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25年6月6日 /美通社/ — 6月6日,優必選教育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信息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簡稱港大教育學院「CITE」)於香港大學隆重舉辦以「AI賦能未來教育 科技引領灣區創新」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教育發展倡議項目發佈會。活動同期舉辦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師成長中心人工智能教育與研學基地落成儀式。
優必選教育與港大教育學院CITE的合作,旨在進行AI教育人才的聯合培養,通過大灣區本土AI教育教師培訓和全球教師研修項目,培育具備AI素養的教師和科創人才。
構建灣區人工智能教育賦能生態
首創「大灣區人工智能學校聯盟」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來已將人工智能納入本港發展重點,香港特區教育局推出了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要求教師將總計 10 至 14 小時的人工智能教育納入中一至中三學生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科課程。同時,特區政府推出了「AI 教育攻堅計劃」 預計在 2025 年覆蓋全港約 95% 的學校,目前,全港已有 82% 中小學將人工智能納入教學計劃。
優必選教育與港大教育學院CITE此次合作緊密契合香港教育政策,在AI教育教材和師資培訓方面進行校企業聯合,首階段在本港中小學建立人工智能示範實驗室,然後向粵港澳及全球市場推廣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助力香港在全球AI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雙方將共同推動香港 AI 教育與研學基地建設,並共建大灣區人工智能教育共同體,構建貫通式K-12與職業教育全學段、覆蓋超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AI教育人才認證網絡,促進人工智能教育人才的專業發展與交流推動大灣區人工智能教育水平提升。
具身智能賦能科普科創教育模式 首次進入香港
曾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的「天工」亮相此次活動。作為人工智能最佳的物理載體,人形機器人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推動著改革和創新。優必選科技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在科研、教育領域的落地,提供完整的科研解決方案。圍繞天工系列人形機器人,優必選教育推出了「科研共研共創計劃」,獲得了復旦、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支持,已有超百台意向訂單。此次天工機器人亮相港大,將加速該產品在香港高校的落地應用。在基礎教育領域,優必選教育持續以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賦能科普、科創、科教,助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推動科創教育鏈接真實世界。此次優必選與港大教育學院CITE的合作,也標誌著優必選開創的「具身智能賦能科普科創」的教育模式正式進入香港。
在本次活動的圓桌論壇環節,來自港大、大灣區企業及灣區學校的代表,共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教育發展及國際化探索」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優必選教育與港大教育學院CITE的合作,首創「學術+產業」雙向賦能機制,構建了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教育賦能的生態;推動香港成為全球AI教育標準制定與人才輸出高地,並以大灣區為樞紐,建成輻射「一帶一路」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教育創新網絡;推動各地教育人才互通,完善大灣區人工智能相關人才培養體系,並助力香港創科生態建設。
媒體聯絡:Hua He, [email protected]
新聞來源:PR Newswire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PR Newswire 美通社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PR Newswire 美通社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新頭條Thehubnews無關。
台灣醫護涉入仲介引發道德與人權問題 前中國軍醫揭露殺人取肝活摘真相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於6日舉辦專題演講,持續推動醫學倫理教育,呼籲醫療人員正視非法器官移植所引發的道德與人權問題。此次講座特別邀請曾揭露中國活摘器官黑幕的前中國瀋陽陸軍總醫院軍醫鄭治醫師,分享其親身經歷。
鄭治醫師在演講中表示,早在1994年實習期間,他親眼目睹一名未滿18歲的軍人在未施麻醉的情況下遭軍方高層摘除器官。他的證詞也被收錄於揭露中國器官移植產業國有化的紀錄片《國有器官》中。該片自2024年10月在台灣上映後,已巡迴放映超過200場次,彰基亦舉辦過院內放映活動,藉此提升醫護人員對器官移植倫理的關注與警覺。
鄭醫師進一步說明,他來到彰基分享的目的,是希望台灣政府及民間機構能共同正視此一議題。他強調:「好人不該袖手旁觀,必須拒絕這種違反人性的罪惡繼續發生。」
彰基表示,之所以推動相關講座與紀錄片放映,是因為2024年11月,彰化地方法院針對前彰基陳堯俐醫師涉非法仲介病患赴中進行器官移植一案正式提起公訴。檢方指出,涉案醫師於2016至2019年間,非法安排10名病患赴中接受肝腎移植手術,並與中國醫師透過地下匯兌進行收費與分利,不法所得合計逾新台幣2000萬元,而且大部分病患存活率很差。
面對此一震驚社會的事件,彰基醫學中心重申:2022年6月彰基早已經針對陳堯俐、柯自燃、邱足滿三位醫師不續聘,醫學倫理是醫療專業的核心價值。彰基護理部主任李雅文在會議中分享,雖然過往較多聚焦於病人照護,但回顧過去,仍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倫理議題。李主任表示:「我們不只是照顧病人,更要與醫院一同堅守醫學倫理與人權信念。」護理部未來也將強化教育推動,營造專業與人道並重的醫療環境,堅決杜絕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紀錄片《國有器官》製作方雄獅製片的總經理曾詢問:「為何彰基能以官方名義多次放映這部片?」對此,彰基發言人張尚文醫師回應表示,中國活摘器官的對象包括良心犯、基督教牧師與信徒、法輪功、回獨及疆獨等,令人不齒。院方至今共舉辦了7場紀錄片放映活動。之所以願意公開發聲,是因為彰基曾歷經不肖醫師涉入非法器官仲介事件,院方雖然已經主動自我管理不續聘,但是仍然應該堅決譴責此類為了賺錢的人神共憤行為。「這種行為在歷史上被視為反人類罪。作為一所基督教醫院,我們不僅唾棄這類違反倫理的作為,更希望透過具體行動,喚起社會對醫學倫理的關注,正視非法器官仲介與買賣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