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骨質逐漸流失,特別是女性停經後因缺乏雌激素保護,骨質疏鬆的風險大幅提高。衛福部國健署統計顯示,國內60歲以上人口約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占八成。患者一旦發生骨折,可能導致生活難以自理,也影響家庭照護負擔。日本醫師建議,除了補鈣與維生素D,每天「輕輕一跳」,也能有效刺激骨骼、提升骨密度。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指出,預防骨質疏鬆需多管齊下,包括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鈣質,並透過運動對骨骼施加衝擊,活化造骨細胞、增加骨量。英國羅浮堡大學曾針對65至80歲男性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每天進行2分鐘單腳跳,一年後骨量平均增加7%,若再搭配攝取動物性食品與適度日曬生成維生素D,效果更顯著。

許多需要頻繁跳躍的運動員,如排球、籃球或田徑選手,其骨質密度往往優於一般人,就是因為骨骼長期承受較高負荷,促進骨再生。

推薦兩種簡單方法:

  1. 腳跟落地法:扶著椅子,踮腳尖再自然放下,讓腳跟撞擊地面,每2秒一次,共50次。
  2. 迷你跳:準備一個約10公分高、能穩固站立的踏台,腳尖稍微伸出踏台,輕輕跳下、雙腳著地,每天50次。此動作能讓雙腳承受約兩倍體重的力量,有助於刺激骨骼生成。

專家提醒,已確診骨質疏鬆者應先從低衝擊運動開始,避免骨折風險;若患有糖尿病、腎臟病、癌症、關節炎或脊椎管狹窄症等病史,務必在醫師評估後再進行。持之以恆搭配飲食營養補充,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存「骨本」。

新聞來源: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