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 2022 年啟動「長效針劑專款政策」,凱旋醫院率先響應,2024 年院內長效針劑使用率達 33.2%。(圖/記者陳立驌攝)

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思覺失調症源於大腦神經傳導異常,症狀包括幻聽、妄想、情緒不穩等,若延誤或中斷治療,反覆發作將造成不可逆的大腦損傷,嚴重影響生活功能。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指出,根據《Maudsley 處方指引》等國際權威建議,第二代長效針劑應列為初發患者的一線用藥,並鼓勵在住院期間即轉換,以持續穩定病情並降低復發率。

台灣醫界也一致推動長效針劑使用。健保署自 2022 年啟動「長效針劑專款政策」,凱旋醫院率先響應,2024 年院內長效針劑使用率達 33.2%,其中第二代長效針劑處方比例較政策上路前大幅提升近七成。周煌智表示,成果已投稿至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學院(CINP)年會,顯示院方不僅落實國家政策,也與國際治療趨勢同步。

▲凱旋醫院周煌智院長與 AI 智能醫療機器人。(圖/記者陳立驌攝)

曾在街頭推著回收物車穿梭的中年男子阿華(化名),過去是當地人口中的「傳說人物」,卻鮮為人知地深受思覺失調症困擾,長期受幻聽與被害妄想折磨。一次街頭衝突後,他被強制送醫,經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診斷,正式踏上治療之路。從最初的抗拒,到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搭配職能復健與心理輔導,他的情緒與思緒逐步穩定,如今已能在安置機構生活,並透過簡單工作重新融入社會。

周煌智進一步指出,長效針劑可減少遺忘服藥或拒藥的情形,提高治療持續性。國內研究顯示,將每月施打一次的針劑改為每三個月一次,可讓病人一年內平均住院天數減少 25 天,醫療支出下降約 46%。國際研究亦證實,出院後持續使用長效針劑可降低再住院率,並提升患者回到學校或職場的機會,真正幫助他們回歸社會。

▲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蔡景宏。(圖/記者陳立驌攝)

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蔡景宏補充,治療目標不僅是讓病友出院,而是幫助他們重返日常生活,並維持穩定。

為解決病友「領藥不打針」或「看診後離開」的情況,凱旋醫院今年引進 AI 智能醫療機器人,結合追蹤與帶路功能,從診間陪同病友至藥局與注射站,確保治療流程完成。蔡景宏指出,AI 的導入讓院內長效針劑即時注射率達 100%,並減少醫護每日 130 至 325 分鐘的陪同時間,每年更可減少 18 萬克碳排放,兼顧醫療效能與環境永續。

▲成人精神科醫師劉潤謙。(圖/記者陳立驌攝)

成人精神科醫師劉潤謙提到,許多人只看見阿華的外表與行為,卻不知他是一名可以被幫助與改變的病人。在醫療團隊介入後,他從街頭回到社區,穩定生活並重拾人生方向。

凱旋醫院的經驗顯示,透過長效針劑與創新科技結合,思覺失調症治療不僅能穩定病情,更能讓病友真正踏上回歸生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