者輕重症分流照護調度。

指揮中心表示,因應疫情發展,滾動式調整防疫措施,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全民於疫情期間配合政府防疫作為、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自我防疫,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確診者確實回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共同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努力。

歡慶母親節 台東縣頒獎表揚20位模範母親

台東縣政府表揚今年度模範母親,由縣長饒慶鈴(左二)親自頒獎表揚。(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記者池文中/台東報導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將至,台東縣政府遴選出來自全縣各鄉鎮的模範母親楷模代表,計有綠島鄉蘇鄭石英、台東市陳胡阿時等20名母親,7日由縣長饒慶鈴親自頒獎表揚,藉由模範母親表揚機會,感謝每位媽媽對家庭的辛苦奉獻,祝福所有媽媽們母親節快樂,也呼籲為人子女者要及時行孝、常陪伴母親。

模範母親表揚活動在享溫馨3樓國際廳舉行,縣府特別安排各模範母親由家人陪同參加,場面溫馨感人,議長吳秀華、副議長林琮翰、縣議員鄭崗山、陳銘風、黃碧妹、翁麗吟、古志成、立委劉櫂豪、台東市長張國洲、金峰鄉長蔣爭光、延平鄉長胡黃廣文、鹿野鄉長李國強、大武鄉長黃建賓、東河鄉長葉啟伸、民政處長鍾青柏等貴賓與會。

活動由舞夢砂城國際藝術舞團帶來精彩的舞蹈表演揭開序幕,接著逐一頒獎表揚今年受獎各鄉鎮市村里所選出模範母親,計有台東市陳胡阿時女士等20名,唯最高齡的綠島鄉蘇鄭石英則因天候因素未到場領獎,不過縣長及議長均頒贈每位模範母親獎狀及貼心禮券、紀念禮品,並合影拍照留念;會場播放每位模範母親的家庭照片剪輯,讓媽媽們驚喜且倍感溫馨,最後由縣長和媽媽們玩互動遊戲,再送出加值禮券,讓每位媽媽滿載而歸。

饒慶鈴表示,原本縣府研議取消模範母親表揚活動,不過,為肯定每一位母親對家庭的奉獻及感謝每一位母親的付出,與縣府同仁討論後仍照常舉辦,饒慶鈴表示,媽媽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支柱與守護者,為人子女要及時表達愛與感謝,也要多陪伴和照顧媽媽,現場的模範母親是全縣表率,每一位母親背後都有動人及感人故事,從面對困境仍堅強守護家庭,到積極投入社會服務,用行動關心地方及回饋鄉里,讓社會更溫暖美好,媽媽們的堅忍勇敢及樂觀的生活態度,堪為典範。

台東縣111年度模範母親表揚名單:綠島鄉 蘇鄭石英(88歲)、台東市 陳胡阿時(87歲)、長濱鄉 吳樹梅(84歲)、卑南鄉 張宋娘花(83歲)、池上鄉 葉善清(82歲)、台東市 林陳靜妹(79歲)、台東市 吳昭(78歲)、台東市 許金貴(77歲)、台東市 陳林淑英(73歲)、海端鄉 古榮蘭(71歲)、成功鎮 鄭林菊枝(71歲)、東河鄉 謝陳彩燕(71歲)、蘭嶼鄉 周施春蓮(70歲)、鹿野鄉 吳梅英(70歲)、關山鎮 劉荔妹(69歲)、大武鄉 趙郭金花(68歲)、達仁鄉 葉牡丹(67歲)、太麻里鄉 紀麗娟(59歲)、金峰鄉 溫孫美銀(52歲)、延平鄉 黃月香(49歲)。

台東7日新增確診261例 養護機構再傳群聚染疫案例

台東縣7日確診新增261例,養護機構再傳群聚感染事件。(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記者池文中/台東報導

台東縣7日新增261名確診者,210名為戶籍或居住地在台東、51名為外縣市醫院通報。從疫調結果初步推論,年齡介於0歲-99歲,其中有150例為居隔者確診、社區感染人數為60人,全縣目前累計居隔共5200人,1263人仍隔離中。

台東縣衛生局表示,近期陸續有2間養護機構群聚事件,第一間機構,累計共120名確診(工作人員:34名、住民:86名), 經評估該機構收治量能負荷量大,7日針對留置機構內23名80歲以上長者優先轉移至醫院收治避免高重症風險;另一機構清潔人員確診後,匡列密切接觸者PCR採檢,1名照服員及1名住民也確診,調查發現3名確診個案皆於同棟大樓工作,針對同棟大樓的108人(員工24名、住民84名)全員PCR採檢,結果尚未出爐。

台東縣政府統計,目前台東縣醫院收治COVID-19病床使用率有20.4%,(147床已收治30床),收治輕症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目前收治量為65%(120床已收治78床),居家照護的部分累計有590人,已解除113人,仍有477人仍管理中。

