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民齊聚一堂,共同學習脊椎保健知識,活動現場反應熱絡。(圖/張家誠醫師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現代社會,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久坐辦公,已讓脊椎問題成為全民隱憂。腰痠背痛、肩頸僵硬,甚至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造成長期健康危害。為了提升大眾對脊椎保健的認識,張家誠中醫師與陳敬衡物理治療師於8月24日攜手舉辦「脊椎保健有方法」公益衛教講座,在桃園市興國里土地公旁的活動中心熱鬧登場,吸引大批民眾參與。

張家誠中醫師:針刀療法與治療選擇

張家誠醫師表示,許多人一遇到腰背或肩頸問題,往往在「忍耐疼痛」與「動刀開刀」之間徘徊。然而事實上,治療方式並非只有這兩種選擇。他特別介紹了近年逐漸受到重視的針刀療法。與傳統針灸不同,針刀針頭呈扁平狀,可有效鬆解沾黏組織,對於五十肩、長期肌肉緊繃等患者有良好效果。他提醒:「若非重症,建議盡量多方詢問不同醫師專業意見,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方式,才能減少併發症與後遺症。」

陳敬衡物理治療師:運動是最好的選擇

隨後由陳敬衡物理治療師接棒,他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民眾認識脊椎結構與核心肌群的重要性。他指出,脊椎是人體支柱,不僅支撐身體直立,也保護神經與協助動作。若長期姿勢不良或缺乏運動,將導致核心肌群無力,引發酸痛。現場他帶領大家進行肩頸伸展、腰椎延展及收下巴運動,並示範如何透過呼吸訓練強化核心。他強調:「運動是改善身體不適的不二法門,日常自我保養就是最好的藥方。」

兩位專家異口同聲提醒,脊椎健康不應只依賴醫療,更要落實於日常生活。飲食方面,應補充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生活習慣上,要避免久坐,每30分鐘起身活動;保健方式則可配合熱敷、按摩與簡易伸展,幫助肌肉放鬆。他們強調:「健康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中,唯有把正確習慣融入生活,才能真正遠離痠痛困擾。」

▲(左)興國里里長彭政銘致詞並感謝張家誠醫師(中)與陳敬衡治療師(右)的專業分享。(圖/張家誠醫師提供)

活動現場氣氛熱絡,許多民眾在實作環節中驚呼「原來小動作就能有效舒緩」,更有長者表示,過去以為「腰痛只能忍」或「不行就得開刀」,如今才了解中西醫結合與運動保養的重要性。

本次「脊椎保健有方法」公益講座,透過中醫與物理治療的深度剖析,讓民眾獲得全面的健康知識,也實際學到可在家操作的自我保健技巧。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社區健康活動,期望把「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傳遞到每個家庭,讓更多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