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國榮教授
核三重啟公投結果,根據中選會統計,同意票431萬4317,高於不同意票150萬2539,同意票未超過500萬票公投門檻,且投票率未超過30%是史上最低的公投。在投票的結果是反映了「同意」比「不同意」多出了2.8倍之多,這對於賴總統的能源政策還是有很大的警示與參考作用。
核三廠所在地屏東縣恆春鎮重啟核三公投結果,同意票占有效票6成、不同意票近4成;核三廠位址所在的大光里、南灣里皆同意居多。恆春鎮投票權人總數2萬4992人,投票率27.33%,同意票4103票、不同意票2658票;其中核三廠所在地大光里投票率23.01%,同意票285票,不同意票201票;南灣里投票率28.82%,同意票280票,不同意票177票。
雖然恆春的投票率未達三成,統計學上雖不具代表性,但是仍然是具有某種意義,至少在投票的結果是反映了「同意」比「不同意」多出了1.5倍之多。
至於全國與恆春地區沒有出來投票的七成選民,為何沒有出來投票,可能各方解讀不一。以之前的歷次公投的結果而言,公投就算通過,對政府而言毫無法律之拘束力。加上選民普遍厭惡大罷免,造成社會之仇後與撕裂,所以選擇沉默,不出來參與公民投票,以示對執政當局的某種抗議。
所以周春米縣長說,全國沒有出來投票的七成民眾,是對核三重啟公投的不認同,是不同意核三重啟的,請問周春米的妄下結論的客觀依據甚麼? 周春米有針對全國七成未投票的選民,有委託哪一家具有公信力的民意單位做過民意問卷調查嗎?周春米是否也認為每次選舉,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投給民進黨的候選人嗎?
尤其周春米縣長一口認定恆春百姓的同意比例只有16%(她把實際投出的同意票數除以總體公民數所得出的結果),這在統計學的概念上,不襟譲人很容易好奇的連想到某位媒體名嘴「于將軍」他對於愛國者飛彈,射一枚命中率70%,射三枚命中率即可達到210%,我們很想詢問一下,周縣長的數學老師和于將軍很可能師出同門喔?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