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士大教養院詩歌班以醉人的歌聲,揭開咖啡屋啟動序幕。(圖∕記者范振和攝)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在各界引頸企盼下,花蓮畢士大教養院咖啡屋THE HOPE CAFE今(2)日正式啟用,純真的畫作、悠揚的詩歌、四溢的咖啡香,交織出一幅溫馨動人的畫面。

▲花蓮縣長徐榛蔚(左)致贈「貓頭鷹」雕像,由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吳憫文(右)代表接受。(圖/范振和攝,下同 )

今天上午,畢士大詩歌班以悠揚醉人的歌聲,拉開了咖啡屋啟動序幕,縣長徐榛蔚、社會處副處長黃舒儀、傅崐萁立委辦公室主任王怡方、縣府北區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治華,以及一路以來與畢士大並肩同行的善心人士門諾醫院總執行長張文信、主任連竟堯、牧師陳朝欽、天使幼兒園暨分園總園長劉祝冠、崙浸信會傳道黃志賓、志工社長林高鋒與家長等多人,紛紛到場致意,陳朝欽也引領大家禱告祝福。

▲牧師陳朝欽引領大家禱告祝福。

徐榛蔚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那就是守護縣長辦公室十多年的「貓頭鷹」雕像。她感性地說,貓頭鷹代表著智慧、慈悲與關懷,如今她把陪伴她多年的貓頭鷹送給THE HOPE CAFE,希望繼續守護畢士大、守護花蓮,大家一起擦亮心中的寶石。

▲畢士大院生製作的可口糕點,樣樣都讓縣長徐榛蔚讚不絕口。

而長年參與畢士大愛心園遊會裸捐的天使幼兒園,再度以行動表達支持,集結家長們十二萬分的心意,捐款金額十二萬元,滿滿的愛與祝福,繼續支持、陪伴畢士大的事工。劉祝冠強調,大班畢業生家長將致贈園方的畢典花籃變現做愛心,令人感佩。

▲天使幼兒園暨分園總園長劉祝冠(左)帶著小朋友致贈畢士大12萬元,由董事長吳憫文(中)、院長戴孟蓁(右)代表接受。  

畢士大董事長吳憫文教士分享 THE HOPE CAFE 的誕生歷程。表示多年前,前董事長顧美玲教士和前院長溫秀娥就已開始規劃,18年後,烘焙坊逐漸成熟,也有合適的老師與學員,才終於讓這個夢想成真。她並介紹烘焙坊老師彭智英、吳靜涵、咖啡屋老師楊秀梅、江淑惠以及四名院生服務員。

▲畢士大教養院董事耳吳憫文(右)介紹訓練有成的四名院生服務員。   

吳憫文說,要成立咖啡屋,的確不簡單,經過三個月試營運,團隊不斷調整糕點與飲品的口味,只為讓每一位顧客都覺得「剛剛好」,期盼院生在餐飲服務過程中,學習人際互動,獲得成就感和一些收入。同時,提供大家認識上帝的機緣,大家在這個溫馨的空間裡相遇,一邊欣賞畫作、一邊享用餐飲,進而多多了解身心障礙者的人生。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副處長黃舒儀靜靜地觀賞身心障礙者畫作。

▲畢士大職員柯遜逸看著院生畫他的頭像畫,不禁發出會心一笑。

畢士大前院長溫秀娥回顧過去,表示在早期,服務對象一旦成年必須返家,但不少家長無力照顧,就在一名唐氏症院生返家一個月後死亡的惡耗傳來,她和顧教士決心破除窠臼,提供成年身心障礙者一個溫暖的、安全的窩,於是在民國86年開始籌劃、募款,從零元起最後募得1億5千萬元設立希望大樓,96年間終於完工,從洗車坊、烘焙坊、手工坊到代工坊,一路陪伴、培養孩子們生活技能,今天THE HOPE CAFE 的誕生,就是眾人多年期待的另一果實。感謝善心人士共同成就這個溫暖圓夢的地方,一個讓心靈休憩的好所在!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副處長黃舒儀(左起)、畢士大董事長吳憫文、縣長徐榛蔚、畢士大前院長溫秀娥、門諾醫院總執行長張文信、畢士大院長戴孟蓁等人,開心享用咖啡甜點。

THE HOPE CAFE 的營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下午3:30(假日公休)。店內的麵包與蛋糕,出自烘焙坊學員的巧手;濾掛咖啡則由代工坊包裝完成,沖泡咖啡由院生服務;牆上繽紛的畫作,來自手工坊創作,指導老師陳利亞說起調教12名身心障者成為畫家的歷程,指每幅畫作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畢士大前院長溫秀娥談起畢士大的過往,如數家珍。

院長戴孟蓁強調,未來,畢士大將推出《THE HOPE CAFE 餐飲抵用券》,一本1,000元,內含11張百元券,期盼社會大眾持續行動力挺畢士大, 讓孩子們的努力被看見、被肯定,而險方也會持續運用孩子們的各種創作充實咖啡屋,讓它成為有溫度、有創意的談心據點。

▲畢士大董事長吳憫文(右)與院長戴孟蓁(左)合作無間,成功推出咖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