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坪改革重大突破!停車位將改專有部分 購屋公設負擔可望降低
購屋公設比過高問題可望獲得解決。內政部5日舉辦「當前住宅政策座談會」,政務次長董建宏宣布將推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法,明確區分「停車空間」與「居住公設」,未來停車空間將朝「專有部分」方向規劃,此舉將徹底解決長期為人詬病的「沒買車位卻要分擔車道面積」的不合理現象。
停車空間制度改革 還給購屋者公平正義
現行《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將法定停車空間列為共用部分,導致建商將部分車道面積計入公設,由所有購屋人共同分擔。這種制度設計造成兩種不公平現象:一是沒買車位的人也要負擔車道面積;二是買車位的人實際上「付了兩次車道面積」,既在車位價格中支付,又在公設中分攤。
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說明:「未來修法方向是將停車空間(含停車位、車道及必要空間)調整為專有部分,可單獨核發權狀並出售,這樣既能貼近實際使用狀況,也能讓民眾更清楚辨識實際使用坪數與公設項目,使市場運作更公平合理。」
虛坪改革雙管齊下 抑制公設浮濫
除了停車位改革外,內政部也針對公設過高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現行《建築技術規則》第162條雖規範免計容積項目與上限額度,但實務上部分建商在扣除必要設施後,將剩餘空間規劃為非必要的娛樂交誼設施進行銷售,造成高公設比住宅產品充斥市場。
為此,內政部推動「虛坪改革」將有兩大重點:一是將高齡化社會需要的一般電梯增列為免計容積項目;二是增訂管委會設置面積的合理標準及上下限,導入「適質適量」設計思維,引導住宅產品之公設回歸合理配置。
修法時程與預期效益
國土署表示,涉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法部分,相關草案預計9月底送進部務會報,希望趕上立法院新會期,送進立院審議。這項改革獲得房地產業界和消費者團體普遍支持。
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這項改革將使公設計算更加透明,消費者能夠更清楚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裡。特別是停車位專有化後,沒買車位的購屋者不必再分攤車道面積,估計可降低公設比2-5個百分點。」
市場反應與後續影響
市場人士分析,這項改革對不同產品影響各異。大型社區因為有較多公共設施,公設比可能仍然較高,但消費者至少能夠清楚知道公設內容。而中小型社區則可能因為公設項目精簡,整體公設比有效降低。
虛坪改革讓購屋資訊更透明,長期來看有助市場健康發展。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可以更專注於實際使用空間的比較,而不是被虛胖的公設比誤導。
M觀點 虛坪改革是台灣房地產市場走向透明化的重要里程碑
這項改革不僅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停車空間分配不公問題,更引導建商回歸「適質適量」的設計思維,讓住宅公設回歸合理配置。這項改革有助建立更公平的交易環境,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全發展。當然,改革成效還需視後續修法內容與執行細節而定,但至少已經踏出正確的第一步,值得肯定與期待。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