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雨菲/桃園報導
近年來桃園市政府新增許多人行道和通學步道,但是普及率還是沒有達到6成,被審計處點名改善,養護工程處則表示,去年已經斥2億元改善35條道路,接下來將加快改善舊城區標線的部分,給用路人一個完善行走的空間。
中壢火車站站前舊城區,在這裡的攤販眾多、騎樓停滿機車,行人無法行走,行人庇護空間不足,有民眾反映道路車多路窄,行人必須左閃右閃、心驚膽顫,對行人非常不友善,交通局則是表示,會先畫設標線型人行道來因應。
近幾年來桃園市持續推動行人無障礙友善環境,人行道普及率持續上升,從2020年的39.26%上升到2024年的53.11%,5年來增加13.85%,但是還沒達到6成,遭到審計處點名要檢討,認為桃園市作為直轄市,應積極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確實改善行人通行環境,給用路人一個完善行走空間。
對此,養工處回應,校園周邊已進行人本無障礙環境改善,去年共斥資2億元改善35條道路,隨著人行道逐年增加,可施作路段逐漸完善,部分道路因路寬或地形條件限制無法設置人行道,將先針對舊市區畫設標線型人行道,待用路人習慣,未來再改實體人行道,目標明年底會提升人行道普及率到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