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為了展現該場創場120年的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成果,並拉近試驗研究單位與農友、民眾的距離,特於今年10月22日在場區辦理「深耕二甲子 躍啟新世代」農業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暨開放日活動。活動精心規劃4大區共14項活動,另配合該場經整建煥然一新的5處創新試驗場域落成,邀請嘉賓及產業先進蒞臨揭牌。一年一度的開放日,去(110)年因疫情停辦,本年疫情略緩,又逢創場120周年,該場竭誠歡迎農業界及民眾攜家蒞臨參觀體驗。
臺中農改場李紅曦場長表示,該場成立於1902年,本年適逢建場120年,為了慶祝百二周年,經規劃12 項活動以3主軸加以呈現,包括:「承先啟後的創新研發」、「落地普及的示範推廣」以及「前瞻布局的研討論壇」,自6月1日起至11月1日陸續登場。其中屬於「落地普及的示範推廣」主軸,即將在10月22日上場的第10場重磅級活動「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暨開放日」。
該場特別以「深耕二甲子、躍起新世代」為主題,規劃「百二區」、「樂活區」、「舞台區」及「展售區」4區共14項活動。當天除了展現該場二甲子繼往開來充沛的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的成果之外,偌大場區另有繽紛玉米田迷宮奇境、食農教育闖關及農特產品與田媽媽產品展售,另外也安排了該場5處創新試驗場域的揭牌,包含「微生物製劑試量產」、「園產品冷鏈」、「農產加工」3個實驗室,以及「米穀碾製包裝廠」及「資材循環作業室」。此外該場育成的第一個鮮食葡萄「台中6號」,將開放給當天到現場的民眾來進行命名票選活動。
臺中農改場進一步說明,該場成立於1902年,走過120年的歲月,由14任場長及無數同仁先後貢獻心力。該場為持續精進農業科技研發動能,並延續該場前輩立下科技興農之石的開創精神,特別運用原有空間加以整建5處創新試驗場域,包括:「微生物製劑試量產」、「園產品冷鏈」、「農產加工」3個實驗室、「米穀碾製包裝廠」及「資材循環作業室」,以深化研究人員量能並擴大農產品的應用與加值效果,該創新試驗場域亦擇定於開放日進行揭牌儀式。
臺中農改場表示,透過一年一度的農業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暨開放日活動,讓參與的農業界及民眾寓農於樂,展現該場縱深二甲子蓄積的研發能量及創新推廣成果。誠摯邀請10月22日前來親身體驗,熱切邀請您與我們共同度過。
世華”華冠獎”得主揭曉 婦女菁英經驗分享
新竹振道/記者 林彥斌/新竹報導
第九屆華冠獎得主和創會長開心合照,展現自信魅力。來自全球43位各行業婦女菁英角逐參選,其中在土耳其經營礦業進出口貿易的馮芷玲,克服異國文化差異,將員工視為親人對待,還鼓勵同仁自我進修,凝聚公司向心力,獲得評審一致認同。
同樣經營事業有成的,還有來自台中的林靜宜。靠著獨到的經營策略,成功化解公司危機,從併購到擴張全球版圖,開創女力事業。
靠失敗累積經驗,女性不服輸的韌性,在各領域嶄露頭角。由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主辦的華冠獎,網羅企業界婦女楷模,頒獎肯定並藉由她們的經驗分享,鼓勵女性朋友勇敢圓夢。
女性創業故事激勵人心,但要獲獎也不容易,不只企業體要夠健全,還得有社會服務和公益回饋,透過產官學及法學人士組成的評審團,經過初複選、訪查到決選,才能脫穎而出。
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堅持每屆評審都不能重複,確保比賽公平性,每位得獎者更是實至名歸,繼續在全球各地發揮影響力,擴展國民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