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安泰醫院成功完成「血管內震波碎石心導管術」,協助74歲婦人打通嚴重鈣化的心臟血管,術後恢復良好。(圖/東港安泰醫院提供)

記者陳立驌/屏東報導

屏東東港安泰醫院近日成功完成一例「血管內震波碎石心導管術」,協助一名74歲長期透析婦人打通嚴重鈣化的心臟血管,術後恢復良好,讓患者與家屬重燃希望,也展現南台灣醫療團隊與國際新技術接軌的成果。

郭姓婦人長年受慢性腎臟病困擾,需定期洗腎。日前因心跳過慢,就診時僅有每分鐘30至35下,經核醫檢查後發現心臟血流異常。心血管內科邱威智醫師安排心導管檢查,確診為三條冠狀動脈皆出現嚴重鈣化阻塞。經與患者及家屬討論後,醫療團隊決定採用最新的「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輔助治療。

▲血管內震波碎石心導管術施作示意圖。(圖/東港安泰醫院提供)

手術中,醫師利用震波碎石方式擊碎血管內鈣化組織,讓原本僵硬的血管恢復彈性,接著於右冠狀動脈(RCA)順利放置兩支塗藥支架,使血流暢通無阻。整體過程順利,郭婦術後狀況穩定,預計觀察48小時後即可出院。

邱威智醫師指出,部分心臟病患的血管不僅因動脈粥樣硬化而狹窄,還會合併鈣化,使血管變得堅硬不易擴張,傳統心導管治療因此更具挑戰。過去醫師多透過「切割球囊術」或「鑽石旋磨術」處理,但這些方式操作繁複,且存在血管受傷風險。

相比之下,「血管內震波碎石術」透過低能量震波直接作用於血管鈣化斑塊,使斑塊產生裂縫並分解,讓血管更容易擴張並放置支架。這種方式對血管壁較為溫和,能降低血管破裂與剝離的風險。臨床數據顯示,經震波處理後,血管管腔截面積平均增加一倍以上,支架置放成功率更超過九成,效果相當顯著。

▲冠狀動脈疾病與支架置放示意圖。(圖/東港安泰醫院提供)

安泰醫院表示,自引進該技術以來,已完成多台震波碎石心導管手術,術後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反應正面。院方強調,安泰醫院將持續追求醫療技術創新,並積極引進與國際同步的治療方式,讓屏東及南台灣民眾不必舟車勞頓北上,就能享有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

醫療團隊提醒,心臟血管疾病常與高齡、糖尿病、腎臟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相關,民眾應重視生活型態管理,控制飲食、適度運動並定期檢查,才能降低血管鈣化與阻塞風險。若出現胸悶、心絞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更應及早就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機。

安泰醫院強調,「血管內震波碎石術」的引進不僅提升區域醫療水平,也為更多心血管病患提供新的生命契機。未來院方將持續扮演南台灣心臟健康守護者的角色,讓病患安心就醫、健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