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 / 綜合報導
暑假怎麼安排更有意義?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東分署(以下簡稱臺東分署)首度推出「探索吧!縱谷食農小廚師食農料理體驗營」,於7月26日至27日舉辦為期兩天的活動,帶領孩童走入鄉間,認識在地風土與農產,並由在地達人指導美味料理,親身體驗「從泥土到餐桌」的完整食農教育流程,期盼食農精神能從校園出發,深耕於農村與日常生活中。
臺東分署自112年起積極推廣食農教育,與縣內國中小教學團隊攜手合作,設計寓教於樂的營隊活動,讓孩子在參與中自然學習,將知識內化為生活實踐。今年分署與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後山巡米所(梓園碾米工廠)、痴愛玉、宏昌客家菜館等在地單位攜手辦理此次營隊,共吸引來自花東兩縣30位國小學童參與,化身「小廚師」展開一場尋找食物寶藏的探索之旅,從產地認識食材風味與文化,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家鄉。
▲國小生化身小廚師,分工合作完成指定料理。( 圖 / 臺東分署提供 )
兩日活動中,分署以食農教育「三面六項」核心理念為基礎,設計豐富課程內容,包括逛市場認識當季食材、聆聽客家師傅說菜及實際烹調演練。在最終「說菜」考核中,各組小廚師須於時限內完成指定料理,並向現場約50位家長介紹食材與料理流程,展現所學。活動最後,邀請百位親子共餐品嚐料理,共享暖心時光,透過美食傳遞情感與讚賞。
臺東分署表示,食農教育不僅展現農業、飲食與文化生活,更包含人際間的合作學習與情感交流,藉由共食傳遞台灣珍貴的飲食文化內涵與教育價值。
▲食農體驗營邀請親子同樂共食。( 圖 / 臺東分署提供 )
長年致力推動農村再生的臺東分署,持續扶植農村產業加值與行銷,鼓勵青年與小農結合農業專長與休閒觀光,設計豐富的農村體驗活動。近年更因應《食農教育法》的通過,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農遊體驗」雙軸策略,作為讓國人深入了解台灣農業、土地與環境的起點,也為推廣永續農村注入更多創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