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媒、記者爆料網/張哲維/台中報導】
2025年立秋節氣將於8月7日下午13時52分正式到來,意味著夏季結束、秋意漸起,為「收斂養陰」的重要轉捩點。 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傳統養生理念,立秋之後,人們應順應自然節氣變化,開始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養護肺與肝,避免秋燥來襲。
立秋時節的三候與自然變化
立秋之名,源自「秋」字本義——禾與火,象徵穀物成熟,是農耕社會的豐收象徵。古代更以「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三候判定季節轉換。此時氣候仍有「秋老虎」高溫現象,日夜溫差逐漸加大,容易引發身體不適與情緒波動。
屬兔、馬、羊、豬者健康留意!
命理專家楊登嵙教授指出,2025年立秋期間,屬兔、馬、羊、豬的朋友小病痛較為明顯,尤其腹部、腸胃易感不適,應格外注意飲食與休息,避免神經緊張,維持適度運動與充足睡眠,有助降低秋季不適風險。
食:立秋飲食九大重點與禁忌
-
潤肺養陰為主: 推薦蓮藕、百合、銀耳、山藥、梨子、核桃、蜂蜜等食材。
-
清熱解暑延續: 可食綠豆、蓮子、薄荷粥等消暑食物。
-
瓜果忌多: 「秋瓜壞肚」,過多食用西瓜、香瓜恐傷脾胃。
-
少辛增酸: 減少辣食,多吃酸味如葡萄、奇異果、檸檬幫助護肝。
-
高纖為宜: 空心菜、胡蘿蔔、海帶有助預防秋燥便秘。
-
忌暴飲暴食: 適量進食,避免秋胖。
-
忌油炸重口味: 易加重呼吸疾病與內熱。
-
補養宜適量: 秋初不宜大補羊肉、狗肉,易上火。
-
以食代藥為佳: 少亂補、多食蓮藕、雪梨等自然食材。
衣:早晚溫差大 加衣保暖防秋涼
早晚氣溫驟降,出門記得多帶一件外套,避免著涼引發感冒。
住:空調勿貪涼 腹部保暖防空調病
-
睡眠時蓋好腹部,避免寒氣入侵。
-
空調避免直吹與長時間開啟,特別是老人與慢性病患者。
-
夜間宜關冷氣或改開除濕模式。
行:作息要規律 早睡早起最養肺
-
建議早睡早起,配合陽氣收斂。
-
減少熬夜,提升免疫力。
-
可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
育:運動不間斷 晨起戶外最養氣
-
建議早晨戶外散步、登山、深呼吸。
-
晚間9點後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出汗過多、氣陰兩虛。
樂:秋燥易怒氣 保持好心情
-
立秋後燥熱未退,容易煩躁、悲秋。
-
建議放慢生活步調,多做放鬆活動,保持情緒穩定。
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 創會理事長 楊登嵙 教授提醒: 秋天五行屬金,對應肺與皮膚,與木相剋,影響肝氣與視力,故「養肺護肝、調節情緒」成為立秋養生的核心。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