台東校園新增38生、5師確診,累計確診共261生、28師;在調整或新增暫停實體上課學校部分,目前台東縣計有17所國中小(含附幼、鄉鎮市利幼兒園、文理補習班及安親班) 暫停實體上課,另38所學校則為部分班級停課。

文學走讀小旅行最終場 走讀老渡頭與出海口的故事

走讀小旅行最終場,由作家吳敏顯(前)親自帶領,述說在地故事,讓參與者更深入地認識在地文史。(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江志明/宜蘭報導

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所主辦的「?頭(tshuā-thâu).綴路(tuè-lōo):第九屆宜蘭縣文化獎得獎人──吳敏顯、李榮春文學走讀小旅行」系列活動,7日在壯圍鄉東港村由得獎人吳敏顯親自「?頭」(帶頭)最終場,走訪老渡頭與三敆水,引領民眾沿著東港老渡頭走讀至宜蘭河出海口,述說關於「老渡頭」、廍後社區、榕樹下的許多鄉野文史故事。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表示,宜蘭河自大小礁溪往東流至壯圍東港,與冬山河及蘭陽溪匯流,形成臺灣少有的「三敆水」地理現象,地方曾有不少人文故事在此發生,吳敏顯過去曾參與「宜蘭河流域人文及自然資源調查計畫」,收集相關故事並撰寫成報導文學刊載發表,由他親自帶領述說這些故事,更能使參與者深入地認識在地文史。

最終場報名反應熱烈,額滿後仍有許多民眾希望能參加,活動結束時吳敏顯先生也向民眾分享其甫出版的新書「我的風火輪」散文集,內容收錄宜蘭縣文化獎的得獎理由及相關年表,笑稱本書的出版為宜蘭縣文化獎留下一份「成績單」,引發參與民眾迴響。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將於今年六月份發行「吳敏顯的文學平原」及「李榮春的頭城文學地圖」刊物供民眾免費索取,期待除了透過文學走讀小旅行的形式推廣兩年一次的宜蘭縣文化獎外,能透過實體刊物的收存而感受到宜蘭文化的深度,進而產生對宜蘭土地的認同。

母親真偉大! 溫馨五月天 宜蘭市公所表揚38位模範母親

宜蘭市公所7日表揚今年度38位模範母親。(圖/宜蘭市公所提供)

記者江志明/宜蘭報導

宜蘭市111年模範母親代表表揚,7日在市民活動中心舉行,會中表揚38位來自各里辦公處推薦的模範母親代表,市長江聰淵為受獎母親們準備了甜甜的蛋糕,讓媽媽和子女們共享相聚時間。

宜蘭市公所表示,今年代表宜蘭市接受縣府表揚的是七結里吳月美女士,國小畢業即開始工作負擔家計生活,雖因家庭經濟因素無法繼續升學,仍靠著自學、利用夜間進修及函授課程完成國、高中學歷,將人生逆境轉化成持續學習動力,一路從童工、作業員做到服裝設計師,子女在其身教下努力向學,不管在學業或是事業上都以最好的成績做為回饋;吳月美有感自身遭遇遂參與寄養家庭服務,民國103年擔任全職保母在宅托育期間,因照顧特殊需求幼兒,獲宜蘭縣政府頒發特殊保母感謝狀,自年輕到現在30多年來對社區、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不間斷,期望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做為孩子們的榜樣,用自己的一份心力帶給社會正向的回饋。

市長江聰淵表示,母親無盡的愛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今日受表揚模範母親,每位媽媽背後都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希望藉由表揚活動來彰顯母愛的無私偉大及子女應盡之孝道,一同打造溫馨祥和的社會。

宜蘭市今年受表揚的模範母親,共計有38位,分別是南津里張素琴、東門里莊吳寶珠、梅洲里張呂號菊、擺厘里蘇張玉梅、北津里林郭妙、菜園里呂姿蓉、新東里林蕭玉蝦、中興里呂許美菊、茭白里潘吳素英、成功里李阿霞、建軍里劉林蕙美、文化里廖羅桂子、建業里游李阿守、新民里蔡江秀鴻、黎明里陳杏、七張里吳秋玉、延平里林華雲、新生里蔡玉理、復興里胡曾麵、孝廉里謝沁璉、大新里游林秋梅、負郭里吳金鳳、南門里許春嬌、民權里游銀鐶、進士里賴阿招、思源里林秀鳳、小東里林麗珠、南橋里胡林美珠、慈安里蔡英玉、七結里吳月美、中山里陳王淑花、西門里吳麗華、凱旋里朱碧麗、東村里陳淑品、神農里陳宛真、北門里陳色分、泰山里練林玲、民族里陳李秀雲等38人。

2022國際蔬食文化節世貿展開!愫行者集結年輕吃素族群一同公益推廣!天下第一名素齋天素!

