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蚊子在積水容器裡產卵後,發育成蟲的時間約10多天,趁天氣開始變好,就需盡快進行孳生源清除。(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賴傳媒 陳廷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在7月22日提到,2025年全球已累計逾25萬例病例,各國應提高警覺防範,其中鄰近的中國廣東因疫情嚴峻,疾管署提升旅遊疫情建議為第二級。感染科專家分析,天氣是影響原因,以國內南部淹水的情況,也可能會有病媒蚊,建議盡快在一個月內清除孳生源,以7月底的淹水來說,預計8月底會是重點。
屈公病疫情目前以美洲最為嚴峻,至今年7月巴西逾18萬例最多、玻利維亞4721例次之,在亞洲部分,印度今年已逾3萬例病例,而中國廣東省近期疫情升高,且以佛山市最嚴峻,目前已通報近7000例;非洲肯亞至今也有超過600例病例。
疾管署已針對中國廣東省、巴西及法屬留尼旺島發布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為第二級「警示」,並對菲律賓、印尼、印度、斯里蘭卡、阿根廷、玻利維亞及肯亞發布第一級「注意」。
根據媒體報導,對於全球屈公病疫情升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天氣是主要因素,今年有許多地方都發生水災,包括歐洲、美國及中國都非常嚴重,水災過後到處積水,天氣放晴、溫度也相當高,而積水的地方也適合蚊子產卵,因此會蚊子也更為活絡。
黃高彬表示,當蚊子變多,同時帶有病毒時,感染到人類也就導致流行。醫師說,以中國廣東7千病例,其緯度相較台灣會南一些,而先前也發生過水災,且溫度高,種種條件都適合蚊子繁殖,帶有病毒的蚊子也就可能傳播屈公病,這也可能是今年出現流行的原因。
醫師提到,當蚊子在積水容器裡產卵後,發育成蟲的時間約10多天,接著病毒再到蚊子體內、接著再到唾液,後續蚊子咬人等,到了流行,至少要一個月左右。,從7月底開始的淹水,重點就會放在8月底,因此應趁這段時間,若天氣開始變好,就需盡快進行孳生源清除。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