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9月2日 /美通社/ — 在中國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背景下,光大環境(00257.HK)作為環保行業的領軍企業,2025年圍繞完善科研管理架構、聚焦重點研發方向及深化成果轉化應用等目標,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紮實進展。
管理架構完善驅動科研體系升級
2025年,光大環境依托科技委員會,系統性構建起覆蓋課題管理、成果轉化、考核激勵的全流程科研製度框架。通過修訂完善《科技經費管理辦法》等核心製度,顯著提升了科研管理的規範性與效率,為持續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3+1」重點研發方向成果顯現
集團系統梳理在研課題,結合業務需求,著重跟進「3+1」重點課題研發及成果應用轉化。其中飛灰資源化利用技術實現工藝突破,助力集團推進相關項目落地;垃圾製碳技術研究有序推進;生物質糖化等高值化利用研究取得進展,助力業務板塊打造示範項目;微型爐排爐技術探索穩步開展。
在成果轉化方面,中國首個垃圾發電項目厭氧氨氧化系統在浙江寧海垃圾發電項目調試成功,200噸/日小型爐成套設備在河北廣宗垃圾發電項目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同時,自動燃燒控製(ACC)、半幹法煙氣自動控製(AFC)、高分子非催化還原(PNCR)、地磅自動化改造系統、脫硫脫硝一體化等技術轉化持續推進。
其中,厭氧膜生物反應器(MBR)處理滲濾液技術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下一步加大成果轉化力度奠定良好基礎。小型爐設備經鑒定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核心的「多源固廢協同焚燒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數字化平臺建設持續推進
2025年上半年,光大環境管理數智化建設成效顯著。業財一體化等數字化平臺建設工作持續深化。裝備雲服智能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聚焦環保設備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服務,涵蓋備件商城、智能詢報價、智能維保服務等模塊,截至2025年6月30日,平臺註冊用戶約600家。
知識產權與權威認可再獲豐收
2025年上半年,光大環境新增授權知識產權共計91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實用型專利50項、軟件著作專利6項,同時期發表重要論文2篇。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團累計持有授權知識產權超過2,200項,其中發明專利317項、實用型專利1,530項、軟件著作專利338項、外觀專利55項;重要論文發表累計達到104篇。
集團創新成果獲得多項權威認可:
- 水冷爐排成套裝備和電池回收資源化利用成套設備,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項目」。
- 自主研發的水冷流道溫度計流量監測系統及方法和流道參數測試系統專利項目,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中國專利優秀獎」。
- 環保能源板塊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申報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及資源化全過程減汙降碳關鍵技術與應用」,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 與浙江大學共同研發推廣的「多源城市有機垃圾高效能源化及協同消納關鍵技術」,榮膺中國產學研促進會「2024年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科技創新獎創新成果二等獎」。
- 自主研發的飛灰低溫熱解水洗技術通過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組織的專家評審,獲得權威認可,被認為工藝技術可行,具有行業推廣意義。
集團依托環境研究院這一科技研發創新的引擎,專註以科技賦能各業務板塊發展,在「3+1」重點方向攻關與成果轉化方面持續發揮核心平臺作用,以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展望未來,光大環境將持續扮演綠色科技創新的引領者角色,以前沿技術突破、高效成果轉化與堅實的知識產權布局,深耕環保產業價值鏈核心環節,不斷鞏固技術護城河,驅動業務模式升級與運營效能躍升,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綠色低碳轉型貢獻更具價值的「光大創新方案」。
新聞來源:PR Newswire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PR Newswire 美通社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PR Newswire 美通社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新頭條Thehubnews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