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集團董事長王紹新每年撥出企業淨利0.3% 做公益反饋。圖/ 臺大翔

 ▲信邦集團董事長王紹新(圖左)接受新頭條新聞網食玩藝術總編輯費奇獨家專訪。圖/ 臺大翔

美食智庫 費奇/食玩藝術LIFESTYLE總編輯、攝影/臺大翔、部分照片信邦集團/提供

後疫情全球經濟走勢為何?信邦集團董事長王紹新料事猶如神,早在12年前就積極部署從紅海中抽離,像把玩俄羅斯方塊的創建魔術師重啟藍海戰略以MAGIC(醫療健康、車用、綠能環保、工業應用、通訊)五大產業外建互聯網與世界先驅零距離無縫接軌。王紹新到底深藏甚麼武功秘笈?推敲其成功心法只有一個: 「勤播善苗」。所謂:「百善孝為先。」遵循母親的身教言教,做好事深耕企業,母親往生後更誓做千件善事紀念,如今已成立個人信新公益信託,未來信邦集團也將成立公益平台,期許信邦走進百年幸福企業。


▲王紹新勤播善苗,用良善的本心,期能打造百年幸福企業。圖/ 臺大翔

數學老師的斜槓人生  進工廠管理、跑業務創業

王紹新的求學之路算是有驚無險的低空飛過。初中考上建中夜校,很早就揮別苗栗老家父母,隻身北上開始獨立自主,高中意外考上當時的復興高中,面對個性不同的同學們,當下的生存哲學,就是看到不同個性的同學,施以不同方法來對應,學會逆境中的隨機應變。考上淡江大學數學系之後,體恤公務人員雙親的辛苦,生活費都靠自己打理。王紹新從大二開始兼起家教,最高曾兼了五六個家教。為了生活,學業也荒廢不少,數學系的功課,只能算是勉強混得過去,但同步為求生活和生存而努力不懈的心未曾改變。為能和教授建立良好關係,遂爭取做班代。記得入學時班上有50幾名同學,一直到大四已淘汰僅剩下12位戴上方帽,其中一位還要補學分。

▲創業維艱的年代,王紹新把吃苦當吃補,努力不懈勇往直前。圖/ 信邦集團

淡江大學數學系畢業的王紹新原以為人生就此這般進學校、任教職有教無類,過著如公務員一般的規律生活。然而過往的成長經驗,加上天生反骨性格,沒能好好教學三年光陰,就搭上科技起飛的年代,當別人還沉浸在舒適圈的同時,民國73年王紹新進入電子業當起管理生產線作業員的小組長,接續提著一卡皮箱行遍天下,征戰美國、日本、台灣的電子業務,成功打進科技島捉對廝殺的戰局。

▲王紹新一年要當空中飛人十多趟,為了運營市場親力親為。圖/ 信邦集團

創業維艱賣房子、看金庸小說練功紓壓  熬過三年出頭天

就在一切看似按部就班的跨界成長,不管是在台商公司一早六點由台北往返大溪的生產物料管理、日商台灣分公司運營管理三至四年的磨練,以及美商公司的國際電子大單的震撼教育,就在水到渠成的同時,民國78年六位好夥伴湊足了600萬元創業基金,在沒有任何知名度與關係之下,只能硬著頭皮努力向前衝。正所謂:當上帝為你關閉一道門,同時會幫你開啟另一扇窗。面對偌大的廠,生意量卻未如預期,陣痛期竟長達三年之久。當年運營上的辛酸用「淒慘」兩字還不足以形容。員工無法理解諒解的就自然淘汰、自動離職,他也不得不忍痛賣掉台北的房子就為了補破網。白天必須面對員工強顏歡笑鼓勵士氣,暗夜裡內心的壓力,也只能自己想辦法紓壓。

▲王紹新看金庸武俠小說紓壓,平衡經營管理。圖/ 費奇

這段慘澹時間的王紹新,每當夜深人靜,翻閱無數金庸筆下郭靖、楊過、韋小寶、張無忌、令狐冲、東方不敗等的武俠小說情節,不管是至情至性楊過的獨孤求敗、東方不敗唯我獨尊的權欲心理學、韋小寶的機靈謀略,懂得如何對付周圍人的交際手腕公關哲理,這些都是他很欣賞的人物!王紹新沉浸在武俠小說的世界中,平衡自己在創業期間的諸多壓力,然後持續往前衝,讓自己的事業如洋蔥般一層一層的蛻變。

