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山 租賃專法修法引爆爭議!房東族要求增訂「租霸條款」平衡權益

內政部推出的租賃專法修法四大方向,意外引發租賃市場兩大群體的激烈反彈。9月4日提出的修法內容包括租期保障最短3年、限制租金漲幅、禁止房東阻擋遷戶籍及申請租金補貼、免費法扶處理租屋糾紛等措施,原本意在保護房客權益,卻同時引發房東團體強烈反彈,要求政府必須同步增訂「租霸下車」條款,避免房東權益過度受損而選擇退出市場。

 

修法四大方向引發市場兩極反應

內政部此次修法被視為租屋市場的重大變革,特別是「租期保障最短3年」和「限制租金漲幅」兩項措施,直接影響房東的資產管理彈性。然而,這項原本旨在保護弱勢房客的政策,卻意外引發租賃雙方的不滿。

房產達人 張惠山 直言:「政府修法不應只偏向一方,租屋市場不僅有惡房東,也有少數惡房客。如果只顧保障房客權益,忽略房東面臨的風險,長期下來只會導致房東出走,減少市場供給,反而推高租金水平。」

 

房東團體具體建議

租賃住宅服務總會和崔媽媽基金會難得立場一致,共同呼籲政府應增訂「租霸違約強制執行條款」。具體建議包括:允許房東在房客欠租時,得向台水、台電申請斷水斷電;將租約公證納入更強的法律效力;使欠租終止與其他嚴重違約行為視同租期屆滿。

崔媽媽基金會表示:「我們長期協助租屋糾紛,確實見證過不少惡房客案例。有的欠租數月、破壞房屋結構、甚至違法轉租牟利。現行法律對房東的保護不足,導致許多糾紛需經漫長訴訟程序才能解決。」

 

市場失衡風險

張惠山分析,租賃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兼顧雙方權益。如果過度偏向房客保護,可能產生兩種負面效果:一是房東選擇退出市場,減少租屋供給;二是房東提高篩選標準,反而讓弱勢房客更難租到房子。

理想的租賃政策應該在房東與房客權益間取得平衡。只強調一方保護,最終可能造成雙輸局面。特別是台灣租屋市場長期存在黑數問題,過度嚴格的法規可能讓更多房東選擇地下化經營。」

 

借鏡國際經驗

比較國際租賃法規,德國雖然保障房客長期租賃權,但也給予房東在特定情況下(如自用、嚴重違約)的收回權力。日本則建立完善的租賃保證制度,透過第三方機構擔保,減少房東風險。政府可考慮建立租賃保險制度或租金保證基金,一方面保障房客居住權,同時分擔房東風險。這樣才能創造雙贏局面。

 

M觀點,內政部的修法初衷值得肯定,但如何兼顧房東權益保護,避免租屋供給減少反而傷害整體市場,成為政策成敗關鍵。

與其採取單向保護思維,不如建立更完善的租賃保障體系,包括快速處理糾紛機制、租保險制度、以及對嚴重違約行為的有效制裁措施。只有在房東與房客權益間找到適當平衡點,才能真正健全租屋市場,讓租賃成為可行的居住選擇,而非對立衝突的來源。畢竟,良好的租賃環境需要雙方共同維護,而非單方面的權利與義務。

 

張惠山(山哥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8101607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官網

https://www.chiunyang.com.tw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chiunyang591

日盈不動產社會住宅包租代管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5301264373

M傳媒 https://94m.com.tw/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