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溫帶(左)及溫帶原始森林(中、右)。(圖∕林鴻忠提供)

大約3億年前,地球上除了有著水域、岩石、沙漠、寒原之外,已是森林密佈、動植物繁生的多樣世界,人類的出現雖然僅約一百萬年,卻能在弱肉強食的森林洪荒中,憑著遠高於其他萬物的聰慧與靈巧,克服各種生存的壓力與挑戰,而在優勝劣敗的自然法則中脫穎而出,逐步發展出古今文明。

就地取材營建聚落。(圖∕林鴻忠提供)

「萬物之靈」的人類,早在古森林時期,為求生存,就懂得就地取材,以石塊和群獸打鬥,以枝條、石片製作刀劍、器物,並以森林中的果實、野菜、獸肉充飢,構木為巢或以隱秘洞穴為居,將獸皮或樹葉編織為衣,以及漸漸組織聚落共抵群獸、外敵的威脅,繼而利用木材打造簡單的車輛和獨木舟,充當搬運及交通工具。

婦女簡易織布。(圖∕林鴻忠提供)

人類有了文字記載大約六千年歷史,再再顯示對於森林資源係採漸進式的利用,從上古時代就學會鑽木取火、火石碰觸等用火技巧,逐漸從熟食,再於平原處引火墾地、種植作物,而進化到畜牧、手製弓箭狩獵及編網捕魚、取木造屋,過著女人織布、溪旁浣衣,男人到森林中狩獵及撿拾薪材的聚落生活。

自製弓箭為狩獵工具。(圖∕林鴻忠提供)

因此,隨著時代的演替更迭,對於木材的利用也隨之漸次增多,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國家把森林的林木生產列為單一目標。部份區域也因過度砍伐而發生許多災害!於是乎,聰明的人類開始有了警覺與共識,對於伐木及破壞行為採取應有的規範。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林務官員的設置,如商周置司木、林衡、山虞,若有任意伐木者就會受到嚴懲,當時就定有規矩要大家共同遵守。孟子亦云:「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意謂山中林木要在適當時候砍伐利用更新,將可生生不息。(本文應邀供稿作者∕蘭陽城鄉美學基金會專業董事暨前羅東林管處處長:林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