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交易量腰斬 中壢區衰退逾6成居冠

台灣房市正面臨近年最嚴峻的考驗。根據實價登錄最新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國房市交易持續退燒,六都與新竹交易量普遍下滑,其中桃園市中壢區及桃園區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逾6成,成為這波房市寒冬的重災區。央行七波信用管制與房貸緊縮政策已對市場產生明顯冷卻效果,買方觀望氛圍濃厚,市場直接進入冰河期。

 

北台灣交易相對穩定 但仍難逃衰退

觀察上半年房市交易量,新北市仍有逾萬件成交、居全台之冠,桃園則以近9千件緊追在後,顯見北台灣仍是買氣大宗。然而,這些數字背後隱藏的是大幅衰退的現實。與去年同期相比,各主要都會區的交易量都出現明顯下滑。

全國十大熱區表現尤其慘淡,交易量比過往大幅縮水。熱區冠、亞軍的桃園市中壢區及桃園區,今年雖有近2千件交易量,但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逾6成。中壢區從去年5,600多件腰斬至1,800件,桃園區也從5,800多件降至1,800件,量縮幅度令人咋舌。

 

投資客退場 桃園成重災區

桃園市這幾年因房價相對雙北市親民,持續接收雙北、新竹外溢買盤,加上建商推出大量建案,除了自住買盤外,不少產品是投資客在購買。正因如此,當房市走弱時,桃園自然成為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房市專家分析,投資客比例較高的區域,在這波調整期中受到的衝擊特別明顯。一旦市場轉向,投資客迅速退場,導致交易量急凍,價格也面臨下行壓力。

 

市場困境多重交織 去化速度緩慢

當前房市面臨多重挑戰:去化速度慢、交屋不順、解約潮起等窘況同時出現。不論蛋白區與蛋黃區都一致慘澹,顯示這波房市冷卻是全面性的,而非特定區域或產品類型的問題。

業界人士指出,後續若無有利於投資氛圍的政策措施,市場曙光還是難明。特別是央行的信用管制政策與房貸緊縮,直接影響了購屋者的貸款能力與意願,成為市場冷卻的主要因素。

 

長期發展仍具潛力 剛需買盤伺機而動

儘管短期市場面臨挑戰,但桃園的長期發展仍然值得期待。這幾年桃園人口持續正成長,因為房價仍具吸引力與優勢,加上各項大型建設持續推進,未來發展看好。

市場專家建議,自住型買方可以趁這波市場調整期,仔細挑選適合的物件,並善用買方市場的優勢爭取更好的價格條件。對於有實際需求的購屋者來說,市場冷卻反而提供了更好的進場機會。

 

房市調整期也是價值重估的過程

這波房市冷卻雖然對業者和投資客造成壓力,但對長期市場健康發展未必是壞事。過去幾年過熱的市場確實需要適度降溫,讓價格回歸合理水平。對購屋者而言,與其追逐市場高低點,不如回歸自身需求與財務能力,選擇適合的購屋時機。畢竟,房屋最終是要用來居住的,而不是投資工具。在這波調整期中,保持理性與耐心,或許能在市場中找到真正的價值標的。
圖/google map  M傳媒 https://94m.com.tw/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