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2.0上路四年 新竹市更正申報近1500件
M傳媒 地產新聞中心報導
實價登錄2.0制度自110年7月1日實施至今已滿4年,根據新竹市地政事務所統計,全市累計買賣更正申報案件高達1,487件,顯示仍有部分民眾不熟悉不動產交易申報規定,經常發生誤填、漏填等情形。地政單位提醒,若涉及價格或面積欄位填寫錯誤,將直接依法裁罰新臺幣3萬至15萬元不等,呼籲民眾申報前務必再三確認。
圖/新竹市政府地政局
申報錯誤頻傳 兩大錯誤類型最常見
新竹市地政事務所分析近4年的錯誤類型,發現以「備註欄填報錯誤」最多,占比達31%。常見情形包括漏填預售屋申報書序號及未註明預售屋轉讓等。其次為車位資訊錯誤,占29%,如漏填車位面積、車位數與車位清冊不符、車位申報單獨計價卻未在車位清冊欄填入價格等。
實價登錄2.0制度在2021年7月1日實施後,有了重大變革。包括門牌地號完整揭露、預售屋全面納管且需在簽約後30日內申報、增訂主管機關查核權,以及對申報不實加重罰則等。申報義務也從地政士、經紀業改為買賣雙方於申請所有權移轉登記時共同申報。
圖/新竹市政府地政局
代理市長呼籲 共同建立透明交易制度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買賣不動產對民眾來說是財產上重要的決策,實價登錄制度已成為民眾掌握房市行情及進行交易的重要依據。正確申報有助於提升不動產市場資訊透明度與交易安全,期盼民眾與業者共同配合,建立公開透明的不動產交易制度。
地政處強調,為落實不動產交易價格透明化,平均地權條例第47條規定,買賣雙方應於所有權移轉登記時,共同申報土地及建物成交案件的實際資訊。特別是涉及價格的資訊申報不實,如交易總價、車位個數、車位總價及車位價格等內容不實,將面臨新臺幣3萬至15萬元罰鍰。
預售屋納管成效顯著 紅單炒作獲控制
實價登錄2.0將預售屋全面納管,要求銷售預售屋者在銷售前應將建案資訊及定型化契約報請縣市政府備查,且無論是自售或委託代銷,都應在簽訂買賣契約日起30日內申報交易價格。這項措施有效遏止了預售屋紅單炒作現象,讓預售屋交易資訊更即時、透明。
此外,實價登錄2.0也增訂了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查核權及查核範圍,並區分輕重罰則。對於未依限申報、申報價格或面積不實情形,可按戶(棟)處3至15萬元罰鍰,經2次處罰仍未改正者,可加重按次處30至100萬元罰鍰。
民眾申報務必謹慎 避免受罰損權益
新竹市地政事務所呼籲,民眾申報前請再次確認資料是否與買賣契約一致,避免因填報錯誤影響自身權益。如有疑問,歡迎洽詢新竹市地政事務所地價課03-5325121分機301,或至「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查詢。
實價登錄制度雖已實施多年,但仍需買賣雙方共同維護其正確性與透明度。只有提供真實、準確的交易資訊,才能讓實價登錄發揮應有的功能,幫助市場參與者做出明智的決策,促進不動產市場的健全發展。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