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買房不是夢!她靠3招從高雄套房到新北樓中樓,網讚:真實版躺平反擊戰 M傳媒
在高房價時代,許多年輕人對購屋感到無力,但一位女性網友的親身經歷卻引發廣泛共鳴。她從小半工半讀,26歲時獨立於高雄駁二特區買下人生第一間套房,婚後更與丈夫共同在新北購置樓中樓。她的故事像一劑強心針,提醒市場:「房市雖難,但並非絕望」。其核心信念「夠不夠努力、敢不敢跨越恐懼」的背後,實則反映當前青年購屋族的真實掙扎與突圍策略。
房市現狀:年輕人的困境與突破
根據內政部最新數據,台灣房價所得比仍居高不下,尤其是雙北地區,平均需不吃不喝15年以上才能購屋。
然而,這名網友的例子卻揭示另一條路徑:
1. 從南部起步:高雄房價相對親民,如駁二特區周邊套房總價約500-800萬元,成為青年首購的熱門選擇。
2. 階段性購屋:先以套房積累資產,再透過婚後雙薪合力升級住房,降低一次性壓力。
3. 獨立財務規劃:不依賴家庭支援,透過半工半讀與嚴格儲蓄,逐步實現目標。
房產專家分析,此類案例在近年並非孤例。
許多年輕人選擇「先求有再求好」,從蛋白區、小戶型入手,避免盲目追價蛋黃區,反而更易成功上車。
成功關鍵:跨越恐懼與務實策略
克服心理門檻:許多年輕人因房價高昂卻步,但事實上,透過長期規劃(如5-10年儲蓄)、善用政策資源(如新青安貸款),仍有機會突破。
雙薪協力:婚後購屋已成為主流模式,兩人共同負擔貸款,大幅減輕壓力。例如新北市樓中樓產品,總價約2000-2500萬元,若雙薪收入合計10萬元以上,便具可行性。
不要低估自己:該網友強調:「壓力始終存在,但它是成長的代價。」許多購屋族初期雖需縮衣節食,但随着收入增加與資產升值,長期反而更具安全感。
專家建議:青年購屋實戰守則
1. 先儲蓄再求房:設定階段性目標,例如首存200萬元頭期款,優先選擇蛋白區或小戶型。
2. 善用政策工具:如新青安貸款(利率1.775%)、社會住宅與利息補貼,降低初期負擔。
3. 避免盲目追高:蛋黃區房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蛋白區反而抗跌性高,且增值潛力不遜色。
4. 長期規劃更重要:購屋非短期競賽,而是長期資產配置。即使起步晚,只要持續投入,仍有機會翻盤。
M觀點 這位26歲女性的故事,在低薪、高房價的焦慮時代中,宛如一盞明燈。
她證明了一件事:房市的門並未完全關閉,只是需要更多的策略、勇氣與耐心。其經歷並非鼓勵盲目購屋,而是提醒年輕人: 「只要願意開始規劃、克服恐懼,每一步努力都會更靠近夢想中的家。」 正如她最後所言:「大家一起加油!」這份溫暖的自勉,或許正是高房價時代最需要的正能量。 圖/google map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