▲長年做公益的信邦集團,由董事長王紹新以身作則。圖/信邦集團

王紹新首先把標準化、低毛利包袱的連接線束產品放掉,改成以工程研發的客製化產品服務為主。看出藍海光景脫離血海戰爭,40年前的日本取代美國電子產能、20年前台灣又取代日本生產,近年來大陸又取代台灣的生產市場。廉價供應鏈遲早會被取代,未來生產線從東南亞跑到非洲,追求的盡是無止盡的成本下降。而王紹新的反思之道,就是把企業的附加價值增大,早在20年前信邦就做到跑在客戶端的最前面,超前部署R&D部門的遠見,鑽研客戶各式各樣的獨特需求,不是賣需要,而是量身打造不可取代性。目前公司的前20大的客戶約佔全公司業績的54.95%,而其中最大的客戶也只佔7.66%。王紹新分析說,這些數字顯示出分散風險的重要性,業績較不易受單一客戶影響,客製化服務模式不但不容易遭到替換,客戶介紹客戶的比例也相對提高信邦的客戶黏著度占比高達34% 也是始料未及,正因為始終提早佈局做準備,信邦逐年成長獲利。

走過31年的信邦集團,當年的創業元老股東共六位,其中三位係日本籍,以600萬資金,如今市值350億已達幾千倍的大翻盤。

▲王紹新深受母親的人生哲理影響甚鉅,母親往生後誓做千件善事。圖/ 信邦集團

為紀念媽媽誓做千件善事  成立信新公益信託幫助更多人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王紹新10多歲就離開故鄉出外念書打拼,在母親往生後,他積極做善事,曾心裡發願做千件好事,打從他36歲開始迄今早就突破千件以上,累積下來的捐款已協助許多需要幫助的學童。

近年他更成立個人專屬的信新公益信託,不以個人基金會留名,他希望公益是實質的行動付出,也將自己本心的良善種子放諸企業裡。他說,媽媽走了很不捨得,深受母親影響的思考模式,善的種子必須傳承下去,不能間斷。從有公信力的家扶中心、聯合勸募、第一社福,到苗栗鄉梓當地的育兒院,都抱持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信念,而信邦集團也每年訂定了企業淨利0.3%的公益反饋,遍及台灣的公益團體、四川希望小學等,在信邦做善事很普遍,員工也很習慣於投入這些活動,未來亦將思考成立專屬信邦的公益基金會,為更多需要的人,貢獻一份心力。

▲視員工如家人,每到午餐像圍爐一起共餐是常有的事。圖/ 信邦集團

人生最後一哩路  空手來去 一切歸零

說信邦集團董事長王紹新是一位海納百川的人,這形容非常貼切。他的為人沒有框框,不像老師的中規中矩、又沒有老闆的架子,有實相沒既定印象,做人的層次非常多元。

他的管理哲學「永遠不變就是變,一直沒變就等被淘汰。」企業要做到四平八穩,他永遠掌握數字、績效,當然也做風險管理。但王紹新非常清楚明白富不過三代,殷鑑不遠,無須留太多的零,數字只要能夠活用,好多零一點意義都沒有。

最後問他人生最後一哩路,你有甚麼想做或遺憾的地方?他回答的絕妙:「空手來去。」但最要感謝的人是當年的創業元老、同仁一起打拼,也感謝業界所有值得學習的典範人物,甚至有一些負面示範,他也認為是一種警示的策勵。

在午休時間,只要他沒有應酬,信邦人的午餐會請煮飯阿姨做好菜,來辦公室讓大家打飯吃, 二、三十年如一日,把員工當作家人般的照顧;而信邦集團在王紹新的領導之下,殷實的海納百川,無所懼、無所求,管理唯才適用,很難不充分感受這位信邦大家長的個人風範,想法永遠跑在世界最前面,不可思議的腦袋思維四通八達,他期許信邦走過31年後,可以邁向百年幸福企業。他的故事精彩,正是這樣的王紹新,帶給台灣擲地有聲又正面良善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王紹新董事長是一位海納百川的人,歸零是他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最終信念。圖/ 臺大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