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為響應終身學習全球趨勢,嘉義縣政府113年度成功爭取教育部「學習型城市競爭型三年期計畫」,與南華大學合作加速在地教育升級,更將目光投向國際,與泰國建立跨國學習夥伴關係,共同探索未來學習型城市的無限可能。
教育處指出,嘉義縣與泰國南奔府、達府在人口規模與產業結構上具相似之處,三地均以農業為基礎,然而嘉義縣與南奔府正同步走向產業轉型之路,例如導入高科技與電子製造業,使彼此的學習與交流更具借鏡意義。
嘉義縣學習型城市計畫執行單位南華大學團隊,包含計畫主持人旅遊管理系許澤宇副教授、計畫協同主持人楊惠玲助理教授等人,日前受邀前往泰北,與泰國南奔府、達府及負責推動學習型城市的公平教育基金會、泰國帕堯大學深度交流,開啟臺泰學習型城市夥伴關係,考察成果豐碩。
▲泰國達府展示學生對於傳統文化「水燈節千燈浮燈之智慧」的學習成果。(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在南奔府,學習型城市導入IS-STEM(即整合式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為核心架構的在地化與創新教育模式,將在地文化與產業特色融入教學,例如在地智慧融入教學,從幼兒園到高中,課程主題涵蓋龍眼產業、蘭納燈籠文化、在地美食等,學生不僅學習知識,更親手製作產品,將傳統文化轉化為經濟價值。
另為培養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溝通等核心素養,鼓勵學生透過專案式學習、發明與創造,高中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開發高附加價值的在地草本飲品,並學習品牌設計與商業行銷,學校與在地社區、產業緊密合作,確保教育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
達府學習型城市則強調職業技能培訓的活化與傳承,例如「軍糧烹飪傳說」、「小嚮導追隨勇士之路」和「水燈節千燈浮燈之智慧」課程,將達府的歷史、美食與傳統文化(如水燈製作)轉化為可習得的專業技能,所有課程均向社會大眾開放,特別是將成本計算和銷售實踐納入,直接應用於商業,促進收入增長。
教育處長李美華表示,本次交流不僅是單向學習,更是雙向合作,泰國的經驗讓我們看見,學習型城市必須根植於在地文化與產業特色,嘉義縣政府將借鏡這些經驗,並與南華大學持續合作,將嘉義縣的農業、文創與高科技產業優勢結合,發展出獨特的終身學習模式。
嘉義縣政府與南華大學計畫於今年下半年舉辦兩場次「臺泰學習型城市雙邊線上論壇」,邀請泰國官方與學者分享更多經驗,把努力與成果推向國際。