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立驌/綜合報導
中度颱風「丹娜絲」7月初以罕見路徑從嘉義登陸,重創雲嘉南地區,造成農漁業、住戶及醫療設施廣泛災損。但中央政府因忙於推動卻大立委罷免案,災後應變遲緩,直至7月29日才在災區設立「雲嘉南水災前進指揮所」,引發地方強烈不滿。時至今日,丹娜絲離台已23日,災民仍苦無具體重建方案。
為回應災區民怨與實際需求,立法院今(31)日召開朝野黨團協商,國民黨團正式提案行政院儘速擬定並送審《丹娜絲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以法制手段補強災後復原工作。會中,國民黨立委蘇清泉針對實地勘災所得民意反應,提出三項具體建議,盼納入該特別條例中,以求真正補助到位、回應民需。

蘇清泉強調,農漁業災損普遍、嚴重,政府應主動提高補助標準。他指出,長年未調整的災損補助金額已難以反映實際損失,呼籲應全面檢討並提高補助標準。同時,現勘流程應加速簡化,建議由地方政府主動派遣無人機進行空拍認定,取代災戶逐一申請丈量的繁複程序,避免延誤補助時效。他也提倡對受災戶提供延長貸款年限、減免利息的金融協助,讓「血本無歸」的農漁民能夠真正重建生機。
其次,針對農業保險理賠難的問題,蘇清泉指出,現行農險由民間產險公司承保,災後理賠經常遭遇「雞蛋裡挑骨頭」的繁瑣審查。他表示,許多災民反映保險公司設定重重門檻,讓本應獲得補償的農民反而一毛難求。他建議應由農業部農業金融局統一承保,將農業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體系,不僅簡化流程,也提升保險覆蓋率與民眾信任。
第三項則是少被關注卻不可忽視的「醫療單位災損補助」。蘇清泉在會中特別指出,許多地方基層衛生所、診所及中小型醫療機構,在此次風災中設施受損,部分甚至無法正常營運,卻未被納入補助對象。他呼籲政府應正視基層醫療在災後公共衛生與急救醫療體系中的重要角色,將醫療機構納入重建補助範圍,協助盡速恢復服務能量,以保障災區民眾的基本醫療權利。
此次朝野協商顯示,即使距離風災發生已近一個月,但重建工作仍處於初步階段。蘇清泉也提醒行政機關應秉持災後應變「救急如救火」原則,勿再因政治考量耽誤災區需求。他強調,《丹娜絲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不應流於形式,更須真正回應基層災民的迫切需要,讓災區早日重建,民心早日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