▲「愫行者‧愫天行者」世貿開展。(圖/業者提供)

記者 張辰卿/台北報導

由《人間福報》主辦的「2022國際蔬食文化節」於世貿一館展開!由佛光山釋星雲法師於2000年4月1日創刊,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邀請民眾吃素及為疫情祈福!

面對疫情,從愫行中找回健康

如何全民防疫全民療癒?現場公益回饋民眾來就可以免費試吃,免費隕石療癒,免費隕石祈福!超過百位發起人共同響應的公益計畫「愫行者・愫天行者」,由一群吃素的年輕人發起組成,希望在疫情時代,推動大家從運動找回人體的一股真炁,從吃素中找回靈魂的一道真光!

▲百位發起人共同響應「愫行者・愫天行者」。(圖/業者提供)

天下第一名素:齋天素由來

現場更販售由九大行星總鋪師主廚孔雀大師研發的由16種蔬果組成的「齋天素」手捲,誕生過程也十分傳奇!修佛幾十年的孔雀大師當年因先生生病而向上天發願茹素,並且推廣素食。原本就是主廚的先生因此整整延續了11年的壽命,先生過世後孔雀大師仍堅持延續初心,繼續推廣素食,而齋天素正是過世的先生從天界托夢給孔雀大師的靈感而誕生。

孔雀大師每日早上5點即帶著團隊開始製作齋天素,為的就是讓大家能夠到最新鮮、最美味的齋天素!更希望大家吃得健康的同時,了解愫食・愫心・愫行需一同並進,才能擁有均衡美好的人生!

▲現場免費服務民眾 。(圖/業者提供)

本次主辦單位《人間福報》自2005年在台北世貿舉辦第一場「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後廣受好評,連續舉辦13屆,在台灣打響名號!無上感恩主辦單位的協助,「愫行者‧愫天行者」得此善緣一同共襄盛舉!

響應世界自行車日 踩動踏板暢遊蔚藍北海岸 限量紀念杯墊帶回家

▲即日起到北海岸騎單車打卡即有機會獲得限量世界自行車日紀念杯墊。(圖/北觀處提供)

記者 呂蘋恩/新北 報導

為響應6月3日世界自行車日的到來,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下稱北觀處)於即日起至6月3日在「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專頁進行推廣活動,民眾來訪三芝、白沙灣或金山遊客中心跟世界自行車日的打卡版合影,上傳至指定貼文,並按讚分享,就能獲得世界自行車日紀念杯墊,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喲!


▲到北海岸騎單車享受山海一線的風景。(圖/北觀處提供)

台灣是國際稱羨的自行車騎乘天堂,除了有自行車環島1號線以及25條支線,還有濱海型、河岸型、田園型、環山型、山岳型、離島型共6類型的16條多元路線。而屬於濱海型的北海岸路線,以金色水岸、雙灣、灣塔、萬金自行車道串接,沿途經過淺水灣,芝蘭海上觀景平台,白沙灣,極北點富貴角燈塔,中角灣,野柳地質公園等北海岸知名景點,沿著台2線一路與大海並肩而行,不論是自然地景、生態旅遊或水域遊憩應有盡有,全程約90.8公里,海天一色、風光優美,非常適合騎著自行車尋找途中絕美的山海祕境風光。


▲灣塔自行車道經過石門婚紗廣場、富基漁港,以及富貴角公園等景點。(圖/北觀處提供)

「世界自行車日」鼓勵各國致力推動自行車騎乘文化、運動、活動與安全,擴大了自行車的影響力;為了鼓勵旅客放慢腳步以時速15公里感受北海岸的美好,北觀處也持續優化北海岸自行車動線及沿途景觀設施改善,並於動線端點規劃公共自行車租賃站,大眾運輸及多元服務設施,以達自行車友善之目標。其中雙灣自行車道是北海岸路線的必騎路線,全程共8公里,現適逢北海岸百合花限定季節,讓騎士們在欣賞沿途花海及大海自然景觀的同時,還能拍照打卡留念。


▲雙灣自行車道連接淺水灣及白沙灣。(圖/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也要提醒大家疫情期間仍要請大家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相關規定,勤洗手並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一起安心出遊,想知道更多自行車旅遊資訊,可以至北觀處官網-自行車旅遊專區查詢,歡迎大家親近大自然,與我們一起樂在騎中!

  • 參加方式:到「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專業按讚+分享世界自行車日貼文+與打卡版拍照留言#2022世界自行車日在台灣
  •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6月3日 (送完提前截止)

北觀處官網-自行車旅遊專區:https://reurl.cc/VDj38Q

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https://www.facebook.com/north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