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二、三期整宅都更案過關!60年老社區盼 120 年迎來新家園

M傳媒 房產中心

走進台北市中正區水源路一帶,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已有 60 年歷史的老舊住宅,牆壁斑駁、管線老化,甚至還曾發生電線走火的意外。這些年,居民們盼了又盼,終於等到一個好消息,由台北市住都中心推動的「水源二、三期整宅公辦都更案」,日前正式通過都市設計審議,最快能在民國 120 年完成重建。對住戶來說,這不只是翻修房子,而是改變生活品質的契機。

 

 

從工作站到招商成功,一路走來不容易

水源整宅的都更,其實早在 107 年市府就設立工作站,開始蒐集住戶意見。過程中,住都中心不斷奔走協調,尤其在疫情期間,整合進度一度受影響,但並沒有停下腳步。110 年,住都中心正式成為這個案子的公辦都更實施者;到了 112 年,完成公開徵求出資者;113 年 5 月,更順利進行續審。如今,選屋比率高達 94.57%,加上都市設計審查過關,這項計畫終於迎來關鍵里程碑。

 

有居民就表示:「我們家漏水已經好多年了,屋頂的水泥還會剝落。雖然早就想換房子,但經濟條件有限,搬不出去。現在都更有進展,真的像是看到希望。」

 

 

 60 年老宅的困境

水源二、三期整宅的屋齡將近 60 年,對居民來說,房子早已不只是老舊,而是安全上的隱憂。壁癌、滲水幾乎家家都有,部分住戶甚至需要長年拿水桶接漏水。更嚴重的是,曾經發生電線走火事件,讓大家繃緊神經。

 

「我們都知道房子很危險,可是這裡的住戶大部分收入普通,要搬家實在很難。」一位阿嬤接受訪問時這麼說。這些真實的心聲,也讓外界更能理解,為什麼住戶會如此期待都更的進展。

 

公辦都更的指標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水源二、三期整宅,不只是一般的都更案。它是台北市住都中心第一個「成功整合+招商」的案件,更是北市公辦都更中「私有產權規模最大」的社區。對市府來說,這是一個極具指標性的里程碑。

 

房地產專家分析,水源案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示範了「公辦都更」如何幫助大規模的老社區突破整合瓶頸,並引入民間資金。這也為後續其他整宅案,如南機場整宅、斯文里等社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住都中心透露,目前除了水源二、三期,南機場整宅單元 3 已經招商中,單元 4、5 以及信維、斯文里一期等社區也在進行意願整合。換句話說,這次成功,未來有機會帶動更多老社區的重生。

 

一場耐心的等待

雖然審查過關,但居民要等到 120 年才有機會搬進新家,這意味著至少還要 7 年左右的等待期。對於很多住戶來說,這是場「長跑」。

一位居民苦笑說:「雖然要等很久,但至少有方向了,不然以前一直卡住,大家都很心慌。」

都市更新專家則提醒,重建過程不只是硬體翻新,也包含社區共識的磨合。未來如何安排搬遷、如何分配新房型,都是接下來的挑戰。不過整體而言,這次通過審議,已經讓居民和市府都鬆了一口氣。

 

M觀點 從破舊危樓到嶄新家園,水源二、三期整宅的都更案是一段漫長但充滿希望的旅程。它不只是北市公辦都更的一個成功案例,更象徵著許多老社區「看見未來」的可能。雖然要等到 120 年才能真正完工,但對那些住在滲水屋、危樓裡的居民來說,這是一道照進生活的光。下一步,就是耐心等待、攜手走到重建完成的那一天。圖/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