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加劇,失智症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健康議題。根據推估,台灣失智人口將從目前的37萬人激增至2050年的86萬人以上。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在「銀髮失智照護講座」中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從日常飲食著手,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關鍵一步。」
甄瑞興指出,失智症包含多種類型,其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屬於退化性失智症的一種,具有漸進式惡化特徵。他說明,65歲民眾發病率約5%, 70歲以上就有10%,到了八十歲佔20%,90歲甚至會來到33.3%。雖然目前已有新藥可望延緩病情進展,然而,預防仍是保護大腦健康的首選策略。
在講座中,甄瑞興特別呼籲民眾從飲食開始保養大腦。他推薦「地中海型飲食」,也就是多攝取蔬果、豆類、深海魚、堅果、未精製穀類,並以橄欖油等未飽和脂肪酸作為烹調用油。他強調:「這類飲食型態富含抗氧化營養素,有助保護神經元、降低腦部退化風險。」
▲(圖/亞東醫院提供)
此外,他提醒,應避免過量攝取飽和脂肪與高劑量營養補充品,如高劑量脂溶性維他命A, D,E或深海魚油,避免引發副作用。「天然攝取優於補充劑,適量、均衡的飲食最為重要。」甄瑞興補充。
甄瑞興強調,單憑地中海飲食是無法預防失智的,反而需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多動腦、多運動、健康飲食、增加生活社區網絡、充足睡眠及減少壓力。在這六大面向當中,甄瑞興說,尤其是要建議民眾有充足的睡眠,因為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機會排除腦部的雜質,減少腦部類澱粉沉澱𠕇效減少患上阿茲海默的機會。
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早期徵兆,甄瑞興也提出提醒,例如記憶力退化、重複提問、語言表達困難或個性改變等,都是需提高警覺的警訊。若能早期診斷,配合適當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家屬支持系統,將有助延緩病程、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根據內政部資料,台灣已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預計到2070年將接近一半。全球每3秒就新增一位失智症患者,失智不再是少數人的困擾,而是全民健康的警訊。
甄瑞興最後強調:「失智症雖然無法完全根治,但我們可以透過健康飲食、適度運動、社交互動等生活方式,打造堅實的大腦防線,延緩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