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龍咚龍鏘_紙芝居繪本說故事。(圖/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近年來因受到嚴重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線上學習風潮席捲全球。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接軌時代脈動,構築客家文化數位學習環境,製作一系列「共下來學習」數位課程,提供民眾多元學習機會,目前已推出「節剪愛做家」、「咚龍咚龍鏘」、「窯滾讚炭」、「翻閱舊篇樟」等四堂課,皆為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課程。現在透過網路亦能學習客家文化,同時老師們也在線上示範了各項DIY體驗活動,方便親子一同在家動手作。

▲窯滾讚炭課程好客公園內介紹相思樹。(圖/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不同主題課程中,以戶外實地的植物觀察、趣味的繪本教學、相關文物的模擬教具等,搭配多元教學方式,進而提升學習動力,也讓學習更顯成效。「節剪愛做家」以客家剪紙藝術為主題,帶領大家認識客家剪紙的特點,與一般剪紙有何不同,及客家的相關圖騰的代表意義,進一步認識客家文化。「咚龍咚龍鏘」為介紹苗栗客家元宵節的「?(ㄅㄤˋ)龍」節慶盛典,透過課程讓大家瞭解節慶的歷史由來與活動藝術之美,而對在地文化有全新的認識,更能深刻體會文化保存與延續的重要性,課程中以活潑生動的紙芝居講述「?龍迎新春」繪本,讓學習更有趣。「窯滾讚炭」則是以瞭解客家民族如何就地取材自然環境中的相思樹,將相思木變成火燄旺、少煙、天然無毒的相思木炭,了解相思樹、木炭產業與客家聚落間的環境演變。「翻閱舊篇樟」以介紹樟樹,從樟樹切入人類與環境的互動,說明客家人與樟腦產業的歷史,從歷史的演變中,看到人為活動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及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臺灣客家文化館共下來學習線上課程。(圖/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臺灣客家文化館環境教育課程皆以在地特色規劃,並融入「與大自然共存」及「敬天惜物」的客家精神及相思木、火旁龍、藍染、樟腦、客家飲食文化等,深化環境教育與苗栗客家文化的關聯性。另針對不同年齡層,提倡共下來學習,各年齡層的民眾都可以在寓教於樂的課程中,了解客家文化與土地的連結,體驗客家先民因環境而衍生的生活智慧,及與環境共生的意義。

▲臺灣客家文化館共下來學習線上課程-DIY體驗活動伯公。(圖/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課程中相關的DIY手作材料包在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的好客商城內也可以買到,在家即可享受親子手作的樂趣。相關課程請鎖定臺灣客家文化館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kkapark)

好客商城(https://thcdc.hakka.gov.tw/hakka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