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律》榮獲臺灣學術傳播獎的「最具影響力大獎」,社長兼總編輯、國立高雄大學前法學院長廖義銘教授與團隊共同合影。(圖/廖義銘提供)

記者陳立驌/綜合報導

由華藝文化事業公司主辦的「臺灣學術傳播獎」頒獎典禮,昨(20)日下午在台北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匯聚國內多所大學與重量級學術出版單位參與。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紙本法學雜誌《當代法律》,憑藉近年在華藝資料庫下載次數的爆發性成長,榮獲本屆「最具影響力大獎」。頒獎現場,由社長兼總編輯、國立高雄大學前法學院長廖義銘教授代表領獎,象徵其跨越紙本與數位的雙重成就。

廖義銘表示,《當代法律》自創刊以來,始終以嚴謹的學術標準與實務深度立足,被譽為「台灣法學界的紙本燈塔」。在數位浪潮中,該刊不僅維持紙本權威,更成功進行數位轉型。今年度在華藝資料庫的下載量相較去年成長逾200%,顯示其內容同時獲得傳統專業讀者與新世代學術群體的高度肯定。

頒獎典禮上,廖義銘率領編輯團隊親自到場。他在致詞時強調,《當代法律》是台灣唯一同時深耕紙本與數位平台的法學雜誌,並堅持以「深度解析」與「跨界對話」為核心精神,讓法律知識走出學術殿堂,觸及社會公共領域。此番言論引發與會來賓熱烈共鳴,現場掌聲長達一分鐘。

▲頒獎典禮上,廖義銘代表《當代法律》上台領獎。(圖/廖義銘提供)

華藝文化事業公司指出,《當代法律》獲獎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紙本權威性,連續十年蟬聯大學法律系所訂閱率第一;其二,數位擴散力,讀者橫跨學者、司法官與法律系學生,實現跨世代傳播;其三,議題引導力,每期專題均引發學術界與實務界討論,並推動法律思維跨域交流。

在未來發展上,《當代法律》也宣布三大計畫:首先,將推出「紙本+數位」訂閱整合方案,提升讀者體驗;其次,設立青年學者研究獎助金,鼓勵新世代投身法學研究;第三,與國際法律資料庫聯盟(ILDA)合作,推動台灣法學研究走向全球化。

華藝自2022年起舉辦「中文電子學位論文頒獎典禮」,主要依據學位論文下載次數等傳播數據頒發「最佳傳播獎」。自2024年起,獎項範疇擴大至期刊論文,增設潛力新星、最具多樣性、最佳下載、最具影響力等獎項,全面呈現台灣學術傳播的多元樣貌。

《當代法律》創刊已逾三十年,前身為本土法學期刊,每期涵蓋憲法爭議、司法改革與跨境法律衝突等深度議題。其紙本訂戶遍布全台法院、大學及立法機構,近年更透過數位化平台將影響力拓展至海外華人法律社群。此次榮獲大獎,無疑再次印證其在台灣法學界的標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